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推测一下当年为啥选择了“分田单干” -- 钛坪樽逾
毛选第5卷批评邓工作作风简单粗暴。河南要建个机场,占用农民的地。邓根本懒得做群众工作,就是强制搬迁,群众意见很大。主席说,就是戳个鸟窝,鸟也得叫两声吧。有四川的学生要到北京反映问题,邓让人拦截,不让学生说话。主席说了,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89年六四事件说明邓这个毛病就没好过,太刚愎自用了。
邓也好,毛也好,不管人们怎么评价,都是两座绕不过去的高山。
顶多也就是能看看风向标而已。。
就和人走路一样,一个是左脚,一个是右脚。。
有时候该迈左脚,有时候该跨右脚。。
只有傻瓜才在迈左脚时候说右脚没用,要砍掉右脚。。
就和前些年迈右脚时候,很多人嚷嚷着要砍掉左脚一样。。
实际上呐,那里有绝对的平衡和绝对的正确,无非是动态发展中保持一种动态节奏与平衡而已。。
只要是人,人群,有人性的贪嗔痴和理想,那这种模式就免不了的。
是可以创造经济奇迹的。
毛是打不倒,邓自己就要倒了
即使斯大林认为邓小平的改革搞强大了中国,即使斯大林也搞了邓式改革、盘活了苏联,他真的会支持邓小平、真的会欣喜吗?
斯大林是搞阴谋诡计、也是能识破阴谋诡计的大师。只要是任何让中国强大的事,他都不会真正的高兴。一个贫弱甚至混乱的中国才是斯大林乐见的。他要活着看到中国蒸蒸日上,不扎中国领导人的小人都不错了
邓小平怎么可能和毛主席相提并论呢,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邓小平是历史人物,再垃圾他也已经存在。
但并不等于他就是什么高峰,那慈禧蒋介石还是高峰呢,你一定同意的。
现在邓小平成了二共的负资产,能不提就能不提就不提,完全否定邓小平还不到时候,但也不会太久,已经到时候了。
毛主席去世四十多年,被二共和邓小平的徒子徒孙无所不用其极的恶毒攻击四十年,照样有亿万忠心耿耿的追随者。
这也是我们左派成天吃瓜喝茶看你们笑话的底气。
十几年前就见识过了,也从不怕主流声音如何。十几年前就认定主席是一座谁都绕不过去大山,不管是他的同志还是敌人。那是因为在基层理解了革命的意义也体会到文革的因缘。
现在仍然敢于说邓是另一座谁也绕不过去的大山,不管是他的追随者还是反对者。那是因为体会到人性本性里存在的贪嗔痴,也看到了资本在现在这个时代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无非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信以十年为期,到时候再回来看,那时候的邓的评价还会如你所言的不堪。。就在十几年前,毛身上就被各种侮辱骂谣言诅咒包围了的。。我看现在邓很快就有这待遇了。。。
但是呐,别指望这些东西能改变啥,当年憾动不了毛,现在也撼动不了邓。为啥?当政者真要搬这两座山任何一座,那撼动的就是国基根本,地动山摇的事。政策的调整顶多也就是说部分否定而已,全面否定除非是疯了。
邓小平大家十年,墙倒屋塌,靠着十个野战军勉强维持统治,跟董卓一个级别的。
一个根本没有能力管理国家的人大家只会避之不及,哪里还会把他当成高峰。
二共现在也是一步步甩脱邓小平,习近平的深圳讲话明显是把邓小平一步步甩一边去。
这里要纠正你这样的人一个错觉,后四十年体制是江泽民建立起来的,不是邓小平。
邓小平春夏之交后明显不知道该怎么办,是江泽民拯救党国家和解放军,还有邓小平他自己。
既然这四十年邓小平是作为负资产存在的,他邓小平凭什么让人怀念他呢。
毛主席,你可以怀念也可以痛恨,但是你没法利用。
这是毛和邓的一个根本性区别。
再说了,邓小平哪里真的有人记得他呢?
二共四十年拼命的往毛主席身上泼脏水,有用吗?
连江青的墓都是四季有鲜花。
毛主席能够屹立不倒,但是你别幻想着邓小平也能如此。
你总幻想着毛邓是一个级别的,因此幻想着邓也能有同样的待遇。
问题是毛邓真不是一个级别,你上哪里去给邓小平找亿万这样耿耿忠心的追随者呢?
这个真没有。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跟假日归客河友说的类似,八十年代初我们主要种四种:常规种,这个自留种子,产量低,5,600斤,但好吃,粳米,所以一直到现在还有少量种殖。汕优,这个应该是杂交种,要买种,产量800来斤,是籼米,也好吃。杂交,这个摆明了是杂交种了,这个产量高点,可以去去900多斤,家父冲千斤亩就是用这个,记忆中是冲过成功的,刚好超几斤,大多是960-980左右,时间太久了,这个不好吃,交公购粮的。制种,就是制杂交种子,跟普通不同的是,分谷公公乸,把田种成一列一裂跟地垄差不多,每一列外面是谷公,里面是谷乸,扬花时还需要去拿棍子扫一下,现在估计是授粉吧,这个产量不大,才2,3百斤,但是贵,当经济作物种。农科所没了之后,制种就没得种了。
还有糯米,一般一年种个几分田自用。糯米产量低
糯米产量低,亩产3-400的样子,但需求也不大,所以一年种一茬就行。
上面说的产量,都是有化肥后,结合农家肥,的干谷产量。
袁隆平,说起来应该是推出来的代表人物吧,要说中国杂交他最厉害,应该是有很多人不同意的。要说中国杂交是他搞或他主要带头人,肯定是不对的。至于农民说恨袁老,则是错怪好人了,应该只是调侃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