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罗斯福和斯大林 -- 本嘉明
我们大家都是在二战后长大的,从小耳濡目染的都是美国是全球第一霸权,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等概念。
其实二战初启时,英国才是世界霸主、超级强权。它可不光欺负德国,美国、法国、俄国。。。。。哪个都没少被它欺负,都有一肚子怨气。
二战之前,美国人的头号大敌是英国人!能给英国添乱的事情,美国总是有积极性的,两次大战德国背后都有美国人支持的影子。
英国人因为骄傲自大,被布尔战争、一战、二战连续放血,霸权地位摇摇欲坠。趁他病,要他命!彻底葬送大英帝国的霸权,这是美苏的共同利益所在,也是罗斯福和斯大林亲密握手的原因。
反腐的效果要落实到多数人民经济状况或者经济地位的改善。
这才是分辨真反腐与假反腐的着眼点。
另外要搞清多数人民是谁,革命时期虽然是工人阶级领导,但根本是农民,
现在农民虽然还是多数,但工人的比例扩大了许多,包括农民工,我认为还包括打工的白领,以前知识分子的划分已不适用于现在。
这些人经济状况,包括收入及支出,只分析收入,不说支出就是耍流氓。
支出就包括生活成本的各方面。不能降低支出成本,只强调收入增加,这也是耍流氓。
所以我现在更关注普通家庭生活成本能否降低,这比靠那些个创新带动经济更靠谱,更能反应反腐的成效。
对于美国,二战之前挑战国际秩序,底气不足。
罗斯福在二战进程当中,逐步找到了这样的底气。
在他死之前,首要的任务是打败德日,之后才考虑争霸。
因此争取苏联是打败德日根本的保障。
战后,罗也死了,但美国的争霸之路不会改变了,之前的大英虽然是争霸的阻碍,
但那是死老虎,苏联变成了最大的敌人。两国的领导人是谁都改变不了这个方向。
美苏联手共霸打击英法老牌殖民者,二战后已不是当时的主要矛盾。
再说苏联,布尔什维克的革命是速成,之前的革命孟什维克才是主流,革命成功后,
孟什维克等各种派别,包括托洛斯基等,不是没有二心地统一在布尔什维克之下,反而隐蔽在革命队伍之中了,更不用说更反动的沙皇时代的旧势力。在严峻的外部压力及内部发展压力之下,大清洗是必然的的手段,指望以改革的缓和方法平息各种矛盾,当时没有外部及内部条件。不能以快速的方法实际内部的思想统一,那么对于苏联来说,一是完不成重工业化,二是不能应对外部的战争。二战结果会如何,真不好说。
至于美苏G2,战时依靠或说争取美国,这是必然的,战后,对于摧枯拉朽的红军,苏联是否能和美国一起,依照雅尔塔,严守各自的势力范围,短期内有可能,因为苏联也要恢复元气,但等元气恢复之后,即使斯大林不死,面对复杂的世界形势,很多事也不是两个大佬就能掌控的,那么变化是正常的,不变是不可能的。即使赫鲁晓夫想以妥协求和平,但在小小的U2 面前,立刻就打回了现实。
世界走到今天,真不是两个人就说了算的。
古今中外概莫如此。
所谓的外部严峻压力的确存在。但是托洛茨基等人可不是隐蔽在革命队伍之中的反动分子。恰恰相反,托洛茨基是是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红军的实际缔造者和统帅,正是在他的领导下新生的苏联红军才打败了协约国的干涉军,让红色政权得以生存。
托洛茨基不但是军事家,还是理论家。他明确提出了要不断革命。他认为,只有不断输出革命才能够真正完成共产主义革命。苏联工人国家已经变成了「官僚主义地退化了的工人国家」。国家政权最终会被官僚主义的等级制度所控制。如果工人阶级不从斯大林主义官僚们手中夺回政权,那么官僚主义就会为了自己的利益重建资本主义制度。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恰恰是后来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
托洛茨基还是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提出者。这虽然是他自己提出的政策。但他认为这只能是权宜之计。如果一直实行下去,最终会导致资产阶级复辟。而他主张以高额工农业剪刀差来进行高积累。斯大林把这个路线表面上批倒批臭,在实际执行中却挂羊头卖狗肉,完全照搬其主张。而这个方法也为后来几个社会主义国家所继承。
最可笑的是斯大林一边打击托洛茨基,一边有孜孜不倦得研读他的著作。斯大林的很多政策都是把托洛茨基的主张改头换面。搞到最后托洛茨基只好嘲讽斯大林学得四不像。
所以斯大林打击托洛茨基真的只是为了掌握绝对权力罢了。如果只是路线斗争其实没有必要搞大清洗的。斯大林非要对政敌肉体消灭,只是反映了其内心的虚弱罢了。
我觉得二战后的世界,就是大刘的《三体》,一个恒星下面有三个行星:A星,美国;B星,苏联(苏东);C星,AB以外的所有没有站到前两队里的国家。
三星之间的互动,极为复杂不可计算,可以说听天由命。罗斯福和斯大林试图驾驭这种局面,创造出一个对A,B有利的,较稳定的太阳系内运行规范,最后失败了(这种失败几乎是必然的,能成功才叫开了天眼)。于是三星继续乱动,不久C星解体,分化为很多大小块,有时候被A,B吸附过去当卫星,多数时间还是自由散漫。随后B星解体。
B,C都解体后,失去了对A星的较大的引力牵制,A星的自转显著加快,渐渐也出现裂纹,看来解体是早晚的事。此时这个太阳系里,漂浮着大批的碎块,外加一个即将解体的行星(一超)。碎块中的“中国岩”渐渐吸附了其他一些碎块,形体变大,但比起A星,这个中国岩为核心的“陨石组合体”还非常脆弱。
但此时确实有了一个希望,就是将来可以建立一个比较简单,安全的体系,不再回到“三体”这样无法数学建模,最后必然会悲剧的混沌状态。
这个新体系是什么样的?大家都是小国寡民的“全部碎片化”?还是两个行星?还是一个行星围绕一圈卫星带?现在我们不好说,但以史为鉴,不要再回到“三体状态”,这个认知应该有了,不然再来个“古巴危机”,人类又行走在剃刀的边缘,特么的傻逼极了。
本朝立国至今,成就极大,代价极大。单说过去三十年,难道我们是温情脉脉走过来的? 大下岗三千万,东北多少家破人亡? 发愣功都万人围攻中南海了。
不要见不得死人,当年山西煤矿塌方,一下就是几百具尸体,多看看,习惯就好。
今上高呼“新时代”,自然有他的底气,秦城都关不下了,倒也没有血流成河,这个手段可比斯大林高明些吧?
大刘的《三体》是一个恒星下面有三个行星吗?一个恒星三个行星那是标准的星系好吧。
《三体》没读好,罚抄写一百遍,再写三万字的读后感。
没有血流成河,才是手段高明,那么就是赞同我的啦。
谢谢,握爪。
他不是坚定的布尔什维克,与列宁存在巨大分歧,十月革命后才回归,组建红军,保卫苏维埃,做出巨大贡献。
他与列宁分歧在哪?
首先说孟什维克与布尔什维克的分歧,一个是无产阶级领导革命,还是资产阶级领导,另一个是采用武装革命方式,还是议会斗争方式。
托的问题不在无产阶级领导,而在议会民主。
他的理想是发动工人,在工人运动的大潮下,不经流血顺利拿到政权。
在实现政权之后,仍然以议会的方式,或者工人代表大会的方式,保证工农利益。
在无产阶级政权稳固的条件下,这种民主方式之争,没有问题,也是必要的,因为无论如何争,都能保证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
然而如果这种民主方式,不能保证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进行,那么一切都是空谈。因为这种制度不能保证,那么工农利益的长远保证也就成了空谈。
回过头来看,托的不断革命论能否保证共产党取得政权?能否保证政权的长期稳定?
这就是分歧所在。包括他与列宁的分歧,与斯大林的分歧。
他的理论基础,是认为布尔什维克是专制的党,不能保证工农利益,
这是目光短浅的看法,无产阶级长远利益的保证,首先要夺取政权,然后是稳固政权,在他看来的专制,是当时条件下的产物,不能脱离历史条件空谈理想。
以上是我的不成熟的看法,毕竟公开的出版物中,找不到对托派清晰的思路,汇总了各方面的细微之处,形成这个看法,请大家指教。
而斯大林就是苏联的286了,更说明这是路线斗争。
并且,更加证明了斯大林的伟大和务实,说明了托只是一个狂热的理想主义分子,无法领导苏联实现当时最重要的历史性任务……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