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沪港对比,老邓管治下生活水平的相对倒退 -- 陈王奋起
企业的固定资产都没留下不是八十年代才出现的问题,更不能说是为政治目的抽血。忙总说的很清楚,979年7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提高国营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改进折旧费使用办法的暂行规定 》以后,企业才能保留百分之七十部分的固定资产折旧费自主支配,用来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等使用。严格来讲,要说对企业抽血最厉害的,其实是前三十年:不是简单拿钱走,那是直接调人调设备呢。
而且你自己仔细看看,你引用的雪里蕻河友说的情况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比如
5,开放,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的竞争,三资和乡镇企业一方面用不合法的手段获取资源、市场,一方面挖国企人力资源墙角。
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获取资源手段这个可以商榷,但是为什么挖国企人力资源一挖一个准,不就是因为当年国企工资确实太低了吗?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从1952年的每人每年4184元,增加到1978年的11130元,提高1.6倍;人均固定资产也从669元增加到4029元,78年是52年的6倍。而同期职工平均工资,只从445元增加到615元,只增加38%。再不普涨工资说的过去吗?这已经不是和其他类型企业没有竞争力的问题,而是工资不足以满足职工生活需要,企业正常发展没有动力的问题了。
至于人民币大幅贬值,那应该是94年的事情了。而且我觉得这也不是领导人急功近利而是无奈之举。许多河友认为主导此事的朱是大右派。那么胡乔木我觉得应该算左派领导人了吧?1978年他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说的国企状况更尖锐:“工人上班不上班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轻干重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78年的国企已经存在这样的现象了,哪怕后来的三资和乡镇企业不用什么非法手段,这样的企业能竞争的过吗?增加工资,乃至引入包字,无非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时之策。要说78年党内就有一个集团要搞资本主义,就是脑洞太大了。当年如此改革,其实温铁军的说法更合理:由于整个经济体系要和国际对接和竞争,许多原来企业和单位内部非经济性行为货币化,比如住房,托儿,教育,医疗等等,必然带来工资提升,货币超发和汇率贬值。
可见,许多八十年代的决策肯定有问题,但是这是我们凭借后来者的优势才能看到的。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只有好处没有代价的道路,正如忙总说的,许多决策无非是为解决最紧迫的问题踩跷跷板而已。所以,批判前人包括前领导人可以,但是过度揣测他们的动机就不符合历史了。
看看那降为0的科技投入,上海和东北,一民用工业中心,一军用工业中心,都是重灾区
张杰, 景军. 中国自杀率下降趋势的社会学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 2011(5):97-113.
邓的功劳就是带着军委,枪指着脑袋说:谁反对大包干?
所以江只能带着农业这个瘸腿跳舞,中国粮食缺口越来越大。
研究历史还力有未逮。
1是传统农业,秉承大禹治水的传统农业,以陈永贵为代表
2是科技农业,以华国锋为领头人,
3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基层工业,以分散主义代表邓小平为先锋
4是高科技工业,军事科技以嫡系林彪、聂荣臻为帅,民用为王洪文所代表的上海帮为主,对,就是四人帮。
毛走后,被压制的军事贵族,挑动农业科技和工业科技代头人的火并,再将自己的工业代表邓推上前台。
邓一方面继续打击高科技工业,科技投入纷纷下马。另一方面通过包产到户,瓦解了华国锋的科技农业基本面,重新将农民变成一盘散沙。
到了80年,中国经济就只剩下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小工业,大工业和大农业都被瓦解。
靠这批乡镇企业的小工业去融入国际经济,参与国际竞争?这是多么高明的决策啊!!!!
江泽民是右派,但至少是上海工业帮中出来的右派,知道科技投入才是工业发展的领头羊。
忙总说89年中央已经认清了人民公社的正确意义。可92年有个人带着枪,说: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小推车是劳财伤民。
然后,中国工业长级了,中国粮食产量持续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