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采采而食 -- 商略

共:💬64 🌺22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采采而食

采采而食

————

《诗经》“采”这个动作特别日常。诗三百,二十多首诗说到这个工作。“采”字出现七十多次,除了几处形容词,绝大多数是动词。连用的采采,有的说是动词,有的说是形容词,随便它了。

《关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蘩》:于以采蘩,于沼于沚。

《草虫》:陟彼南山,言采其蕨……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采蘋》: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桑中》:爰采唐矣,沬之乡矣……爰采麦矣,沬之北矣……爰采葑矣,沬之东矣。

《载驰》: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汾一曲,言采其藚。

《采苓》:采苓采苓,首阳之巅……采苦采苦,首阳之下……采葑采葑,首阳之东。

《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九月叔苴,采荼薪樗。

《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出车》: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北山》: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采菽》:采菽采菽,筐之莒之……觱沸槛泉,言采其芹。

《采绿》:终朝采绿,不盈一匊……终朝采蓝,不盈一襜。

《瓠叶》:幡幡瓠叶,采之亨之。

《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小明》:岁聿云莫,采萧获菽。

《采芑》:薄言采芑,于彼新田。

《我行其野》:我行其野,言采其蓫……我行其野,言采其葍。

《桑柔》:捋采其刘,瘼此下民。

《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思乐泮水,薄采其藻……思乐泮水,薄采其茆。

这些诗中,人们采了荇菜、卷耳、芣苢、蘩、蕨、薇、蘋、藻、葑、菲、唐、麦、蝱、葛、萧、艾、莫、桑、藚、苓、苦、杞、菽、绿、蓝、瓠叶、蓫、葍、芹、茆等等植物。

除了这些植物,《诗经》中还有杜、桃、棘、椒聊之类,所以孔子说学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除了采,还有各种收获方式,芼、刈、掇、捋等等。

扯这些,是因为准备开个新帖子,贴上几篇小时候在山野采撷花草果实而食之的小文章。

通宝推:呆头呆脑,瓷航惊涛,大眼,尚儒,桥上,方平,陈王奋起,不远攸高,
家园 【原创】春天里 吃几朵 映山花

春天里 吃几朵 映山花

 

1986年春天,第一次看到定海城外山上的映山红,食欲顿失。颜色削淡削淡的,浑浊的涅白色侵袭之下,将红色挤兑得从花瓣上退隐或跌落。它既映不红山,也就动不了我的食指。

我老家上虞的山上,映山花颜色鲜红,春天满山红艳如火,你一瞥之下,就晓得它很好吃,酸酸甜甜凉凉,花汁清香。

——映山红又叫杜鹃花,我们也叫它映山花。明朝朱国祯《涌幢小品》说映山红有二种:“其一先敷叶后着花者,色丹如血;其一先着花后敷叶者,色差淡。”那么上虞的是先叶后花,定海的是先花后叶?我一向粗心,没有观察过,只记得开花时叶子果然还小。定海映山红,究竟好不好吃?我也没试吃一下。

朱国祯又说,上虞钓台山有双石笋,旁边旧有通泽祠,供通泽将军。双石笋顶上有杜鹃花,很是灵异:

上虞钓台山上双笋石,其顶有杜鹃花,春夏照烂,望之若人立而饰其冠冕者。齐唐记宋太祖、太宗、真宗遏密之时,花枯瘣,三载乃复。《上虞志》又谓:仁宗崩,三年不荣;高宗崩,花忽变白;孝宗崩,三年若枯,既而复茂。

这地方离我家不甚远,只有四十里路。可见吾乡某些映山红的颜色也不坚定,会受到政治局势的影响。不知它对宋朝皇帝的感情为啥这么深,他们姓赵,又不姓杜,并非望帝杜宇的子孙。

我小时候文化是没有,食欲却旺盛,晓得映山红是一种好吃的花,却不晓得古人的眼光这么古怪,认为映山红是一种又哭又笑的花。

映山红花开时节杜鹃始啼,而杜鹃鸟啼声伤悲,古人爱瞎想,推测红喙的杜鹃鸟啼叫时会滴血,接着又推测映山红的红色,就是杜鹃啼血滴上去的,把映山红叫做杜鹃花。

但此花遍山而开,一派明亮艳丽的烂熳春光,又让人心情舒爽。诗人写诗,便各随心情,哭的哭笑的笑。

成彦雄说:“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袁甫说:“山花无数笑春风,临水精神迥不同。唤作映山风味短,看来恰惟映溪红。”

这袁甫是状元,觉得映山红的名字风味短,拍拍脑袋想改名作“映溪红”,但没有成功。映山红另有文艺得过头的别名,叫红踯躅或山踯躅。

采食映山花,是我们春天必做的功课,随意上山,随手折枝,摘花而食,也随随便便,没有吃野莓那样喜悦到吟诵歌谣“格公格婆,摘颗吃颗”。

但也有精细处,必先拔掉花蕊才吃。我得到过威胁:吃了花蕊,会鼻子流血。拔花蕊时,常常看到焦蜉蚁在花瓣中奔突,便更相信花蕊是不能吃的了。可我又抑不住心中好奇,偷偷的连蕊吃了几朵试毒,静静等待发作,但鼻子并没有流血。我想必是我吃得不够多,也不敢再吃,担心万一止不住血,染红衣服前襟。

吃映山花,偶尔也会起异样之念,觉得自己像一头羊一头牛,在蠢乎乎地啃树叶。映山花大多五出,长得单薄,也有长得繁复的,像牡丹似的一大簇,叫做馒头花。找到一朵馒头花,便是一个小小的惊喜。那时我不晓得神仙也有餐花的爱好,我只是想,牛羊是不会惊喜的,所以我并不是一头牛,也不是一头羊。

我七岁时的春天,妈妈也决定给我一个大惊喜,特意上山砍了一大捆映山花回来,让我吃个饱。映山花“生于山坡欹侧之地”,也生于山岩石崖之上,我年纪太小,爬山危险,而妈妈又禁不了我的足,她告诉我:“我想让你一次吃够,你就可以不去爬山了。”但是砍回家的这一大捆映山红,在我眼里简直已经不是映山红,而只是一捆柴,样子固然很难看了,那酸酸甜甜凉凉的滋味,也大大的打了折扣,变得淡出懊恼,吃得我兴意阑珊,觉得自己更像牛羊了。

所以映山花要自己上山摘的才好吃。

所以映山花其实不怎么好吃。

上学之后,下课铃响,我们也会跑上山去采映山花。那时课间有十五分钟,足够吃一顿了,老师也不大管。

吃映山花是有来头的,不是我们瞎吃。《御定佩文斋广群芳谱》的“杜鹃花”条说:

杜鹃花,一名红踯躅,一名山石榴,一名映山红,一名山踯躅。处处山谷有之,高者四五尺,低者一二尺,春生苗,叶浅绿色,枝少而花繁,一枝数萼,二月始开,花如羊踯躅,而蒂如石榴花,有红者、紫者,五出者、千叶者,小儿食其花,味酸,无毒。

这书是“御定”的书,还冠以康熙的书房“佩文斋”的名字,所以小儿吃映山花,马马虎虎算是奉了个旨吃。

映山花每个春天出来闹一场。平时深藏草树间,几乎留意不到它。花一开,就暴露了满山行迹,喧哗欲燃。花谢后复隐身无踪。它的树枝细而脆,一折就断,便于采花。后来读到“花开堪折直须折”,我脑子里出现的就是折映山花。但你要特别当心,如果爬山时滑了脚跌倒,伸出手去,千万别抓住映山花,它宁折不弯的,会马上断掉自己,绝不肯拉你一把,还不如抓住一蓬青草安全。这种枝条当柴也是不禁烧,火很旺,一忽儿就着完了。

阿元告诉我,映山花是无法移植的,掘回家去种,一定种不活。我很相信他,就没有试种,只是有些担心,假如山上的映山花被我们采完了,第二年没了映山花,春天岂非不够有趣了。小时候物资匮乏,所以我持“世上物事有限论”,映山花漫山遍野地开,我也会愁短缺。

多年之后,阿元已二十多岁,我路过他家,看到他在山墙下开辟了一块地,种了很多棵矮树。他说:“我种杜鹃花呢,你看,已经种活了。”

他用了“杜鹃花”这个高级的词。山上的映山花有一两米高,他的杜鹃不到一尺,一排排种得很整齐,果然很有花卉市场的风情。

 

 

通宝推:大眼,尚儒,燕人,桥上,方平,
家园 啊,你们也吃?

清明上山扫墓,穿山过林时,釆吃杜鹃花是我们小孩一大乐趣。

家园 原来兄台是上虞才子。

记得90年初,出差宁波,从绍兴一路往南走,沿途油菜花黄,黑土白屋,俨然一幅水墨画。长途汽车顺着一条忘了啥名的萧索的大江边上行走,看见对面有座破落的小庙,问同车人,说是梁山伯庙,不知是否属实?

家园 萧索的大江

如果在绍兴与上虞之间,是曹娥江。

如果是上虞与宁波之间,是姚江。

梁山伯庙在宁波。

家园 常常摘一大把吃

找到馒头花,会拿着不舍得立即吃,还炫耀。

家园 老乡,完全不记得上虞有山

我们那儿叫长毛花,命名貌似和太平天国有关。吃了流鼻血是真的,不晓得什么原理。但还是喜欢吃。

后来在魔都的小区里看到很多映山红,除了红色,还有粉蓝白的。还是“映山红“好看。

家园 上虞北部属宁绍平原

山少,一是百官的龙山,二是崧厦的夏盖山,都是小山。

上虞南部是山区,属四明山。

我家四面皆山,走不到两分钟就可以爬山了。呵呵。小时候在各座山乱走,但也没能爬遍。

十里外的覆卮山,是上虞最高峰,860米。我只高中时登过一次。

长毛花,第一次听到。。。记得大人会回忆长毛造反。

家园 英国人有部著名电影讲山

《一位上了土丘却下得山来的英格兰人The Englishman who Went up a Hill but Came down a Mountain》,1995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马同学看到得都是土丘子。商同学见到是山。😁

家园 查了一下

《山丘上的情人》,没看过,将山加高到一千英尺,好有意思。。。

家园 外文翻译的问题啊

你看英文原意和中文译名简直驴唇不对马嘴。大概是港台那边翻译的?

我上学时商业英语课授课的一个老先生是老上海滩混饭的,对《魂断蓝桥》这个名字赞不绝口,尽管英文原名只是《滑铁卢桥》。

这部电影说的是一种民众自发的爱国主义情操。英国政府的地理勘探员到了威尔士某地,发现地图上标的山不到1000英尺,不够山高度的定义,因此要改名。本地居民对此很不满,就发动起来,从自家后花园挖土,送到山上堆砌土堆,在土堆上竖起旗杆,最后达到政府对山高度的要求。所以故事的名字就是“一个英格兰人走上丘却下了山”。

家园 魂断蓝桥

我写过有关歌曲的小文,找时间修改一下贴上来。

家园 兄台此文让人想起了浙西浙东的马兰头。清炒马兰头,春天的味道。

估计就是《诗经》里提到的“蓝”。

家园 马兰头

以前我看我们村里做的时候,很复杂,要用矾泡制。

诗经里的蓝,可能不是马兰头,疑是板蓝根的蓝。。。:))

家园 刚才发了一下

没有显示出来。

再发,说已经发过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