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馒头和面包 -- 燕人
馒头和面包本质上无区别,都是使用小麦面粉制作的发酵面团。区别在于最后一道成熟工序。馒头是蒸熟的。面包是烘焙成熟的。不同的成熟方法决定了成品外观和口味的区别。蒸熟的温度不超过摄氏100度。所以馒头显现是面粉的本色。而且保持了相当的水分,因此口感更为潮润。烘焙的温度最低180度,促成面粉中两个主要化学反应:焦糖化和美拉德反应。因此面包有特殊的香气和棕黄乃至更深的表皮颜色,与馒头有显著不同。面包所含水分比馒头也相对较少。中国本土使用蒸笼,中国新疆以西也即多数文明都使用明火或者暗火的烘焙方式。这个的路径选择大概说明中国文明较早开始精细化制作厨具的结果。
馒头是北方人的主食。蒸熟的馒头可以掰开成小块食用。我家顶多是切成半个。我喜欢在切平的热馒头上抹满红腐乳,是比较典型的北方早餐。上学时一个湖北同学说不喜欢吃馒头,因为馒头噎人,要吃包子。对我而言 真是奇谈。北方人也有避免这个噎人的方法,就是馒头切片。一般都是用于陈馒头。陈馒头只在蒸笼上再蒸,馒头就吸收水分回软。另有一种思路。最早的时候北方人用煤炉取暖。有人把切片的陈馒头放到煤炉上烤得外皮黄而脆。大连人叫猪油做猪大油。我见一个同学在馒头片上抹猪大油,吃的那个香。现在明白这和英国人在面包片上抹黄油一个意思。我家里吃馒头最奢侈的法子是油煎馒头片。通常都是第一片最好吃,因为油比较多,煎得表皮香脆。后来煎馒头片因为油都被先头的吸走,也就了了但胜于无。那时候油都要凭购物本定量的。像是天方夜谭的故事了。
面包是西方诸国的主食,尤其是工业化生产的面包是主流的大众食品,使用化学添加剂,可保持一周左右的口感,价廉。使用传统工艺的面包房点心店的面包多数不使用化学添加剂。传统面包在出炉后当天下午就会水分散失,变得很干,做主食只能当天晚餐吃。所以我早年在一家法式面包房里做的时候,每天下午关店前都要把未售出的面包扔到垃圾箱里,当然是员工可以先挑选带回家之外的。
我只说工业化的有添加在超市出售的面包。英国人吃超市买来面包有两个用途。一是早餐的切片面包。放到面包烘烤器中两分钟,立即金黄酥软。再抹上一层黄油,其实味道相当美。英语叫做“吐司”,是最普遍的面包食法。吃过馒头片抹猪大油的同学可以体会到。所以有英国人开玩笑说面包烘烤器是最伟大的发明。另一是做三明治。这个大家都知道,不需我饶舌。
切片面包做早餐还有一个食法比较少见,是有几分厨艺的人的选择,叫做“法式吐司”。做法是用一个鸡蛋打散搅匀,面包片在蛋液中蘸过两面,下平底锅中油煎。成品撒白糖和肉桂粉。外国人就是喜欢吃甜食。
英国菜谱上有个堂而皇之的做法叫做“面包布丁”。做法是切片面包用黄油抹过,鸡蛋加白糖打散搅匀,香料干果随个人意加入。把面包片和蛋液放入烘焙容器中,烤至鸡蛋成熟。
我最中意的还是法国人的吃法croque monsieur。中文没有法子翻译,实在没有对应的说法。我当年所在那家法式面包房里,croque monsieur分两种,普通的和素食的。普通的用火腿。素食用未发酵的山羊奶酪。普通的croque monsieur是最贵也是卖的最好的品种,素食croque monsieur经常有剩,被扔到垃圾中,因为我们谁也不吃。
未发酵的山羊奶酪,很膻
croque monsieur的做法,本质是烘焙的三明治。但是法国人做食品手法比较细腻。要先烧一锅白沙司,说白了,黄油炒面加牛奶煮成浆糊状,用盐和白胡椒粉调味。如同制作三明治,取两片面包和一片火腿。白沙司把火腿固定在两片面包内,再抹匀到面包上层,最后撒一层奶酪丝,就可以进烤箱烤到表皮金黄,奶酪融化就可以吃。表层的味道不摆了,烤化的奶酪很香的。三明治里面的白沙司的作用显出来了,火腿受热后会出汁的,被白沙司吸收,所以味道特别浓郁。如果整体咬一口,表皮酥,内里绵软,口味香醇,真是无与伦比的享受。不过火腿奶酪三明治而已,食品冷热的区别就是这么大。当然,具体的细节依赖食品原料,怎样的面包,啥品种的奶酪,白沙司炒制时用啥脂肪含量的牛奶,加奶油了未,啥样的火腿。魔鬼在于细节之中😄。
croque monsieur第二个词是法语的“先生”。所以有人又搞了一个croque madame,就是上面加个鸡蛋。这属于搞笑的。不过可能有人爱新奇,有人不喜欢奶酪。也未可知。
小时候冬天农闲时候村里经常有人家盖房,一般得几个月。经常会把不用的木头树枝生一堆火,干活累了休息的时候取暖。我们小孩子就在火堆里烤馒头,一般在火堆的最中心位置,把馒头埋在灰烬里,在上面点燃树枝。烤出来的馒头各处受热均匀,金黄酥脆,堪称人间美味。这也是我们放学回来最高兴的事情。另外馒头放久了,就会掰开晒干,在锅里加盐用油炒来吃,也很美味。
当属菠萝油,就是港式茶餐厅的菠萝包切开,放一大块黄油进去。好吃的菠萝油,面包有面香,那层酥皮有蛋的香味,甜而不腻,加上黄油的香味,我一次能轻松干两个。
吃过最好吃的,在香港的金华冰厅,最后一次,大概是18年的时候了。。。。
当然,是极不健康的食品了,高碳水,高脂肪,只能偶尔放纵一下😄😄😄
因为中国人发明了蒸笼,西方人发明了烤箱😄😄
因为蒸必须不漏水,中国人的陶瓷水平高,早早就有了一个叫锅的东西。
现在犹豫要不要下床泡碗面...
是我刚看到,你发的要早。
摸了摸油腻腻的肚子,还是算了,蒙头睡去吧。
是个港式茶餐厅,吃中饭的时候外面基本总是排长队。我和老婆有一次中午不想做饭就排队进去了,点了这玩意。上来的时候我们老两口十分纠结。看上去不错,然鹅实在下不去嘴,太油了!
最后,象所有我家那些没人吃的饭一样,进到我的肚子里去了。
口腹之欲嘛,必须得付出一点健康的代价😄😄
假如你想装一下,下次去的时候,用勺子把整个包子压得扁扁的再吃,这是老派的吃法,别人会以为你是老饕😄😄😄
细节在魔鬼。。。
不是中国人发明了蒸笼,外国人发明烤箱的问题。
面粉含蛋白质的多少,东西方差距比较大罢了。
加拿大的正常面粉,要加大麦粉才能蒸出好馒头。
网红店的东西。。。。Tim 就有摄影师爆料,宣传照的枫糖,其实是机油。。。。
croque monsieur 你要理解乳化作用,了解了才明白细节为啥要这么做。
文艺青年和化学专家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经常和孩子复刻1600的早期移民食谱,看到不易的同时,估计看到浪漫不容易。。。
要是现代,我确实爱吃面包。
去欧洲旅游,去英国的时候有一个类似民俗村的地方,有个项目是复原当地古代面包。我去,也就比抓把沙子吃强点不多啊。粗糙,硬,酸还有点苦味。我以为是发酵技术不行,后来人家说是面粉不行,里面全是皮子,发不起来。
我知道当年中国穷人也没有办法吃白面,但是我猜怎么也能软乎一点吧。后来看一篇文章好像还佐证了我的看法:古埃及人吃面包,把牙都磨坏了。
看到文字就算了。我觉得化学家的水平不至于此。
我记得某个三国的记载,讲一个官员的罪状就是给他爹吃麦饭,不孝。直到伤痕文学的年代,都有一个讲述某村支书的文字,说改开初期受难时被关照的老干部上位,给了一套面粉加工设备,就能带来经济腾飞。可见把麦子磨成面粉应该是很高级的技术。
当年拿破仑打到德国的时候,尝了一下德国黑面包,认为是马吃的。因为当年磨面粉的技术有限,把麦麸和面粉分离要不少道工序,但是最终分离得还是不够,只有贵族才负担得起白面包。后来工业化开始才普及白面包和白土司。现代人的富贵病越来越多,发现白面包也是原因之一,所以现在全麦面包又流行起来了。
我原来公司的一个中国人同事,当时年纪不到40就患了糖尿病。公司外派他去上海,他每次会德国都带大批的黑面包回上海,冻起来长期当早餐吃。这些黑面包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