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整理】中医诊断秘笈——秘中秘 -- 迷途笨狼

共:💬165 🌺249 🌵1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老兄,这里面还是有隐患的

保持运动量,我觉得还是要“巧干”。

国内不大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平足。我就是平足,长年要用定制的硬鞋垫,慢慢矫形,不然老了会有麻烦,带来髋关节/尾椎等处的过劳。

国内似乎只在参军体检时,才检查是否平足。您不妨也去确认一下,查一查也没坏处。

你的运动量比我大不少,要继续维持这样的量,我直觉觉得不宜按老习惯走,否则不容易坚持长久。

家园 和中医的很多口水仗就是这样

使用了一套同名的东西进行抽象归纳

从哲学的角度看科学就是归纳、抽象、隐喻。

中医这里出现了可悲的撞车

家园 平足这个我没有

主要是最近运动量大了一点,每天都显示非常疲惫。但是身体也没有感觉有啥不适,估计是肌肉高度疲劳紧张。

家园 懒得开新帖,没什么要说的

有问题就回答一下。

你这个问题,其实就是 姿势锻炼 的内容。姿势正确,即脊椎、关节的姿势,符合运动力学的要求,运动量多少,弹性就非常大。大多数人锻炼身体,忽略了这个姿势,身体处于代偿运动中,早晚就会有疼痛之类的问题出现,甚至影响到内脏。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我给你找了两幅图。第一幅图,是无手太极邓的演示。注意看他的腰部,腰椎的弧度是很明显的,即使隔着衣服。第二幅图,我标志上了,1这个位置,它其实是人体会有感觉的点,走路或者什么,这个位置才是承力点。而大多数人,要么是大腿拖拉着行进,要么就是小腿拖拉着行进,而不是我图中这个1的位置的髋关节带动大腿前行。正确的姿势行走下,恨不得把1这个位置甩开,如圆规的两个脚,尽可能的甩开,这样的走路好快来,好轻松。有时候甚至会想着两腿是挂在这个点上的无重力的摆,随时想要摆起来。

所以,我们做桩功的时候,就要让这里,围绕着这个点的上下左右的力,能够顺应其原本的方向。譬如标志2的位置,这里在上部,其实是向前向上顶的。回到人体,这个感觉就是,屁股在往上翘但1点位置向下压,而2的方向,直接传导到肩背,人就挺拔起来了。

那个无手太极,他们有一个走猫步的练习,这个就是练这个髋关节的1点位置。他们有自己的术语,其实就是太极拳的术语,叫做“尾闾中正”。如果桩功找不到感觉,先练这个猫步,是有帮助的。网上可以搜到“猫步”与无手太极。我再给你一个感性的场景:见过那些练钢管舞的么?她们扶着钢管起来的时候,不是显得很性感么?那个屁股翘的,其实这时候你可以观察到,她们这个脊椎是符合力学要求的,他们这个尾闾这个位置是中正的。延伸开来,你会发现,蹲墙功练的也有这个效果啊。有那种面壁起蹲的,但我个人觉得,背贴墙可能更有效,因为这个姿势下,强调了背部的肌肉锻炼。至于为何要强调背部肌肉的锻炼,而不是仰卧起坐之类的强化腹部肌肉锻炼,这是另一个话题,总之,用进废退。我们久坐之类的,已经弱化了背部肌肉。工业化时代,人体是需要背部肌肉锻炼的。道理不讲了。

通宝推:天狼星,
家园 练过一段老平教的蹲墙

发热极快~

家园 就事论事就别偷换概念,胡搅蛮缠那就随便了

就事论事就别偷换概念,胡搅蛮缠那就随便了

“名医不治喘”,哮喘是中医最怕的严重肾病,也是白狼发财载体

家园 起蹲对膝盖的伤害其实比较大的

我举例蹲墙,是指这个模式,可能有助于找到那个髋关节为轴心下压上挺的感觉。

具体的锻炼方法,我个人是偏重于静态(姿态锻炼)与动态锻炼的结合。静态的锻炼,有打坐、站桩、猫步等。动态的锻炼有慢跑、游泳、太极、武术等。我们通常忽视了静态锻炼的作用,其实它除了矫正姿势之外,可以消除因此带来的疼痛和不健康。

给个对比: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有问题的脊椎,可以看到腰椎的沟已经没了,无法承受人体的动态冲击,所以在一次摩托车的过坎之后,无法俯仰。第二幅图,我们可以看到,针灸之后,两边的肌肉张力回来了,但是那个1点的位置,其实是比较高的,后续需要自己注意并加强姿态锻炼。对习武的人来说,1点的位置,要打开,这就是所谓的“开胯”。

家园 以前地蟾党吹鼓手也是这么盯我帖子再泛酸嘀咕的

以前地蟾党吹鼓手也是这么盯我帖子再泛酸嘀咕的

pripor

头像 积分:1960

声望:137

乐善:26

注册:2008-03-23 08:43:36

从七品上:朝散郎|翊麾校尉

家园 据说“西药负责疗效,中药负责利润”

转载:

◇◇新语丝(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中成药乱象:西药负责疗效,中药负责利润

  作者:龙哥

  在中国,有近400种中西药复方制剂,它们是中药依据国家药品标准添加化

学药品,也就是添加西药成分,所制成的中成药。然而,含西药成分的中成药使

用过程中多出问题,却没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最早的中西药联用源于19世纪中期,中医张锡纯曾用石膏阿司匹林汤治疗温

病周身壮热证,据称有一定疗效。然而,阿司匹林本就是公认的良药,无论加到

中药还是鸡汤中都具有一定疗效。20世纪60~70年代,为解决缺医少药的问题,

全国范围内开展中草药群众运动。在1985年《药品管理法》颁布以前,各地方医

药管理部门独立审批中药和化学药品组成的复方制剂,由此中药添加西药的产物

开始大范围应用于临床治疗。

  中药感冒药中添加西药最为常见。在研究抽检中,24种感冒药有19种含有对

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19种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只有10种在说

明书中提示含西药成分,14种没有提示。如果同时服用了泰诺、百服宁、白加黑、

快克等西药,很容易造成某种化学药品重复用药,以致出现剂量的叠加。比较常

见的含有西药成分的中药感冒药有复方感冒胶囊、复方感冒灵胶囊、复方感冒冲

剂、999感冒灵颗粒、感冒安片、感冒清片、感特灵胶囊、金羚感冒片、抗感灵

片、维C银翘片、重感灵片等。

  此外,止咳平喘类中成药主要添加盐酸麻黄素、氯化铵、氨茶碱、扑尔敏、

磺胺类抗菌药。在25种此类药品中,仅有4种提示含西药成分,21种未提示。常

见的有复方枇杷糖浆、咳喘清片、咳立停糖浆、咳痰清糖浆、痰咳净片、小儿化

痰止咳糖浆、镇咳糖浆等。而胃肠道类中成药一般添加碳酸氢钠、氧化镁、盐酸

小檗碱、氢氧化铝、铋盐。在20种此类药品中,只有2种提示含有西药成分。此

类药品常见的有肠康片、大黄三味片、复方田七胃痛胶囊、活胃胶囊、救必应胃

痛片、小儿肠胃康颗粒等。又如,降压类中药一般含氢氯噻嗪等西药,常见的有

罗己降压片、舒络片、脉君安片、降压避风片、复方罗布麻片、珍菊降压片等。

  降糖类中药也是同样,消渴丸由葛根、地黄、黄芪、天花粉、玉米须、南五

味子、山药、格列苯脲组成。很多患者认为其降糖效果明显,而且是中成药多服

无害。但却不知其中含有格列苯脲,实际上消渴丸中的中药成分没有降糖作用,

降糖效果完全是格列苯脲的作用。因不知情导致服用格列苯脲过量造成低血糖休

克甚至死亡的病例已有报道。如2009年新疆两名患者服用标识为“广西平南制药

厂”生产的“糖脂宁胶囊”(批号为“081101”)后死亡。经调查发现,死者生前

服用的药品每粒含约10.33毫克的“格列苯脲”。它为第二代磺脲类药,有较强的

降低血糖作用,但成人每日服用不得超过l5毫克,否则会危及到用药者生命安全。

被查获的药品说明书称正常用量为每日9粒,但死者已超过最高日服用量6倍。中

国保健食品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曾举例,糖尿病患者如果不知道降

血糖的中成药添加了格列苯脲,误以为是“无毒副作用的中药”而超剂量服用,或

在服用中成药的同时还服用降血糖的西药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这样会造成

降血糖药服用过量而导致低血糖,如果突然停药更会导致患者血糖波动。此类药

品还有糖维胶囊、十味降糖颗粒等。

  中西药复方制剂没有现代医学、药物学的理论依据,也不能用传统中医药理

论解释。中西药复方制剂既不符合中药的标准,也不符合化学药品的标准。然而

在中国的药品标准中还有近400种中药合法地添加西药成分。但是,至今也没有

确切证据表明中西药复方药品与单用化学药品疗效的差异,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

研究也几乎为空白。

  部分中西药复方制剂在说明书不标示含有西药成分,不良反应、禁忌、注意

事项、药品相互作用、特殊人群用药等项目普遍缺失或标示不完全。某些中药添

加的西药由于毒副作用较大已不是一线用药或已被临床淘汰,如氯化铵、盐酸克

伦特罗、格列本脲、盐酸可乐定、普鲁卡因等。还有些西药在中西药复方制剂中

的剂量甚至超过了其单独服用的剂量。这种人为因素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增加,

背离了安全用药的基本原则。

  中药常被称为祖传秘方、宫廷秘方、纯天然无毒副作用,为何还要添加西药

呢?原因很简单,中药疗效不佳,久而久之必然会因其无效失去市场,添加西药

的目的就是为了产生疗效。此外,添加的多为药效较强、价格低廉的西药,几分

钱一片的西药添加到中药里,价格往往可以提高上百倍。真可谓西药负责疗效、

中药负责利润。

  有些中医药界人士称,中西药复方制剂可以降低西药的毒副作用,但这并无

根据。作为一般消费者,如果感觉自己所服的中药确有疗效,那定要小心这种中

药里是否添加了西药成分,小心药品疗效带来的益处是否大于其毒副作用产生的

损害,这是安全用药的基本原则之一。

(XYS20120809)

家园 搞清楚中成药与中药片的区别

你所说的是中成药。

中医很少会开中成药,只有少数情况下,偷懒,用用。也不是用你上述所示的这些中成药。对中医来说,麻、桂、小青龙、小柴胡、通宣理肺等,已经足以治病。绝大多数情况下,会用饮片,这是不可能夹杂西药。

事实上,绝大多数中成药,都是西医开出来的。搞笑的事情就是:西医会一边告诉你中医的肝肾毒性劝说你不要去看中医,一边给你开出一堆中成药。

所以,你这个问题,事实上与中医和中药无关。你所谓的疗效,不是中医的疗效。你所引的这篇文章,故意含糊这个使用背景,也是用心良苦。

家园 坐而论道易,实践出真知难

中西医都一样。

几年前有个女的在河里说她孩子容易“发抽”。有人指出,这是发汗过多的缘故,要小心得脑膜炎。人不信。这到也正常,毕竟这事也是头一次落到自己孩子身上。但是,中医对此有非常好的认识,痉病,金匮要略的第一篇就有。也有对中医略有了解的,出的方子是“四逆汤”,这就是害人了啊,估计是把痉病当成了“四逆”的厥,厥阴病里面就有厥,厥热往来便脓血的高度感染症。所以,信中医或者信西医,都一样,判断会出错。我们承认这个认知上的欠缺就可以了,但强调自己的正确,势必就会继续错下去。

无论中医或者西医,他们的治疗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人体。中医根据症状来处方,西医也是根据症状来治病,那么两者必然可以融通。目前的隔离,只是历史过程,将来肯定会融通。当下的割裂,只是暂时的。问题大概在于:中医的症,是症状组,揭示人体的生理病理。西医更多的考虑单独的症,以至于对生理病理在临床上的应用带来了缺陷。譬如,人已经发烧了,但是检查的数据显示,血样没什么问题,最多反应蛋白略微高了点点。西医只好说,回家多喝水,养着。最多给开个什么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但是,中医它考虑的是症状组,这个发烧,有没有怕冷?有没有汗出?饮食二便正常不正常?现在是经方派占上风,大概就是六经论治了。症状消失,治好了。西医呢,有些人不是说喝喝水就好了么?事实上,这个案例,西医让回家休息,在路上体温就上来到了40度。发热的速度非常快。又送回到医院,下班了,送急诊。这个急诊医生还算有经验的,立刻开了住院单,同时吩咐家属,买另外一种退烧药,打一盆热水,泡脚。两种退烧药交替吃。隔日住进医院了,一直治,最后出院都是“不明高烧”。而退烧的,也不是各种抗生素,而是一剂中药“理中汤”。各种抗生素,治坏了,拉水停不下来。这个是中医的“霍乱”。这个“霍乱”不是现代的病名“霍乱”,清代的王孟英的“霍乱论”就已经有区别了。这个霍乱就是伤寒论里那个。为何西医会治的那么尴尬?因为血样检查,问题不大。后期也不过是反应蛋白数据大了点,那就是有感染啊,所以各种抗生素下去,没效果。就怀疑是否有支原体了。这就是太注重于这个单独的症状。

单以这个医案论,就足以令人思考,到底疾病是什么?我们用中医的思维,用现代医理来解释,或许是一条路子。中医认为,人体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正气虚了,不足以抗邪,从而邪气占据体内,与正气抗争。这句话怎么认识呢?大概是这样的:细菌或者病毒,之所以能感染人体,是因为我们的人体正气虚了,他们才能存活和繁殖。这个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人体体内,有各种菌种,为人体服务,他们具有自己的生存条件,温度、湿度、含氧量、蛋白质基础等等。任一条件的变化,都会引起菌种的改变。譬如体温升高,大肠杆菌就可以疯狂的繁殖,成熟的孢子会释放出毒素,进入到血液里,刺激脑神经,就会让人“发狂”。这就是伤寒论里的“阳明病”,其人如狂。这个狂,不要认为就是神经病的狂,那种人比较燥,精力突然变得极其旺盛,很容易发怒,这也是这个病的“狂”。这个肺炎,也是一样,中医认为心下有水,我们可以顺着这个思路来理解,这个心下有水,是什么水?其实,人有炎症,因为血管通透性的增强,很多大分子物质就溢出来来了,这个水里面,富含营养成分,就给细菌病毒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殖的基础。自然,我们是可以理解的,有什么用的细菌病毒,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人体的症状数据,西医就会去杀菌杀毒了。而中医药,是鲜有杀菌杀毒作用的,它为何会起作用?治水。譬如小青龙汤,治心下有水。这个水被抽走了,细菌病毒就没有了生存的条件,自然就会随着血液被带到了肝脏,或者其他地方,作为异性蛋白被灭活。想想当年西方是怎么被大叶性肺炎搞晕了头吧,治好了还有肺纤维化的后遗症。而这个大叶性肺炎,在中国,都不怎么当一回事。

所以,中医的什么五行乱来,或者受西医的影响,也是见一症治一病,这就失去了中医自身的优势,失去了整体观。那些养生或者乱七八糟的书,说什么这里痛那边痒,心病。中医的心病范围多了去了。心痹痛,心下痛,心下刺痛...这类养生书,它就搞这种大范围的撒网。楼主的帖子,就犯了这个错误。所以,处处都是漏洞。你要指出来,还有理由,什么此肾非彼肾。实在是医学知识欠缺。这就是中医的五行五脏之类的,存在极大的问题。又譬如这个偏头痛,我们现代生理学知道,这个偏头痛,两边都没有器官,能痛起来,无非就是血管痉挛了呗。那你说这个是脾胃病,怎么对的上呢?因为肝病,人紧张啊,也会偏头痛啊,紧张的时候,外围血管会收缩,血液优先供应重要器官。那么受寒了,会不会痛?也会的嘛。寒气凝涩,血管自然也会收缩嘛。颈椎病会不会引发这里头痛?更能了。中医在五行里乱转,啥病反正都能对的上。所以,这个五行是有问题的。我研究古中医的源流,事实也证明这个是有问题的。古人是非常讲究实证,中医里面的阴阳气血概念,也是实证的概念,是明确的,可辩证的。我们看《史记》里面记录的秦和说的六气概念,显然就要比内经里的六气更接地气。说到史记,估计楼主这种“脑子”是无法理解的,就如我提及“管子”。因为他的思路已经被所谓的五行洗脑,认为医书里的才是“医”,而历史上记录的各种医案,譬如淳于意的医案等,就没有医理了。这种脑子,连读书的方法论都有问题,那能读的懂医书呢。只怕他不知道,中医学院教的医古文,都是要讲史书上的医案的吧?什么是医古文?曲黎敏就是教医古文的。对这种懂古文不懂医的,大家基本上保持一定距离。譬如钱超尘,惠誉过半,这可比曲黎敏有名望的多了,曲黎敏大家都会去踩,钱超尘还是保持尊重的。但钱超尘搞那个辅行诀,最终落得灰头灰脑,为何?与临床不符。

当然,时下好中医实在太少。问多个中医,会有不同的答案,我们作为病人,无从选择。事实上,基本上问医的,我都会建议先去看西医,有了检查数据之后,就可以评估情况如何。否则,看一个中医,看不好,就耽误了病情。我们总以为,生病,那些症状会停留在哪里等着你挨个不停的试。没这回事,病情迅速的,可以分秒变化。这也是各种养生或者乱七八糟的的中医要被我排斥的原因,譬如楼主发的那种东西,你能准确的辩证么?不能啊,你把病人当什么了?当静态的不动的实体了嘛。这还不考虑治疗手段的对错,就凭这种无法精确定性的含糊说法,谁信谁倒霉。譬如那个偏头痛,你说是脾胃病,怎么治?补脾啊,用理中汤么?还是温病派的什么白扁豆、山药等?有用么?撞大运。伤寒论里倒是有:头痛吐痰沫,吴茱萸汤主之。这倒也能治偏头痛,是脾胃久寒,经常有呕吐的。我治的那个在西班牙的女孩子,就会经常头痛,头痛的时候往往都会吐,地铁里会突然的痛,痛起来就吐。我用的就是这个吴茱萸汤。别的药治不了。你会不停的去实验啊?病人不是批量的白老鼠,死一个换一个。

我们不但要懂中医的医理,也要懂现代的生病理。不懂,好好学就成,不要不懂装懂。或者看别人胡说八道一通,也不晓得所以然,生拉硬扯,装学问人。又或者给人戴帽子,鬼喊鬼叫的。唯独不看自己的水平,不看自己的学习态度。这都是害人害己,别人信了,被害了,自己信了,自己被害了。医者,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岂能草率。

家园 原来是虽远必诛

原来的账号不见了?

家园 中医认为游泳严重伤阳气

小伙子火力壮没毛病,如果年纪大了还坚持游,注意观察身体的反应,有不适就该考虑换别的运动方式。

家园 但也有中医用五运六气看病很厉害啊
家园 曲没受过医学专业训练

曲没受过医学专业训练,先是学中文的,后到中医药大学教古文。

当然那年代中医药大学里的好老师更多,她研究中医文化的,医古文比一般人好。宣讲传统养生文化还算好,但她不是医师没有临床经验,她说的医理听听就算了。最早出来宣讲时还经常提一些教授是如何理解某句经文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