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地质行业轶事(一) -- 吴用

共:💬276 🌺4424 🌵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知您说的是谁

就俺的感受,84年之前,地质勘探工作相当枯燥劳累,像与世隔绝一般,干几年之后能明显感觉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从业者能保持平和心态都不易。

84年以后,仍坚持继续找矿的地矿单位都有特殊背景,其余的大部分沦为打井队,盖楼地基队,珠宝鉴定队,私人矿业技术支持队,建筑材料生产队等等等等。。。

如确实有人能将其写成志怪小说,那确是大油菜花——不过俺是有点怀疑的——一线人员接触的信息都是点状的,没化验、勘探、地质等多各部门的通力配合,是不是有足够信息去完成那样生动的描写。。。

所以抱歉,您的要求,俺做不来。。。

家园 俺也不知俺算哪里人

俺出生在北京,长在西北三省,本科毕业进了铁路,实在受不了跑出来——俺娘在2006年看到俺领导基本都进去了,才不再埋怨俺——去了深圳,又去美国晃悠了几年,混不下去又回来了。。。

所以俺也不知俺算哪里人,口音很杂倒是真的。。。

家园 “恨国党” 很多是邓造的孽,不便深责

只要看看国民党把个 “民国” 搞得臭气冲天、天怒人怨,那么常凯申的同门师兄弟邓,自然也能造就大把恨国党。

家园 和我的记忆吻合

我父亲说过他们厂,10%是干活的,60%是可有可无的(但也不添乱),剩下的30%是捣乱的(那10%干活的,还要给他们擦屁股)。

忙总也说过,东北大国企,里面有一半以上的人是不能打的。

不过再想一下,这又是资源集中后必然产生的投充现象。

明朝的王爷等等有免税的资格,就有良民来主动投充,继而产生了后面的种种问题。

这两次招工的人数极大,俺父母的单位两次招工总数在700人左右,是原有职工的2倍。而且新招的工人,年龄小不说,而且没接受过职业技能训练,什么都不会干,捣乱闯祸倒是一流好手。

如果说作弊招工只是坑了国家,那么随之而来的工种调配、住房分配、转正定级等等,开启了队内腐败的源头。父亲日记和母亲回忆都说,在此之前队内的人际关系是十分简单的,从这以后,人际关系开始变得十分复杂。

而且父亲日记还指出,后来人们对国企的种种指责,包括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贪污浪费均能从此事上找到源头和影子——一个由300精兵强将组成的单位,变成1000多人的乌合之众,且其中还参杂着各种复杂的亲属和私人关系,就把整个生态体系崩塌了。

家园 天下霸唱就是《鬼吹灯》系列的作者——张牧野

不过,我更喜欢他的《谜踪之国》系列。主要故事情节都是发生在地下。比如缅甸野人山底、新疆罗布泊、湖北神农架等有特殊地形地貌的地方。

家园 地质行业轶事(七)

地质队及其周边的生态二

大招工后的几年时间里,用父亲日记中的话讲,地质队迎来了一个虚假繁荣期:

从家庭角度上讲,大招工后,因为家里职工多收入高,消费能力大幅度提高,导致地质队周边逐渐形成了以卖各种农副产品和百货为主的隐形市场——在70年代后期农民还是挑着担子来卖东西,顺便换点粮票。到80年代初期就干脆形成固定的集市,只是各地叫法不一——内蒙叫那达慕大会,山西叫二人台集市,甘肃和宁夏干脆就叫各种地名加集市——大一点的集市上不但卖东西,还有杂技表演——俺记得有一个杂技团的宣传画上说,他们有人能把头弄下来再按回去,还有画面——在那个没ps的年代,这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是一段时间内,俺和小伙伴茶余饭后的主要讨论内容。

此外,由于经费充足和人力资源丰富,也使得规模大一点的地质队,自然衍生出了很多附属单位,例如甚至有比乡镇卫生院规模还大的卫生所,学校,电影院,冰棍厂,商店,理发店,柴油发电厂,甚至是汽修厂和修配车间。这些单位里并非都是有编制的人员,没被招工的职工子弟也以集体所有制的形势,在其中工作,拿工资,被称为“大集体”。

这些大集体最初都只对内营业,从80年代开始慢慢开始对外营业,最初都能盈利。不过随着人们发现这是教育资源匮乏环境下,孩子的一个出路后,大家争先恐后的让孩子辍学加入其中——大量的、来自职工子弟的过度冗员,这些大集体单位开始亏损。职工子弟无法辞退,为了发工资,只好用主业经费来弥补。

大家都知道,60至70年代中国有一个生育高峰,前面开了口子,队领导就很难拒绝后面的、更多的职工子弟进入这些集体单位——事实上,队领导对众所周知的恶劣教育环境心知肚明,因此面对多年来一起在山上喝风的兄弟,难免有些愧疚,因此也很难拒绝他们和他们手中的礼物。

于是这些单位的冗员越来越多,主业经费也被越占越多,到85年前后,已经很难继续维持下去了。。。

但,由于国家持续的财政投入而自然形成的,以地质队为中心的、往往在地图上并不存在的小城镇,此时开始初具规模,包括做用铜壶换粮票生意的、不远千里来此定居的浙江人在内的很多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他们中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世界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时的地质队职工是周围的农民,包括供销社镇政府派出所等地方单位职工羡慕的对象——收入高且稳定不说,惹事了也不怕,背靠一个庞大的家庭式的、有一定特权的单位,要打架可以瞬间叫一群小伙伴,打架进了派出所队里会派保卫科去领人,人面广家里有地位的职工子弟甚至可以看电影不掏钱,冰棍白吃,优先买紧俏商品——因为对于他们而言,镇上到处都是自己人。

于是,有人争着攀亲、结亲家,有人巴结商店营业员以期搞点紧俏商品,有人贿赂卫生所的大夫开药出去变卖获利,也有人也想让子女进大集体赚钱。。。

主业的劳动纪律也因此逐渐废弛——过去你是地质科长,只需考虑工作效率,但现在你要处罚一个科员的话,就得考虑处罚他后,他在子弟学校的老婆会如何对待你的子女,他在商店的小舅子会如何接待你那去买东西的老婆。。。

父亲的日记中说,地质队这三十年的历程,仿佛重现了部分人类社会的演化史,“人类社会的关系架构仿佛重建了一遍”。

在这种情形下,改革,其实在基层是十分受拥护的。只不过基层所设想的改革目的,跟上面的目的,完全不一样。

俺会好好跟母亲聊聊,酝酿几天,在下一篇的地质队及其周边生态之三中,尽量客观的还原当时的情形

通宝推:尚儒,达雅,楚庄王,心远地自偏,史文恭,朴石,jhjdylj,唐家山,三笑,青颍路,陈王奋起,西安笨老虎,白玉老虎,桥上,
家园 难得的回忆文

我们那里还有一个现在尘封了的名词叫"五七工",鄙视链是这样的:

干部 > 正式工 > 大集体 > 五七工 > 临时工

这些单位里并非都是有编制的人员,没被招工的职工子弟也以集体所有制的形势,在其中工作,拿工资,被称为“大集体”。

虚假也许要加个引号?繁荣是"真实的",这是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典型。当然虚假也是虚假,底特律没有制造业之后,就成了鬼城。

用父亲日记中的话讲,地质队迎来了一个虚假繁荣期

职工子弟无法辞退

在楼里和河友讨论过厂领导的权力。

即使是改开后,厂领导的权力有多大,真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像用人权,那些每届领导都头疼的臭狗屎,还是不能开除的。

记得我父亲工厂有人因盗窃坐牢,被合情合理合法地除名。此人出狱后来找厂长----厂长是工人出身,高大魁梧,那个小偷瘦小干枯----对厂长说:"我打不过你,我也不来跟你打。不过呢,我知道你儿子在哪个小学读书,我现在没工作,正好每天有空,可以陪他上学放学。"

厂长最后把他安排到五七厂,让他不那么"有空"。

改革,其实在基层是十分受拥护的。

各地各行业的基层,拥护改革的具体动机不同。

但是用"普遍拥护"来形容不为过。

河里有人认为改开仅仅是邓胡的一意孤行,倒行逆施-----我只能认为他们是85年以后出生的,而且没有和父母深入交流过。

通宝推:柴门夜归,达雅,桥上,
家园 三线兵工厂大规模缓建停建是在1974年

三线兵工厂大规模建设开始应该是1970年,尽管之前也有小规模布局建设。

缓建停建后有几年许多人呆在厂址完全没事做,开始种菜、养鸡养鸭养鹅养鸽子养兔子(养猪一般人养不起)、砍木头打家具(大立厨一直是硬菜,再晚些高档货是落地音箱)。。。。。。

老爹是个文人,手笨,也算学了一半。我那时刚上小学,跟着学了老爹的一半

家园 新的工厂办社会,武汉万家宴所在区

我可不是说不好,是说这东西已经死灰复燃了,说明必有一定合理性。

家园 呵呵!捣乱闯祸倒是一流好手,您也在其中吧

要不给大家说说您干了啥。

家园 最开始很好的机制,经过几十年终于蜕变了

有的是一开始就考虑的不周到,有的是难以避免的演变。

家园 从这个角度,邓还真是政治大师
家园 从安源开始,为工人服务的合作社就有生命力,可以类比

于现在的团购,但更有组织性。

成本低,质量有保证,维权也容易。

过去的工厂办社会,问题主要在于成本降低不下来。这与脱离初衷,主要目的转变为解决家属和子女就业有关。

国企负担过大过重,比如煤矿,一线下井工人未超过500人,但全矿各种性质的职工超过五千人。产量未扩大,但宿舍区扩张了五倍。

我觉得现在反思过去,很少有人从财政角度,考虑当时大下岗的决策背景。

年纪小的人,不太理解,砸三铁和三角债的大背景。

通宝推:桥上,
家园 说邓不如毛,当然可以。

说邓不学无术,那不连毛一块骂了吗?说胡耀邦不行,那也得看和谁比。

家园 这次大招工的决策背景是什么呢?

我家里的舅舅和小姨是在招工大潮(时间点上看好像比75年早)中分别转为全民和集体身份。

非常好奇,我也做点调查,如果有进展,在这跟大家分享。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