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刘翔锋的事没人有想法么? -- 审度
外国的杂志并非不烂,烂的也很多。最后怎么解决呢?自由竞争。你一个杂志要是摆烂,或者编辑偏心,那大家都躲着你走。或者几个人一气之下自己创造一个杂志。所以,nature science 这些杂志也许几十年之后就完蛋了。今天一个不知名的小杂志就起来了。所以总的环境是公平的。
我认为这件事情上还真的得感谢洋大人,否则有能力的年轻学者更出不了头,甚至根本就没人谈海龟了。
中国可不可以自由办杂志,绝对不可以,所以讨论到这里就结束了
三明也好,都是在医疗投入不增加的情况下减轻医疗成本,只要怎么省钱怎么来,这种改革,领导都会同意。
有这个起码可以让国家把钱发到聪明人手里。没这个就是浪费国家的血汗钱。
信念坚定,信仰虔诚,灵欲合一。
这也属于被按着头跪的。一想要是不贵还可以趴着。算了,跪还显得有尊严一点。
凡事皆有代价。
西方倒是对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偏见(或者说真不算偏见),中国批量产生了一批:
你说原创吧,明明就是把别人的东西小小改了一下;
你说抄袭吧,有理论有实验,花了一堆图;
你说有质量吧,他那些结论你不用看也知道;
你说没质量吧,逻辑还挺严密,行文很工整;
你说把他拒了吧,有点太严了。
你说把它发了吧,有点对不起杂志。
这东西不稀奇,大家刚起步的时候都干过这种凑数的事情,但是大量的产出在一个国家,久而久之别人有偏见也是可以理解
专业技术职称该怎么评定?
@chuchong 河友提到医疗系统职称改革。医生还好点,象我们这些生产工发文章的话,怎么发?有价值的不能公开说,只能水。
我请教过关于颜宁,为什么能那么频繁的发高等级文章?科研文章不是心灵鸡汤,想到就能写出。一个课题发n个论文好象也不好解释。
医药器械在医院营收的成本约30-40%,这里面至少有50%-70%的降价空间,换算成医院营收,也就是至少15-28%。
譬如留置针贴,很简单但是很大量的医疗耗材,以前基本上进院价格在3-3.5元/片。上个月我这边有个医院单独集采5年的留置针贴,有家公司直接报了个1.02元中标,惊呆了一众厂商(估计对于小规模厂商,没有全自动生产线,成本都难做到这个价。但这家公司我问了,他们这个价利润也还行)。这么个不显眼的低值耗材其实之前也是个油水很大的产品,经销商赚了不少钱。
再说医生的灰色收入部分。集采前某心内科医生一个月灰色收入可以有8-10万多,绩效奖2万(我说的就是做支架的),一年买一套房(贷款)不是梦。某骨科医生灰色收入可以有4万多,绩效2万。某外科灰色收入2万多,绩效一万五。这几个底薪大家都差不多5000-8000的样子。当然医生里面区别大了去了,规培生要多惨有多惨,住院医也是。医疗成本里面灰色收入的占比估计在5-10%。
所以现在一边集采一边drg,我看很多地方drg费用用历史平均数据*95%来定价,这个是有合理性的(不过太一刀切了,各个科室情况不一样)。
利益集团左右政策的制定。。。。
世界上做的最好的国家是美国和澳大利亚,中国十几年前开始引进DRG时,每年都要购买这两个国家DRG更新的软件,在国内的数据上测试,再根据国内的特点做出修改,形成适应国情的DRG分类方法。
DRG在美国是非常基础的底层应用,实际上远远不能满足各方需要。因此各个保险公司在其上结合更多、更详实的数据开发出更高级的算法,一直在做医师评价、科室评价、医院评价,还有其它各种评估,并用这些分析结果和医院、医生集团谈判付费方案和保费。
不了解医疗特点,从外行角度指定,不考虑病人接受的医疗服务与患者损伤之间的医学因果关系,不仅难以解决医患之间的纠纷,还制造更多的问题。
请问有没有相关的学习文章,我一直想找这方面的信息没找到
请问,有通过医疗大数据用于临床路径的例子么?
很早前,我有看到过全美关于某一类疾病的各种统计数据,包括病例数,住院分布,年龄分布治疗方案等等,当时就比较震惊这些数据来源。现在想下,这些简单的数据首页就可以直接导出了。当然,要电子病历完全普及并可统一获取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