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推测一下当年为啥选择了“分田单干” -- 钛坪樽逾
“留给后人解决”这话,听起来是耍滑头,但是有大智慧,要大勇气。
水利工程既造福当代,也造福后人。
邓子诙1972年就去世了,所以他实在是不可能看到80年代分田单干的。他原来是农村工作部长,七大的时候就是中央委员了。邓力群年纪小差不多20岁,2015年才去世,一辈子主要在宣传领域工作,基本没接触过农村工作,在80年代开始有人称他左王。
当时和万里一起去安徽的还有顾卓新、赵守一,三人分任第一、第二、第三书记。顾卓新是财政、计划口出身,赵守一的本行是宣传文教。
这三人搭班子居然放了个农业上的大招,厉害。
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我们现在有没有两极分化?有没有产生新的资产阶级?你不要装看不见嘛。
承包首先就是要解决的是,如何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条件下,尽快提高农民收入。
》》》197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7元,1980年191元,三年时间增长了近百分之七十,而全面承包是82年之后才推广的。198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0,90年变成686,刨除通货膨胀,没见农民收入增长到哪里去。
80年初,万里离开安徽升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接替王任重主管中央农办。张劲夫接替万里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省长。
张劲夫在其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文集《嘤鸣-友声》(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年)中收录了他对担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时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回忆:
1979年12月张劲夫任安徽省省长,1980年3月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他回忆到,赵紫阳到国务院任总理后,姚依林和他一起问过赵对包产到户的看法。赵紫阳说,对“两靠一无”的生产队(即“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和集体无财产”),放手让他们搞包产到户,但对生产条件和集体经济较好的队,一定要慎重。万里在离开安徽到北京任副总理前,也跟张劲夫说,“包产到户不是方向,我们不提倡,也不反对,有些地方可以同意搞”。因此,张劲夫在安徽一开始只鼓励贫困地区搞“包产到户”,如他家乡肥东县的古城和八斗岭,但对于巢湖边的较发达地区则鼓励他们搞其他形式的责任制。但当他了解到巢湖边的较发达地区也搞了包产到户后,就要求尊重群众意愿,不要纠正。1980年上半年安徽农村包产到户达24%,1981年三月达70%。当他1982年回京任国务委员时,安徽包产到户已经全面铺开了。张劲夫说,“包产到户后,我最担心的是集体财产的保护问题。虽然一再打招呼,要求各地注意保护和发挥集体资产的作用,但是损失还是不小”。
他具体说,淮北的井灌面积由30.6万公顷衰减到7.8万公顷,下降了74.5%;1980年,合肥市供销社1-11月收购牛皮6475张,比上年同期增长70%,这是因为包产到户后,牛在“各家吃派饭”,无专人喂养,造成一部分耕牛非正常死亡。还有森林保护问题。张劲夫鼓励颖上县小张庄“分地不分树”,多年后小张庄被联合国评为“全球生态500佳”。
王郁昭(小岗村所在的滁县地委书记,83-87任安徽省长)调到农办任副主任的秘书赵树凯回忆:
1980年早春,万里调离安徽之前,又来到滁县,王郁昭陪他看了两个县,一起来到了小岗村。此前的秋天,在王郁昭的强烈要求下,在万里的积极支持下,安徽省委正式批准“大包干”。在小岗村,万里走访了一些农户,看到大包干带来的惊人变化,说了很多支持和鼓励的话。在送行的路上,万里谈到他即将到北京,也谈到邓小平对他信任有加。万里走时,新任省委第一书记曾在会上表示,继续执行和推进万里推动的改革政策,并用了一句农村俗语来表明心迹——“前边的乌龟爬条路,后边的乌龟跟着爬”。
但是,令王郁昭和其他很多人始料不及的是,万里走后仅仅个把月的时间,新省委第一书记态度陡变,转为反对家庭承包。很快,一些地县纷纷纠正原来的“错误”,回到“集体经济”。这个时候,王郁昭不断受到直接或者间接的指责批评,滁县地区很孤立。这段日子王郁昭很难过、很苦闷,甚至想到过撤职。我曾经问:“万里一走,省委态度大变,这个情况万里是否知道?”王郁昭说:“当然知道。我曾经打过电话,向他的秘书谈过,但是没有机会与他本人讲话,更没有机会见过面。万里曾派专人来安徽调查过,派来的人写了调查报告,肯定了家庭承包。万里建议以安徽省委农工部的名义发表这篇调查报告,但是被省委第一书记拒绝了。”王郁昭又说:“北京和安徽的变化是相通的。那段时间,万里的日子也很不好过。”说到为什么新任省委书记对家庭承包态度骤变,王郁昭分析,具体情况不太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央正在发生意见分歧。新书记后来在一次内部会上说,他曾经征求过时任国务院总理(注:当时总理还是华,但赵已进入常委,任财经小组长,在党政分开的呼声下,已明显是接任总理的态势)的意见,得到的回答是:家庭承包不是大方向。
国家农委主办的《农村工作通讯》,在第三期上发表了农委副主任杜润生的署名文章,也不赞成包产到户。
文章说:“关于包产到户的问题,当前有争论。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我们的意见是,坚持中央《决定》,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不要包产到户。包产到户不应作为方向去提倡。”文章接下来解释:“三级所有,队为基础,这是一个符合客观实际、又有群众基础的阵地。在这个阵地上再退,就要认真考虑。”文章进一步指出:“我们要把希望放在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积极性上来,改变生产条件,实行机械化。如果扩大包产到户,就是背道而驰,搞不好还可能破坏公共财产。人心一散,各奔前程,集体经济没有了,基本建设也不搞了,科学种田也搞不起来了,农村的社会主义阵地就破坏了”。
来源是《建国50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
1949:942.85(千公顷)
1952:1030.84
1958:1305.43
1962:1444.53
1965:1627.01
1970:2256.10
1979:2518.57
从1980年开始,灌溉面积持续下滑,1986年降至阶段低点,为209.22万公顷,退到68、69年水平。87年开始回升,90年重新超过79年,为263.3万公顷,1998年为310万公顷。
新中国刚成立,斯大林挑动金日成进攻南朝鲜成功把中国套进朝战并与联合国十几个国家作仇,从尔失去与美英法等大国建交并和平发展的可能....
也是斯大林利用联合国的地位成功把美军留在冲绳,给中日美的关系打上敌对的死结。
而156个工业项目以及歼5,原子弹的早期合作,则是斯大林死了后从他们弱智继任者赫鲁晓夫手里争取来的.......
中国是斯大林心中最危险的对手,超过德日,还从老蒋手里割去外蒙。若不是朝战胜利整个东北就是苏联殖民地了。
河友可别把恶魔当菩萨呀
谁还找不出个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