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美丽的老强盗 -- 给我打钱87405

共:💬39 🌺129 🌵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如果中国向美国学习的话

中国以后高等教育(包括远程教育)的价格会升高。

但是入学要求会变低。

以后教育可能跟房子一样,投资属性进一步强化。

家园 一点浅见:学校教育的内容不重要

大学毕业之后,真正从事自己本行的有多少?

往多里说,也就70%。。

但是学习教育依然很重要,不仅仅是在传授的知识

我个人作为老师的感受是:学校期间,最大的优势有一群同龄人,来自于不同的背景,学校努力教会的一种独立学习,面对问题,如何分解,如何处理的一种模式,一种习惯。。

作为老师,最喜欢的哪种学生?能学好功课,还能举一反三的推导到其他事情上。。能学会自己负责

最害怕哪种学生?觉得学的知识都没用,什么都不想学,结果是最后什么都不会。。要考试了就怼学校怼老师,总之责任都是别人的。。。

这一点上来说,西方教育的Critical thinking值得推崇一下

通宝推:石狼,金台夕照,
家园 编号兄真是思考的又深又勤快

不像我这样的懒人,对于数学我对孩子的要求就是一条,学会用最笨的办法解开题目,会解题目就行。其他的什么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她自个琢磨去,能琢磨就琢磨,懒得琢磨就拉倒。

我的原则是一招鲜吃遍天,一招练熟了就行了。遇到事情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打得过你我打,打不过你我不能躲着嘛。啥都不图,自个快活就行。

这就是我一个懒人的生活逻辑。

家园 同龄人的影响非常重要

学校总是有好学生差学生,有习惯好的也有习惯不好的。互相之间的学习非常重要。我对此深有感触。

所以,要上好学校,牛孩子多,好习惯孩子也多。

没办法,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家园 从小到大农村烂学校出来的中专生路过

从来没觉得学校好坏有多大影响,可能我一直上的都是烂学校吧,没体会过好学校啥样的。

家园 说个笑话轻松一下

我指着一个字,问李老师:这个字念啥?

答:啥。

我想可能是李老师没明白或者是我没说清楚,又问了一遍:我问的是,这个字念啥?

答:啥啊!

(急得抓狂样)问:是念啥!

(同样抓狂)答:啥啊!

我无语。李老师叹气。

家园 你大概一直是你们学校中你同龄人的role model

那你自然没感觉到太大的进步

我在中学阶段也感觉学校挺没劲的,上了大学之后觉得从同学交往中受益良多

下棋打球都有这个说法,不要比跟你差很多的人玩,最好的同伴和对手是比你水平稍高,但是你努努力能追上

家园 所以说我是没上过好学校

没遇到过厉害人物

家园 编号兄的笑话我总能听出一丝反讽

也可能我感觉不对

家园 嗯,感觉不对。

这就是我谈到的问题。或许我们人有一种较强的潜意识,总想着自己能理解世界,理解别人。实际上不是,人们互相理解其实是很困难的,大部分时间是处于[黑箱操作]状态。我认为互联网能改善这个问题,但需要很长的时间,目前还不足以做到这一点。

家园 语言问题

我想说,我们几乎人人都有一种受困感,挣脱牢笼的欲望十分强烈,特别向往自由,但是我们需要冷静,挣脱是动词,挣脱什么呢?笼子在哪里呢?难道是简单的说,离开这个世界吗?不是的。不是那个虚构的桃花源。笼子,就在我们心里面。

我这两天谈的[我是谁],就是一个很大的笼子,几乎无处不在。

比如我们的语言,就是一个笼子。

当我说[我爱你]时,在我与你之间插了个爱,指向是从我到你,在没有注意的情况下,就把我和你分离了。

我们就是这样来学语言的,并且学了语言之后就形成了世界观。所以说,语言影响思维。这个问题可以说,很深刻,很不容易察觉。要不为什么说,教育的基本手段就是言传身教呢。

但是,确实是很多人对言传身教的理解还停留在表层,并没有注意到语言本身。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汉语和英语的不同。

汉语有一种语法,或者说句式,是描述型的,往往描述一种状态,状态往往又是水乳交融型的。

今天天气真好。

这种句式其实很妙,不光是没有了动词,并且用这种句式,把说话人也放进去了。[我]在这个句子里不见了。对啊,[我]并不需要出现,因为我与世界是一体的。

那么反观英语,就不是这样了。

它会说:It is a sunny day.

注意它这个句式,它永远有个is,有个动词,要分出主和宾。

这样,It在说话时,就与me分开了。

这是很自然发生的,说自然,就是指,人不容易意识到。但是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思维就形成了。

有时候,我们也会说:我觉得今天天不错。当我们用这种句式时,其实隐藏着,我跟你不一样,你的感受不是我的感受,你不喜欢晴天,而我喜欢。

我一直说,生为中国人,是一种幸福,很容易就学会了说汉语,指的就是这个。

为什么中国人学英语会困难呢?世界观是非常不一样的,我们尤其在我刚刚举的例子中,容易出现所谓的中式英语。我们不习惯这样来看世界。只是我们不知道。

怎么看这个问题呢?其实学汉语、学数学、学英语,都是在学语言,语言本身就有解读功能,就有引导功能,像一台悄悄运转的机器,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一些工作。

可是学好,学明白,并不容易。学好了,越学越明白,学不好,越学越糊涂。

语数外这三科,我以为,教学水平非常低的。但这三科又是如此重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没有打牢,上层建筑不牢靠。

语言是基础,这一点应该说是没有太大分歧的。可是,从教学和学习两个方面来看,靠人力来提升质量,非常困难,我们中国的古人不是没有尝试过,成本非常高。

真正能解决的,还是得发明更先进的语言,让语言在【润物细无声】中,自动完成 教育。

不否认,在没有更好的语言之前,成本就是高,就是很累。

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认识清楚了,就会知道学习很难,成本非常高,就会把自认为的目标下调到合理水准。

不会再盲目追求一个自认为的学习目标。

但是显然,对于语言的理解,大部分人甚至可以说理解是为零的。我们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接触过语言学。

误解,一再的误解,误解别人,误解自己。冲突,不断的冲突,与自己冲突,与别人冲突。其实人类,真的是不够冷静啊。

家园 让我把这个问题简化一下

人不可独活,要形成群体,群体需要交流,交流需要交流工具,交流工具就是语言。

当我给你一把锤子,让你去切肉,你会有什么感受?痛苦。

语言这个工具,目前来看,就像锤子,而我们人类却要用它来切肉。痛苦。

难度在于,就算我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如何创建合适的语言呢?有人会吗?

貌似我们连语言是如何创建的都不知道。所以呢,没法子,基础性工作不会做,只能靠人力来克服困难。在克服困难中创建新语言。

家园 说点亲历的事吧

我在上大学时有个女同学,当时她父母都是某省医学院的教师。家庭条件自然很好。她爱看小说,我也爱看。我当时当然看完就完了。有次我看到她看小说做笔记,那笔记记得非常有特色,人物关系,人物特色,事件和描写,都画出了类似思维导图之类的,令我非常开眼。有次我们做作业,互相之间观摩。我发现她的一个图案似乎在哪里见过,但说不出来。我把这想法向她请教。她说,这是某小说中描写的图案,尝试做出来的。原来如此!

我们做作业,因为画图,老师不可能总是来指导,同学之间经常互相观摩。因为总有比较牛逼的同学先做完,而且做的好的,这个学习当然是非常直接而且有效的。这个我深有体会。同时,还有向高年级请教的。这个都是住校而且要住一块才有这样的条件。这一点我非常同意胶州大白菜的看法。

另外听同学说起前一届的一对奇葩。一个要大声念才能记得住,另一个说是通过听比较容易记住。于是,他们俩就关在宿舍,一个念,另一个咪着眼听,相互搭配,相辅相成。这个要是网络教学不是来自各地的住在一起,是很难有这种情况的。

所以,我对有些学生家里有钱在学校附近租房不跟同学住一起有些看法,简直是浪费了大好的学习机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