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来了,来了,普通人的黑暗时代降临了。 -- 沾花富翁
尖子生理解能力强,悟性好,其实不需要教师费什么功夫。
教师主要是根据班级里中等生的基础和理解情况进行讲解,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把班级程度搞上去。
所谓教师只管好学生,绝大多数是臆想罢了。
当然,在差学校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整个班级大部分都是混混,只有少数学生愿意学习,那教师也只能针对这几名学生了
人家孩子压根不想学,老师不关心差生?差生最怕的就是老师关心,老师滚越远越好。当年我嫂子为了跟班主任拉关系,连干姊妹都认了,去班主任家做家务都干出来了。班主任也对得起我嫂子,规则允许内所有提携后进生的手段都用了。然后呢,人小孩自己心止如水,无忧无虑。
学习是一种能力,既然是能力就要讲天赋讲等级。有的人天生就不适合理解复杂的逻辑知识体系,就跟有的人天生运动能力差、天生五音不全、天生空间感知能力差一样。任何行当都一样,有的人是老天爷赏饭,有的人老天爷赏土,有的人是老天爷赏盐碱地。至于老师,再牛逼也没有盐碱地种庄稼的本事。所以每年到了六七月,从清华北大开始,抢生源都是头等大事。至于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都充分获得尊严,这类话基本等同于说要实现共产主义。听听就行,千万别当真
达雅我怀疑你是不是离现实太远了,根本不知道这些人的精神状态。
人为什么要读那么多书?理科里那些弯弯绕绕的,现实中有几条能用到?至于文科,政治历史书,那全是gcd骗人的洗脑的,谁信谁sb。语文算是有用,可人家作家就随手一写,你们就要分析个一二三四五出来,戏咋那多?还有英语,我又不出国,学点基本的就够了吧?
再往下追问,就是学生在学校里,有没有躺平的权利?就是一个学生,读书的目的就是过会考,拿文凭,剩下走到哪儿算哪儿,至于抽烟喝酒打炮这些,民不举官不究,这样可以不?如果学生有躺平的权利,那学校就不能搞竞争性评价,老师和家长也不能以“不许躺平”为理由诱导或者强迫学生学习。
现在形势,是教育部和一部分理论家、批评家认可学生“可以躺”,差生自己也认可“可以躺”,但小资家长们不认可。
刷题有两种含义
一、题海战术,即短时间内大量接触问题
二、通过题海战术的方法来学习理解知识
讲解亦然
一、对题目的讲解
二、对知识的讲解
结合前文考教分离、人教分离
将讲解知识限定在理解题目,破坏了原本知识体系的传授
进而
变成零碎知识和解题方法的堆积,不利于学习、不友好后进。
就像
河里对做题家的讨论,不外乎是多了几种意思,又未加区分。
因为
刷题只是一种现象,讨论的前提不同,目标不同,结果不同。
按中医的说法,脾主思、肾主志、心主神。生理上的问题,靠主观意志和外力逼破是解决不了的。联系现实,上过班的,谁没摸过鱼?上班摸鱼其实就是注意力分散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用后天手段解决不了,因为不光员工摸鱼,领导们也摸鱼,甚至因为领导们年纪大些,摸鱼这块更狠些。
注意力的问题,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分化,到初二差不多定型。现实中,小学六年级,有点班经验的主任基本上估计出来哪些学生上初中能行,哪些得掉队。初一考两次试,班上格局基本就定了。为什么中考搞分流,就是这个道理。家长总感觉孩子还小,其实在老师眼里,你家孩子什么水平早就定了。再说政府也不傻,真是把有能力去大厂996的,给整去流水线双12(12小时两班倒)了,那是国家的损失。
先天的、病理性的注意力涣散很少。后天的、社会性的注意力不集中更多。即便先天不集中,也可以培养修正。
现在的问题是,家长、老师都放弃了应有的教育,刷题、内卷也没法让孩子有兴趣。加上发展差异,有些孩子发育慢,有些孩子很松弛,不管不行。可现在谁敢严加管束?
上班摸鱼不适合比较。单纯讨论有意识地偷懒,也许差不多。但前文反对的是无意的、纯粹生理性的差异。因为会导向先天决定论。而且生理也是后天的。典型就是三岁前的营养、五岁前的环境,更不要提家庭影响了。
所以才会说,这是教育问题。不只是老师,包括家庭、学校、地域、全社会。也不只是生理问题,可以说生理和心理是深度缠结的,不管是个人还是社会。
主观意志的作用非常强大,这往往被人忽略了。不过与其说是意志,不如说是动力,是更为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选择意味着什么。外力逼迫则要看情况,有些孩子不适应刺激,不打扰更好。
现在的筛选方式,是用有限的方法去规范孩子的无限,有些人是注定不可能有所成就的。还不如当年私塾那种混班教育来的好些。
中医的五脏虽是某种实在,但更多指向现象,而不是现代科学的生理。以「心」为例,不仅指向心脏,还会指向神经、心理、性格、情绪,或者是相关功能群。严格来说,没有任何本质意义上的实在可以对应。
其实即便从神经学、心理学上证明了影响,也不能真正的回答这里的问题。除了上文说的先天、后天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这里甚至不是社会问题,而是人文问题。
你非要找一两个熊孩子的例子来否定教育作用的存在,何苦呢。
还写得那么长。
各大学是抢生源,可是他们只抢生源不管教学吗?清华的教学可是
抓得相当紧的。
人类中的弱智,也比猪聪明,而猪比绝大多数动物都聪明。如果以马戏团选拔为标准,大多数人的智力都没有问题,都可以胜任小狗数数那个位置。
但是我们的比较对象不是小狗,而是人类同胞,比较的内容不是数数,而是高中数理化。那么很遗憾,大多数人是不及格的,无法胜任的。
你所谓大部分人有能力上高中,是指如果配备最好的师资,师生比降到 1:3 甚至更低,精心准备,因材施教,那当然可以考试过关。但是,有必要如此浪费资源么? 这难道不是丧心病狂地浪费,对全人类犯罪?
如果按照普通的理解,正常配备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那么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高中的,或者说勉为其难,囫囵吞枣,六十分万岁。大多数人对于核外电子排布、电子能级、洛伦兹力、三角变换,这一类高中基础数理化的东西,是听到就心烦,你何必强迫他们上高中呢?
引用:老师当然是把重点放在那些有可能高考考出好成绩的尖子身上,兼顾一般学生,忽略他这种压线学生。
在老师 “兼顾一般学生“ 的情况下,你居然还完全听不懂,请问你来高中干什么?
而达雅你更进一步,在 ”压线“ 学生已经完全听不懂的情况下,还要把剩下的学渣也拉进来上高中,那当然也是更加听不懂嘛。合理的办法,是把学渣集中起来,因材施教,让他们学点别的,比如实用技能。而你达雅反其道而行之,偏要拉学渣进来受罪,顺带祸害愿意学习的学生,为了什么? 共同退步?
你这完全是欧洲白左那一套嘛。
“白左”多得很。
说大家再怎么科学训练也比不过刘翔,孙杨,大家恐怕没意见,但是说大家再怎么努力学习,很多人就是学不懂解析几何,电磁学,生物化学,“白左”就无法接受。
老实说,就初中知识,背诵独坐敬亭山,计算球的体积,计算功率,细胞结构,中国历史朝代,34个行政区划,我敢说,大街上九成九的人不能全答对。象米国倒是很多能上高中,但是那种高中除了名字是高中,实际是托儿所的机构,上了又如何?“白左”偏偏觉得上了那种高中就能有机会上升了。
如果种姓制度改头换面成这个模样,那似乎没啥问题?
八十年代的上海,市重点中学,父母会谆谆教导,那落后学校的差生都是不可接触,将来社会渣滓、犯罪分子的后备军,不要跟他们有任何来往。
这算不算歧视? 恐怕也没啥问题吧? 婆罗门的大门敞开着,你不服气,考去啊,没人拦你。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是中华文明的基因。
注意力那个帖子就说了,关键是发展有差异,教育却是一个模式,不合适的当然会淘汰。相当于大家不管什么情况,都按跑100米分级一样。有些人跑不了100米,却能跳3米远、2米高。
这里的教育资源,不是指“最好”的师资,而是“均衡”的资源。即便是讨论师资,也不是说把最好的和最差的加一起平均,而是符合教纲需求的,能关心学生的老师。看看现在的老师在做什么?让学生背化学反应方程式。
而位置有限指的不是高中或者师资有限,而是未来升学和就业有限。因为高中显然是跳板,而不是终点。这个问题不用多提。这里讨论的不是作为跳板,而是作为一个教育阶段应有的职能。
假如是从筛选机制角度讨论高中或者高考,这种说法当然是没问题的。应试教育几乎是最公平的手段(考虑到特招政策逐年收紧)。但是这里讨论的是教育发展,是学习知识、提升能力,讨论的根本前提不同,自然会变成鸡同鸭讲。
为什么会在意智力或者生理问题?因为这和种族主义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可能一次意外,一次变故就彻底影响一个人的智力发挥。我们当然可以就此讲,这个人的学力低下或者智商有限,但不能作为根本去讨论。
要知道,拥有智力和发挥智力之间的距离,比贫困山区小学和重点大学之间的距离还远。所以回复天子的帖子,特地强调了老师。能够真正发现这个问题,并且改变孩子命运的,只有老师。现在的家长多数是不合格的。
最后,为什么在意高中阶段的知识学习(包括职高)?因为这是半数学生的终点。一边是考教分离,一边是产学分离,考不上等于白学,沉没成本极高。新的学习无用论就是这么来的。
而学了三年,什么都没学会,只是成为筛选模型的代价,才是真正的浪费。而且,下个阶段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去?
您的设想很好,就是老师帮学生梳理好知识体系。
但对于中学数理学科,知识点本身不多,也容易理解,但考试也不是默写知识点呀,而是考察怎样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
比如说平面几何,知识点不多,但平面几何的难题,可以非常之难。
再比如说中学物理,力学就是牛顿三定律,一节课就能讲完,学生也完全能理解。但具体题目千变万化,怎么用牛顿定律来解决具体题目,通常大部分学生是需要训练的。
首先我不同意这句话。如果指教学方法,可以说不存在。老师当然有教学要求和教学大纲,学生是否跟着老师走?是否就在老师的规定范围内走?是否充许上面两个情况?以我的经验,是有的。我读书就没认真听过课,到了我的娃读书,也没有那么严肃。课堂纪律,大家都知道的问题。如果说考试,有各种各样的考试。我们要实施某个事情,肯定是选定有限的一些方法,但这并限不住未知的无限可能。
为什么说这句话有意思?一个,如果上学令孩子受到不应有的限制,那么,是不是不上学更好?二,未知的可能无限,怎么样用无限的方法遂一应对无限的未知?是否什么都不规划,见招拆招?怎么判定拆得合适不?三,因材施教,分开教育,是否更是对应解决“是用有限的方法去规范孩子的无限”的手段之一。
我闺女也不想写作业,只想玩,我是不是就不管了,作业不写,天天玩?老二直接说,真怀念天天吃喝玩乐的日子啊,我是不是让她天天吃喝玩乐,不用学习了?
现在初中毕业15岁,三观没有定型,正是形成人生观念和养成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当政者不管这些人的死活,家长想要努力都不行?
如果是自己孩子的时候,会怎么选择?
700人以上343人,其中一半左右高考移民(包括状元)。所以啊,这块肥肉也不是天津土著独享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