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第十版出来后的疫情和未来的经济预测 -- 沉睡的天空

共:💬155 🌺634 🌵1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是不能做,是不想做

如果是近郊,必然摊大饼。

同时还是高房价。倾斜沿海利于似乎快速发展,但是往往加大不均衡。

家园 我说的摊大饼和您说得大概不是一回事

我说的是不要聚集,要摊平。

至于高房价,我倒是和您意见一致,不是不能做,是不想做,没想降低房价。

还有倾斜沿海,我觉得似乎没有太多倾斜,还有转移支付呢,多是内地。

向沿海及其他交通便利的地方集中,完全是经济规律起作用,如果不考虑打仗,不平衡就不平衡吧。还有土地问题,现在有了光伏,完全可以在沙漠多改造些地方,种喜荫农作物。

家园 有理论就能出公式,有公式就不用海选
家园 主要是受葡萄影响他说新旧势力退出机制

改开以来的利益分配格局要改变,例如国内的饮料市场份额还主要在台资手里(初步查了一下股份大概是七三开)这块市场虽然规模不大,几千亿吧,但是全是利润啊。

查的过程中顺便了解到,江浙沪这个最爱喝咖啡的地区,星巴克的股权是统一与星巴克对半分。

很多事情隐藏的很深。他们是折价交接好还是溢价交接好呢,放水就是溢价回购,不放水就是折价回购。

国际上,池塘里的水干了,但是鱼儿们还在端着,还在多头下注,要等他们半死不活的时候喂水。

家园 最近有点忙,大家的回帖就不一一回复了

何况我看很多河友讨论的水平很高,不需要我插嘴了,我的东西嘛,也就是抛砖引玉罢了,有些东西我过几天会写点东西再发一篇文,算作补充

家园 你讨论的这两个年龄端,与UBI不一致

婴儿到青年阶段,相当于美国的child tax credit, WBI, 退休老人阶段,相当于social security, 这些和涵盖全年龄,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的UBI不一致的。

会不会出懒汉,的确会和起点收入有关,不少有父母垫底的年轻人,宅在家里,这不是新闻。有了垫底收入,缺乏自驱力和耐受力的人,没有生活压力,就会选择不去职场受苦受累受气。 长远而言,有效劳动力减少,无效甚至可能有害(比如无所事事的年轻人聚集闹事)人口增加

家园 实现冗余机制可以有其他办法

“UBI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就是一种冗余机制,它让一部分人在经济环境差时,即使没了工作也不至于过不下去、铤而走险;在经济环境好时,则可以选择获得更高的收入。”

这点应该通过失业救济,就业辅导,以工代赈(比如各种社区服务)的方式实施,不应该无条件发钱的。虽然无条件发钱可能对政府操作来说更简单

家园 工业门类不同

如果是普通橡胶,3M,陶氏,杜邦都在,直接下单就可以了。

需要自己做,自然是在一切其他性能上有要求,属于既要,也要的工作。之所以海选,就是因为一开始想聪明选:根据一些公式,甚至数值模拟来基本找到最优解,然后几十个试验搞定。最后证明除了耽误半年时间一点用也没有。也不能这么说,我们还一起写了一篇文章,大意就是某个经验公式在一个范围之外就不准了,我们建议了另一个公式。文章很水,可能是那个项目唯一留下的一点东西。

整个橡胶,高分子材料性能这块还是很糙的,连一些很基本的东西还是有点模棱两可。一大堆看起来很好的模型,往材料上一用都没大用。

家园 投草的大概是没啥工作经验的

没经过多少社会毒打。。。

家园 大环境改变了

经济学被发明出来,是为了研究一个现象,这个现象就叫“稀缺”。过去几十年的世界经济,都可以说是稀缺状态,失业的人们总有某种形式的出路。录音机厂被淘汰了,工人可以去无人机厂再就业;热水瓶厂倒闭了,工人可以去开餐厅发展服务业,等等。这就是为什么大下岗虽然对很多人是很惨痛的记忆,但最后结果我们能挺过来。在这种情况下,你说的失业救济、就业辅导、以工代赈等,作为暂时性的缓冲,是够用的。

现在的经济已经从稀缺走向了过剩。过剩不是每个人都过上好日子了,而是在现有的分配机制下,已经越来越少稀缺。比如生产效率的提升、生产力的集中,带来的产能过剩。

这种现象,在微观层面就是自动化带来的裁员,在宏观层面就是中国制造促使欧美产业空心化。

二者在现有的分配机制下,会逐渐导致:公司没理由把钱分给被裁掉的员工,中国收到的美元欧元们逐渐会开始换不到东西。

最终造成的结果,是财富的汇集导致贫富差距,以及欧美的经济地位走向崩溃。

产生的余波是:生产效率提升带来的结构性失业,以及外国经济模式崩溃导致的外需不足,继而影响内部的就业。

所以在这种过剩环境中,不平衡是会长期存在的,对冗余的需求也会是长期存在的,所以传统的手段已经难以解决问题,UBI开始被当作一个大胆的解决方案提了出来。

毕竟你不能真的让老百姓去死,对不对?

通宝推:达雅,偶卖糕的,
家园 如果确定过剩是长期性的, 为什么还要增加人口,这逻辑不对啊

生的越多,失业越多。放开计划生育,都是有利于有钱有权的, 真正支撑社会运行的, 都成被榨干的干电池,没有生育意愿的。这样一两代后,增加的人口都是官二代,富二代,或者就是躺二代

家园 我对此有过一个不成熟的理解

我以前颂圣的时候,说:

政府手里有实时的公安数据,全国有多少人、年龄分布大概是怎样的,他们肯定都知道,所以不存在什么人口危机,网民都是瞎操心。

结果七普之后,政府还真就着七普的数据炒了一波人口问题,并且借着人口问题推了一波政策,比如教培打压、未成年人游戏限制等。

此事一出,我被人嘲讽:你看,的确是有人口问题的吧。

当时我读了鹤仙人的大作《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深受其中“危机倒逼改革”理论的震撼,所以我形成的理解就是:“人口问题”就是本届的一个楔子,利用这个“危机”,可以制造一个“政治正确”,从而推行一大批以前难以推动的改革。

毕竟,“全面二孩”是从2015年开始实行的,这也过去好多年了,究竟什么效果大家应该有数,指望把“全面二孩”变成“全面三孩”能解决人口问题那纯属做梦,所以很难说上面是不是真的在解决所谓的人口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看,涨价去库存对老百姓的生育意愿有多大的打击,是多少个“促进生育”政策能够弥补的?而鹤仙人最近又在说“房地产是支柱产业”。

所以吧,很难说人口的心究竟是谁在操。

最近我开始觉得上面这批人做事没数,能力有问题不说,对问题的认知都有问题,所以他们究竟在想什么,我现在也搞不懂。

通宝推:白浪滔天,达雅,
家园 UBI其实就是类似元宇宙的支撑系统

西河其实也已经是一种“元宇宙”,未来人口问题的解决思路还就在这上面。

UBI支撑的新人类只有两个去处:创新和数字世界,创新需要现实资源支撑,一群初哥不太可能获得足够的资源,因此只能是小创新的低水平循环。但在元宇宙中,数字的成本目前是非常低的,因此只有元宇宙这种数字世界,可以提供足够人口的数字化创新。

PS:我还是回去把那个系列写完吧。

家园 这个怎么理解呢

难到不是人口少,剩余多吗?

增加人口,不刚好消费过剩吗

家园 我个人是元宇宙的反对者

VR、AR、MR这些都是不错的技术,无论是在生产力还是在娱乐上都能带来一部分进步。

但元宇宙个人是反对的。

一方面,与元宇宙相关的概念,比如NFT和加密货币,本质上都是对明明不稀缺的事物人为制造稀缺,并且需要人非常唯心地去接受才有用,有极大的洗脑需求,以及极大的不稳定性。

另一方面,元宇宙本质上是将人类的五感中的一部分接入了虚拟世界,虚拟世界是电子的,并不受物质现实的制约,所以可以更好地迎合人类的需求。在我看来,如果是以带来快乐为目的,那元宇宙和“化学极乐”就是一纸之隔,二者的区别只是程度不同,而且未来如果脑机接口成熟,是完全有可能进一步接近的。

人类有一个生理现象叫做“做梦”,所以我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人类一定能创造出一个完全自由、无感的虚拟体验,想干嘛就干嘛,比真实世界还真实,真正达到“缸中之脑”的程度。但对此我是反对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近年来,美国年轻人有一个很明显的倾向,就是反对体制、拥抱虚无主义。加密货币和元宇宙的兴起都是在这个背景之下。

而美国年轻人中之所以会有这个现象,本质上源自经济的下滑。放到美国的例子来说,就是婴儿潮一代吃光了美国霸权顶点的红利,美国的年轻人没有资源,没有上升的途经,但又不知道该反对什么。反对民主?反对资本主义?好像味道都不太对。而且特朗普等美国政客用“CHYNA!”这个词把很多对民主和资本主义有质疑的人吓住了。

当信仰和希望都迷失的时候,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去试那些江湖术士开的药方,并且不断逃避痛苦,追求快感。

把这些东西当成未来科技发展、社会组织的大方向,我个人是不支持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