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人口论,计划生育和老龄化 -- 孟词宗
去三国投资亏了的多得是。都以为中国能行,其他地方也能行呢。
多数人对于自己究竟是靠啥发财的,其实并不清楚,所以老板们拜佛求神的很多。
说过了,这些不过是老板打错算盘,算错数而已。
本质上来讲,是下注前的信息不足,经济学上,是属于信息费用的问题了。
他们绝大部分以为可以复制在中国残酷压榨工人的模式,而且不用担心后果。可是其它国家的工人根本不吃这一套。所以经常导致利润率上不去,甚至是赔钱倒贴。
世界观,方法论都有问题。
一个小例子,一些普通中国人在中国习惯了金钱开路,结果在外国也这么玩,最后就是在西方国家被告行贿,在第三世界国家被刁难。这肯定不是生理意义的愚蠢,但确实是社会意义的愚蠢。
一个地方的经验被当作真理,一点不变通地拿到另一个地方就用,最后失败。不但中国老板们如此,外国老板一样如此。跨国公司水土不服的比比皆是。
你说的这个智慧工厂或者自动化消灭剥削的问题,在河里都不是第N次冒出来了。这都好几年前的事情了。貌似你的这个项目从好几年前一直做到现在?
这个论调在马克思时代就早有人提出来过。对问题的答案也早就给出了。但架不住有人不读马哲。要么是中学里学过还给老师了,要么是根本就没有机会学马哲。于是进入网络时代后,这个“智慧工厂”的梗一再被提起。你这篇还不是原创。貌似你的这个“智慧工厂”都开展了几十年了,到现在还需要工人的存在,差评!
对问题的详细解答,可看知乎的这篇 资本家将人换成机器人之后,他剥削了谁,他还是资本家吗?
资本家是个矛盾体。一方面,由于追求利润最大化,要求剥削最大的剩余价值。所以雇佣年轻人比雇佣中老年得到的剩余价值更多。而机器不用付工资。用机器代替人类。这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样的,提高了单位剩余价值的剥削。原来100个人的活,现在一个人就能干完。而工资仍然是付一个人的,于是剩余价值增长了100倍。这个逻辑是一脉相承的。
但另一方面,东西生产出来是要卖出去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之一是“不工作者不得食”。工人被解雇没有工作了,就没有收入来源。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把工人都解雇了,他们从哪里得到收入来买产品呢?所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全面自动化最终带来的是社会的贫困化。社会上出现大量的“多余”人口。现代条件下,饿不死也活不好。
资本对利润的追求是无限的。在这种情况下,要么资本陷入各种自我炒作的泡沫(过去的说法就是金融资本的形成,高中课本有讲到。)最后爆掉。要么还有很小的可能就是发展成大刘在《赡养人类》里描绘的场景。
顺便说一句,没图没真相。拜托你下回做项目的时候多拍几张照片,让大家看看“智慧工厂”的真貌。
我最喜欢做事实验证。
如果这个理论是对的,我们会观察到相应的事实:例如,目前纺织业已高度自动化,我们应该可以看到大量的纺织工人过着贫困的生活。事实呢?
这个也说不通,资本家都知道边际效应,对利润的追求,是局限条件下的最大化,而不是无限。
我们同样可以用事实来验证,举一个夸张一点的例子,前几年腾讯的王者荣耀大卖,马化腾奖励了开发团队100个月工资的年终奖,如果说对资本的追求是无限的,他应该尽力压缩成本才对,何必这么大方给100个月花红?
插一句题外话:楼下有人说老板笨,老实讲,我见过贪心的老板,迷信风水的老板,各种各样,但真的没见过笨的老板,商场如战场,笨老板真的会活不下去的。
插第二句题外话:你给的链接,里面有个马克思的观点,就是劳动是唯一创造价值的源泉,这个其实是早期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也是被事实推翻了的,这个是另外的话题了。
资本主义条件下,全面自动化当然最终带来的是社会的贫困化。你举的纺织工人例子是不成立的。纺织工人被解雇后不会坐以待毙,是要去找其他工作的。但替代工作可能比原来的纺织工作薪水高,也有可能更低。单纯得看纺织业内剩下工人的工资自然得不出普遍贫困化的结论。盖上面文章中已经给出了会发生的情况:
那么对于剩下的这个工人,工资没变,你如果只看这个工人,自然可以说这个行业的薪资水平没有下降。
社会的贫困化是要从更大范围来看的。美国的产业空心化可以视作对“自动化”的模拟。由于把制造业外包以降低成本,可以视作等同于资本家搞了自动化以机器代替工人。那么这么搞的结果如何呢?下面两个图是美国从1964年(美国制造业黄金时代)到2014年(外包的高峰期)的统计。
从上面两个图可以看出,美国制造业黄金时代的1964年到1974年,美国的贫困率和绝对值是在下降中的。贫困率从19%下降到11%。到70年代中期日本崛起,美国市场受到日本冲击,美国开始第一轮“产业改革”,标志为学习日本的大量自动化,同时向墨西哥,东南亚地区进行低级制造业转移。于是贫困率不断上升到15%。
八十年代开始,里根加大政府开支,以军工带动经济,由于军工生产的特殊性,产业外流减小,于是贫困率略微下降。但到老布什时代经济危机,贫困率又一次回升到15%。
九十年代 IT 新兴产业大发展,成了新的经济火车头,大量雇佣了劳动力,于是贫困率又一次下降到11%。然而,同样从九十年代开始,美国制造业开始彻底外流,到2000年初IT泡沫崩溃后,美国的 IT 业也开始外流。这大量减少了劳动力雇佣量,于是贫困率再次回升到15%。
资本家对于利润的追求当然是无限的。毕竟谁都不会嫌赚的钱多。但是资本家们互相之间也是要竞争的。马总给员工发奖金,无非是怕员工跳槽或单干成为竞争对手而以。如果马总能够用 AI 代替他们,他还会给员工发奖金吗?经济学上来说,这不过是降低或消除机遇成本的手段罢了。换句话说,马总在付出奖金后能够达到他所能得到的利润最大化,如果他不付钱,则员工跳槽后不但会让他损失利润,还说不定会挤兑他破产。
老板的确没一个是笨的。不笨的老板自然知道怎样算小账和大账。但老板们的“大账”只基于自身。对于社会的“大账”,他们是不管的。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根本性矛盾之一。
至于“劳动是唯一创造价值的源泉”当然是正确的。下面这篇文章给出了详细的解说。
吴易风: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驳否定劳动价值论的奇谈怪论
原来的回复可能不清楚。是说,即便周结,换厂中间的等待、转移、选择不也是时间,也是成本吗。而且也会有延迟发薪。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对于工厂的生活,不去很难了解。
我可以假设你的模拟可以成立,但我会举个反例来推翻自动化会导致失业率增加这个论点:
从改开后,到现在,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在中国自动化的工业生产越来越普及,但我们并未看到失业越来越严重的现象。
可见,在某些地方,也许失业与自动化是正相关,在另一些地方,负相关。那你要如何确定因果关系呢?
推论推到尽头,假设你的论点成立,政府是否应该禁止技术进步,严禁推动自动化生产,以确保人人有工作,个个有饭吃?
至于你说的这个:
恰恰就是我说的资本家会在局限条件下,争取利益最大化。既然有竞争,自然不可能无限追求利润。马老板的例子,正是说明了,由于竞争的存在,他想赚到尽,也赚不到啊,赚不到不是因为他善良,而是因为竞争对手的存在。
或者你所说的对利润无限追求有另外的解释?要不请你定义一下,免得咱俩如AI对话?
至于这一段
这是人性,工人也好,老板也好,每个人都在算自己的帐,半斤八两而已。
至于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的说法,话题太大,最近我忙,另外再找时间说吧。
大部分的人跳槽都是骑驴找马,白领工作考虑的因素一般比普工多,因此不那么容易。
普工一听其他地方工资高,福利如果差不多,马上走人。小作坊那些,有人情加分,反而不一定。经济学上,这部分叫做非货币收入。
计算跳槽的机会成本,要计算货币收入与非货币收入,货币收入一般容易算得清楚,非货币收入,白领会比较复杂,普工就简单多了。
不然提桶跑路怎么来的?薪水不结了?收拾行李和进厂安置不算时间?熟悉工作流程和实际工作不算时间?(不少跑路的确没结)
这不是跳槽的机会成本,而是跳槽会有固定损耗。而且最大的损耗是一般不会计入成本的。
也就是没心气了。自然变成三和或者躺平。
老板们都自动化了,不需要工人了。产品呢?这个行业的老板卖给那个行业的老板?
从改开后,到现在,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在中国自动化的工业生产越来越普及,但我们并未看到失业越来越严重的现象。
可见,在某些地方,也许失业与自动化是正相关,在另一些地方,负相关。那你要如何确定因果关系呢?
推论推到尽头,假设你的论点成立,政府是否应该禁止技术进步,严禁推动自动化生产,以确保人人有工作,个个有饭吃?
首先,不要把失业率和贫困化混淆起来。原来挣50-60美元一小时的通用员工,失业数年后跑到曹德旺的福耀玻璃厂找了份最低工资的工作(可见纪录片《美国工厂》),他们当然不再失业,但很显然是跌入了贫困。
第二,中国自动化是不是导致了贫困?不要忘了,中国本身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有规模巨大的扶贫工程。最近刚刚宣布消灭了赤贫。这和资本主义国家有很大的区别。同时,中国本身经济仍在扩张中。正如美国IT业领导的经济扩张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中国的经济扩张也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并吸收由自动化产生的“多余”劳动力。但是要看到的是,增长是会有极限的。现在大家都在讲的“内卷”可能很快在经济上表现出来。
对于是不是要禁止自动化,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不能禁止。自动化本身是提高生产力的。自动化造成贫困的原因是搞资本主义制度,分配不公的结果。如果搞分配公平的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制度,就不会有自动化导致贫困的弊端。
归根到底,你的疑惑或者问题,在于不从分配劳动成果的角度看问题。自然会陷入“机器吃人”这种早期卢德主义对抗工业革命的逻辑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