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父辈眼里的前三十年 -- bshu

共:💬677 🌺8594 🌵41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6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就不肯马虎一点点。我只好说了

你看你楼上他得了几个花,花就是人,10个花就10个人。

这算很少的。

说改开糟了的帖子颇多,动辄上百的花,就是上百人,声势浩大,俨然主流,还所向披靡。

其实,我也不是说就一定不能说糟了,糟不糟都一样一天三顿白米饭,只是看不懂他们为什么会如此简单粗暴,还又要切割当今,又要粉饰过去,逻辑性差,蛮吃力的样子,还主流了。

家园 谢谢您明示

我就觉得这里的“味道”有些不对了。

河里越来越多的文字激情有余,理性不足,口号震天,实证薄弱。

最误导人的就是那种“看似翔实”的文字---也就是罗列一堆未必相关的事实,然后天马行空的推演出一个结论。

煽动性比较强的口号,容易在短时间内吸引更多的人,这大概是这条河变味的原因之一吧。

家园 你们可能有些认识前提上的不同

在一些人的认识里,上学读书是一个社会最稳定的阶层流动的方式。有多少人上学,自然就代表有多少人获得这样的机会

在另一些人的认识里,上学读书不见得有啥用,打工挣钱可能算是更好的选择。这样上学的人少了,自然也就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只能说在现今社会,后一种认识越来越有道理哈

为啥说阶层流动而不是阶层上升呢,嗯,今天因学致贫的例子也不少……

家园 您就不要这么扭扭捏捏地试图洗地么

整个八十年代直至九十年代前期,中国的小学初中升学率,中等教育在校人数都较七十年代中后期大幅度下降是最基本的事实。要说八零年,八一年发生下降你能赖文革,85年还不如毛泽东时代,90年还不如毛泽东时代,其原因不是改开带来的,难道你还能赖文革,还能赖毛泽东?还“有多少是改革开放中的某个政策造成的,有多少是改革开放之前的政策造成的长期/后遗效应....”。 呵呵了,接着拍脑袋让死人给你背锅啊,还是想学邓小平,接着造谣“四人帮说了,知识越多越反动”啊?

至于阁下给我扣啥“激情有余,理性不足,口号震天,实证薄弱。”的帽子,就在本贴里,我在主贴底下直接回复贴主一篇“更怕秦始皇一边制造更多孟姜女,一边冒充孟姜女哭诉自己可怜”,有本事你上那儿说去。

通宝推:红裤衩,
家园 呵呵了,动动你那脑子好不好。

那个“让领导先走”说的是什么,说的就是改开带来读书无用论导致农村孩子不念书了。怎么地,还能把“能挣快钱了,读书没用了,所以不升学了”当作改开的政绩吹捧吗? 当年就连相声都没这么吹过:

甲:想起来啊,我儿子就是吃了上学的亏了。

乙:那是

甲:你说说,我儿子要是不上那几年学,回来卖豆腐,能多挣多少钱啊。

乙:啊?!!!

家园 哟,还明示呢,就“让领导先走”那号还“明”哪

当初和他谈知青下乡本质时就知道他是什么东西

我指出知青下乡其本质是在当时人口压力下的一种对应措施,王洪文当年在强调计划生育重要性时就第一个说“人口出生率能降几个百分点,中央都不必为知青下乡花那么大精力了”(题外话:这不妨碍日后“破坏计划生育”也成了四人帮的罪状)。

“让领导先走”在那里抒情:我们知青下乡好苦啊,你是不识愁滋味啊。

我回答:是苦,但农民不更苦(知青下乡,给农民留出一定的入城空间,必不必要?知青是下乡一辈子么,大多在农村几年就回来的。),当时就是那么个条件,难道你有别的解决高招说来听听。

“让领导先走”怒斥:滑稽,我管得着这事么,我就是想过好日子,别的别问我。

我反驳:呵呵,这就像一个穷家庭的孩子,到了一定年龄父母让他出去打工,这孩子哭啊怨啊:“我要过好日子,我要吃好喝好升学深造最好再出国留学,我打工多苦啊,我爸妈无能,可恨啊”。 别人说“我是很同情你,可你看看你家状况,这也是不得已的必要选择啊,也没有别的办法啊,难道你还有别的招”。那孩子在那哭“他有没有办法干我什么事?我又不负责出主意,我就是要过好日子有什么错?我这么苦你没看见?你少年不识愁滋味啊你”----我说这倒霉死孩子老大了也不懂事,你没意见吧

“让领导先走”怒斥:你这是把领导当父母,告诉你,我把领导当老爷,我不体谅老爷的难处。你这个奴才

我反驳:“我是把领导当成管家人,阁下是把领导当天赐上帝了

当年的毛周一代领导是管理几亿人口的大国加穷国,我料你管上几十口子的家族尚且没能力一碗水端平,你倒觉得毛周管理几亿人口要平平妥妥?啊不,是应该对你全力照顾,别人如占绝大部分人口的农民,你管他去死是吧?

至于阁下拿人口三亿,资源,积累远远远胜于当年中国的川普美国,人口刚一亿,瘦死骆驼比马大,不是苦于人口过多,而是苦于人口减少的普京俄国,和当年一穷二白,人口却高达七八亿的毛时代中国相提并论,我就纳闷了,你儿若是指着你的鼻子大骂:‘看看李泽楷过的什么日子,看看你让我过的什么日子,你无能,废物。。。”,你不抽他耳光,还要夸他“好儿子,一点奴性也没有’,呵呵,你好逻辑”

》》》嘿嘿,你问问那个让领导先走,我哪句话歪曲过他的原意?然后那家伙就不再吭声。不好意思,当初我的上述回答得花数确实远胜于他,我每个回答的得花数是几十朵,他撑死是可怜巴巴的几朵。现在他在这儿泛酸“咋就他们得花咋就没几个送花给我”呢? 呵呵。

通宝推:青青的蓝,楚庄王,心远地自偏,发了胖的罗密欧,西安笨老虎,襄阳之裔,梓童,
家园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你老兄倒是挺有耐心啊!这么多年了,大家知道此公的德行,真可谓“被打脸千遍也不厌倦”,多说无益。

家园 兄台所言极是 有多少是改革开放之前的政策造成的

以计划生育为例尤其适当,我是过来人。

人口压力是在改开前就已经显现的,“上山下乡”就是仓促无奈之举。他们上面的人看得真,哪里是现在有的人粉饰的好像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似的,就是“等于变相失业”。人口压力,当时不像现在,吃饭穿衣就业住房,都傻眼了。。

不是说我就赞成计划生育,对后来执行中的问题就无动于衷,我做得比现在这些嘴炮真好太多了。但我理解当时的确有当时的历史条件,正如您说的,改开之前政策造成的遗留。穷啊,百废待举,为了攒点钱,连军费也省了。而现在这些嘴炮,不爱听“百废待举”4个字有损太祖英明,骂削减军费,骂计划生育,祖宗成法不变一样能搞成如今的现代化的腔调,事后诸葛亮,不听老人言,口气大得很。

通宝推:豪哥的江湖,
家园 真用脚投票的话,公社的竞争优势反而大

可惜80年代恰恰没有用脚投票,大跃进一刀切搞公社,到了80年代一刀切砍公社,真是一脉相承。

说个小的例子,玉米收获以后要晒干以及烘干后才能保存久,干玉米和湿玉米价格差太多了。而成规模处理玉米根本不是个人能负担的。现存的公社可以对农产品进行一些粗加工。这样无论是售价还是销售渠道,以及议价能力都远远比一家一户的小农占优势。

当年问题不是不能推广包产到户,而是为了推广包产到户,都先拆搞得好的有名的公社。能活下来的公社都是领导有良心,能顶住政治压力,而且会打擦边球。看现存的公社,农民收入高包产到户的小农几个数量级。按农业部当年的报告,有三分之一公社搞得好,这三分之一的公社真都会用脚投票给包产到户?如果政策宽松一些,能多保留下来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现存公社数量估计仅仅占2%。如果当年能保留个10%-15%,那农村是不是能发展地更快呢,90年代的三农问题还会像历史上那样惨烈吗?

杨易辰回忆录里面就提过,当年顶得太少,像黑龙江只保留了一个兴十四村,如果多保留一些,那农村就能发展更快了。

外出打工多,那岂不是集约化和机械化程度高的地方占优势?我们一家一户的小农真竞争不过国外的大农场。畜牧业也一样。三聚氰胺的问题根源也是小农养殖成本太高了。

包产到户不是没有用,不过这政策就和兴奋剂一样,用一次,爽了眼前,后遗症得后人花几十年时间填坑。

家园 哟,这回你自己一脸奴相地“体谅领导穷”了。

还“改开之前政策造成的遗留。穷啊,百废待举,为了攒点钱,连军费也省了”。

》》》邓小平复出伊始,小手一挥大嘴一张“借上几百亿美元搞建设”时咋没觉得自己穷?

还“为了攒点钱”,你丫坏就坏在不说攒那点钱为了干什么。为了攒点钱,农民在改开前一年一个亿的医疗补助砍得只有八九十年代的两千来万了,为了攒点钱,教师的工资都要论亿拖欠了,为了攒点钱,改开前待遇优厚的文如知识分子武若解放军在改开后都变成穷读书,穷当兵的了,经费被砍了么。

可攒那点钱干什么,八十年代每年论百亿的公款吃喝,九十年代每年论千亿的公款吃喝,你丫把农民的看病钱教师的工资钱知识分子解放军应得的生活费用都塞官僚嘴里还差得远哪,然后你还一脸奴相地“穷啊,攒点钱(供贪官吃喝)不容易”啊。

再想想一谈到毛泽东时代知青下乡你就另一副嘴脸“我就要过好日子,国家困难与我无关”。

啧啧啧,你这是多生动的一副走狗奴才嘴脸啊。

通宝推:hwd99,hattie,红裤衩,猪啊猪,梓童,阿蒙2008,阿笨,阳春白雪,高中三年,rafale,西门飘飘,西安笨老虎,mezhan,胡里糊涂,
家园 不是来和稀泥

单就这段文字我觉得你占理。

但最后那句人身攻击多余了。

原来有过节,那我不评判了。还是建议消消气,求同存异

家园 很简单,当初我说知青下乡是不得不为时他攻击我为奴才

所以我多加两字给他还回来。

家园 花一个
家园 我是农村出来的,咱们农民兄弟眼里也是只有自己和自己家人委

他们眼里也没有别人的苦难。

通宝推:让领导先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