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皖西乡村亲历记 -- lmylqh

共:💬222 🌺2219 🌵2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如今玩论坛的多是有点年纪的了,年轻人可以玩的太多了
家园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仔细的想过如果没有集体化会是什么样

各种历史条件,生产力条件进行比较周到的衡量

家园 看的挺不是滋味,总感觉有些阴阳怪气的味道

分几点说。

首先前三十年苦不苦?应该说都苦,工人、农民、解放军都苦,干部也苦,可以说全国没有不苦的。我记得我小时候作为随军家属,配的口粮里有一半是粗粮,当时部队在北方,一半的日子要吃红薯面和玉米面,我现在还记得那个味道,红薯面是死面,发不起来,蒸的窝窝头吃起来就像嚼泥巴,很难吃,我母亲为了让我们吃得下,想了不少办法,一个相对好吃的法子就是把红薯面窝窝头切成条炒着吃,由于加了调料,有些味道,感觉就没那么难吃。玉米面也是同样难吃,那时的玉米面和现在卖的玉米面不同,非常粗,就是煮粥喝也啦嗓子,蒸窝窝头同样粗粝难以下咽。那种难吃的味道,把我吃伤了,所以到现在我都不爱吃红薯、玉米一类的东西,虽然现在的红薯、玉米是大家爱吃的粗粮,不过,可能是过去的潜意识记忆深刻,我就怎么都喜欢不起来。

相对而言,部队虽然配的粮食粗粮多,但和农民比起来,毕竟还可以吃饱,农民可能在八十年代前,是经常性吃不饱的,我记得当时家里有农民亲戚过来的话,一般给你带把菜,然后就要安排在家里吃饭,一般都特别能吃,我记得我姐就为此经常抱怨。

所以,说前三十年大家苦,这是没啥疑问的。相比而言,农民更苦,那时的说法,跳出农村就叫‘吃商品粮’,就意味着供应有保障,能大概吃饱肚子了,属于农民的羡慕对象。工人有工资,有供应保障,政治地位又比较高,农民羡慕工人是普遍现象。

但是,以中国这么个穷国,一穷二白,没钱、没技术,要想摆脱为人鱼肉的命运,又能如何呢?

主席在,以他的威望,还能拢住人心,靠强行的高积累为中国的工业基础筹备资金,到今天,我们终于开始享受当年那些付出的先辈们艰苦奋斗打下的基础,并在这个基础上开始有和老美一较短长的机会。非如此,如果没有高积累,搞梁漱溟所说的‘对农民好一些’,共产党不会吗?共产党当然会,不就是吃光分光吗,后来总设计上台,为了收买人心,不就是工人涨工资、农民提高粮食收购价吗?但是吃光分光的代价,就是中国今天大概发展水平还是和印度差不多,要知道,中国建国时经济规模小于印度,建国时间也要晚两年,但现在,中国的经济规模大约是印度的5倍。吃光分光当时感觉不错,但长远来看,是损失了长期利益的。主席的办法,短期苦了大家,特别是苦了农民,但是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为工业化准备了物质、人才和思想基础,现在得利的后人用当时吃的苦去说一些阴阳怪气的话,我是很看不惯,也是认为很不妥当的。

对中国人民来讲,先辈和我们自己吃的苦,就是战士身上的战伤,是功勋的代价,荣耀的标志,正因为我们吃过的苦,所以我们今天的荣耀才各位的耀目,我们的心情才格外地昂扬和充满信心,因为我们曾经战胜过难以想象和承受的苦难。

一下没收住,就先到这里吧。

通宝推:柴门夜归,四四方方,钱六,不会游泳的鲨鱼,逍遥笑清风,梓童,紫梁,方平,自由呼吸F0,桥上,名字难取,qq97,
家园 你说我扯淡

那你去当地调查过没?没有我把具体地址给你,安徽淮南凤台,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大部分还活着。当年因为这种事上头还来人。那些死去的婴儿不知道会不会去找你

家园 你当我没去过哄台县还是认识的哄台人少?

当年高中我都差点去哄台一中了

哪来的大部分女娃生下来就扔了?你扔的?

家园 征购减少,留在手里的多了。61年安徽减产超过全国平均,但

农民觉得比上年好过,就是这个道理。

家园 改开前我所在的西南农村和你的描述大体吻合

虽然地域不一样。

另外,亲身经历过改开前后农村变化的人,很多对《平凡的世界》里的生活与思想的描写,有很强共鸣。这也是十几年前此书在一部分年龄段人中有很高地位的原因。

现在的人,已经理解不了,为了一个"农转非“指标,一个人愿意付出一生中怎样大的代价,也自然理解不了那时农民真实的状态诉求。

兄台持平之人。

通宝推:晴空一鹤,
家园 安徽淮南

凤台张集,你要有良心的话自己去问吧。不要说上年纪的老人,如今三十多岁的人都还有那个年代的记忆。当年吓唬小孩的话就是让你去村口的小水沟。至于其他的乡镇,你要勤快点也应该能问出不少。你说了那多,你到底是淮南哪儿的?

要不说说当年淮南对农民土地的政策。让我好回忆一下?

家园 拉倒吧, 我就问你哪来的大部分?

90年代,淮南大部分农村生下女娃的直接扔到村口臭水沟喂狗

========================================

这大部分难道是你扔的?

家园 这篇文章送花

关于分田还是不分田,我没有立场。

但是这篇文章写得好。

家园 我记事都已经是82年了。

前面的事情无从谈起。

但是有一件事情,我家的老房子,1977年盖成的,三间大瓦房,加半间小瓦片房子(做厨房)。

这个房子当时是我们生产队集体盖的,每一家都有。听我父亲说这个事当年还上了我们地区的新闻,在我们县都是大力宣扬的事儿。

为什么我们生产队能给每一家都盖房子,我父亲说我们生产队老一能干,领的好。

我家的这个老房子一直住了20多年。

至于吃饭,说实话,我记事的时候,还能吃饱,但是一年只有半年能吃白面,剩余半年都是玉米面,红薯……

直到1988年吧,才差不多全年都能吃到白面。

家园 我乡我邻4

我二姑,是亲二姑,嫁在离我家不远的一个村庄。在我父亲兄弟五个里面,二姑和父亲关系最好,以前爷爷在时,她回娘家,总是先去看爷爷,然后就到我家看她的哥哥、我的父亲,至于其他弟弟,有空过一下,没空就算了,爷爷不在,二姑再回娘家基本就是为了看我父亲,这引得几个婶婶背后说她亲兄弟还要分远近。

以前我简单的认为二姑和父亲关系好仅仅是因为他忠厚善良,符合传统文化对长兄的一切要求,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其实也还有其他原因。我父亲是他那一辈人中年龄最大的,老老少少,见我父亲总是叫他“老大”,加之热心家族事务,无形中被奉为宗族的人头,就相当于古代的族长。作为人头,宗族当然有很多事务需要参与处理,其中顶重要的一件是为外嫁的姑娘撑腰。在2000年前,我们那地方还是比较典型的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外嫁姑娘在公婆家的地位,甚至其小家庭在村庄的地位与娘家势力息息相关。娘家势力大,这姑娘可以在村庄横行,娘家势力小,就要被婆家和乡邻欺压,极端的有被婆家人打死的。我们宗族的这些姑娘一旦感受到欺压,就会跑到我家添油加醋的哭诉一番,我父亲往往大怒,立刻召集人手,拉上几三轮车或拖拉机的人奔到其婆家示威,长眼的对手任由一帮老妇女羞辱责骂后立下保证也就算了,不长眼的往往被一帮壮小伙暴打一顿再羞辱责骂立下保证。这种操作几乎关乎到外嫁姑娘们一辈子能不能过得好,所以不仅我的远近姑姑们对我父亲亲近,连上一辈的姑奶奶们也高看他一眼。我二姑就是特别需要娘家势力保护的人,她的婆家并不欺负她,但婆家在那个村子里是孤户,村子里只有一个大姓,另有几家小姓,我姑姑家是其中之一,大姓特别霸道,比如牲口吃到庄稼,一般人家是告到牲口主人那说几句难听话,这村大姓会直接砍杀,种稻放水,按规矩是先高后低,这村大姓会直接越过小姓放水。我姑姑被宗族势力保护的很好,她归功于自己的哥哥,所以常到我们家,我也和她很亲。

但我姐姐不太喜欢我二姑,以前没想过为什么,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为了二姑一个夭折的女儿。我二姑第一个孩子是女儿,几岁时跟二姑回娘家和一帮小伙伴玩,掉到池塘里淹死了,这帮小孩里我姐姐最大,二姑和叔叔们可能埋怨她没照顾好小的,让我姐姐小小的时候就背负了她不能承受的心理负担,所以长大后和他们都不亲近。我二姑后来连生四个都是男孩,想要再生女孩计划生育已经很严了,没办法从同村另一小姓家讨一个小姑娘(她们家都是姑娘,想要儿子),在家里养得很宠,悲剧的是这个漂亮的小姑娘又淹死了,我二姑也彻底放下了要女儿的心思,人不信命,可乎!

我姑父身体不好,去世的比较早,当时他的四个儿子只有一个成家,另外三个还是单身,姑姑在家种地只能顾住嘴,儿子们打工也不算勤奋,挣不到什么钱,但都长得高大帅气深得周围女孩的欢心,谈得都有女朋友,但乡村婚礼总有一些必须的支出,没办法我二姑只能再求助于我父亲,父亲出面,自己拿大头,其他几个叔叔拿小头陆陆续续帮她三个儿子办了婚事。可能由此,二姑更加感恩,对我家人都与众不同。我第一次带老婆回家时,她听到消息就来我家,我说您别急啊,我过两天就去您家,她说等不及了,想先来看看侄媳妇是什么样的。

我二姑现在是累并快乐着,带着四个儿子家的孙子孙女,住在儿子们的楼房里,媳妇们也没听说有搅嘴的,算是享上了福。她的儿子们随年龄增大,也逐渐老成,现在都很正干,其中老二,2015年左右还在合肥买了两套房。

家园 【原创】我曾经熬夜看《平凡的世界》

和你说的一样,书里描述的生活有太多能引起共鸣之处,现在我孩子学校作为暑假作业要求读它,结果她根本看不下去,觉得内容都是胡说八道,文笔也粗劣不堪。

家园 对《平凡的世界》,曾经和你一样

现在和年轻人看法接近。

对王卫国生平有所了解后,更是厌恶。

家园 【原创】我也感觉其为人可议

养父母支持上高中,结果疏远养父母,妻子支持上大学,结果对妻子也不厚道。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