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辽人忧地,活命的父母官毛远新 -- otto
这些兼任的有些是兼任政委,有些是兼任第一政委。
毛远新兼任沈阳军区政委。
刘建勋兼任武汉军区政委。
周兴兼任昆明军区政委。
廖志高、江渭清兼任福州军区政委。
张春桥兼任南京军区第一政委。
韦国清兼任广州军区第一政委。
赛福鼎兼任新疆军区第一政委。
赵紫阳兼任成都军区第一政委。
党指挥枪,军队是人民子弟兵,这原则在组织上就表现为党政干部和军队干部相互在对方领域兼职。
1960年9月,中央政治局决定重新设立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个中央局,其中,东北局代表中央领导黑、吉、辽三省党的工作,驻沈阳,调国务院二机部部长宋任穷任东北局第一书记。
其时,遵循毛泽东“党指挥枪”的原则,各大区第一把手均兼任所在地大军区的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或政委)。华北局第一书记李雪峰,1960年11月兼北京军区政委(未设第一政委),翌年2月,增补为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华东局第一书记柯庆施,前于1958年在上海局书记、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任上即兼南京军区第一政委,1960年兼军区党委第一书记;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1960年起兼兰州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军区政委(未设第一政委);而在军队兼职历史最早的是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和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他们于1955年在广东省委书记和四川省委第一书记任上即分别兼任广州军区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和成都军委党委第一书记、政委(未设第一政委)。
以现在为例,地方党委书记肯定会兼任所在地军区(军分区、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以前还会是第一政委,地方行政首长会兼任本地国防动员委员会主任(省长还会兼本地所属大军区国防动员委员会副主任,这个,可以看习总的简历);同样,军区(军分区、人武部)司令员或者政委,会有一位会进入当地党委的常委会,人称戎装政委。
第一政委、第一书记一般不会去直接干预、管理军队事务,更没有调兵权,调兵军队内部自有流程,当然,他可以代表地方党委提出请求。
同样,戎装常委对地方党政事务也一般不会介入太多。
回到当年,远新当这个政委,排名是在同样为政委的曾绍山之后。
75年,曾绍山专心当辽老大,王辉球由空军政委调沈阳军区政委(王这个任职有73、75两种说法),王没有在地方兼职,就专心当军区政委了。
远新的政委职务当时就是地方党委在所属大军区的代表而已,不分管具体事务,对军区影响力很有限。
娜一定是这钱的要求有问题,侵略性投资,现在都不敢完全放开(有人心动),中国是有实在东西,但缺硬通货,西方是就不缺这种纸,不把自个先作强,会被一下吃掉的,投资是要回报的,不是作慈善,最早的外资进入,是贷款,要利息的,而且,你要有项目,人家才会借,这项目有点形了,别人才会想来参股,这都是要自身发展为基础的.
一斤鱼卖5块,现在这个季节批发也就这个价,市场上零售也就卖8到9块一斤,100块一斤的鱼层主在哪个水库买过?是旅游去买的还是去批发买的?
灌溉沟渠和池塘也会储水, 寿光大灾, 其实是小平解散人民公社的后遗症,农田水利多年失去了功效。
从最新的报道分析,水库没有提前把水位降到死水位。以为上游地方政府说,预留了灌溉用水。但我仍不认为这种行为是地方政府或水库管理方私自进行的,应该还是符合省防总要求的。
水库的腾库容最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汛期腾库容,我知道本地的汛期是每年7月1日-8月31日(不知道是不是全国统一都这样),在此期间要始终执行防总的限制水位,无论天气如何超限就要放掉。但这个水位不是简单的定到死水位,因为要保证农业灌溉、城市工业和居民用水,必须要留一部分水使用。另一种就是极端天气下的应急腾库容,这项工作效果会受天气预报准确性的影响。报道说,地方水利部门得到预报是上游有50-70毫米的降水,结果实际降了200多毫米,这种天气预报的误差无疑会影响水库调度的决策。
有人会说,料敌从宽、以防万一,早早把水位降到死库容不久完了。这样肯定不行,现在下游被淹了,老百姓骂声一片。但如果没下这些雨,下游的寿光的果蔬种植需要水时库里放不出水,农业生产无法进行,老百姓一样会骂街。
你后面的推测分析我没看明白,现在只能说一点:即使上游水库不泄洪,就是本地不到48小时230毫米的降雨量一样会造成严重内涝,灾害程度也不会轻多少。
不到48小时下230毫米的雨,这个强度土壤能渗多少水?
今年潍坊是丰水年,前期土壤、沟渠、池塘都差不多饱和了,吸纳能力已经很小了,再遇到强降雨自然就容易产生较大灾害。
土壤的90分钟入渗滤多少呢?给你一个研究报告,你自己去看:http://jz.docin.com/p-1248003889.html
土壤含水量12.7%的时候,74.09mm,含水量升到32.4%的时候,降低到14.75mm
换句话说,平均降水到14.75mm/90分钟,土壤不会有积水。
短时间超过,有合理的排灌系统,也不会有积水。
寿光的问题不是小平的问题,难道是寿光人民的问题?难道是党的问题?
……水库并非主要责任。
之前看到有个帖子说只要上游的冶源水库提前腾出0.4亿立方的库容就能让寿光不发水。如果从洪水发生后的测算数据上来说的确是这样,但作为预防措施,这个并不现实。
为什么?一来冶源水库是给周边城镇供给饮用水的水库,二来也是周边农田灌溉用水源,这决定了它的主要功能是蓄水。而周边地区历年来的主要用水问题不是洪水而是干旱,这也更强调了蓄水作用而非调峰作用,也意味着水位需要保持较高水位。
另一方面,台风预报本来就无法精确预知当地会发生的降水情况。如果依照当地历年气候而行使的重抗旱轻防洪的预案,等到发现降雨量过大水库撑不住的时候,肯定要开闸泄洪。
那么,这0.44亿m?的水,是造成洪水的充分条件吗?并不。冶源水库下游的城市并非只有寿光,距离最近的其实是临朐。那么为何临朐受灾很轻?其实看看地图就知道,弥河在临朐至寿光段河道宽且直,而经过寿光进入寿光下游后,河道曲折不说,很多河道还被侵占为农田,河道几乎看不到。同样的洪峰下来,临朐没有被淹而寿光被淹,就很说明问题。
所以要说寿光洪水的责任,水库责任很小,而弥河下游河段因为干旱多洪水少而思想麻痹、行洪设施不良,河道清理不力,这一地区的建设和水利部门,才要负主要责任的。
当然,按着灾情不报道的,那又是另一方的责任了……(不算全文转帖吧?)
https://weibo.com/5173399462/Gw5v7bhc3?type=repost#_rnd1535085305204
库水加洪水一起下泄了。总兴利库容有一个亿,又提早知道要来暴雨,领导要做的决定就是提前有序放空库水。万一台风没来大家一起傻眼抗旱,损失不会比洪水泛滥大。
即便村庄比河堤低2米,房屋进水1米也可以推算出来当时最高河道水位比河堤要高出1米多而且持续时间不会短。 这不是单单大暴雨形成的洪水能造成的,应该是库水连同入库洪水一起叠加下泄的结果。
这么多水,书库没蓄水打算卖水赚钱? 基本可以确定, 就是水库蓄水看到来暴雨了,才开始保坝泄洪了,可惜。
老兄, 农田水利建设后30年欠账太多事事实
可是三个水库是一个亿,那就可以调节了,毕竟总来水是2.3。
现在就开始甩锅了,给保水洗地了。老祖宗就说水火无情,我们上学那时老师就给教的就是汛期莫心存侥幸,放空水库是铁律。
下游行洪能力果然改变了,也确实放大了灾害。。。
狐狸老兄,咱们对海城地震期间小毛主政辽宁,这一点没有争议,对吧?
有争议的是小毛的沈阳军区政委的级别和地位,时间点是74年2月到75年9月。这段时间曾绍山是第二政委。那么小毛这个政委第几?
军中影响力什么的就算了,嘴上没毛的小年青有啥影响力!就说小毛的级别是不是大军区正职?
当然,小毛在班子里话语权比排名靠前。
这里有几个原因,1是曾军人出身,兼职又多,负责省革委常务的大管家李伯秋是沈阳军区出来的,曾对他比较放手,很多事李直接就处理了;2是小毛身份特殊,很多时候大家不看僧面看佛面;3是李伯秋和小毛关系很好,也愿意放下身段、不计较排名去配合小毛,而李伯秋和陈锡联、曾绍山关系都不错。
应当说,小毛在辽宁,对陈锡联、曾绍山都是尊重、配合的,并不是后来传说那样飞扬跋扈。
当然,作为年轻人,他肯做事、有担当,那是肯定的。
小毛当时的级别肯定不是大军区级。他的工资,有没有团级,我表示怀疑。
最后说个段子,轻松一下:1974年,33岁的孙玉国被提拔为沈阳军区副司令员,老战友到军区机关看他,到了饭点,老孙闭口不提吃饭的事儿,老战友只好告辞。回去就大骂孙玉国,忘本。多年以后,孙垮台了,碰到老战友,孙向他道歉,当时确实不敢留人吃饭,他当时的工资还是团级干部工资,当了副司令员,来的人太多,留不起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