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请大家来议议李昌平的实践,有普遍的意义吗? -- 苏仙岭

共:💬103 🌺44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现今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农村的出路更难

主席年代把农民组织起来对抗的只是恶劣的外部自然环境,所谓的向土里刨食,大家只要理顺生产关系,齐心协作把农副产品的产量提上来就行。

而现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农业生产投入的工业品价格、一个农副产品的销售价格,这两头的定价权都掌握在资本市场手里,农民的议价权太弱,所以当下农民既便组织起来,其积极性也照旧难以调动。

现在束缚农民的主要是农村土地的农耕属性,既然是搞市场经济,农民就应该有自主权去决定土地的商业性质,他们也可以自我组织起来搞商业开发,或自建工业园区走工业化道路,而不像现在去由地方财政和资本大鳄来赚取超级地租。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建设模式探索_以长沙市咸嘉新村为例

这是早些年长沙地区推行的“咸嘉新村“模式,村民自组开发公司、物业公司,自己参与管理城镇化建设。

家园 农民为什么要被兼并?什么行业可以吸收5亿农民?

中国历次危机都是靠农村化解的。网上许多温铁军教授关于自己几十年在农村进行研究和实践的演讲视频,有空去搜来看看,相信会有些启发的。

家园 花,谢谢回复,

不过我已经列出了数据,中国的农业生产确实只需要也只能容纳“很少人” ,当然这个“很少人”也上亿。

记得有个什么指数,标志有多少人从事和吃有关的工作,好像叫恩格尔系数,大意是说从事吃的人越少,说明这方面的生产力水平越高,从事别的方面的人也越多,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否则就那十亩地,大部分要种粮,产值能有多少?收入能有多少?为什么要把那么多的人留在农村?当然应该让他们进入城市,从事工业等。

至于靠国家补贴花高代价把农村建得和城市一样,可那里又没有相应的工作机会,这是倒行逆施。

与其这样,不如把留守儿童都弄到城市里,钱花得更合理。

家园 古地质学家丁仲礼院士怒怼柴静的时候说过

在地球的历史上气温比现在高10度的情况比比皆是,地球不需要你拯救,需要拯救的是人类自己。而且气温如果真的上升了,对各个国家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可能有些小岛国会沉没,但是像加麻大,老毛子这些国家恐怕做梦都要笑醒了吧?

家园 农村农地的潜力还是非常大的

别小看农村的几亩地,温教授讲过一个例子,当年在某地农村推广市民下乡工作,将村子里的地划出十平方左右的小地块,以每年1500元租给城里人种农作物(蔬菜、水果等),农民再收取少许费用负责指导种植技术,全部收获归市民所有。对于自己亲身种出的“纯天然绿色”成果自然不会担心食品安全问题。市民就当是休闲娱乐,同时也教育孩子亲近自然,培养劳动意识,甚至可以让孩子在地里玩土打滚、疯跑疯玩也好过孩子在家里打游戏。许多城市人会经常带着孩子去那里,亲自实践种植的乐趣,一家人其乐融融,农民也因此提高了收入,城乡人民各得其所。

现在中国基础设施发达,基本上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的交通没有大问题,况且偏远地区的收费也可以优惠一些, 现在市民下乡已逐步形成一种趋势,方式也不限于上述方法,这对于中国和长远发展是大大的好事。

家园 最根本的还是工作岗位

绝大多数只能在城市,甚至是大城市超大城市,交通状况近期看不到通勤的可能。至于温的那一类例子,占不了太大比例,毕竟大多数土地是要种粮的。不影响我的基本结论,只有在城市,才使绝大多数工作岗位聚集的地方,也是绝大多数人口工作日居住的地方。如果还没占到绝大多数,只能说明发展得不够。

家园 除了脏和累收入还少的工作,没有文化的中老年进城干什么呢?
家园 天道和人道没有对立统一啊

前面的观点,非常精彩,颇有通大道的感觉。用一个佛家偈语来形容就是:神仙更有神仙着,千古输赢下不完。

你的论述中也隐含了另一个问题:科学,其实它还有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定义:为资本俘获的知识,或者说为资本服务的知识,就是科学。

所以,科学从文艺复兴时期诞生以来,从来就不是中性的。资本总是根据自身的需要,让科学适时的跳出来为资本的活动来摇旗呐喊。

为什么科学要伪装成中性的,非盈利的,甚至是高尚的?就是为了让从事科研活动的科学家,有相对更高尚的感觉,让他们更愿意为这种所谓的高尚去自觉的奉献;同时,让受众们,也就是被科学洗脑的芸芸众生们,不轻易去怀疑如此光鲜的、驴粪蛋一样完美的科学。而是只要(被资本控制的)媒体一开动被(资本控制的)科学武装起来的宣传机器,众生就立即跟随和盲从,在相应的商业支出方面,跟随着人家的指挥棒起舞。

不过最后一段,和前面的叙述是自相矛盾的。前面的明天道,完美;最后一段,貌似是无原则地捧人欲。

天道和人道,通常是相背离的。大家都知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奉有余而损不足。所以,好一点,是没有对错的。但是,如果这个好一点能“补不足”而不是“奉有余”,这才是关键和原则。人道,人欲,是必须的,但是不带来天道惩罚的人道或人欲,才值得倡导和鼓励的。

家园 你这个问题太多,花就不送了

感觉你的观点主要是因为对农业完全不重视。

先推荐两篇:

《揭开美国农业的画皮——兼谈中国农业的未来》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1533063-1.shtml

《2008年本世纪的粮食战争中国反败为胜,但国际粮商仍未服输》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321/08/32488356_638660466.shtml

然后简单说说我的看法:

即使不考虑粮食安全,现在大家都承认人口规模的重要性,低生育率已经成为普世问题,中国的农业如果好好搞,能尽量多容纳一些农业人口,就算国家多补贴点相信也是值得的。再说,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留给人类的工作岗位只会越来越稀缺,与其花钱买粮食养活外国人,倒不如中国多些农民,多生养几个中华儿女。

另外,要是我们努把力,能搞出个EFGH来取代ABCD,要团结第三世界国家的朋友也更有说服力是不是?

家园 现实已经摆着了,城市人口增加了6亿

改开初期是2亿人住城里,8亿在农村人。现在是8亿在城里,5亿在农村。

改开初期那2亿城里人的后代到现在最多变成3亿,剩下的那5亿就是农民进城呗。

至于出危机靠农村化解这招,搁十年前二十年前可能还有效,现在行吗?你看这李昌平的实践里,主力是老头老太太,年轻人都进城,让他们回乡,还有几个会种地的?更何况种那一亩三分地一年收入能到一千块吗?这点钱够买个手机吗?想让大家的收入都买得起手机,必然需要绝大部分人进城打工,土地集中给大户耕种。工业化社会就要遵循工业化社会的规律,得与时俱进啊。

拿出中国历史经验来说事基本就是刻舟求剑,中国历史经验倒是不少,但99.9%是农业时代的经验,中国什么时候城市化率超过50%的?-- 2010年。换句话说,2010年之前的历史经验放今天只有很少的参考价值,剩下的路得自己摸索。。。

通宝推:从来,
家园 别逗了,工业化是历史趋势

俺给你算算,种植业产值一共就6万亿人民币,平摊到5亿农民身上人均才1万出头,更别提还扔进去2万亿的农业补贴。农业的盘子实在太小,想提高收入必须靠把人转出去发展工业。

自然,工业化也会带来各种问题,那也要用工业化社会的思维来解决,靠回到传统农业社会试图挡住历史车轮前进那叫螳臂当车。

还是
家园 别逗了,光靠农业收入怎么可能高?

小学数学,种植业一共就6万亿人民币的产值,平摊到5亿农民身上人均多少?

家园 没错

光靠农业不行。问题是你理论上搞工业好啊,就现在还没有所有农民参与工业生产呢,全世界都怨声载道了。

不是说回归小农就多好,而是现实里没有其他出路。

工业化社会是个怪胎,一方面需要巨量消费者,一方面消灭生产者,不可维持。

通宝推:梓童,
没错
家园 本质还是生产力不够发达。

如果未来机器和人工智能可以接管大部分人类的工作,人类只管消费就行了。

欧洲一些小国不是在实验“无条件基础收入”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