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邓小平时代:我所见及所思 -- 钛坪樽逾
你前几段的描述,我基本上全都赞同。我们的分歧从以下这段开始。
引用:那是因为当年几乎全部商品的价格,都是政府定好的,包括人民的工资,既然工资定好了,配套的商品自然也随行就市,不可能脱离定好的收入太远 ... 对比一下现在的经济制度,政府不再帮每一个人定好工资 ... 就是在市场竞价了,汉堡包要卖多少钱,单车要卖多少钱,政府也不管了,爱买不买。
上面这一段是我们的核心分歧,其中【政府】一词出现了三次,【定好】一词也出现了三次,非常刺眼。而且基本上,这两个词是配套出现,凡是政府作主语,就使用 “定好” 一词。
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定式,我认为你深受影响,这个说法专门把政府视为对立面,而且潜意识地引导读者敌视政府。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这很正常。
而事实上,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定价权,是掌握在资本家阶层手里的,工资是资本家 ”定好的“,物价也是资本家 ”定好的“,但是你就偏不会用这样的词汇。因为潜意识里,资本家 ”定好的“ 东西,你认为可以接受,而政府来拿走这个定价权,你就不能接受了。
当然了,我可以预见到,你的反驳必然是,市场上有这个资本家,也有那个资本家,你嫌工资低,可以换个资本家打工,你嫌物价高,可以换个资本家的商品买。我就不跟你提古典马列理论关于竞价能力和地位了,现实摆在眼前,当年铁矿石人家是怎么整我们的? 大宗商品也好,芯片也好,药品也好,哪个不是巨型企业占有垄断性地位? 连糖果都是一两个大公司垄断,你告诉我价格不是人家 ”定好的“? 市场经济在哪里?
计划经济下,政府是如何定价的? 你的说法是 ”随行就市,不可能脱离定好的收入太远“。好一个轻飘飘的 ”随行就市“。那么现在的市场经济呢? 各位老板是如何定价的? 难道是用某种不同的、高科技的新办法? 个人电脑市场,微软长期占据 80% 以上份额,人家是怎么定价的? 这是大企业,中小企业呢?在之前的回答里,你提到政府需要 ”反复调整“,那么市场经济就不需要反复调整了? 中小企业平均活不过五年,难道不是调整的一部分?
其实呢,你的总结一阵见血。引用:这就是为啥,当年的经济制度,被称之为计划经济,现在的经济制度,被称之为市场经济。
这里的 ”这“,就是你上文说的 ”政府不管了“。而西方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放弃过这个 ”管“ 的权力,有时候放手,只不过是让下面鼓捣,试一试,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收回 ”管“ 的权力。中央公然声称东南西北中,领导一切。而在西方,政府是真的不能 【管】,真的做不到,因为人家是资本主义社会。
新中国建立不到十年,右派就起来要夺权,要轮流坐庄,直到今天公知鼓噪的不与民争利、皇权不下县等等,核心就是不让政府来【管】。其实呢,无论你怎么鼓吹市场经济好、计划经济糟,都是流于表面,真正的核心,是否要剥夺政府这个【管】的权力,那可就刺刀见红了。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血流漂杵,才走出不同的道路,而西方直到今天也没走出来。祖龙虽死魂犹在,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咱们两个人头叠在一起,乘以一百万,也算不上大事。
这完全是法西斯手段。要不我在你身上试一试,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我的手段当然比不上邓,但是对付你还是没问题的。一个星期内你不跪求我弄死你,我给你磕头。
没有上下级,所有单位平等,那就无法建立组织性、纪律性。
所以我们讲民主集中制,就是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这里上下级关系处于核心地位,违背就会有惩罚。
光讲民主,光讲少数服从多数,那就无法建立惩罚机制,而惩罚的核心是暴力。这又跟民主相违背了。
所以,民主作为一种工作方式、一种风格,可以提倡。但是讲到制度,民主集中制,是必须要连在一起的民主集中。
一切政治组织,他的领导人的权力都来自底层的支持, 作为回报,领导人给与各种利益,这就是我的权力模型:利益的远期交换。
领导人的信誉越强,可以交换的范围越广,权力越稳固。主席发动文革,要求继续革命,不再和他的老部下们交换利益,马上权力不稳,二月逆流就来了。主席只能诉诸于底层人民,个人崇拜实际上是主席纵容的,用来对抗军功勋贵阶层。主席等于是和底层人民进行远期利益交换,换取他们的支持。
主席之后的任何人上台,无论是稻公,华国锋还是林彪,都只能放松中央集权,因为他们的权威不够,又没有底层的拥戴,只能通过加大对勋贵阶层的利益交换来获取他们的支持。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稻公也不会无缘无故地给下面分权,客观规律而已,有一定水平的政客都会这么干。
毛的年代,工资是怎么定的?难道有选择职业,随便跳槽的自由吗?
没有的话,工资不是政府定,是谁定的?
也可以从全民企业转到集体企业。70年代就有人不愿意定期去五七干校,而放弃干部身份或者全民所有制身份,转到集体企业去,工资也降低了。我父亲曾经和我母亲商量,从上海调到大丰农场,实现全家团聚,还在农村,但名义上是上海人,被我母亲拒绝了。
70年代的中国,有政府机关,有事业单位,有企业单位,有集体企业,有社队企业,有国营农垦农场,有标准的农村。你想去条件差的,一般不难。
去条件好的呢?人往高处走啊。。。。。
而且,你还是没有回答关键的问题,岗位的工资级别,是谁来确定的呢?
就以工人为例好了,是工厂自己定的能,还是政府部门定的?
企业可以定级别啊。现在阿里来个P7P8,一个意思。
这点很重要,阿里每个级别的工资是自己决定的,不是政府帮他定的,这个是个关键的不同局限。
另外,如果有另外一个工厂,愿意给这个职工更高的级别,换言之,收入更高,这个工人也愿意去,可以随意跳槽吗?
对比现在,随便一个阿里的打工人,只要腾讯肯要,不违反竞业协议,跳槽也很自由吧?
追究这个有意义吗?国家不是整个经济体唯一的雇佣者,他也是有竞争关系的。全民所有制员工占全社会不过5~10%而已,国家控股全民所有制企业,制定工资标准。苹果控制自己的企业,制定中国区的工资标准,有什么本质差别?
国家没有强迫居民去他那里上班,也没有强迫大家去购买他的商品,也没有强迫任何企业购买他的商品。他不过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在市场上平等参与竞争。过去火车站,有集体招待所,有国营招待所,大家一般多愿意去国营招待所,以致到了2000年,还有宾馆以国营来招徕旅客,为什么呢?因为国营的厚道。
在70年代,跳槽虽不容易,但也是常常发生的。
即使是农民,也是有工分计算收入的,我认为毛的时代,全国的参加工作的人的收入,基本上都是政府规划好的(我就不说“定好”这个字了),并不存在一个自由就业市场。
这点是搞计划经济的基础,很重要。
另外,说过很多次了,苹果也好,阿里也好,在经济学眼里,都是生产企业,不是政府机构。他们的薪酬,是自己决定的,不是政府定的。
政府当然可以参与生产,这样的话,政府就会身兼两职,一个是生产企业的角色,另一个是政府管理的角色。这时,政府企业里员工的工资,要么就企业自己根据市场的人力薪酬自己来定,自负盈亏。要么就是由政府的管理者(例如计委)来定。这就是两种不同制度的安排了。
我始终不明白,为啥你会把这两个角色混在一起?用来跟苹果对比?
不能,因此你就断定中国的水不自由?明明政府只管5~10%的人,非要说政府全能。
70年代的村民可以参与招工当工人,可以进商店当营业员,可以进饭店当厨师,可以单干做裁缝,做木匠,泥水匠。这样的自由你说没有自由,我当然没有话说。
在毛时代,中国的工业开始的时候很弱小,连石油都没有,吸收不了多少劳动力,农业产量很低,需要投入超额劳动力来维持。到了后期,农业产量不断增加,工业起来了,劳动力的流动明显增加。70年代后期,我家的好几个亲戚都到湖北,新疆,内蒙去做木匠,泥瓦匠,我问他们,说是有建设项目,收入很高,一个月80多,比我做所长的父亲还高。
不能把客观的流动困难说成不能流动。你勉强举起100kg的杠铃,有人却指责你举杠铃不动,不自由。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理论上是有的,但实际有百分几可以做到呢?农民有可能自由选择进城吗?
前几天才有河友发牢骚呢 lsgongl:作为农家子弟,
在经济制度方面,确实毛的时代,基本上是全包了的,理由很简单,搞市场经济一定会发生贫富分化,这在当年绝对无法忍受。
很伟大的一个经济制度的尝试,只是没有成功而已。
你硬要说那是市场与计划经济的混合,那就各自保留自己的观点吧。
在本生产大队或者公社的企业工作,外出参加建筑工程的有十多人,本地服务的手艺人有三四个,参军1人。
一人是合作社业务经理,一人饭店厨师。两人是民办教师,一人是一家地方企业的财务。
这是我记得的70年代后期的分布。大概占据全部人口的25%,劳动力的40%,这就是江苏苏中的状况,比苏南不如,比苏北略好,可以看成江苏的平均水平。
芒总骂买办狗汉奸,为江辩解的出处呢?
既然说“瓦解农民军队是他必然选项”,那些为他“禁止军队经商”唱赞歌的岂不是无耻造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