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陈寅恪考 -- 陈王奋起

共:💬370 🌺4796 🌵9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家园 主席对中国人民影响最深的是他的哲学

一分为二、对立统一,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中国过去有老子的朴素辩证法,但真正把辩证唯物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广泛地影响和改变中国人民的,还是主席。

党内的众多元老,都自称是主席的学生,为什么?主要就是因为受主席哲学思想的影响。

党内著名元老、也算是党内的知识分子陈云,就是学哲学的受益者,我把他的相关经历抄在下面: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陈云从莫斯科回国,于1937年11月到达延安。次月被增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到延安后,毛泽东与他作过三次长谈。在谈话中,陈云表示自己过去由于经验少,曾犯过错误。毛泽东却认为,问题不在经验少,而是思想方法不对头。因此,毛泽东建议陈云学习哲学,不仅自己学,而且要组织学习小组,并给他们派去了教员。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以及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全党必须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要求,1938年11月,陈云在中央组织部内组织了一个领导干部学习小组,并亲自担任组长,李富春任副组长,组内成员有十余人,另有旁听的干部30余人,重点学习哲学。学习组每天上午9点以前为自学时间,每周集体讨论一次。当时,中共中央还组织了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会,由毛泽东担任组长(会长),陈云担任副组长(副会长),参加研究会的有延安党政军主要负责干部四五十人,研究会就设在中央组织部。这个研究会主要学习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哲学思想。这种学习一直坚持到1942年。

  在延安期间,陈云还结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毛泽东的著作和毛泽东起草的文件、电报认真研读了一遍。在研读过程中,陈云体会到了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呢?经过认真思考,陈云逐渐总结出这样一个体会: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十五个字,始终伴随陈云,对他一生尤其是在一些重要历史关头的思想和行为,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和陈云在延安时期提倡学习哲学这件事,在许多老同志脑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年参与学习组学习的宋平,在陈云去世后曾以《学好哲学,终身受用》为题回忆陈云身体力行学哲学的事。他说:“陈云同志带的那个组,从1938年起,学习活动坚持了五年。我听陈云同志谈过,在延安那段学习对他帮助很大,自从学习哲学以后,讲话做事才有了唯物论、辩证法,可以说终身受用。”

  通过延安时期的学习,哲学思维已经深入陈云的脑海。到解放战争时期,在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时刻,陈云更加强调哲学思维的重要性。1947年2月,在中国革命大决战的前夕,陈云在指导辽东分局的工作时,明确提出“我们怎样才能少犯错误,或者不犯大的错误”的课题。陈云的解决办法仍然是哲学思维。他说:“要做到实事求是,就要从具体分析实际情况中找出对策。人之所以犯错误,都是由于不了解实际情况就匆忙地决定对策,主观与客观相脱离。当然,我们过去所以犯错误,也不是对实际情况一点都不了解,只是了解的情况是片面的,而不是全面的,误把局部当成了全面。片面的情况不是真正的实际,也就是说,它并不合乎实际。所谓难就难在这里。我参加革命二十多年,犯错误都是因为认识上存在片面性”。“要少犯错误,就要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其方法,我概括为三条:一、交换,二、比较,三、反复。”①

  从延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前,受毛泽东的影响,以陈云为代表的一大批党的领导干部在学哲学和用哲学的基础上,养成了哲学思维的习惯,这对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破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从而进一步破除在党内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正确地领导和指导革命工作,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后来陈云曾感慨地说:“毛主席说过,我们共产党内能有100多到200人真正学通了哲学,那么我们能够打败帝国主义。毛主席的一个无可比拟的功绩,是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胜利,为我们党培养了一代人。”“一批老同志以及‘三八式’的一大批干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全国的解放准备了人才。”② 由于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了科学思想的武装和正确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成熟,为中国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对陈云个人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哲学思维的养成,也使他自己“终身受用”。

通宝推:唐家山,桥上,心有戚戚,
家园 我最怕读这种随感诗了

用典,写诗人当时情境心境,唱和人关系都弄明白了也不一定看得懂。刘豫,阮瑀我不去查资料了,且不谈。

资治通鉴是我厕所用书,这本正好有有关褚渊的:

“以褚渊为司徒。。。褚照叹曰”彦回少立名行,何意披猖至此!门户不幸,乃复有今日之拜,使彦回做中书郎而死,不当为一名士耶,名德不昌,乃复有期颐之寿。。。“

意即早死名存,晚死名毁,陈寅恪这里当取此意。

后面几句有“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之意,意似含糊似还有余意。

总之:我赞同胖大叔说的,陈寅恪有些知识分子的臭毛病,世人皆曰杀的时候,在旁边来句,吾意独怜才。

我看史也是业余爱好,和陈王兄这里相互聊聊,见仁见智吧

家园 那么,你想没想过马列毛哲学里

哪些是老毛的原创?他为什么要保护冯友兰,他临终前为啥说“我只改变了北京周围这么大一块地方”

家园 主席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虽然不是他的原创,但他把纯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朴素辩证法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化和中国化了,实事求是这个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短语,就是其具体体现。

没有主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大概还是属于书斋里的东西,不会有如此广泛的影响。

家园 我最不喜欢的,是这种诛心之语,罗织手段

“表达他的哀思”,这种语言在我眼中是最恶劣的,因为不客观,恶意满满。是想欺负读者没耐心读那首诗吗?

陈寅恪创造了以诗入史这种历史研究方法,我想其本人也愿意以诗评史吧。比如把汪精卫比做刘预,可不是什么好词,刘预是著名汉奸也无从翻案。我粗浅的理解,陈寅恪表达这样个意思,人和历史进程都是复杂的,只用简单结论就把立体的历史抽象成一张纸了;人和事的变化过程是值得思考的。其中褚渊迟死更堪悲一句,和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有点相通了。难道这首诗的作者,是对王莽表达哀思吗?

阁下深文周纳的本事,没在文革期间呼风唤雨真浪费了。

通宝推:假日归客,莫言2024,kiyohide,acxp,
家园 白头痴书生,反动旧文人,如此而已。

时代局限,陈已经算不错了,陈王有些苛求了。

家园 你这是把陈寅恪当做一个优秀的 共产党员来要求
家园 是的,陈王兄的行文用词总是有那种自觉不自觉的恶意
家园 民国大师主要是生的早

比如周作人最先翻译古事记。但是要说对古代日语的理解,现在211大学日语系的青年教师应该都比他强。

家园 这个逻辑不对

民国大师主要是生的早

比如周作人最先翻译古事记。但是要说对古代日语的理解,现在211大学日语系的青年教师应该都比他强。

现在任何一个211大学物理系的本科毕业生物理水平都毫无疑问吊打牛顿。那是不是可以说“牛顿没什么了不起的,也就是生的早呢”?

走出第一步的开拓者,难度和后来者是不一样的。

家园 确实没有什莫好说的了

独立湘江同学能理解的学问才是学问,他知道不理解的学问都是唬人,骗老百姓的。

连冯友兰都不知道就哇哩哇啦。他才是典型旧文人。政治第一。学问和事功混为一谈。

公知们捧民国大师是有目的。这儿几位同学们压民国大师也是有目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恐怕没有这个学力?只能政治决定一切。

家园 黄卫东:毛泽东思想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有多大?

- 评述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 红歌会网

http://mzd.szhgh.com/pingshu/201312/40838.html

家园 我也是门外汉,历史初级爱好者

稍微讲一点。陈寅恪的史学贡献也是进入了中学历史课本的。对隋唐史,他第一个提出了关陇集团的概念,不局限于君或臣的个人行为,而是以整体动态的方式研究。另外对北朝的胡汉杂处,他主张以文化为主要区分,而不是以民族为主要区分。他的史观和历史研究方法至今仍影响深刻,我个人觉得里面有接近唯物史观的成分。

以上属于管中窥豹。

家园 如果光看字面意思,那倒没什么特别的

关键是使用它的人的意思,实际上是不同意、反对甚至是批判主流意识形态;接受、认同意思就不是“独立”,就没有“自由”。

伎俩而已。

家园 没什么不对

翻译引进的事,谁来做都差不多,同理现在很多年纪大教授学霸,主要成果就是在8,90年代引进跟踪国外成果...

牛顿是原创, 和引进是两回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