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国有6亿人,月收入只有1000元! -- 正名从俗
“酱油,打的散装的,块八毛钱一斤。”谁知道里头掺的啥,轻了肚子问题,重了癌症。该省的必须省!
层主引用的数据里,1962年是70美元,1978年是200美元。从70到200翻了三倍,当时是作为成绩来宣传的。
如果说1978年的数字是故意压低的,那么你算算1978年的平均国民收入是多少?
另外,国民收入(GNI)和国内产值(GDP)以及国民产值(GNP)不是一回事。一般来说 GDP<GNP 且不等于 GNI。中国前三十年重军工搞重工,GDP 和 GNP 可以很大,但 GNI 就不高了。这主要是因为 国家投资和产出是算在 GDP 和 GNP 中的,但不算在 GNI 中。例如1978年的人均 GDP 是 229 美元 高于 200美元 的 GNI。
联系后面“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就明白了,6亿劳动人口每个月的收入1000元就不争论了。上半句人均3万,包括老人小孩,下半句没有老人小孩什么事。
按照当前中国有14亿人来算是不对的,疫情期间不上班有固定收入的需要关注,没有就业那就只是9亿张吃饭的口值得特别同情关注,就业是大问题。
后来看个口水视频介绍据说清华什么的抽样调查报告
全体人口的平均月收入
低于500---2.2亿
500-800---2亿
800-1090---1.8亿
1090-2000---3.6亿
2000-5000---3.6亿
5000-1万---0.72亿
1万以上或收入为零,各几百万
大致与李克强吻合,只是他的“也就一千”应该改为“一千及以下”。
当然,总理是否知道数据内涵,那就不知道了。
既然是配额的,大米的市价就被扭曲了,现在没有配额,大米的价格,就是真实的市价了。
如果你想对比购买力,你就不能用一个扭曲的价格,来跟一个真实市价做对比。
如果你真的要对比,加权那个只是末节,重要的是把扭曲了多少搞清楚,才能对比,否则毫无意义。
我记得当年扬州饭店的名菜烧三丝,大大的一碗,百叶丝,笋丝,火腿丝。还有不少大片的肉片,价格呢?只有0.3元。今天同样的菜,30块钱也吃不到。
那时的扬州饭店,应该是国营的吧?他们的采购,肯定不会是从黑市来的,因此成本就不会是市价。
国营的饭店,对菜品的定价,我没调查过,但我还是倾向于是政府规定的,同样被扭曲了,毕竟成本不是市价,没有理由产品的销售价格不受管制。
所以,还是无法对比。
就是货币的购买力。这不需要争辩讨论,是不是被扭曲。
世界上几乎没有不被政策扭曲的价格,从农产品到工业品,通过市场准入,关税,补贴等等。
我们讨论的是货币的购买力,如果极个别的物品价格因为被政策严重影响,你可以说是扭曲,否则你只能承认,货币的购买力就是如此。
价格变化了,购买力的计算自然会有影响。况且,在配额制度下,还会出现有钱也买不到产品的情况。
最公平的对比,当然同一种制度之下对比,比如文革前跟文革后,改开后全面取消粮票布票开始,到今天为止的对比。
还可以反过来想,假如政府宣布重回计划经济的老路,理论上完全能够做到大米限价为5分钱一斤,你能够说人民币的购买力大涨吗?
那么他的价格就充分说明了购买力。
今天你有钱,在上海也不能买第三套房子,这能否认人民币对上海上海的房地产的购买能力?
衣食住行本身是人的基本需求,管不管制,都消耗不多,即使有管制,也是可以比较的,因为就算放开,需求也不会成倍增长。
改开伴随的就是残酷剥削过去几十年人民积蓄的剧烈通货膨胀,用那个价格来比较,你还不如说,不比了,比不过。
这两张表是对中国收入统计细分,我的问题是:中国每年这两千万辆车都买给了谁?中国收入超过5000元月收入的只有7000万人,按平均2.8人一户的计算,就是超过5000元只有2000万户,合着就着两千万户年年买车吗?
就算再放宽一步,2000到5000这一档有3.6亿人,每户3.3人,户入年收入10万,估算为2亿人。户入10万以下应该就很难买车了,能买车的就8000万户。这么算,平均4年就要换辆车。不知道河里在国内的有几个人做的到。
我觉得tg这么搞没什么意思,这么装,不管谁信,反正我很难相信。
“如果”两字用得很好,只可惜全面的价格管制,历史上从未有成功的先例。
人民的需求,真的不止是吃饱穿暖那么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