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国际时事,“既要又要还要”的另一个完美诠释 -- dfindy
今天美欧正式开启对俄国石油限价,价格上限定在每桶60美元,上周欧盟内部谈判时乌克兰波兰坚持上限应该是30美元,因为目前俄国出口原油的实际价格已经在60美元左右,但1对26,波兰最终没能成功。美欧的战略是:
既要惩罚俄国,削弱它的石油武器;又要确保欧洲的能源供应;还要继续与气候的斗争,控制和减少石化能源产量。
写完这几句,这个帖子其实可以结束了,一般人稍微想想就能看出这个战略的虚伪性和注定失败。这三条要点,如果去掉其中一条,那这个战略还是有可行性的。比如放开美国对国内能源业的歧视和限制,因为石油需求的刚性供求曲线,供应量的小幅变化会导致价格的大幅变化,这样俄国收入会大幅减少,欧洲也有足够能源供应。但是因为美国民主党内部政治原因,减碳降温是三大神主牌之一,谁敢对石油公司客气一点,他和他的朋友们就会失去在民主党内的政治前途。
这种虚伪表演的结果就是,第一,美欧精英群可以自我感觉良好,邪恶的俄国被制裁了;第二,实际情况是俄国可以轻易应对;第三,最后真正倒霉的还是欧洲,本星期已经有经济学家们表示,欧洲正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但这不是好的发展,而是开启欧洲去工业化进程。
可怜可叹的欧洲!对美国表忠,跟随美国轰炸这个制裁那个,结果换来民众基本能源支出的艰难,换来拜登“反通胀法”与邻为壑每辆车一万美元的政府补贴,赤裸裸违反国际贸易基本原则和通行做法,现在又要面临重工业一个接一个地离开欧洲。
我也感叹美国拜登一伙在经济问题上的低能。但凡学过入门经济学101的大学新生,都知道“看不见的手”怎样驱导人们的经济行为,利润面前没有过不去的坎。美英维持俄国石油价格上限的依仗是船务保险,据说当今世界海上跑的轮船90%都靠伦敦的保险公司,Big Deal! 成立个轮船安检机构和保险机构比开发5纳米芯片制造还难,比量子通信还难,比建立太空站还难,今天真是涨姿势了。理论上没有国际通行保险的船得到港口服务都不容易,但是别忘了,买卖石油,双方愿打愿挨,印度想要价格好的俄国石油,它会被这点死规矩捆自己手脚?而且,俄国早已清澈熟路跟中东石油商合作,把大量俄国油和中东产的油在文件上和油品本身混淆。此外,据报道,俄国在过去几个月购买了几十艘二手油轮,限制运油?那我自己来运。你嘲笑我买的船状态不好,没有劳埃德船社认证,以后有可能漏油,也许吧,等漏油污染环境发生的那天看谁更着急更心疼。
这样可以单独挟持中国了!!
按照中美两国之间的约定,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会在2023年择期访问中国,但最近他不仅没有对华释放善意,还在各种场合对中国恶言相向。就在刚刚结束的北约成员国外长会议上,布林肯对媒体表示“北约一直对中国带来的挑战保持清醒”,随后还给中国罗列了四大“罪状”:胁迫外交、散布谣言、快速且不透明发展军力、与俄罗斯保持合作关系。

(布林肯还在大放厥词)
这样的指控、一听就是没有经过大脑的话,因为这4条“罪状”,前三条压根就是美国自己照着镜子编的,而第四条压根就不算“罪状”。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回应此事时表示,美方有关的言论颠倒黑白,充斥着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

他随后批驳了布林肯的相关言论:关于“胁迫外交”,美国才是始作俑者和集大成者,经济制裁、技术封锁,无所不用;关于“虚假信息”,从冷战时期的“知更鸟计划”、到“洗衣粉入侵伊拉克”、“白头盔捏造生化武器袭击”等,美国捏造假新闻的手段世人皆知;关于“滥用武力和军事不透明”,这件事想都不用想就知道,世界只有一个国家在这件事上的记录可谓“臭名昭著”:一个成立246年的国家、仅仅只有16年没有战争,作为世界上最好战的国家,却指责别人“滥用武力”,只能用“恬不知耻”四个字来形容它了。

看得出来,华盛顿有些人依旧抱着冷战思维不放、试图将中国塑造为新的“冷战对手”;这些人并非为了美国的利益,而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私利,也正因为如此,这套说辞即便在西方国家也越来越受到质疑。

(美国在叙利亚的非法驻军)
美国“政客新闻网”日前刊发评论文章,认为北约内部对中国政策已经出现了分裂。文章称,目前北约内部已经分裂为三部分:一部分是以美国为首的鹰派,主张对华强硬;一部分是以匈牙利为代表的鸽派,主张与中国接触;还有一部分是中间派,不想过度对抗北京,又担心在经济上依赖中国。
美国驻北约大使朱莉安娜·史密斯也承认:写在联合声明中是一回事、落在实处又是另外一回事,很多国家都想知道,现在关注中国到底有没有意义,尤其是北约已经后院着火的情况下。

对于欧洲国家来说,北约将矛头转向中国,并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一名欧洲外交官表示:美国不可能一直强化在欧洲的存在,欧洲迟早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他的话意味着,欧洲此时跟中国闹僵并不明智,因为对于欧洲来说,中国实在过于遥远、远在欧亚大陆的另一端,两者之间其实并没有直接的地缘利益冲突。
更重要的是,欧洲此前的经济繁荣是建立在中欧贸易,以及廉价的俄罗斯能源基础之上的。如今俄罗斯能源指望不上了,中欧贸易一旦出现问题,欧洲的经济支柱将会轰然倒塌,届时美国还会拉欧洲一把吗?大概率会落井下石吧。

(北约内部事实上已经分裂)
布林肯在北约会议后对中国恶言相向,其实就是想把欧洲带进坑里;在俄罗斯问题上,华盛顿已经得逞了一次,所以这次也是想故伎重演。但是经过俄乌冲突的毒打后,欧盟显然对“跨大西洋联盟”和美国作为“盟友”的可靠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俄罗斯已经被西方逼得向东看了,如果欧洲被美国逼得向东看,那我们只能对华盛顿说一句:感谢您的衬托!
突然想起来一个问题,需要紧急清空所有的股票、债券固收类等所有投资品。
具有一定国有资本成分的有点政治觉悟的企业,不太敢在疫情防控期间搞大规模裁员与破产重组,引起不必要的关注,影响很不好。
1、力帆汽车——接近破产,仅剩一款新能源汽车…
2、众泰——已以破产,村里人开都嫌丢人
3、东南汽车——东南DX3、DX7还在用老掉牙的三菱机
4、中华汽车——已经停产,品牌被宝马中国收购
5、猎豹汽车——销量0台,倒数第一,
老三菱发动机,破双离合还刹不住车
6、北汽昌和汽车——21年总销量为784台
7、东风汽车——旗下四大品牌都不行,口碑最差的是风行
8、铃木汽车——已经撤离中国市场
9、纳智捷——被誉为“中石油战略合作伙伴”
10、一汽夏利、东风雷诺,已退出中国市场
11、海马汽车——2月销量仅703台,每年亏损
12、广汽讴歌——2021年广汽讴歌销量不足即将退出市场,经销商甩卖库存
13、东风英菲尼迪——2021年销量一万两千多点,销量一般,有退市风险
14、广汽菲克——菲亚特已退市
15、观致——宝能集团经营状况堪忧,被执行总金额达到171亿元。或有退市风险。
16、雷诺——已经撤离中国市场
17、DS——2021年销量不足600台,已经没有翻身机会了。
如果没有了疫情防控这个政治因素,一切恢复到正常的商业逻辑,那么他们就要该干嘛干嘛了。
不太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现有员工数量,猜测属于“万人大厂”,一旦破产涉及很多人很多家庭,也涉及很多债务。
疫情期间被冻结的交易需要经过充分的换手,才能轻装上阵进入下一个时代。
表上的那些个公司,基本上疫情前就不行了。这些公司基本都是重资产公司,按90年代美欧汽车产业的经验看,基本上是重组兼并,而不是破产清算。不过应该有不同:一些人可能会吃国家粮,比如宝能的。
从昨天下午3点开始,尘归尘,土归土,一切重新开始。一切以基本面说话,一切回到正常逻辑。
跟任正非的话类似,不产生利润的都砍掉,不再讲故事。
上述那十几家汽车厂,他们的员工、他们的老旧生产线都没有商业价值了,就剩下地皮有价值,如果被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公司盘下来扩张产能,应该是推平重建(如果是这样,那还不如找一块空地)。况且比亚迪或许也并不需要这么多产能,全国已经有几十个厂区了。大众丰田长城的生产线产能并不饱和,估计也没有收购他们的打算。
担心2023可能是1997
搞工业,一失足成千古恨,回头已是债满身。
上述企业中,湖南猎豹七八年前就应该倒了,也没啥资产。东南汽车同猎豹,都是躺赢然后落花流水。法系就一直在中国上不了道。真可惜的是海马,观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量扼腕的是中华。
以上纯个人观感,并不客观。
据我看到的信息,BYD销量,利润都创了记录。
自由竞争阶段就业岗位很多,寡头垄断阶段就业岗位很少。
封控转运隔离核酸查验这一系列工作涉及大量人力,应该也是上百万个临时性工作岗位要消失。
以前进地铁站是不需要安检的,如果恢复回去,又涉及百万岗位。
小伙子们搞安检(相当于做保安),可惜了,但是去送外卖也强不了多少。
对这个不堪了解。印象中经过九十年代的各式嫌并,国外的汽车整车生产商应该低于30家吧?(仅指指乘用小客车,改装车厂当然不算)。按2021年丰田1000万出头的销量,国内的生产商总量最后少于10家可能才是稳定状态。
现在那些要倒闭的厂,生产许可证还是值点钱的,品牌还是值点钱的,人力资源还是值点钱的,销售渠道多少也值点钱。至于是被收购还是破产,应该都会出现。
老一辈的通用、福特,新一辈的站住了脚跟的也就是TESLA吧。最近也有一些电车新秀,我看 Rivian 车形比较独特,容易提高回头率,但是量产我估计会比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