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投票【商榷】父亲月薪六千,该不该花3万买华为电脑和手机 -- 风会
- 投票信息
单选,参与 68 / 0
1.父亲做的对,喜欢就买。54/02.父亲做的不对,不应该冲动消费。7/03.其他意见7/0
去UC可以这样改。
还有我知乎号上面的回答已经全部删掉,现在盐值不够了,没法改提问。
“不足千元”又怎么能做到?虽说是小县城,光食品方面不见得比一线城市便宜多少,小宝宝一个月算200元吧,然后全家一天25元的生活费是真的吗?
我觉得吧,年纪小是学习的时候,年纪轻是拼搏的时候,年纪大一些,应该是享受一下的时候。
当年的大件皮实耐用、货真价实,可以说是真正的以稀为贵。就算用不了太久,也不是现在快消品可以比的……对比现在,所占价格不谈,连虚拟价值本身都有极大差距。
就不说某些八九十年代的大件,现在还能用了。虽然也没什么人用了。
我家当年也是这样,皮尔卡丹就是这么火起来的,以至于我到现在还记得这个品牌
农民工工资均数也就3000多到4000多,讲个例就没意思了
以现在国家技术能力来讲,不可能允许有大批的钱游离在监控体系之外的。
海华对国内的钱没概念
国内能市场定价的行业,只有一线城市码农能做到月工资3万这个水平。上海泥瓦匠再能干,产出这块不可能pk过一线城市玩命996的码农的
我很多当工人的初中同学,在老家也买车,确实是一年开不到几次。但是这是身份的象征,你不买很多人会瞧不起你。有人做汤放一个鸡蛋看起来像两个鸡蛋的技术都要钻研,也要买车。我妈说,每天早晨每人吃两个鸡蛋,小区里多数人家是舍不得的。但是停车位总是满的。
我在外地工作,就没买车,我也不在乎别人瞧不起。租房租到离单位和孩子学校近的地方,我估计比买车平均每天省下一个小时。当然,亲戚朋友那里肯定是没面子的,一把年纪了,没房没车,是读书读傻了的反面典型。
结果突然发现大家都去买比特币去了。
这里就体现出电子产品的好处了。品牌和型号确定,你花一万还真就是一万,电子商务的好处。
我叔当初去北京修地铁,工资按天比,比我博士毕业的要高。但是他的工作从长期看,不是满负荷的。你要问管修地铁的人,常会说找不到人,但是从民工角度,每年有70%工作日有工作都是好的。这还没提拿不到工钱的事。对建筑民工来说,刮风下雨,甲方钱不到账都是不出工的理由。
自己铁口直断,敌得过统计局千军万马。要是一个月3万,每天干十个小时,能稳定干到退休,我现在立马改行学徒,去上海当木匠瓦匠。在北京中科院很多理科的研究所、某些部委大央企的研究院、和一些高校立刻院系,这个是毕业十年博士工资的两倍。你凭什么认为这些天天被老婆骂的高智商人才,没有去当你说的泥瓦匠的能力和动力?
纯静态考虑,一年36万,10年就是360万,日常开销一年算6万(纳个税的门槛),10年也才60万。净结余300万。300万丢银行里,买年利率4%的理财,一年也有12万(自行申报个税门槛)。或者到沈阳这样房价不太高的省会牛逼学校附近买几套房,吃租金也可以躺赢了
他父亲可能只有4,50岁,和我们年龄相仿。9几年本科毕业,收入应该不止每月6000。所以花3万买自己喜欢的电子产品,没问题啊。
可能只有4,50岁
瓦匠木匠干了几年,都升级做装修老板了。我认识的瓦匠木匠全部都致富了, 现在自己都不干活了。
上海有超过7亿平米的住房,大概800万套,平均每10年装修一次,即使没有新房生意,旧房装修的生意每年80万套,每次装修平均单价20万,装修行业的营业额大概1600亿,其中人工和利润大概50%,基本没有计量在GDP中。
中国遍地是黄金,只要你肯在一个行业吃苦3年,聪明的头脑一定能找到赚钱的办法。就怕不肯吃苦,又不肯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