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征集】新冠长期后遗症,到底有没有宣传的那么多人? -- 不远攸高
- 4 3 夕曦
- 15 0 疏影
- 1 1 物是人非
- 20 0 Deerlakor
- 4 0 伏波将军
- 1 1 高野谪客
- 4 0 俺本懒人
- 7 0 七天
- 21 0 老科学的家
- 2 0 宝特勤
- 3 0 雪夜灯光
- 3 0 崂山一道士
- 10 7 qianji
- 19 0 假日归客
- 6 0 燕人
- 12 0 HAL
- 1 1 海外俗人
- 133 13 合计
第一列是周边亲友感染人数,第二列是已知长新冠人数(在第一列中已包括)
结果恰好是1/10,很神奇
如果我们按夕曦的意见,认为咳嗽不算长期新冠(京虎子曾说咳嗽平均病程18还是28天来着),把受到质疑的Deerlakor提供的阳性数据也去除掉
大致是5/113
按宣传的数字,美国感染人口近2亿,400万人无法工作,在咱这100多个阳性应该有2人无法工作,高野谪客提供的那个例子算无法工作的,那么这比例似乎也没法证伪
当然了样本数量确实太少,这个是没办法的事情.
不过要表扬下做事有始有终
目前的调查方法不可控因素太多,很难有效排除干扰
调研的误差无法测定。。。95%置信度没法估计
在国内,身边没人感染,亲友无人感染
但是以前美国工作的单位有个同事的爸爸感染新冠去世,原单位同学院有个退休老教授去世
和英国合作带的一个俄罗斯博士生的奶奶新冠去世
加州校友会有个学姐去世,但是不确认是新冠,别人说是癌症晚期,最后是算新冠还是癌症不清楚,她回国的时候一起吃过饭
学会里有个老教授新冠去世
这些人吧,说远不远,说近不近。。
也不知道属于哪种情况
今年是没听到什么新的坏消息
合作的海外教授有3位被感染过,但是都是一周恢复工作,我也不好意思问有没有long covid
是身边不到10人没有确诊过(PCR和自测)
本人身边亲友,同事,邻居还有娃娃幼儿园里认识的家长们加一起感染的有上百了
The long shadow of an infection
这里有几个逻辑缺陷:
1 第10页表1列出了感染球员和未感染球员的统计差别,几乎在各方面,感染球员要远远优于被感染球员,比如上场率、上场人群中的上场时间、打全场比例、每分钟平均传球、触球、持球等等指标。连身高都是感染者更高。Loser不得新冠 或者 不得新冠是Loser 必居其一。
2 上表列出的是感染球员感染前数据,但是并没有列出感染后数据,但是我们可以计算一下。以上场时间为例,未感染球员66.340分钟,感染球员71.509分钟,按照摘要里的下降5%计算,71.509*(1-5%)= 67.93355 > 66.340。类似的,平均每分钟持球时间,0.526*(1-5%)= 0.500 > 0.491。也就是说,无论感染前后,感染队员的表现要显著强于未感染者。
3 从以上两点看出,原作的结论是有问题的。这些球员的成绩下降原因可能有多种,未必是新冠本身造成的。我猜测有几个原因:A状态巅峰球员,无论何种原因,水平都会下降,得不得病都会下降。恰好这组数据中新冠感染组里包含更多的状态巅峰球员。B对于球队这种动态组织,隔离两周会导致教练用人概率下降。就好比妇女怀孕,原来位置肯定有人顶上,你再回来未必回到原位置。
4 如果我是审稿人,我会要求重新分析数据:根据匿名化后的赛前成绩,剔除部分数据,使得感染者被感染者群体赛前之间没有差别,再看得新冠后的影响。如果有条件,再做如下对照:非疾病离队时间和新冠隔离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是否还有差别。
不知道是不是同行评议的出版物,如果是,想必水平不高。
你会发现以往的言论,和提供数据强相关。不知道是身边的数据影响了个人观点,还是个人观点影响了报的数据。现在我知道为啥电视上各种比赛打分,要去掉两个最高分,去掉两个最低分,然后再平均了。
样本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这些人在西方社会上只是一个类中产阶层而且都很讲究医疗卫生和个人保护。西方多数人是不能和这些人相比的。所以我猜比例会大很多。
这个调查其实不太客观。
新冠后遗症表现在肺功能上,取决于本身肺功能的冗余。
健康人损失10% ,还是够用的。
那些在阙值附近,损失过多,可能就表现出后遗症了。
这类人群就是病鸭子。
有没有后遗症,肯定是能统计分析出来的。
就国外这样,死亡率上升,要说没有,是说不过去的,总不能说大伙自己嫌活得长了吧。
缺氧后一连串的反应 衰竭,进展很快。
但若及时供氧回到平原 身体又很易恢复。
■事实:欧美航空公司,风险事件概率增加。
■
■航空公司及其行业协会的解释是
* 工作时间延长了;
* 由于使用新的机场、新登机口、新的货运与客运设施的位置导致生疏的操作;
* 员工人数减少有可能使剩余员工的工作时长增加、工作强度增大;
* 新冠病毒对飞行员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等等。
最主要原因是
飞行员过去几个月飞行时间减少,技能生疏。
■
■作者表示不同意,举了几个新冠病人疑似后遗症的例子,然后引导观众以为是新冠有很强后遗症。
■
■但是从逻辑上讲,航空公司没有任何动机去隐瞒新冠后遗症。如果是真的,航空公司及其行业协会有比作者强大得多的调查能力,和丰富得多的数据资源,为什么不开掉这些有新冠的飞行员呢?原文提到因为总的航班减少,本来就已经开掉很多人了(所以才会有航班减少,飞行员却更累的事情发生)。用事故率或者风险事件概率开人显然是无比正常的开人理由。难道航空公司宁可冒摔飞机的风险,也要牺牲小我,非给中国清零政策添堵?
■
■评论里有人尖锐指出:
阴谋论爱好者又有新题材了,他们就是喜欢写大段东西,因为人类思维有个缺陷:一个关联性不强的关系,会被我们直觉判断为不可信,但是几个关联性都不强的绑一起,就会增加“可信度”,你反驳起来也麻烦。顺便说一下,这个把戏也是民科最爱
我觉得很有同感。这个文章写得跟早年的三株口服液广告类似。以事实描述的口吻,描述得了癌症喝三株口服液好了。用几个鲜活的张大妈李大爷的例子摆在那里,去否定官方的统计结果和解释。
可以出现短暂的毒力增强变异株(alpha和delta),然后逐步被传播速度更快、毒性弱的变异株取代(omicron)。
现在主要流行的是奥米克戎变异株,特点是传播能力极强,但同时毒力大大低于之前的新冠变异株,今年很少见到有病毒直接引起肺炎的报道。由于占绝对优势,同时大量人群疫苗接种和已经感染过新冠,今后新冠病毒的变异株都应该是在奥米克戎基础上再发生新的突变。总体变异方向是毒力进一步减弱。而毒力增强的新冠病毒变异株是非常难以竞争过并取代奥米克戎的。
虽然奥米克戎和流感类似大多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但不同于流感那样有季节性,和极高的传播能力,奥米克戎人群防控的难度远高于流感防控。更需要通过大数据分析,准确发现容易产生重症人群,进行精准防控。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更慎重一些是合理的防控策略。
另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方向是,今年进入冬季后,是否会出现新冠、流感双重流行的情况。
你既然不是这行的,又不愿意查资料,那我出于对你
💓9774 🌟5442 💧7万+
从二品:光禄大夫|镇军大将军
注册:2009-12-26
这三行个人资质的尊重,帮你查了查相关资料,并贴心的帮所有看到此贴的人送上我的渣翻
。
。
。
一、俺先说结论:你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引述资料1:
usa facts上,专门针对你的以上言论有过详细的介绍,
地址如下:
https://usafacts.org/articles/how-does-the-government-count-covid-19-deaths/?msclkid=e9f6df92bbad11ecaf9f2b8dd0322d47
。
For example, if an individual dies in a car crash and is confirmed to have COVID-19 at the time, their death certificate would not include the virus as a cause of death unless the medical examiner determined it as the underlying cause of the crash.In many cases, the virus can lead to life-threatening conditions like pneumonia or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ccording to the CDC. As a result, coronavirus is expected to be listed as the underlying cause of death in those cases.
大致意思是,一个人感染了新冠的人如果在车祸中身亡,那他的死亡原因将会是车祸而不是新冠,除非检验人员认为新冠是导致车祸的原因。
。
。
。
。
二、侧面资料1:
CDC下属机构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NCHS)的访谈也可以佐证,地址如下:
www.cdc.gov/nchs/pressroom/podcasts/2021/20210319/20210319.htm
。
内容同样比较长,还是我渣翻一下:
A positive COVID-19 test is not by itself a sufficient criteria to warrant reporting on the death certificate – the certifier has to indicate the role of COVID-19 as a cause or contributor. So to the extent instructions are followed we should only be counting deaths from COVID-19.
死亡证明上报告不一定必须标注(死者为)新冠检测阳性,除非检验人员有意愿(或者说,必须——比如家属保险理赔需要——121GDI加注)证明新冠是死亡的原因。 因此,美国人应该(只要不是闲着没事干)只计算单纯因新冠造成的死亡(deaths from COVID-19)。
。
。
。
三、权威资料1:
CDC自己公布的标准,地址如下:
https://www.cdc.gov/nchs/data/nvss/vsrg/vsrg03-508.pdf
。
报告结尾列举了一个真实发生而令人倍感遗憾的例子:
An 86-year-old female passed away at home. Her husband
reported that she was nonambulatory after suffering an ischemic
stroke 3 years ago. He stated that 5 days prior, she developed a
high fever and severe cough after being exposed to an ill family
member who subsequently was diagnosed with COVID–19.
Despite his urging, she refused to go to the hospital, even when
her breathing became more labored and temperature escalated.
She was unresponsive that morning and her husband phoned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EMS). Upon EMS arrival, the
patient was pulseless and apneic. Her husband stated that he
and his wife had advanced directives and that she was not to be
resuscitated. After consulting with medical command, she was
pronounced dead and the coroner was notified.
一名中风三年的86岁女性,在5天前出现高烧和严重咳嗽的症状且拒绝就医。并在(5天内)不幸离世。
。
那么,面对这样的例子(在此,对每一位不幸因病去世的患者家属送上我最诚挚的慰问,因为全世界99%因新冠死亡的人,都是由于其所在政府的不作为、懒做为——121GDI加注)CDC是怎么写死亡原因的呢:
Comment: Although no testing was done, the coroner
determined that the likely UCOD was COVID–19 given the
patient’s symptoms and exposure to an infected individual.
Therefore, COVID–19 was reported on the lowest line used
in Part I. Her ischemic stroke was considered a factor that
contributed to her death but was not a part of the direct causal
sequence in Part I, so it was reported in Part II。
评论:虽然没有进行测试,但验尸官确定这位老人是感染了新冠。
COVID-19被报告为致死的次级因素(影响最小的因素——121GDI渣翻加注)。
(on the lowest line used)。
在死亡报告中,
缺血性中风被认为是导致她死亡的直接因素。
。
。
。
生活不易,打发点吧~
一家之主、顶梁柱、定海神针、无上至尊、一家老小的守护者、家庭最高掌舵人、所有家庭成员的核心、法律赋予丈夫职务的那位伟大男士:
。
。
。
。
。
。
。
。
。
。
。
“夫人,我不会违背自己当初在婚礼上对你许下的诺言,绝不!”
十年后:那儿还有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