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马云们未完成的进化 -- ywa13

共:💬122 🌺1128 🌵2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关键是觉得加班不是为老板加

为组织加班,也间接等于为自己加班。

虽然加班产生的价值没有立即变成自己的收入,但国家拿走,心理上比被老板拿走,要好得多,况且主要是党团员/进步分子,有无偿为国家贡献的心理准备。

像铁人王进喜那样玩命干的,在罗布泊核试验场,在各条战线,那都是习以为常的现象。所以这就是一个蛋糕问题嘛。

家园 虽然国家把劳动剩余拿走了

但是也把房屋,医疗,子妇教育都帮着解决了。给私人老板打工,他们会帮你解决这三个问题吗?

家园 从变坏的老人和变老的坏人看,主要是环境导致

从变坏的老人和变老的坏人看,主要是环境导致

领导和积极分子带头,下面怕官的、想往上爬的不跟进不行

不过铁人王进喜那样的另类始终是极个别,否则也不用大肆宣传

对走上社会的老油条不管用,但绝对没谁敢公然嘲讽

哪像改开后自上而下自私自利,上行下效所谓奉献主义除了小孩和弱智谁都不信

以前还装信,装信没好处不信没坏处也懒得装了

还不想尊重价值规律,于是真正能干的多数就磨洋工出工不出力了

家园 不只是分配制度上的差距,还有工作内容

毛时代挽起袖子可不光是苦干,还有对技术文化知识的学习和集体组织生活,比如打靶射击、投掷手榴弹这些“高端“娱乐项目。

哪象现在这样日复一日的机械劳作。

家园 我们看大节,不看细节

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谁更懂谁更有权威-----这本质上就是与“鞍钢宪法”抵触的。

“鞍钢宪法”有“破除学术迷信/万众创新”的味道,但也有副作用(不好好学习就敢开脑洞,比如我们民科)。一个大型/复杂生产组织里,必须有军事化的管理架构。而万众创新,战士们开诸葛亮会,不能单靠这个打赢淮海战役。

“鞍钢宪法”还有没有生命力?我认为在某些工业/文化/科技研究领域,某些生产/文艺创作的用人数量规模较小时,针对某些人群(比如00后),是可能适用的。但全面铺开,恐怕不行。就算接管了富士康,你敢不敢贯彻“鞍钢宪法”?怕是库克也不会同意吧。外部世界的资本主义是大量中国产品的买家,就决定了他们接受/偏好/扶持“更加资本主义化”的在华生产管理方式。这个世界上,资本主义占优势占大头,这就决定了上层建筑的主流走向。

地下党终究是地下党,可以自洽自存,但未必能翻身做主人。“鞍钢宪法”有点硬拗,虽然我们在感情上更加接受“鞍钢宪法”。

家园 富士康也是可以的。

你的看法,隐藏的意思是人都是好逸恶劳的。

但钢铁是如何炼成的,就是艰苦的捶打,去除杂质。

艰苦不是问题,问题是为什么要艰苦奋斗?

总起而言,现在这个大环境不可能复兴,但并非由于管理技术不行的原因。

敬河友已经在其他帖子提过了,我以为他基本把握住了要点。

我现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建国后为何总爱搞运动了。

就是不让你消停,总像惊弓之鸟,不敢想歪的。

所以说白鹿原那位老先生的墓碑留言,绝对是后来人埋进去的。

只有后人才会有些这种感慨:折腾到啥时候啊?!

家园 我们可以不可以这样认为

日本在二战后行之有效的“终身雇佣制”,就是一种日本特色的“鞍钢宪法”?

在这个“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的基础上,普通劳动者以企业为家,主动效力/自觉改善(很多时候,这种自觉改善代表着增加劳动者的劳动强度,但恰恰是一线劳动者主动提出的),等待退休后的长期回报。在实践来看,有其长期成功的业绩(1960-1990),但是也对企业的创新活力造成巨大的遏制,并且一旦进入老龄化(人口退化)时代就变成不可逆的社会毒素。

中国如果现在开始,启蒙一个类似的思潮,构建类似的社会,再辅以AI和机器人来替代人力,能不能建立一个较长期的成功时代(比如100年)?那么100年之后呢?禅让给机器人?

家园 我在其它帖中提到了日本模式

这段时间学习了许多相关日本六十年代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专家文章。

日本社会当年不光是““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它还有一条相当于毛的“政治挂帅“叫做“命运共同体“的企业指导思想(没错,一字不差,就是习大现今所提的“命运共同体“,具体内容是政府、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民族整体利益关联,其文化核心是儒家的家族主义,日本国的企业人文关怀,比如职业培训这些,那是没半点市场经济的气息,比特色改开的社会主义程度那是要高的多)。你去搜邓立群所写的《访日归来的思索》,里面对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有很详细的总结。

与本大的理解相反,日本6,70年代的经济腾飞恰恰是在全面的技术创新基础上实现的。

当年日本制造对民用产品的科技应用和高质节能概念是享誉全球的,虽然日本的技术多是引进于欧美,但它本土的技术开发能力基本能做到“一号机引进,二号机国产,三号机出口“这样一个整体产业集群的高效运转。

它的一些企业管理组织模式现在都还被我国的民营企业所借鉴(比如三一等企业的事业部构造模式)。

从最初的技术引进消化,到整个七十年代占据汽车家电的高端国际市场,日本只花了短短的十年时间不到。

日本于七十年代的巨大成功,是同日本企业所执行的这套如“鞍钢宪法“相类似的基本指导原则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Tags): #日本经济腾飞通宝推:桥上,
家园 为什么90年代企业创新明显不行了?

walkman之后,日本开发一个项目失败一个项目,索尼,夏普等等公司,都不行了。

人还是那批人,制度还是那个制度,照样很努力,可是碰见一个不按牌理出牌的时代,立刻就不行了。

以激情和自觉来推动劳动效率的制度,都不能持续20年以上。这已经不是“主义”可以覆盖的问题了,恐怕是人性问题了。

家园 条件也不一样了,不再是命运共同体了

因此不是人性不能延续多长时间,而是使某种人性,同样也是人性,起作用的条件未能延续太长时间。

家园 九十年代的经济衰退,并不是日本模式的失败。

被本大严重误导。

本大为日本模式的优胜劣汰,预设了一个经济增长的衡量标准。

这个推导逻辑明显有问题,对九十年代经济衰退的表述,私下认为也不符合历史事实。

一,首先,日本的经济增长是其发展的结果而非目标。

1960年开始的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是以国民收入增长带动国家经济增长的分蛋糕模式,而不是为追求经济增长的成本优势去刻意压榨劳动力。

所以日本的经济生产首先是为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国外贸易体系的经济循环,也是为国内经济体系服务。

在此发展理念下,日本政府和企业在六十年代就开始主动调整重化产业结构的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向消费领域的家电汽车行业转型。

由此以国民收入倍增为第一目标的转型过程中,最终形成政府、企业、个人的“命运共同体“。在国民的工资收入得以迅速提高的基础上,企业的资本积累和国家税收都得到了大幅增长。

(1955一1976,国民生产总值增加4.8倍,国民收入增长6.4倍,短短二十年时间,日本一跃进入发达国家之列,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二,日本经济在下行期间的表现也是卓越不凡。

虽然日本在失去的三十年经济一直低迷不振。但我们也不能不注意到,日本作为土地面积狭小,人口密度超大的资源贫泛国,其自身地理条件的先天不足,以及战败国的政治从属地位,都让日本经济的增长周期,极易受制于海外原材料市场的价格操控和帝国资本的汇率打压。

可让人侧目的是,九十年代的金融泡沫危机,不仅未能让日本经济一落千丈而被欧美集团将之踢出全球高端产业链之外,反而在面临冷战后重新洗牌的全球化新兴国家崛起风潮中,日本仍能稳守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地位并持续保持着国民经济的高位运行,同时却保障失业率一直维持着全球最低水平。

三,结论:对于“效率影响公平““分工影响平衡“的全球化困境(73在达沃斯论坛所言),日本模式明显有着其它经济体所不具备的道德上的发展优势:分好蛋糕的同时促进了蛋糕的做大。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第一次踏上资本主义国土上的邓立群,为之访日带来的困惑:

日本社会一片欣欣向荣,商品极其丰富,街上自行车和摩托车都不用上锁,企业也不生产这些锁。商店下班后都不上门板,展台拍卖品就放在外面也不装檻栏。

东京的社会治安秩序很好。

人民有着良好的公共道德水平,积极的事业心,人与人之间很有礼貌。工人似乎对企业有感情,干活认真努力。城乡差距、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距都在逐渐减少。

(经济低迷有着外部因素,但日本模式的创新机制可不容小觑。

《2015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榜单里,日本以40家高居榜首,力压美国的35家。而中国内地无一入围。

日本失落的二十年中,已有17人获得自然科学奖。其获奖人数,已超过德国、英国和法国,仅次于美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