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个可能的支持中医证据 -- 龙牡
你不妨继续。
毕竟那只需要一张坚韧的脸皮。
药方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葛洪属于中牛左右,所以其方值得重视。这不就是我说的
“这属于科研里面的撒大网,把有点关系都囊括进来了”。
现代科研论文,也是一大堆无效的,无用的,不可重复的,甚至欺骗的,造假的,你做个调研总结,于是得出现代科研都无用的?
她搞了一辈子中医中药,在网上中医黑眼里,变成了中医抢功劳。这不是颠倒黑白嘛。
科学的药物研究方法,科学的药物提取方法,不是西医的专利,不能说用了现代化技术提取的中医药就是西医。科学这个工具,不是西医垄断的。
我也是外行,但看过一些相关的介绍,发现由于各地不同,同一植物有多种异名,不同植物有相同名称得很常见,下面是《中国植物志》中青蒿和黄花蒿的名称:《中国植物志》 第76(2)卷 (1991) >> 060页 PDF >> 青蒿 Artemisia carvifolia
39. 青蒿(植物学大辞典)草蒿[ 神农本草经(部分)],廪蒿(日本植物图鉴),茵陈蒿(汉英韻府),邪蒿(救荒本草、野菜博录),香蒿(俗称),苹蒿(吉林),黑蒿(山东),白染艮(福建)
《中国植物志》 第76(2)卷 (1991) >> 062页 PDF >> 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40. 黄花蒿(本草纲目) 草蒿〔神农本草经(部分)],青蒿(神农本草经、中药俗称),臭蒿(日华本草),犱蒿(蜀本草),黄蒿(俗称),臭黄蒿(内蒙古),茼蒿(山西),黄香蒿、野茼蒿(江苏),秋蒿、香苦草、野苦草(上海),鸡虱草(江西),黄色土因呈(湖南),假香菜、香丝草、酒饼草(广东、海南岛),苦蒿(四川、云南),“沙拉翁”、“莫林一沙里尔日”(蒙语名),“好尼一沙里勒吉”(蒙药名),“康帕”(维吾尔语名),“克朗”(藏语名) 图版9: 7-13
以上名称复制于《中国植物志》官网,只要搜寻就可得到。
另外,蒿属Artemisia我记得有一位网名也叫Artemisia的专业人士提到过,其中各种很难区分,因此古人的叫法有混淆可以理解,那时也没有现在的植物分类体系。
知道现在为了搞一个新药,要生成多少化学分子式吗?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概念:中药是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
中药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配伍等等。
青蒿素显然对此都不沾边。
倒是青蒿素的研发遁循于中医古方,这是中医的贡献。
多说几句电针,总有人说古人用针灸,现在用电针就不是中医这种傻逼到极点的傻话。。。
这也能用来黑中医真是失心疯了。。。
对穴位的刺激又不是只有电针才能引发的,针刺,提撵等手法都能如一堆研究说明的那样能诱导多种躯体感觉-自主神经-靶器官反射通路,发挥对机体免疫-炎症的调节作用。
电针的好处就是好学,用电流大小就能控制刺激强度。
要练个传统的针灸手法得好几年功夫,用电针只要能认穴就能用,大大减轻了学习针灸的难度。
本身有说明。你就不看了?
液晶显示屏是屏,阴极射线显像管显示屏就不是屏了?有RCT为什么要搞LCD?摩托有两个轮子就不准自行车有两个轮子?不好吧。
在目前阶段,无论哪一种观点体现了都是对中医认识的不足。今天看到“穴位”新闻,又是如此
重大发现!与穴位密切相关!中国科学家团队首次发现人体存在“组织液循环网络”
中国生物技术网
10月23日,北京医院宣布李宏义教授团队原创性科学发现: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人体组织液循环网络”的解剖学结构,并首次提出了“组织液循环网络”学说,即在已知的血液循环系统、淋巴循环系统之外,人体还存在第三种体液循环系统——“组织液循环网络”系统。该研究有望建立一种新型给药方式,即在穴位区注射药物,通过与这个穴位连接的特定组织液循环网络,有可能实现针对特定器官的靶向药物治疗。
据悉,这项研究是北京医院联合中国医科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清华大学、中科院计算所、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科院物理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单位,历经16年努力攻关取得的研究成果。
人体中存在大量的组织液,约占成年人体重的20%。迄今为止,国内外研究对组织液是否全身循环尚不明确。李宏义团队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的这种组织液流动网络广泛分布在静脉和动脉外膜、神经和皮肤等部位的纤维结缔组织中,并与人体四肢远端的穴位相连接;而且组织液不仅在局部扩散,而且能够像血液、淋巴液一样全身流动,在血管外膜、神经和皮肤等多种解剖学部位形成组织液循环网络。该研究开拓了从组织液循环网络的角度研究经络穴位的新领域。
李宏义的父亲擅长中医针灸,他自幼深受父亲影响,工作后出于对祖国医学,尤其是经络的浓厚兴趣,自2006年开始,李宏义医生采用医学磁共振示踪成像技术和高分辨率生物成像技术,在健康受试者、遗体标本和动物模型中进行了大量实验,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人体组织液循环网络”的解剖学结构,这种组织液流动网络广泛分布在静脉和动脉外膜、神经和皮肤等部位的纤维结缔组织中,并与人体四肢远端的穴位相连接。
人体组织液循环网络的发现对我国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研究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据北京医院副院长张烜介绍,人体组织液循环网络的发现,将对我们重新认识和理解心血管循环系统以及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生理学功能及其异常在疾病中的作用,展开全新的研究篇章,例如,动静脉管壁及其周围的组织液流动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高血压等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对于血管和器官炎症、局部免疫应答微环境影响等。
该研究还拓展了组织灌注的概念。传统生理学认为,液体等物质离开毛细血管后,在组织间隙中局部扩散而到达细胞。而这项研究发现,凝胶样组织间隙中存在组织液循环网络。值得期待的是,神经组织液流动网络将成为神经生物学研究中的新领域,以及组织液循环网络介导的药物运输新途径。
张烜表示,这一研究成果还有望建立一种新型给药方式。传统的药物运输途径主要是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将药物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难以实现针对靶器官的“点对点”输送。据了解,中医临床会采用“穴位注射”治疗疾病,在“穴位注射”,通过相应的“经络”传输,达到治疗的目的,其背后的机制一直不清楚。“李宏义研究团队的工作,如果绘制出与体表穴位相关的人体组织液循环网络图谱,将不仅为传统‘穴位给药’治疗提供一种全新科学的解释,也将科学系统地建立一种新型给药方式,在穴位区注射药物,通过与这个穴位连接的特定组织液循环网络,有可能实现针对特定器官的靶向药物治疗,从而避免全身给药对其他相对正常组织器官的不利影响。”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解剖组胚学系主任马超介绍,组织液循环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包括皮肤、筋膜、血管和神经等多个通道,形成一个遍布全身的组织液传输网络。人体组织液传输路径的解剖学结构和四肢的穴位分布有密切联系,可以形成从特定外周穴位到内脏器官的连续通道,以上这些发现为穴位和经络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中国科学院院士、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指出,组织液循环网络学说有望发展为一项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基础科学原创性理论,将有可能把中医和西医真正结合起来,创造一个全新的医学模式,建立起一个包括血液循环、淋巴循环和组织液循环的人体完整循环系统的宏观图像,形成一项全新的医学理论,这其中很可能孕育着一系列新的发现、新的理论和新的技术。
李宏义说,实验数据表明“人体组织液循环网络”与穴位的关系密切,但并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经络”,与经络的确切关系还需要系统性的深入研究。
为了推动“人体组织液循环网络”的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研究,李宏义呼吁在中国设立和开展一项大科学计划——绘制“人类组织液连接组图谱”,力争在数年内阐明“人体组织液循环网络”的解剖学分布、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功能、与疾病的关系等。并同时绘制与穴位连接的“人体组织液循环网络图谱”。在此基础上再与传统的经络穴位进行比对。这一工作将建立起一个融贯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的全新理论——“组织液循环网络”理论,推动医学诊断和治疗新技术的发展,为维护人类的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服务。
中国生物技术网综合自新京报、新浪医药和经济日报
但这个是回阴霾老兄的吧?
我也不能咬你,对不?毕竟辩论双方都知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但知识不一样,尤其是医学相关的知识,我只认逻辑与事实两样,只要能在这两样说的过去,我都认,绝对不会“说啥都是被无视的”。
我承认,这个是我的恶趣味,捅一下对方的逻辑漏洞,我觉得挺过瘾的。。。。
骗不过我的火眼金睛的,你的套路,不过就是:无法驳倒辩论对手的逻辑,那就解决辩论对手,先把对手批到批臭再说。
拜托,你要驳倒的是我的论点,不是我,能明白这点吗?
不过,你还算是客气的了,不过说我脸皮厚而已,其他人,我就不点名了,说不过对手,就直接说对手失心疯了,无耻了,傻逼到极点。。。。
唉。。。
我只能说,世风日下。。。。
中医的方子,全部都说是可以解决问题的,言之凿凿,说是可以治某病,你何尝见过一个方子,说是不知道疗效如何,请大家来验证一下的?
对比现代医学的新药,有哪个分子式是上市之前言之凿凿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是这么简单。
用电跟不用电,明显就是两个不同变量
我还是挺喜欢中医的,但有些人的脸不打彻底,只会助长更多的骗子。
医学分两块:诊和疗,即诊断学和治疗学。
西医的诊,直观简单的理解就是化验单,西医是严格执行还原论的,所以无论诊疗最后都会还原到数据上,从化验单始,到化验单终,是什么病,治没治好,全部数据说了算。中医的诊,从表面看,那就是四个字:望闻问切,中医体现的是系统论,在诊上就是用格物的法子随便区分一下,用寒凉湿热郁结等用语进行描述,从古到今这一点都没大变化,之所以说“随便”,是因为一种病症100位中医给出100种诊断都毫不稀奇,甚至寒热等完全相反的诊断都层出不穷。不过这当然只是表象,望闻问切对大部分中医来说只是一种表演,实际上中医真正的诊断往往是从试药开始的,中药有千奇百怪的“药引”就是干这个的,把病症“引”出来,说白了就是故意恶化病症来确诊,真正负责的中医,还真得就这么干(所谓欲要救人,先学杀人)。中医欠费,诊断就欠了一大块,至今没人能就中医诊断进行规范,误诊率居高不下,哪怕名医,如果不能凭经验赌中病症,治疗也就大概率失败。中医在诊断学上还处于相当原始的境地,需要补大量的课。
接下来重点说治疗学。西医治疗学最突出的是“两素一术”,即抗生素、激素和手术(现在又多一个生物技术,这个是西医的新生,暂不讨论),除开这些领域,西医其实并不太灵,有一种说法,按现代医学标记的病症,90%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当然这里面有些吹毛求疵,很多病症历史上发生极少,甚至病例数一只手数得过来,但也阐明一个事实:以西医为代表的现代医学还远谈不上有多完善。那么中医呢?中医治疗,中药是根本,针灸推拿之类完全是偏门,无法担当主力。上一篇帖子已经说到一个致命点:中药,现代中药实际上与古时的中药完全不是一回事,导致中医实质上已经重启。这是目前中医地位极其尴尬境地的根源,中医是讲究系统论的,讲究组方,对药效的把控当然不可能也不用象西医那么精准,但药物本身性质变了,连药效是有还是无都弄不清楚,那就彻底歇菜了。等于现在所有的中药处方都是在假定古方有效的前提下,各种修改试错,而这些试错因为地域、人体的差异和中药品质的参差不齐,得出的数据绝大部分经不起推敲,更何况目前压根也没人对这种试错进行系统性规划,导致中医所谓大发展始终在做无用功,一种以系统治疗为基础的医学分支,结果恰恰没有系统,乱搞一气,还有比这更荒谬的么?中药市场牵涉的利益格局过多过杂,虽然现在市场相对还小,但一旦发展起来,治理难度恐怕不下于今天的医改。
回过头来,再谈青蒿素的问题,其实判断一种治疗是中医还是西医,一种药是中药还是西药,就看他采用的是什么原则,采用还原论的基本就是西医西药,采用系统论的就是中医中药。西医西药一定会把药物的药理和理化性质乃至结构式、构型搞得明明白白;中医中药则不会去细究一个药的作用,而是重点看这个药的搭配使用情况,中药基本都是组方使用,极少采用单方,历史上也只有人参、川贝等少数几种单方制剂有限使用,今天单方制剂基本都被日韩等国用还原论研究个底掉,该变西药的通通都变西药了,剩下的都是还原论无能为力的,因为组方实在太复杂,筛出有效成分的投入基本是天文数字(这一领域或许是以后生物技术的方向,如生物类似药思路),这也是中医中药明显优势的领域,如果中医中药仍旧是现在这样瞎搞,等生物技术起来,那中医中药完全就得靠边站了。
现代医学不会没做检验就胡乱说有效。
这两千多的方子,请问有哪个说是请大家去试一下到底有效没效?
拜托,个个都说自己有奇效啊!
你能理解这个区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