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宗教场所去神圣化 -- 甲戊山人
不让他们搞传教活动。要开始时可以先在影响大一点的清真寺和教堂连续搞年把的政府牵头的四大宗教联欢研讨会。每个宗教都把自己的科仪等等拿出来演练几遍促进交流,鞭炮锣鼓秧歌全用上来,芭蕾舞也可以,当然了脱衣舞之类是不行的,不过钢管舞可以考虑,不行的话换艺术体操也行。反正群众也喜闻乐见。让宗教也接接地气嘛。莫非神就不喜欢人间烟火,不好个热闹啥的?主要是不让神的掮客们篡夺了神的解释权。
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好了。而且现在形式还是比较乐观的。
这是个人的感觉,应该在这方面想办法。女人好消费,孩子爱各种新奇的东西,都是世俗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三武一宗,但就算是这样,也要持续至少两到三百年,才能让
补充一点:日本的佛教其实一点都不和平,从平安时代就开始乱来,到了战国时代更是无法无天,结果终于撞上了他们真正的克星--织田信长,最后终于老实了。
对付这些借着宗教搞事的,除了打,真的没别的办法。
任何单位领工资和后来填税表,个人信息要填写宗教信仰,信教的直接从工资里把宗教税扣了,然后税务局和宗教组织分成。然后信教人数逐年减少。开始是,“我心里信只是没填表”,但是慢慢就心里也不信了。
我们可以照此办理。信教就要诚心,信教工人的工资,清真企业营业额5%交税,税务机关和宗教组织对半分成。不吃猪肉都有大量人扳不住,等收税以后,清真教能留下十分之一就不错了。
德国的税务局只是帮助天主和基督两大教会代收教会税,扣除代收的人工费后税款全额转交给教会,德国政府不参与分成。2019年德国天主教会和基督教会的教会税收入分别是67.6亿欧元和59.5亿欧元。具体发展看下图,浅蓝是天主教,深蓝是基督教。
其实这个代收教会税这事上德国政府帮了教会大忙。德国人大部分小时候接受洗礼,但是长大后很少参加教会活动,大多数人每年去教堂不超过一次。如果教会靠信徒来教堂的时候捐款的话,那教会收入会急剧降低。
现在很多人留在教会,因为习惯成自然,而且结婚的时候还想去教堂举行婚礼,小孩子上教会幼儿园的机会大一点。
不过还得再加一条。
所有宗教场所的资金由政府保管监控,按需发放。
宗教场所如果是信众捐款建成的话,不能让神官私人占有。应该由教会共有。教会注册成员的一半人同意的话,就可以卖掉房产平分所得款项。
控制宗教恶性发展,真正做起来还是几个方面。
一是大力宣扬无神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告诉民众,这是最高级的哲学,鄙视哪些神棍的装神弄鬼。
二是党组织要下沉,要连系群众。宗教发展快,是他们获取基础群众的能力强,这个阵地你不占领人家就占领。
三是严格控制宗教的生存空间,不审批新的宗教场所,打击地下宗教,把宗教传播限制在宗教尝试,严禁公共空间传教无论是网上还是现实中,严禁宗教干预政治,严禁宗教进学校及向未成年人传教。
顺便吐槽一句,党国设置民宗委是让他们去管理少数民族及宗教事务,结果这些wbd官僚混成了少民及宗教的利益代言人甚至马仔。说养寇自重算抬举他们,他们变成了贼寇的喽啰和佣人。
智商也不低,日拱一卒,不断侵蚀世俗社会的根基。遇到世俗社会的强烈反弹,就缩回一步,过两天大家忘了,就继续拱卒。
当年邓胡把巴依老爷阿訇活佛请回来,给钱给待遇给特权,人家满意了吗?人家想要政权,想再做奴隶主。
对于一神教只有你死我活没有中间之路。土耳其从凯特尔开始世俗化多少年了,结果现在不是被宗教给翻盘了
人家是日滚一卒向政权搀沙子,比如西安的白队长宁夏赤裸裸在公务员考试上给教徒加分。而且人家这套玩了上千年,成吉思汗儿子察和台汗国就是这样被变成伊斯兰国
所以必须要从人类存在感的这个根源来寻找去神圣化的路子。
---------------
这是在其他地方写的一些逻辑:
教众意识中强调大家都兄弟姐妹,就像早期共产党在意识教育中强调大家都是同志关系。这就是组织的力量,有着统一的意识共识,更重要的是在组织内部有着与外部社会不同的价值评价体系, 我们知道,当前时代我们社会评价体系是依靠资产、货币、权力、容貌等物欲拥有数量的多寡或高低来判定每个人的社会价值贡献和社会地位。
而宗教等意识组织团体却与此社会价值评价体系完全不同。他们更看着对宗教的虔诚、对组织的贡献、对组织纲领的遵从执行力。(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就是他们的一条组织纲领)
共党起家也是走的这条路,但是后来,矮子给扔掉了。变成了黑猫白猫、先富后富。于是中国社会大众的人与人关系就渐渐形成了货币交换型关系。经过这些年,在这样的社会关系状态下,推动中国所有民众的意识思想中最终形成了上面关于评价个人价值的那种社会评价体系。
宗教泛滥跟群众路线的加强与否就没有关系,根源是意识形态的问题。具体包括怎么看待这个世界、怎么看待世界中存在的各种关系、如何对待处理这些关系等。最后所有一切认知体会又循环到服务于当初教给教徒的那个关于看待和认识世界的逻辑上面。于是理论和现实都自洽了。
这样的体系会自动在宗教人口内部推动建立一个价值评价体系。教徒作为一个人的在这个世界的存在感,就在这个评价体系中找到了。并且异常舒适,真心推崇,信服。
试想,物欲为基础的社会评价体系中,一个穷人其存在感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但是在宗教的那个评价体系中,自己所做的行为活动却备受重视和推崇,评价甚高。
那么这个穷人怎么会不喜欢活在(存在)这个评价状态之中呢?
同理,富人也有自己的难处,比如被权势打压,而社会存在感也有缺失,那么他也就喜欢去到能够实现增强自己存在感的意识空间或物质空间中活动了。
人类最喜欢的是能够彰显自身存在感的物质空间或意识空间。这样的空间对其是最舒适的,于是这个人甚至能够去用生命代价来捍卫空间的存在和完整。这就是那些殉道者或牺牲者响应宗教精神而义无反顾行动的原因。
唯物论和唯心论争执的本质核心就指向存在感这个焦点上。
---------------------
想想,毛主席为什么最喜欢导师这个称呼。
我看到的说法德国信教人数在严重减少,如果这个数据真的只是工资抽税,那岂不是德国的工资在大幅上涨,甚至超过了GDP的涨幅?
税率是个人所得税率的8%或9%,每个州不一样。德国的除工资外的其他收入如房租,证券等收入也要交所得税,但是教会同意放弃在这些收入上收税。德国工资收入基本上和通货膨胀持平,主要依靠各工会和各行业协会谈判的结果。富豪捐款给教会的也有,但是应该不是大笔。德国教会自己就是富豪,还是德国最大的土地拥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