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球2要是票房比不过一个剧本杀,那可太可笑了,中国观众只配吃屎 -- 亮子

共:💬236 🌺1725 🌵5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家园 头都大了!

在西西河这么久,从来没见过这么思维跳脱、前后自相矛盾的,我都怀疑你是故意来搞笑,或者给我挖坑的。

数据对比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有相关性和可比性。

你也知道要有“相关性“和”可比性”,是你自己在这个帖子里说了:

你这个数据与豆瓣长影评数结合

你这个数据与豆瓣长影评数结合,正好说明MJH票房严重注水了。截止2月9日,豆瓣球2长影评是9000多条,MJH是678条。票房低很多的无名则是1486条。

然后这个贴:看电影的人多发表长影评的必然多。

看电影的人多发表长影评的必然多。

然后又说:

但票房高的电影,长影评相对会多

所以我才拿院线票房跟豆瓣长评做数据对比统计,花了那么大精力,问题是你现在又说:

你拿院线统计的票房与豆瓣的长评除出一个数有什么对比意义?要比应该是用豆瓣评价的人次与豆瓣发长影评的数量比较。

你自己的话自己吞回去了?打脸这么痛快?没有相关性和可比性,你上面说的是被盗号了吗?

你也知道要用豆瓣的人才可能写长评,那前面看电影的人和豆瓣的关系你搞清楚了吗?每个APP本身的用户和使用习惯都是不一致的。我做之前的数据统计,是我假定你说的相关性存在,结果你自己吞回去了。

至于数据,我之前用霸王别姬的例子已经说明了,什么叫“正常”?你得先有一个标准,如果你说深海2%是正常,那你球2比深海直接腰斩是不是“正常”?如果你球2是正常,那熊出没腰斩正不正常?

既然你已经承认:

豆瓣是偏文艺的网站。

那么这个数据其实很好解释:

深海是2%>球2是1%>交换人生是0.8%>熊出没是0.4%>无名是0.3%>MJH是0.1%。

从左往右,越高的越文艺,越低越不文艺,那么我们看一下各自的用户画像:

满江红:下沉市场,20岁以下,三四线,小镇青年,中老年

无名:大部分王一博粉(流量颜粉),少部分程耳粉,谍战粉

熊出没:中产阶级带娃父母(曾经文艺,有消费力)

交换人生:情侣,女性

球2:理工男,科幻粉,中青年,一二线城市,学历较高,消费较高

深海:深度文艺青年

可以看到从上往下,正是一个“越来越文艺”的过程,而满江红的用户属性是文艺成分最少的,所以长评少。

唯一难解释的恰恰是球2。这有两个解释,我找到一张豆瓣的用户画像:

点看全图

可以看到,这个用户画像跟球2的用户属性高度重合:男女较均衡,核心用户19-35,学历较高,收入较高,分布一二线城市,与球2几乎完美贴合,而与满江红几乎完全对立。

所以球2的用户属性跟豆瓣高度重合是球2数据高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有点历史性,因为当年球1的时候球粉在豆瓣评分上“吃了亏”(其实并没有,知乎数据帝早已分析过7.9分是正常的,)所以这次早就做好了准备,有极大的发帖和安利欲望。甚至包括水军(第一篇影评就是疑似水贴这不是偶然吧?)

所以看似无法理解的数据,找到逻辑就很好理解。

至于热搜,是你无中生有地指责什么所谓黑热搜,你可有证据?

是你无中生有用所谓长影评数指责满江红票房灌水,然后又自己吞了回去,你可有证据?

“热搜”不就是应该搜索量越大,排名越高么?

我真是无语,连微博的基本常识都不知道:热搜词条是可以买的,位置也可以买,微博有大量水军常驻。这次球2的宣发前期受到指责,从初四开始加强宣发,路演,上热搜词条,初五满江红黑热搜置顶,初六满江红和球2票房差距变小,这里面的逻辑关系,你品,你细品。

然后,就以你总结的公式,球2=伪爱国情怀(前面各种明里暗里表示美国是数字派反对中国移山计划,结果最后MOSS才是大BOSS。PS郭帆自己也承认是数字派)+两个喜剧演员(沙溢,天使)+几个美女(王智,佟丽娅,朱颜曼滋,克拉拉)+流量小生(胡先煦)。你倒是说说哪个元素没有对上?就这样一部片子你还觉得好。那你是什么判断力?

所以,闭上眼睛不是天黑,我碰到你挖的坑,然后我的天就黑了。我不会再跳你的坑了,这简直是浪费我的生命。您自己玩去吧。

家园 可以直接看《好莱坞启示录》

周黎明写的,周是国内最了解好莱坞的影评人。

有时间的话,准备写写近十年的中国电影。电影史也是时代的一部档案。

你说得对,跟饭圈对话是没用的。

家园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真是搞不懂,都这么大人了,还一天到晚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难道是天朝一言堂的弊病深入到某些人的骨髓?

家园 电影和艺术必然卷入政治

我同意大众的狂热,长远来看必然不利于大众所中意的意识形态和政治路线。

但这种圈内人/圈外人的对决,精英/大众的矛盾从来都存在,而此时此刻,全球的精英所秉持的话语和路线都走到了不得不变得时刻,需要外来的冲击来打破僵局。具体到国内影视和文艺圈子,现在看来这个锤子或者鲇鱼,前有吴京后有郭帆,也必然遭遇圈内人得反击,这是令人遗憾的,但是他们在这个时刻走到了这个位置,历史必然会记住。至于他们所宣扬的路线和意识形态,就是未来要走的方向,这个已经很明显了。说这个东西各种不对和不完美,都有道理,但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了。一个替代者出现了,赢得了人心,该反思的是被替代者,明明替代者一身毛病怎么大家还欢呼呢?你干什么了大家这么讨厌你?

因此圈内人的反击,在当下而言是逆历史潮流的,必然没什么好下场,我劝圈内精英躺倒挨捶或者同流合污方是上策,至少像现在这样趴着,别做出头鸟。

家园 乌尔善《封神》定档暑期,电影局长这就想全年600亿我看难

阵容跟预告一看基本就烂片预定。另外都23年了,指望放开审查靠进口片拉票房也是想屁吃。

电影局长为了献祥瑞非逼着所有电影扎堆春节档对某片票房注水睁只眼闭只眼,我看春节档完事了吃啥,指望进口片哪个能打?21年春节档还是史上最强春节档呢,全年两部50+票房的电影也没见全年票房破600啊。

总而言之,国内导演不好好拍电影总想着以小博大,院线总想着撒绝户网吃干抹净排片瞎搞,没有口碑质量都能打的电影,观众是不会买账的

通宝推:潜望镜,
家园 故事是动人的,

可惜,并不是完全的事实。

看了一下你以前的帖子,好像你很执着于这种“先进集团战胜落后反动既得利益集团”的叙事。

不过,在满和球的事项上,你的这种二元对立并不成立。首先我已经说了,满和球背后都是中影,傅若清。这种左手打右手的吊诡情节,是无法用二元对立来解释的。

其次,你刻意忽略了我对满和球票房观众的年龄以及阶层分析结果,还是执着于用圈内/圈外,精英/大众的叙事,这就不仅是思维定式,而且是自我感动了。

我之前已经说过,郭帆是广电总局选派的去好莱坞进修的青年导演之一,他们的费用,肯定是从国家电影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中出的,而这其中就有张艺谋、徐峥们的贡献。所以郭帆算是含着金钥匙走上导演之路的,本身就属于精英,当然更是圈内人。

并且此次王红卫在2023年春节档电影现象研讨会上已经承认,满比球更打通了下沉市场,虽然是以抱怨的口气说的。而满的用户构成中三四线也超越一二线成为主力。所以,看不见的人,沉默的大多数,才是这次春节档票房PK的决定力量。他们显然是更属于大众层面的,你的两个归纳都不成立。

其实,只要看看领导的发言就能了然。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张宏在这次研讨会发言中非常自豪地夸奖了2023春节档的成绩,笑得满脸开花,嘴角都快咧开了。

点看全图

再从实际方面的运作,比如最近很多人诟病的所谓晚间票房注水问题。

我去猫眼看过,确实在某些时间段,两部影片票房增长数字很不寻常。其中有人指出,在一段时间内两部影片的票房增长数字一样。

有人就此指责满注水。首先我想指出的是,排除技术因素,如果说注水的话,两部影片都有注水的动机。其次,从逻辑上看,两部影片增长数字一样,那显然谁都有注水的嫌疑,凭什么就一定是满而不是球呢?

再想一下,这个票房的实时动态是从国家电影发展专资办的数据库来的,大约3秒更新一次。如果要注水注得如此“贴切”,那么需要在从数据库中取得竞争对手的实时增长数据后,再形成任务,分派到己方的灌水点,还要不多不少,再第一时间传回到数据库,在下一轮数据更新之前保持一致。

而这需要在差不多1~1.5秒内完成,因为数据更新的频次并不是严格一致的,如果有这样的技术能力,我觉得满的注水方完全不用使用如此“拙劣”的灌水法。比如要灌,为什么不多灌一些,让差距没那么大(这几天都是球的日票房高),或者用随机数,这些灌得少些,那些灌得多些,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没问题,做戏做全套嘛。

结合所有的已知事件和现象,其实已经可以得出结论。这次满和球的PK,其实是国家电影管理部门主导的,自导自演的一次市场营销行为。

通过早期的研判,确定球的票房有潜力,粉丝有战斗力,所以先在初一给高排片,让球日冠;然后第二日加强满的排片,让满反超,激起球粉的战斗欲望,同仇敌忾;然后再加强球的宣贯,营造悲情行为,造成两方势同水火。

共同的结果,就是形成春节档的火热局面,带动大盘,成为真正复苏的标志。沈逸转载的有人认为满用十个亿去注水,这是完全没有常识的想法。如果一个影视资本有调动十亿级别资金的能力,那早就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把股票炒上天了,赚起钱来比辛辛苦苦的票房要容易得多。再说十亿资金怎么可能让满丢失第一天的日冠?这是完全不合逻辑的。

所以,确实有一只大手在背后操纵,但不是满,而是满和球背后共同的那个大老板。无论资金,技术还是动机,都是它最符合条件。

所谓“逆历史潮流”,也是球粉自我感动的神话。将来的电影史上,张艺谋会有三页纸,郭帆会有一页纸,没有谁会盖过谁,也没谁取代谁。

但其实,真正在这个春节档受到启迪的,并不是球的用户,那些一二线仍陷在内卷和阶层跃升梦想中的知识青年,而是下沉市场的青少年。我早说了,球的用户在当下语境中,更接近于保守主义者。

球2中几乎没有任何新鲜东西:大工业,太空梦想,AI反噬人类这都是过去科幻片早已有过的。数字人生在刘慈欣《中国2185》已有过,特效水平是跟《独行月球》一脉相承的,也并没有凌驾于好莱坞之上。美学风格更是陈旧的。至于所谓制片人中心制,漫威难道不是已经预示了这种模式的未来吗?

我在读《中国2185》时,最感动的就是结尾那段,一群teenager的飞车党,载着最高执政官跟数字世界的大人物对决。那是一种“草根革命”的群体狂欢,庶民英雄主义。在这次春节档中,我在《满江红》中看到了这一点,虽然可能是不自觉的,却在不知不觉间进入了群体记忆。

家园 看过10来年前宁财神的《龙门镖局》再看满江红

只能说完全感动不起来。

再看看大明王朝1566,只能说满江红里面这几个小人物换个稍微正常点,反派智商不掉线的剧本里面应该活不过2集。

张国师的电影能和10来年前宁财神的讽刺撞车。。。这事本身就够讽刺的了。

一个大院的情景剧,花掉5亿。。。这不招人批评才见鬼了。

家园 我看到的一种解释是每个核弹布设点算下来相距2.6公里

一处爆炸以后要好几秒才能传到下一处爆炸点。宇航员是倒计时到了以后立即手动引爆,是可以有一两秒误差的。

家园 间距肯定不小,是不是足够大就难说了

河里diamond 老大也提到过这个问题。冲击波啥的多少秒到,人工反应要多少秒起效,肯定要计算以后才清楚,俺就是瞎猜一下,倒也没多接受不了。

家园 各有各的喜好

文艺,本来就不能强求所有人都一个口味

但拿龙门镖局的几个截图说事,这是什么话术。这跟有人读了几页《1984》就批判主席,否定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什么区别

天下所有的事情,你总能拿几个譬喻来批评甚污蔑。还不能好好谈谈自己的认知与感受,不同意,也可以有理有据地讲。

记得老兄的ID,应该是比较认同主席的。我意主席如果在世,恐怕还是认可《满江红》多一些。

满江红更接近主席路线,小破球代表资产阶级路线

其实是个人见解,并不能真代表主席。但如果愿意从思想结构去深入分析比较这两部,我很愿意聆教

家园 有同意有不同意

1.同意你的:中影是上级,两个下属打架,谁赢了无所谓反正都是它赢,甚至打架能让它赢得更多,这个我没意见我自己的帖子里从来没纠结这个。偷票房也是其他人讨论的,我之前的帖子就认为就算mjh干了,一直都有,各个圈子都有这些暗箱操作,只能算常规商业竞争。满江红受众中,底层更多,这我也同意,科幻类门槛太高,能有这个票房已经很好了,类似的三体剧版很好,但是不可能跟大众都能看的狂飙比收视。我不是狂热球粉,跟其他球粉具体看法也不同,满江红作为一个商业电影,就算是小作坊,图个乐卖的好没问题。你也不要把我当狂热球粉,也有点过度投影了。狂热粉丝太多把我的期待拉满,也有点落空。

2. 可能我们有不同的看法是:我之前也说过,满江红从各个角度看都很容易有类似影片,生死成败无所谓。球2却不是,你可以不满粉丝过于狂热,不喜欢它的意识形态,但是说它这也没新意那也不新鲜大可不必,如果全无新意,何以发动了很多不会进电影院的理工宅男,引起如此旋风?怎么解释呢?他们说不出真正打动他们的新意是什么,你这样的专家可不应该。光一个中国自己的商业科幻大片就足够宅男狂热了,还不说契合了对时代开创性的气质吻合。

3.这次针对mjh的狂潮主要还是时代的原因,以及政治恩怨。你对我过往的解读不完全准确。我确实多从二元叙事出发,但从来没有认为先进一定会战胜落后。我只是支持突破现有藩篱,创造些新东西的一方,特别是在当今这个时代。如果我以前的叙述有误那是我的错,精英一词不准确,应该用既得利益,如果太负面的话就用习惯现有模式的集团,这个词甚至包括很多好人。一个圈子形成了模式,必然更新放慢,逐步固化,这本来就是必然,举目皆是,我自己都可算一个小小的既得利益者。但是外部环境急需圈子拿出真东西的时候,固化的圈子跟不上时代,那难免被人责难。我觉得这次圈外对文艺圈乃至舆论口的不满全落在mjh身上可能确实冤,但还是那句老话,不打勤的不打懒的,就打不长眼的。

另外郭肯定是精英,但想做些新东西新尝试,排除万难干成了,是圈内人的异数,算是实力圈粉了。历来新时代都是旧时代不得志的精英所开创,只有草根那就是民乱了。

通宝推:切芒果,
家园 《流浪地球2》和《深海》之间,我更偏爱《深海》

《满江红》的根本问题是这部片子就不应该拍,拍也不能以这种搞笑的方式拍,碰瓷都没找对地方。在自家的祖宗上坟头蹦迪,不知道张艺谋是怎么想的。或许张艺谋确实不在乎吧。

家园 如今还能说出周黎明这个名字的人好像很少很少了。。。
家园 多说几句

你是比较理智冷静的球粉,那就多说几句:

1. 理工男

我自己也是理工科的,所以我非常理解理工男见到流浪地球那种喜不自胜、情难自制的情绪。就像另外一个帖子里有人说国企里的年轻技术人员天天讨论球2的情景一样,我完全理解。

但是这正非常凸显出理工球粉的尴尬。即球,和球2,事实上成了国家文化事业给这批理工男专门生产的“甜点”。四年一部球,就像四年一次世界杯一样,都是球,也都能让理工男血脉贲张、激情四溢。

但这也就是甜点而已,理工男喜出望外的表现,恰巧映射了平日里自己的尴尬位置,即大多数文化产品并不是给理工男准备的。

这倒不是说特别歧视理工男,第一是掌握理工男爱好和口味的,尤其是有一定知识水平的文化创作者太少。另一个更重要的,其实是因为理工男在消费结构金字塔里本身就处于不利的地位。

就像前些年情人节的时候给姑娘们的一个段子:爱他,请给他买机械键盘。这就既让人好笑又让人尴尬。所以总体上,理工男不得宠、不受关注,被社会整体PUA的状况,客观上造成了在球的问题上过度反弹、加大打击面,事实上得罪没有必要得罪的人,是给自己和队友的未来挖坑。这点你其实也注意到了。

我要说的是更重要的东西,即理工男的位置,并不由对球的狂热推崇而受到实质性改变,说白了这种东西的生产权不在你手里,国家高兴就给,不高兴,你也不能抢。所以我一直强调球粉要克制,说白了还不是说怕他们更得罪圈里人,而是闹得过度,甚至影响到产业原来的平衡性和领导的规划,那领导一不高兴,不跟你玩也是分分钟的事。毕竟,在中国目前还是党管一切,所谓朕不给,你不能抢。

所以理工男应该有理有据有节,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到处结仇,甚至很多跟球毫无瓜葛的人,也被冒犯到了,而这不是第一次,四年前就是如此。所以我说的其实是大部分理工男政治素养偏低这个事实,而这事实上会造成恶性循环,即越闹,越容易被当枪使。而领导越觉得这批理工男就是这个脾性,也就配每几年一部球的甜点,毫不费力的事,毕竟就算球2 十个亿成本,也就一年2.5亿,这个维稳成本实在太划算了。票房这事儿也证明了理工男事实上经济消费能力偏低这个事实,而这又跟在社会整体中的政治位阶偏低相关,这就更无语了。

同时,还有一点就是,整体上中国理工男虽然过得没有社科金融男体面,但其实已经有不少优势了,因为接受完整系统的理工科教育,其实是个成本很高的事儿。正如另外一个帖子里有人说身边的国企技术人员的事儿。这些人虽然也许地位算不上很高,但至少职业是体面的,学历也不会低,比那些三和大神、小镇青年要好太多了。

所以,虽然是理工男,但这批追捧球2的理工男,主力已经是一二线城市有一定话语权的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既得利益者了,所以在网上战斗力极强,那些散粉流量粉根本不是对手。

但满江红的观众,那些三四线小镇青年下沉社会,甚至连上网PK的欲望都没有,而这些沉默的大多数左右了票房,事实证明理工男大多还是嘴炮强,消费能力很一般,什么众筹一亿二真的算不得啥,人家偶像选秀的时候随随便便都能集出几千万的资来。

所以球粉真正面临的问题,不是总有人要害我小破球,而是你们已经与你们更年轻的、接受完整理工教育越来越难的这批下沉社会、小镇青年形成了参差,比你更强的既得利益不懈你,比你更弱的城市化边缘人群眼里根本没有你们,所以理工男的敌人在哪?茫然四顾,天真的竟是我自己。

2.满江红。其实你已经说了,任何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所以即便从技术上满江红在前十年后十年都可以拍出来,但它偏偏产生于当下这个时代,因此它与时代的关系是你切割不了的。

而球的所谓工业化问题,我已经在另一个帖子里说了,单项技术的突破不多,大多是系统集成方面的成就。简单说,就是模型更大了,更逼真了,看上去更雄伟气派了。

但你要说真的有让人合不拢嘴、掀开脑洞的创新,在我这里确实没有。比如二十多年前《黑客帝国》的特效,就真是“开脑洞”。

而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他们做不到,而是“刻意不要”。这里面有导演选择“前苏联重工业美学”的原因,也有另外一层因素。

客观上,这其实跟中国搞产业升级的路径依赖也有关,简单地说就是凡是可以“快速迭代人力成本”的地方,都舍得花力气花钱。而需要开脑洞、试错的,则谨慎很多。

这个我不知道你是否能get,简单说还是跟理工男的社会处境有关。如果说建国初那一批知识分子,钱学森,于敏,陈景润能够登堂入室,既在专业上获得殊荣,又在庙堂上占有一席之地,甚至能成为大众的“文化偶像”,

现今的理工男很少有这种机会,如果说有,也就是体制内的有晋升的可能性,而像MOREVFX这样的,也就是凭着情怀在做。记得前年路阳做《刺杀小说家》时,more的人就说工资都发不出来了,又难做又没钱不知道做了为什么。

话说回来,其实球的特效完全不必做的这么“大工业大机器”,或者说可以多样化一些,比如说,那个机器狗笨笨,本来就是很有意思的,也可以做成萌物,做得好的话,会很吸引妹子,说不定票房和众筹都能更高。

而这狗在片子里惊鸿一瞥,根据剧情,这个狗甚至是有性格的,有点接近《超能查派》,属于弱人工智能范围了,本来也应该有一条线,但片子里因为线索太多剪掉了,很可惜。

所以我说是“刻意不要”,或者说刻意要加强圈层属性,这个背后什么考虑就不得而知了。我只能说,理工男喜欢球,和看不懂《满江红》都是正常的,但理工男缺少的那部分,也许就是有人刻意要让他们缺少的。

通宝推:齐眉,
家园 无语,这也能扯到毛主席的虎皮。。。

还资产阶级路线呢。。。这都什么鬼。

这就是工业化电影和手工作坊的PK。

就算流浪地球是“资产阶级”路线,也比张国师在个山西大院里面搞出的封建社会水平的手工作坊强N倍。

https://www.zhihu.com/answer/2875417816

龙腾网翻译了一个爱尔兰小哥的文章。这个小哥先后作为临时演员参演过《长津湖1、2》和《流浪地球2》的拍摄。他的亲身经历非常直观地体现出两支团队在管理上的巨大差距。

剧组和北影合作,拉来20多个学生天天在拍摄过程中找剧组工作中的失误。记录各种错误的笔记最后堆了足足有半米高。

所以龚格尔说他们哪里称得上工业化?顶多算工地化,仅仅是知道该戴个安全帽,知道啥时候吃饭的水平。

————————————————

主席会怎么想我不知道,我是看不上无病呻吟的满江红。

至于满江红偷票房这些事情是不是污蔑嘛。一堆数据分析都显示满江红的票房有很大问题,不符合常理,吃相太难看了。

有本事满江红去告沈逸呀,怎么怂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