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我要替教师辩护。 -- flzt
基本都有学校里面的人士。在我这里,你能想象。一个班60个学生,有40个在老师的辅导班里学习吗?
毛时代,每年大学生才招几万人,十几万人,我91年上大学的,好像也就招几十万人。现在每年招700多万人。哪个时代更公平?
毕竟只要给了钱,对方必须提供满意的服务,如果你不满意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就可以投诉或要求退款甚至赔偿。
如果按市场经济的逻辑,理论上只要给够钱,快进太平间里的病人都能再救活过来,不管多差的学生,只要给够钱,都能上清北。
但现在的医疗和教育行业都做到吗?明明做不到,还狮子大开口,只管拿不管退。拿了市场经济的好处,却给不出市场经济应有的服务,还拒不退款,不怼你怼谁?
用现在流行的话讲,这就叫:德不配位!
越穷的地方,私立学校教师和公办教师的差距越小,甚至能反超。因为穷地方的私立学校是稀有品种,而且当地公职人员收入普遍不高(这是相对于发达地区平均薪资而言的)。如果是发达地区,除了贵族学校,一般私立学校的教师和公办教师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五险一金的基数都不一样,福利可能也差不少。
上海是特例,那是在基本做废好的公立学校和通过公私合营来做强民办学校的结果。否则,最好的学校一般还是公立的多,私立的好学校和私立好医院一样,凤毛麟角,既然教学质量不足以吸引更多生源,当然也就没那么多利润来提高教师待遇。
而且,公办教师不管在什么学校,只要在一个系统,不是跨区跨县,明面上的薪酬待遇是差不多的,至于私下的红包或学校的创收福利、辅导收入是另一回事了(一些农村学校据说烂得可以,和教好教坏都不影响教师待遇也有一定关系)。但私立学校薪酬,就和学校本身的关系很大。发达地区公办教师的用工成本,加上单位承担的五险一金,少说也要十几二十万一个人,有多少私立学校可以承受?
更别说要让好点的老师放弃编制来私立学校,起码要给他相当于公办教师两倍的薪酬吧?所以,整体看,公办教师的待遇还是比私立高。个别高级私校的教师收入,不具有普遍意义。
一个落后地区的中小学教师260工资绝对是有可能的。
现在国内越来越像美国系统学习,历史潮流浩浩荡荡,毛前辈们只好看作是outlier了。。。
建国初期国家连普及小学的能力都没有。普及教育的开始是短期的扫盲班。太祖接手这个国家后就力所能及的提高教育的覆盖率了。
你可以去调查一下城区几所私立学校教师的薪资水平。别的我不大清楚,一个是余杭区信达外国语学校(算是余杭区最好的私立中小学)。在有一个汽车东站附近。杭州国泰外语艺术学校,这个算不上最好。这两学校绝大部分老师薪资对比公办教师编制,还真强不了多少(国泰的比公办的还低)。信达也就是稍微强点,也就多个10%。但是压力比公办要强很多,每年信达有很多教师考上了编制直接离开。
刘提出小宝塔理论,搞重点小学、重点中学
到60年代初期小学入学率仍然只有60%不到,农村的入学率远远低于城市。
然后是两个估计、取消高考、知青下乡
放弃了高等教育,换来了小学和初中教育的数量覆盖。
这笔帐算下来到底值不值,取决于屁股坐在哪边
当年的中专技校成人中专电大甚至民办职校培训学校,现在都是大学了。都是本科,没有一二三AB了。
如果以以91年的高中,等同于现在的大学,人数方面会怎么样呢?
91年时,很多初中生,首选是考中专技工中师,越是穷地方越是这么样的。
大学跟大学是不一样的。刚解放时高小都是难得的知识文化人了呀。
现在高校收费……
那绝大部分的人收入不超过200.包括公务员,97年湖北我这编制内农村教师工资400,每年学期末结束,教育局有3000左右的补助,学校拿今天的标准来看,就是一两所破房子。学生总人数才150人左右。正式的编制只有两个老师,其余的是代课(工资一月300全部)。
高校还是有的,还是在招生的,还是有教学科研的。
我的感觉吧,其实现在真需要知识青年下基层,说“上山下乡”可能会伤害一些人的感情,但现在农村厂矿等基层,真的缺乏基本的科学和文化知识,缺乏有效的信息途径。这个问题如果真的有心去解决,广大科技文化知识分子往下沉是必须的。
不管是军政工商,有缺人的.当时的口号是,我们都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所以说,这些人不下乡就食生产,国家实际是供不起了.
还是不少的.问题是,现在有工农兵家庭背景的人,不能上大学么,叫法无所谓,扯这个蛋的才真是想把工农兵作教育排除吧,问题是,这三项背景家出来的孩子,被排除出高等教育,那还有那个人群,能接受高等教育,反正是不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