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芯片业的几条小消息 -- dfindy

共:💬244 🌺2915 🌵4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家园 芯片业的几条小消息

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凤城的巨型新厂正在风风火火地建设,几个月前我读到篇新闻,说新厂的设备正在台积电包的一条巨轮上跨过太平洋,听起来很是威武。

台积电此外在美国还有若干个小厂已经运行多年,最近业内有个小风潮,某位任职于台积电的美国工程师在Glassdoor网站吐槽,说厂里像是高中生管理模式,之后一大堆美国人认为难以接受的细节。另外的新闻是,为了事先培训凤城新厂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台积电把几百名美国人送到台湾培训,这些人也是怨声载道,线上线下一堆吐槽。我以前在河里分享过,台积电张忠谋多次表示对凤城这几百亿美元的投资相当不看好,最大的原因就是技术工人层次的教育欠缺,和工程师和管理层次的吃苦精神的欠缺。再往远里说,几年前富士康在威斯康辛州画的大饼如实让美国人恶心加气愤,我觉得这次台积电最起码在公共关系方面会做得比富士康要好,台积电做事更严肃,另外也不那么小气,他们心里十有八九已经把这几百亿美元的投资当作对美国人的贿赂,经济层面已经不抱太大希望。

(为了方便西河新读者群,这段是本贴中心思想)别人辛辛苦苦把大饼烙出来,并挖个洞套在懒人的脖子上,但最后也得需要吃饼的人偶尔转一下。如果被喂的人懒到嘴前面的饼吃完,不愿动一下手,反而向全世界抱怨烙饼的人不专业,这种事只有美国人干的出来。

另外这几天看到中国芯片业的一些所谓的突破,某公司进展到个位数纳米级,虽然我坚信中国本土行业迟早会赶上来,但有这么快我还是非常怀疑,毕竟人愿望特别强烈时就是最容易被欺骗时。在不泄密的前提下,也许河里有真正在芯片业工作的大佬可以给我们科普一下。

通宝推:千里不留行,希宝,脑袋,PCB,种植园土,狂草舞茅,金台夕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谁知道呢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

从内心来说我希望是真的,但是有差距也没什么。

即使是假的,放出这个假消息,一 方面给美国压力,另一方面也督促有关方面加油(加钱)。

对我们来说,人间正道是沧桑。

另外这几天看到中国芯片业的一些所谓的突破,某公司进展到个位数纳米级,虽然我坚信中国本土行业迟早会赶上来,但有这么快我还是非常怀疑,毕竟人愿望特别强烈时就是最容易被欺骗时。在不泄密的前提下,也许河里有真正在芯片业工作的大佬可以给我们科普一下。

家园 有差距本来就没什么,用勇于追就好了

一帮人说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不让追就有意思了。

我是不能理解啥意思。

通宝推:潜望镜,
家园 加一个因素,上海还是其他地区发布?

如果是上海放出来的消息,可能跟下一轮融资、股价涨跌、申请补贴之类的有关。

如果是北京、哈尔滨、西安、重庆等地发布的,我觉得八成是真的。

这叫做与时俱进。

家园 当年的八旗子弟

也是这样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仅仅是人类,人工饲养的动物放鬼大自然也难存货,需要慢慢适应。

家园 口风紧得很

就别指望能在网上碰到了。

NAND基本算是破局了所以消息还比较畅通。

DRAM差不多属于半闭嘴状态。

至于其他的部分。

认识的老同学,线下聊天都不肯跟我说。

只能说你现在看到的瞎扯淡的十有八九是假的。

更上游半导体制造部分现在连股票研报都闭嘴了。

业内一个个嘴巴都紧得很,怎么打听都打听不到。

家园 DRAM问题不大 -- 有补充

由兆易创新董事长朱一明先生主持的合肥长鑫(设计制造一体化),19纳米DDR4量产2年了,17纳米DDR4、DDR3良品率爬坡中。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以上是最新信息 -- 补充帖

0718日的电话会议,兆易总经理沟通信息,本人参会。

见前补充 4765189
家园 天上飘来4个大字

那都不是事

家园 关键词:xx纳米光刻机

看到这个,基本就不用再看了。

家园 东孟买还是有干实事的人的,没必要一棍子打死

SMIC,HLMC还行。YMTC,CXMT是不同领域,横向比,还未必比得上孟买那俩。另外,非外省的妖蛾子也不少,宏芯,泉芯这才几个月啊。

家园 这是五个字 ^_^
家园 正面攻不破,就从侧面攻

这是电影《第二个春天》里进行科研突破的思路。电影里表现:海鹰快艇试验中发动机起火爆炸是因为制造材料(影片中叫64号材料)耐不了高温,潘总工程师(康泰饰演)提出的解决途径是同意苏联专家建议——与苏联联合研制快艇并进口苏联的66号材料,但以驻厂军代表冯政委(于洋饰演)为代表的广大干部工人不同意。某一天,冯政委与科研人员和工人闲聊时讲的打仗的故事“正面攻不破,就从侧面攻”启发了研制小组:给发动机增加一套降温辅助设备降低工作温度,终于解决了问题,海鹰达到了设计速度。

本人成年以后回忆这部电影,曾想到增加一套降温辅助系统岂不是又增加了发动机负荷,这要达到设计速度不是扯淡吗?但后来转念一想,也许就是像马克沁重机枪一样给枪管加个水套就解决了呢。

前两天看了一条关于中国芯片的新闻也是这个解决思路。所谓达到多少纳米的芯片就是在单位面积上安设多少个微晶体管的数量,纳米数越小,安装的晶体管数量越多。中国自己已经达到28纳米技术了,在追赶最先进的4纳米技术。中国现在采用了一个新思路:单层晶体管数量不够就搞叠合层,总之就是要在单位面积上安装足够数量的晶体管,现在这种芯片性能已经可以接近国外几纳米的水平了。首先申明我不懂芯片,也无从判断这个新闻的真实性,但从外行的角度我觉得这确实是个好思路:也许手机大小不变,略微厚一点呗,也许还不用加厚呢!

通宝推:empire2007,
家园 我是个外行哈,个人印象

1、俺说一个类似的。前苏联有一个潜艇(好像是核潜艇),噪音比美帝(还是中国?忘记了,应该是中国。印象中美帝潜艇比苏联的要安静)的同级别潜艇要低。

中国(应该是)百思不得其解。

苏联解体后,中国就去问被退休的苏联同行。

前苏联同行就说:你给各个零件之间多加一个橡胶圈就好了,更进一步,给发动机整体安装在有一点点弹性的金属平台上(橡胶底座?我猜的)就能减少噪音了。

2、这样的层叠结构下,散热会是个极大的挑战。

应该没那么简单。

家园 给大佬送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