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国内高校养蛊模式终于结出了恶果...... -- mhymark
哪里是学术权威,根本就是学阀,做派和军阀类似,搞小团体把控人力资源、以科研项目的名义占地方、党同伐异。
一个个冠冕堂皇,理直气壮,实质上带坏了风气、恶化了政治生态,置基层党组织和行政单位为虚位。
自己拿了那么多,也要掐死他人出头的机会
就让他们回归学术就好了。
人际关系,分配资金,跑资金,太牵扯精力了,也腐蚀心灵。
他们并不认为项目多了,资源会更多一些,创造更大的蛋糕,他们很多不会这么想。
可他们拿的资源根本用不完,你也根本威胁不到他,不帮你也就算了,还很贴心地掐死你多年的辛苦努力。
吃喝嫖赌都可以啊。
掐死是资产阶级特性。
国内的情况我不了解,米国tenure制度也是很残酷的。极端的情况也有发生,前几年亚特兰大附近有一个生物系的杀人事件,自杀的在不同档次的学校里都有。那些明星级的自然可以炖各味鸡汤,彰显米国制度的优越性。但更多的是在用各种方法推后时钟也不能成功,还有人连tenure-track都没上道,四五十岁再到工业界找工作,我这里历年以来师叔、师侄、师兄弟都帮过忙。有人在学校里时间太长、不能适应工业界的一地鸡毛,又回到一个山高地偏的不毛之地,做一个纯教书先生,学生说是大学生但知识也就是初中勉强毕业,同时又都还是衣食父母不能得罪。好处还是在于这里基本生活水平高,你做一个所谓高级分析师做到退休、或者教书一直教下去,也都算是米国所谓中产阶级偏上的水平。
同时,这些人其实对于米国的科研是有贡献的,只有这样金字塔一层层垒上去,顶上才能出成果。国内外很多人都看不到米国顶尖上的优势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结果,工业也好、科研也好,中国要赶上去也得有实力堆这个金字塔才行。
心理安稳感还是好的,国内是富的富死,穷的可怜巴巴。
对于整体比较不有利。
均由政府主导,学校评估标准单一,只认这些资源。资源一旦被学霸学阀垄断,就像大树遮天蔽日,下面寸草难生,难出现有活力的多元生态。这样用钱堆出来的金字塔,怕是根基不稳,效果不佳。
别抬杠,参白面没用。
如果我的理解是对的话,你这里隐含着国外没有这样的问题,我也是不同意的。学霸学阀哪儿都是有的,米国这边学术分工已经细而又细了,每个小领域里都有几个老大,每个老大都有黑帮老大的气质。好处还是我刚才说的,虽然大秤的肉都让老大们拿走了,但边缘上的人们还是有点残羹冷炙。我这儿一个算是同盟一派师叔辈的,说过现在牛窑湿爆演赵本山的炮大爷刻卤哥慢,在国际贸易领域是呼风唤雨的老大,但有个捞过界的毛病,几度腥风血雨,最后也只能到牛窑湿爆对文艺青年们展现宗师风范。
武汉大学招的几百个博士后,留下的只有个位数。
复旦大学2021年据说也要招500个博士后
报道时候改用同事这个称呼真是用心良苦啊。
事业的发展呢? 也是低了好几个等级啊。。
比如,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不是华东师范大学,注意)的教授,申请课题和拿基金的难度,那是差好几级啊。。
上海还算好的,毕竟还在上海市区。我们湖南呢?
不去湖南大学,你去什么吉首大学、怀化学院? 那还能做科研? 有那个科研环境吗? 能申请到什么基金啊。。
说来说去,还是僧多粥少。
资源和劳动力(科技民工也是劳动力,高级一点的劳动力而已)之间极大的不匹配而已。。
坑不够,而萝卜太多了。。所以,萝卜之间互相伤害。。
其实,就是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