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帮识数的漂泊网友回忆一下七十年代物价并和当今比较一下 -- flyingcatgm
WholeFood里的猪肉好像只是散养的。。。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Mom, my organic market 买有机猪肉。
70年代,供销社主要卖的商品是盐巴,农民其他买不起,往来送礼就是几包水果糖或者毛巾,还要循环周转一圈又回到自己手上都快化掉了。你看看现在同样是养活一家人,需要的东西和以前一样吗。
看图,包产后到九十年代中期(1982-1995),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这恩格尔系数下降缓慢而且波动大,拐点出现在九十年代中期,呈快速下降趋势。
您这图不就是显示了我前边所说的” 1981年中国恩格尔系数恰好是59.9%,整个八十年代缓慢降低,88年最低是54%,89年后开始反弹,九十年代前期是百分之五十七八的范畴,94年最高是58.9%,和81年近乎持平,直到2000年才跌破50%”吗? 咱俩 这数据出自同源,都是国家统计局资料吧.
九十年代后期正是几亿农民三农问题最严重的时期,也是几千万工人大下岗时期,这时恩格尔系数快速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呢?
那是工业发展进步的结果,和货币购买力关系倒不大.
前边贴子说什么,前边说的是李总理”六亿人一月一千元月收入”.现在生产力是极大丰富,对于一月一千元收入的人来说,他们好干什么?
记得保护价敞开收购吗?
农业这点,米帝真是得天独厚,无人能及
说明不改革开放,技术进步也会带来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是前三十年打的基础,二是技术水平普遍提高,三才是改革开放。其中三占有多少比重,可以跟菲律宾、印尼他们比较一下。人家向来都是市场经济。
作者建立半对数模型:
Y=a+bInX+μ
Y为恩格尔系数,X为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μ为随机项,参数b的含义是人均消费性支出每增加1%引起的恩格尔系数变化。
利用1978-2005年的相关资料,得出样本回归模型:
也就是说,1978-199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每增加1%,恩格尔系数下降4.22%;1995-200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每增加1%,恩格尔系数下降14.19%。
出现这种差异,作者认为主要是消费者将有限的收入更多分配到教育、医疗、住房上了,挤占了食品开支。
下表是1995-2005期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1995-2005年,除2004年,教育、医疗、住房三项支出增幅远远高于食品开支增幅,尤其是1995-2000年,差距更是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