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谈创新得一些感想 -- llama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如果没有美洲,没有残酷的海外贸易,没有完成原始积累而进入资本主义,西方同样不会发展出现代科学,这跟生产力有关,而不是所谓 “文化传统”。
而一旦进入工业化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科学研究自然会跟上。这也是新中国历史证明了的。
你告诉我哪个工业化国家科研水平低? 或者反过来,哪个农业国是靠 “创新传统” 发展出现代科学来的?
不要大嘴一张就 “西方重商主义”,法国重商主义? 普鲁士重商主义? 十九世纪欧洲科学的中心是哪里? 俄国重商主义? 门捷列夫、巴甫洛夫、罗巴切夫斯基是不是俄国人的创新代表?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等等古语反映了古老而历久弥新的整体观、系统观。西方思维强调个人主义,东方思维重视集体、整体、系统,整体观和个人观看似相对立,其实两者都只是强调了现实的一个方面而已。
过于强调自由、解放,为创新而创新,结果会走向方面,社会的腐败、人性的堕落,最终导致文明的解体,历史上的例子比比皆是。
过于强调稳定、和谐,最后社会一潭死水,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
看现象,既能看到当前的利弊(几年、几十年的尺度),又能看到长远的利弊(百年为单位),如此才算真正的伟人。有些人高唱改革开放(也是创新啊),很多政策不到20、30年,恶果就现行了,这种假伟人很容易蒙人啊。
就是“我”。低调,不张扬,积攒内在实力,在我们看来,这些是传统中国文化的美德。但是这些有个根本问题,就是我是论述的主语。比如在政治讨论中,我是君主,我这样做是美德。但是现实中为什么西方倡导另一套呢,为什么特朗普之流,反其道而行之呢?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我并不是论述的主语,比如在政治讨论中,当上君主后做什么是一码事,更重要的是怎么做才能当上君主。我们过去看到很多传统文化所提倡的,没有错,但是有前提,那个前提未必适合我们每个人。比如前面提到的这些美德,一个农村佃户老汉每一条都做到,他也就终生是个佃户。如果他大言不惭,坑蒙拐骗,就有可能爬升阶层,当然也有可能,甚至更大可能做佃户而不得。但后者显然是统治者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这样的学说会被封杀。改革开放初期,各领域创新层出不穷,直到最近几年在食品安全上也是创新大发展,并不是中国人从不会创新突然会创新了,人没有差异,不过是环境变了。如果春秋不搞继承制,而是贵族一人一票(或者一亩一票)选国君,老子这套守拙的理论必然会被摈弃。
就是没多大关系,和创新真正有关系的,始终都是利益。
工业革命之前,西方所谓重商,或者说仗剑经商的需求,不过是促成了西方航海技术和枪炮技术、弹道学的超前发展,其它方面也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创新。
进入工业革命,技术创新的价值,在规模化生产下得以乘数放大,因此资本家才舍得投入大量研发资金,支持学者们反复试错。所谓的“无用之学”,无非是大量试错过程中的触类旁通和灵光一闪,看似神奇的背后,根本的驱动力,仍然是资本对利益的疯狂追逐。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创新其实就是扩张。中国的地盘只有中原和江南是完整的平原,往外打不是山就是荒漠。中国人也不知道再往外还有好地方,塞北草原和西南山地已经消耗了中国人两千年的精力,给人民形成了扩张等于风险大收益小的思维方式。但是,现在这个大前提已经彻底改变了。将来不需要担心创新这方面的问题。
或者脑洞一下,如果中国历史上扩张得快一点,例如明朝的时候控制好越北,并且把缅甸拿下来。那明末永历帝可以在缅甸立足延续大明法统。他可以如历史上一般向西方求援,聘用英法雇佣军,在澜沧江沿线修筑棱堡抵御清军。然后向南扩张拿下马六甲,史称西明…… 中国人也就知道了扩张的好处。很快也会明白创新的价值。
—————
蒙元统治中国的时候创新还真是很活跃。西方也从那时的中国得到了不少新技术。这种历史常识问题稍稍翻翻书就该知道。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扩大领土就更有余地分裂,然后就会像欧洲一样内部竞争,在竞争压力下进一步扩张并且创新。
欧洲人所谓创新精神哪里来的?扩张得来的。十字军东征之后才发现自己有多土。然后才有了所谓的文艺复兴。抢的地盘多了打的粮食多了,才跑到海外去抢调料。然后才有了大航海。误打误撞发现了美洲,才有了启动市场经济需要的黄金。所以别把文化这东西神圣化。拳头大了肯定会有文化,反过来可未必。
—————
日不落帝国没几天就分崩离析了?不对吧。英帝从资产阶级革命算起到苏伊士运河战争结束,有三百多年。和中国的一个大统一王朝相仿。美帝也两百多年了,到现在也只是走下坡路不算乙烷。你怎么能说人没几天呢?
你说的观点很深刻。中国搞大一统实际上就选择了内生型发展模式,就不是扩张性的。
如果搞扩张就要分裂。这就是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