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所谓的野史中毛岸英的死因的几个疑点 -- 清徽

共:💬75 🌺138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其实兄弟的疑问主要在这里

给出版社打电话,66168016,始终没有人接,跟114确认过,电话没错。

家园 白开心

说得好!古龙也算是一个看明白的人了。

家园 沿着大厨兄的方向继续追究细节

读了大厨网友贴的1998年版的杨迪著<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关于毛岸英的牺牲经过,再对比网上流传的2003年修订版(这是蛋炒饭的原始出处)的说法,愈加让俺奇怪了.因为读完这两段文字,相信你会和俺一样,对毛岸英有不同的评价.为了解答这个谜团,俺也试着google了一把,结果发现了这么一段.

杨迪,沈阳军区原参谋长,当年任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亲身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并参加了我志愿军统帅部的决策及战争指挥的全过程,是少数健在的抗美援朝战争权威的历史见证人之一。他在《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解放军出版社出版,1998)一书中,回顾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战役决策的情景。下文便是书中的节选。

书里记述了38军军长梁兴初由于担心美国黑人团而不敢大胆穿插,耽误了战机,被彭德怀骂得狗血喷头,甚至威胁要“斩马谡”。(其实是因为梁兴初是林彪的虎将,对彭的指挥看不上眼,很有些不服气的表现,彭借题发挥,暗里连林彪都捎带上了。事后也觉得话说得太绝了。就又借着38军的胜仗封了一个万岁军做为补偿。当然,在战时这种立威的手腕有时也是不可少的。嘿嘿,扯远了。)就在这次会上,杨迪写道:

会议中也发生了我想不到、也不可能想到的奇异插曲(可能也出乎参加会议的领导同志意料之外),就是正当彭总向梁兴初军长生气、批评梁后,与会领导同志都处在沉静严肃的气氛中时,随彭总来的那位年轻俄文翻译(我看他和我的年龄差不多,二十七八岁)却毫不胆怯地站起来,指着挂在墙上的地图说起来了。彭总坐着一句话也不说,既不制止他讲话,也不批评他,志司几位副司令也不制止他,各军军长低着头也不吭声。那位年轻的翻译,并不懂军事,我没有听明白他在讲什么,他说了一二分钟后,看没有人理会他,也就不说了。当时我觉得很奇怪,怎么一个年轻翻译会在志司党委召开的作战会议上,而且是在彭总生气的严肃气氛中,敢于随便说话呢?还没有人制止他、批评他?真怪!

会议开完后,我对丁甘如处长说:“这个小翻译胆子真大,敢在彭总生气时,还在那儿说三道四。看来他还不懂党内和军内的规矩,这样重要的高级会议,哪有他讲话、发言的资格。他是谁?他是什么人?

丁甘如同志说:“老杨,你就不要问,也不要打听了,我不会告诉你,其他的同志也不会告诉你的,以后时间长了,你慢慢就会知道的。”

我说“哪有这么神秘?不让知道,不让问,就拉倒。”

丁甘如说:“老杨,不要说气话嘛,我不能告诉你,这是纪律呀!”

我说:“我不过随便说说问问,我一定遵守党的纪律。”一直到敌人飞机轰炸志司后,经过了一段时间,才知道在彭总指挥室内被炸牺牲的两名同志中,那一位俄文翻译就是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同志。当知道了他的名字后,对发生的一切就不觉得奇怪了。

俺没有原书,希望大厨兄判断一下真伪.

按照上面这段文字,杨迪是在轰炸发生后经过了一段时间才知道牺牲的两位同志中一位是毛泽东的长子.从上下文的语气看,这一段时间并不是几个小时,也就是说在11月25日当天,杨迪并不知道牺牲的是什么人.这与2003修订版的说法大相径庭,根据2003修订版,杨迪在爆炸后就从丁甘如处追问出了死者的身份.作为一部回忆录性质的书,<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在相隔不到5年的时间里竟然如此大改,是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呢?

家园 您贴的从“会议中也发生了--

其实兄弟对这一段也颇有疑问,原因在前面已经讲过了。无论对于战争,军队,还是社会,毛岸英都不是一个雏儿。

再贴一段98版轰炸后的记述。

就是平常有说有笑的丁甘如处长,也不说笑了。我实在憋不住了,就问他,我说:“丁处长,今早牺牲的这两位同志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由于他们的死而使彭总等首长们都沉浸在悲痛中?还有你也很沉寂了,不同我们有说有笑了,这是为什么?”

丁甘如同志长叹一声,悄悄对我说:“炸死的那位俄文翻译,是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同志。那位参谋是彭总从西北第一野战军刚调来的叫高瑞欣同志。毛主席的儿子炸死了,这怎么向毛主席交待?主席最喜欢这个从苏联留学回来的儿子,回国后要他到农村,到工厂去体验生活,这次又把他送到朝鲜战场来体验战争,刚入朝一个月就牺牲了,我们知道情况的人都很悲痛难过。老杨,这件事是绝对保密的,因为你是作战处副处长,来问我,我也了解你,信任你,不会乱讲,就告诉你。你一定要遵守纪律,这事在没有正式公开以前,你不准对任何人讲。”

我听后说:“呵!原来如此,请你放心,我绝对遵守保密纪律。”

从以上叙述中得出的结论: 作者在当天就知道了牺牲的是毛岸英。

而且以上内容也颇值得玩味。

此外在该书中还有很多情节兄弟还是有些问号,再贴一段,当时作者任兵团作战科科长,志司尚未成立。

兵团首长对与彭总所带电台仍然联系不上很是焦急,我立即跑到电台问电台队长这是怎么回事,电台队长告诉我,就是收听不到信号。我很着急,就请通信科长罗长波亲自上台收听。

看起来这位通信科长工作有点失职,火烧眉毛了还得同级别的另外的科长来“请”,不知道当时在干什么。而在该书第40页, 兵团司令部只有通信科长罗长波因是老红军,资历最老--

这老红军觉悟可真不怎么样。

家园 嫉妒,让你心痛。。。。。。。唉。。。
家园 这真的是很扯

志愿军总部被炸是一个情报分析的经典。我在很多不同的地方见过用它来作例子来说明细节对于情报来说的重要。具体细节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可大体事实是

1.发现有数目不详女兵在山谷

2.女兵手里抱有猫

根据对志愿军的了解,师以下的建制不会有很多的女兵。能在战场上带猫的不会是一般的军官。从这两点出发,美军认定这是一个志愿军的高级指挥部,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炮袭(也有说空袭的)。事后才知道那是志愿军的司令部。

至于说什么炒蛋,炊烟都是乱扯。共产党打了一辈子的游击,这么简单的战地隐蔽常识都不知道的话早就被老蒋灭了。只有那些没有上过战场的人才会编出这种不靠谱的神话。

家园 你的证据很可疑

“1.发现有数目不详女兵在山谷”

“2.女兵手里抱有猫”

请问出处?只见过资料推测美军是通过无线电测向发现志司位置。关于判读照片发现志司位置的说法都没有具体出处,而且也不是你举的那两条,而是“1.发现有无线电天线;2.有卡车运输给养”。

有几个问题,希望你能解惑:

1.以当时的技术水平,航空照片是否能判读出抱在手中猫大小的物体?

2.女兵是否会大大方方的抱着猫让侦察机拍照?

3.志司文工团3次战役结束之前根本就不和志司在一起,都是分散在各部队,跟随前线部队作战。当时的志司也许会有女性工作人员(电台人员或机要人员等),但这些人员数量肯定相当少,着装也不会特殊,她们能否被美军通过照片识别出来?

家园 “女兵抱猫”?怕又是《读者》一类的流言吧。

小时候就看过类似的:一战德军发现某只猫固定在某处晒太阳,断定是高级军官养的猫,由此端掉某法军高级指挥部。。。

后来又在某处看过批驳文,这个说法是瞎编的。

家园 是从一本关于情报分析的书中看到的

不是一本专门的历史书,而是在讲细节能透露出来的情报常常是情报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是关于情报的东西,很多东西的来源都语焉不详。我认为这个说法是真实的有几点:

1.不是出于历史书。写历史的人常常会因为不同的政治观点而对写什么和如何写有不同的取舍。讲情报收集和分析的例子则是从技术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没有太多的政治在里面。

2.除了关键的细节以外,其它的细节都是语焉不详。这符合一般战例的写法,特别是流传到公众的东西,多数情况下都会有各种的删减。从不同的渠道得来的版本会有细节上不同。

3.这两个关键细节符合战地常识。当时志愿军有将近二十万人在宽度不到一百公里的战线上。这么多人要吃,要喝,要有补给。这么大规模的兵力是不可能做到无迹可遁的,特别是在当时美国空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所以从美军的角度是不可能对所有可疑的地方都来轰炸一次的。而且从这些人的说法来看,这也是一个小规模的战术轰炸,动用了当时在战场上并不常见的凝固汽油弹。这种非常有针对性的袭击只有可能是在发现了有价值的目标才有可能。

4.这个东西不是从中国的书上看到的。战争是双方的。两边都是很打过一些仗的悍将。要是美军见烟就炸的话,志愿军大可以派一些疑兵在山里四处点烟。一辈子都在打仗的共军不会不知道这么简单的疑兵计。同样,美国人也不是傻子,会用大量的兵力在这种不知结果的事情上。有点子烟充其量只能说明有人做饭。打游击时这是大事儿,可在这种正规军对战时,没人会拿这种事儿认真。对于美军来说,炸个有烟的地方最多就是炸个炊事班就是了。所以,像人来人住,有点儿灯,有点烟这种事儿对于双方都是你知我知的事儿。完全不做不行,自己当了真滴水不漏不可能,对方当了真听风就是雨就成了笑话。所以象这种细节问题一方没想到,另一方多想了一点才能拿出来说。

最后要说的是山某非常看不起那些拿鸡毛当令箭的家伙。就算这些家伙说的是对的,一百个对,全对。这些家伙也是马列主义老太太一类的人物。对牺牲的人还要这样求全责备算个什么?说这些人是祸国殃民真的是抬举了他们。这种人在那儿都是踩着人住上爬的主儿。甭管别人做了什么,他们那儿都有的说。上班没打水,迟到过,早退过,民国八年打碎过一只碗,看奥运会开幕式的时候放了个屁。搞过仨对象,儿子没考上北大清华。。。什么鸡毛蒜皮都记着就是不记着自己该干什么。当年的志司作战处付处长,三十年后,沈阳军区参谋长(原以为是作战部部长)。那位说说这算什么?

家园 能不能带猫上朝鲜都是个问题,尽管当时可能没有动植物检验

检疫。毕竟是去打仗,不是旅游。

家园 注意,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意外受伤,本来就是工伤范围内的

用不着“手眼通天”

家园 猫本身其实倒不是问题

朝鲜肯定有猫,问题在于当时志司里的女兵有没有闲心去养猫?按彭德怀的评价,当时的形势(前三次战役中)艰苦程度超过长征时期——原话是“你们去前线看一看,战士们吃的什么,穿的什么!现在第一线部队的艰苦程度甚至超过长征时期,伤亡了那么多战士,他们为谁牺牲?为谁流血?……战士们除了死在战场上的,还有饿死的、冻死的,他们都是年轻的娃娃呀!难道国内就不能克服困难吗?!”

这种情况下,志司女兵可能有闲情逸致养猫?这种论据真的很恶心人。

家园 俺觉得这个论据恶心就恶心在

暗示志愿军女兵是首长的玩物。

家园 谁再叫,送ta去战场上天天鱼翅鲍鱼的吃

什么蛋炒饭

简直是扯蛋+炒冷饭

纠缠毛岸英的问题,属于低等级抹黑,水平太差

家园 根据对志愿军的了解。。。

根据对志愿军的了解,师以下的建制不会有很多的女兵。能在战场上带猫的不会是一般的军官。

这都知道。。。

看来在二次战役之前,TG军在米军面前没有秘密可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