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宿命难逃,命运玩笑 -- xx28

共:💬830 🌺2764 🌵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6
下页 末页
家园 第102章 春节之团圆餐

期末考试,我考出了不错的成绩,虽然不能在年级排进前五十,可在班里尚能排在第五,是因为多有分心,才没能在班里独占鳌头。尽管我有不少缺课的情况,但这样的成绩老师也认可了,并未苛求于我,还鼓励我一番。

这是最后一个寒假了,学校照旧不放假,就休息春节七天。听见学校的通知,同学们都“哎呦”一声,那个失望劲别提了。

寒假期间,照旧天天上课。毕业班单独上课,课程安排的少些,下午四点就结束了,有时下午没有安排课,时间是我们的,这才使我有时间参加交响乐演出的。

寒假期间,姐姐们陆续回家,按照怡娴姐的说法把早已准备的翡翠礼物送给她们。

在送瑜珊姐去火车站前,是把一个绿叶形的挂件给了她。她是二月里的生日,那时还回不到海城,算是提前为她庆生吧。

瑜珊把盒子打开,看到了里面的翡翠,艳绿的色彩,精美的雕工,让她惊呼一声,“好漂亮!”

看她高兴,我于是说:“漂亮你就戴上呗。”

她把挂坠放置到项链上,我边帮她戴到脖颈上,边问:“姐,你知道这个树叶形翡翠的寓意吗?”

“你是说‘金枝玉叶’?那我可配不上。”瑜珊姐也不是一无所知。

“树叶,‘事业’,这个比喻可好?”

“那姐就借你吉言吉意了。”

她是满有野心的女孩,都开始接触时尚业了,翻译出不少文章发表。

多说一句,雨然姐的是一茎莲花,是以形象高洁、清雅,犹如周敦颐《爱莲说》中:“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一件粉色的翡翠,虽不是那般通透,却也莹润可爱,不可多见。我留着到四月,在她的生日送出,让她快乐。

新春音乐会后,已经是一个大美女模样的娜娜姐,面如敷粉,色若桃花,终于可以兴高采烈地回家过春节了。回到家里肯定让父母家人看得顺眼!在她自信满满地对我诉说起那份喜悦时,我说了句:“是我的功劳啊!”

听了我的话,她眨了眨大眼睛,巧笑嫣然地说:“那花为你开,容为你妍,行了吧!”

“呃……”我不知说啥了,被她的灿烂晃花了眼,“好吧,那我就收着了。”这话我只能心里说。

走前我拿出了一个小翡翠挂件,是个绿竹节,给她当过年的礼物。对她说:“这个竹节寓意节节高升,挂在胸前就是胸有成竹了。祝你新年行好运。”

她高兴地对我说:“旭旭真好!不枉你敬我这个师傅。”

春节又要到了,我回到姥姥家,把一块10多公斤大的翡翠原石给了妹妹,对她说:“小妹,听说你期末考试成绩不错,可你现在还小,我不好给你买珍贵的珠宝首饰,但你长大一定需要的。这是一块翡翠原石,你留好,等你大学毕业后切开,开出翡翠后可以专门打造一套翡翠首饰,你就成时尚女性了。”

妹妹还小,不到14岁,对这些东西不太在意,看到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并没把它当回事,却记住了我的话,一定等自己能切石头后打开看看,到底里面有什么。

姥姥看她抱个石头回房间,走步很吃力的样子,便问:“曦曦,你拿块石头干什么,小心别让石头砸了脚。”

“哥哥真奇怪,送我块石头当礼物,这么难看的石头,哥说里面藏着珍贵的翡翠。”妹妹把事情说开了。

“旭旭,是怎么回事,你不好好复习,玩起石头来,还考不考大学呀。”姥姥责备起我来。

我赶快找借口解释,“姥姥,我可没玩什么石头,是人家给我的诊金,说是翡翠原石,里面可能会有翡翠,我才拿回来,让妹妹高兴的。”

满嘴的胡言,可这样说才能把姥姥糊弄过去。

我们临考生真不容易,读书都到春节前,学校才允许我请假一天。

我是和杨津京一起坐飞机回的京城,和同学一起乘飞机就不同了,一路上我们二人有说有笑,不上课了,精神、情绪就是不一样!

说起来是杨津京先问我是否过年去京城,我说:“肯定的。你呢?”

“今年我爸妈让我回京城过年,对了,你怎么回去,我爸说可以坐飞机。”

“那我们一起走吧,这样快点,有个伴,也有意思。”

既然定下来便赶快请人帮我们把机票订上。妹妹是和放假的妈妈一起去京城,在那等爸爸到来,所以这次不用带“尾巴”了。

因有学校、小组里的同奋斗,白同学敢和我说心里话,于是在飞机上我们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对话。起飞后不久,他似乎下了很大决心才问:“听说你和一个女生组合在一起,还跟一个女大学生学拉大提琴,是不是真的?”

我却没有什么自觉地回答:“是啊,是她们带我的。以前和她们在一起的时间多些,现在就没几次了。”

“告诉我,跟她们在一起好玩么?和她们拉过手,或是其它的身体接触,有么?”

“和她们在一起可不是玩,是学本事,你得这样理解。”

“那你也是和女孩子在一起呀!”杨同学可不按我说的认为。

“唉,怎么和你说呢,比如学唱歌、学拉大提琴,那是多么正经的事。你想和人家恋爱,大美女哪看得上咱们这样的高中生呢?你说是不是?”

我是极力否认我和她们的关系,可不愿在班里搞出什么不良影响来,所以没敢和杨津京说出实情。就这样,津京也是不无羡慕地感慨:“到海城来,我就没和女孩来往过。”

“可我觉得班里包括年级的女生挺喜欢你的啊。”我看了他一眼,看他竖起了耳朵,便接着说:“焦班长,焦大美女,看你的眼神就不对。”

“她也就是内心有些活动,实际是根本不敢迈出那一步的。”

“你牛啊!让女生追你!”

“可我也不敢啊!”

“你千万别敢,你迈出了那一步,和我可就不同了,你那就是确凿无疑的早恋。这玩艺等等吧,到高考完再迈不晚。”

“是啊,你说的对。听你这样说,我就理解了。”

他又犹豫了会,问我:“你说我和梦瑶有戏么?”

“有没有戏你自己不知道!梦瑶显然比你更有能力,劝你该好好把握。对了,报专业时,你和她商量商量,协调好,大学上在一起就更有把握,好日子到来也会早点吧。”

“晨旭,你真是哥们!好主意啊!”

真是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说完了白同学的苦恼,津京又讲起了我,说:“最近周羽看你可不善。”

“嗯,她是最早接受我的女同学,我挺重视我们二人的关系,不知该如何处理。”

“我知道你的眼光比我们高,看不上同龄人的。”

“也不是啦,怕在学校引起是非,算了,上大学再说吧。”

“你不和她商量商量去哪个大学哪个专业?”

“我早就定了,北京,北医。”

“那她估计不会去的,你们又没热恋,她不会昏了头的。”他像想起什么似的,“嘿,嘿,我就不看好你们了。”

……

大年二十九,先去给师父拜个早年,和师父师娘二老吃了节前的晚饭,算是提前把年夜饭吃了。年夜饭是在太爷爷家吃的,初一中午饭就在太姥姥家吃了,京城的礼数尽到。

给太姥姥一个快满绿的镯子,是年前悄悄给的,还让她老人家别跟我爸说。可太姥姥没有这个自觉,有了这个镯子立刻就戴上了,那还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了。好在父母这时候都关照与我高考的准备上,没工夫审我这个事。

初一下午,我们一家飞回海城,晚上姥姥一家人集合在一起吃了团圆饭,小舅、小舅妈和表妹都赶回了海城。

姥姥家是头一次全家团圆,姥爷、姥姥、妈妈、爸爸、大舅、大舅妈、小舅、小舅妈、我、表弟、妹妹、表妹一共12口人在五星级大饭店订了一张大桌子,桌子中间摆满了鲜花,合家团圆、春节喜庆,把姥姥、姥爷乐得合不上嘴。

桌上排位是:男的以姥爷领头坐在主位,下来依次是爸爸、大舅、小舅、我、表弟;女的以姥姥领头坐在主位,下来依次是妈妈、大舅妈、小舅妈、妹妹、表妹。可还没开吃呢,座席就变了,我让表弟换到我的上手位;妹妹也和表妹换了座位,好让小舅妈照顾她。我坐在最靠门的位置,然后对全家人说:“今晚请姥姥姥爷给我个机会,由我为这次团圆饭买单。原因嘛?就是我要高考了,买个大大的数字,考个高高的分数,让我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好,好,就让旭旭出这份钱了,听老胡说,‘旭旭治了一个老板,老板给了旭旭几万块钱’,嗯,够这顿饭的。”姥姥率先支持了我,让姥爷无话可说。

姥姥一锤定音,几个二代就都不再争了。妈妈、大舅、小舅也都为这次全家有这样的机会而高兴不已。席间气氛好,饭菜精,大家吃个不亦乐乎,谈起来都感慨万千。姥爷、爸爸都能喝酒,大舅当过兵也不示弱,所以爸爸这边和岳父喝完,再端杯与大舅哥喝,小舅很有节制地喝几杯,不像年长的三个男人那样痛饮,最后姥姥干涉姥爷,不让他再一口闷了。姥爷这才一小口一小口地喝。

父亲让我喝酒,我说:“今晚我买单,到时你把我灌醉了咋办?”只喝了两杯就打住。爸爸嘟囔着:“真不像我的儿子,连酒都不敢喝。”妈妈接过去说:“像我的儿子就行,你看他当医生当的多出色,专治疑难杂症,以后是名医,那多好。”

姥爷、爸爸听了妈妈的话立刻瞪眼了,大舅立刻说道:“儿子啊,以后接班当兵的责任就是你的了。”就姥爷的想法,这第三代真不能没个去当兵的。我已经基本固定学医了,表妹在港岛是当不成兵的,港岛还没回归祖国呢!剩下的就是表弟和妹妹了。

妹妹第一个出声反对,“我要当大提琴手!”“女兵大提琴手最英姿飒爽!”我立刻接着说了一句。表弟嘿嘿一笑,“我当大兵吉他手可以么?”

好么,就两文艺兵。姥爷、父亲、大舅满脸的黑线……

这餐饭预示了什么样的宿命,真是不要太久就揭开了谜底!

家园 第112章 高考

最后一个学期在复习与编程中过得很快。不过为让考前生活不是那般枯燥,保持着心理生理的兴奋期,课后仍会习字拉琴,早晚修炼功法。

怡娴看我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徐不疾地准备高考,笑话我会考不上。我只回答了两字“怎会!”

雨然也警告说:“可别因大意,马失前蹄喔。”

舫歌知道雨然也住到怡娴那里,酸酸地说:“小情郎,守着两个美女,你可不能一再分心了,高考重要,是人生的关口。”

娜娜却说:“亲爱的,高考前如果你焦虑,到姐姐这里纾解。”

昕媛也说:“在我的肚皮上释放压力,对保持你的高考激奋不失好的方法。记住,有我可以‘慰安’。”

这都是什么啊!

可高考时竟有些状况,真的影响了我。

7月份终于到来,三年高中生活即将结束,在一种兴奋中,我迎来了高考。

这一年,海城的高考做了改革,采用了新的3+X模式,统考科目是数学、语文和英语,文理科再分别选一门历史、地理、政治或是物理、化学、生物,我选的是生物。

即使我选的是生物,但物理、化学我也没有放松复习,这九门科目我都进行了认真的复习和做了模拟试卷,到考试的时候信心满满地去考场。

高考算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为了能考上大学,实现老爷爷对我的期望,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也有无限期望。

从住的地方到考场并不远,考前已经勘查过了,去的时间留有富裕,既不过早到,也不压着考试开始时间到,好像是成竹在胸。该做的准备一一准备好,该带的东西包括准考证我都放在固定的地方,随身带好。我想没有人能从自己身上偷走吧。

第一门考试是语文,我格外重视的一门,嗯,就是成绩的不确定性比其它门要大,去考场就像奔赴战场,战意十足!出发前,我就像个出征的士兵,对怡娴说的话就像对军队首长说的那样:“听我的好消息吧!”手扬起的是如同美国大兵般敬礼。

这做派,风景不大对啊!难道是什么命运的使然?

我斗志昂扬地来到考场,等到开考的铃声。考卷发下后,当我打开时,静静的考场就响起了“沙沙”的下笔声,考生们已经埋头答卷。我不再跳脱,什么多余的也不想了,全神贯注,逐题逐题完成。

语文考试的重头是作文,今年的题目《机遇》,是不限题材的作文题,当然大家已对此类型作文练了不少,多是夹叙夹议,就看立意、文笔的高低了。

我则以一种纯散文的体裁去写作文《机遇》,用自己一个边陲的土小子,突然到了海城这个大城市面对光怪陆离的生活,如何没有迷失自己,刻苦学习之余还爱上了艺术,从比喻传统的马头琴,到预示时代的大提琴,从残破教室的简陋,写到计算机带来的新奇,刻画出机遇给予人的巨大影响。

结束语,我是这样写道:“机遇带给一个曾经闭塞的乡下小子会是什么命运,真的很期待!”

老师催交卷了,我才放下还在检查的试卷,是最后几个离开考场的学生。

第一天考完,我就回到姥姥家向姥姥姥爷汇报了自己考试的情况,感到自己发挥的不错,不见得全对,但大部分对是有把握的,让他们不要为我担心,静等我的佳音。

命运弄人,偶然之遇何不弄人呢?!

高考的第二天,早晨起来就潮湿闷热,令人难受。

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刚送了孙女进到学校,在校外公路上待了没有几分钟,就感到头晕胸闷,晃了晃,腿一软,倒在了路边上。送孩子的家长围了上来,把老人都遮挡住了。有妇女喊:“不好了,老人发病了,快叫救护车吧。”有人就往学校传达室跑,要守大门的老师去办公室给120打电话。

此时,我刚走到学校大门口,见一群人围在那里,听到他们焦急的话语知道有个老人病倒了。我没再往考场里走,忙钻进了人群,看到老人躺在地上眉头紧锁、面色灰白,已失去知觉。

我喊了声:“大家请散开,让空气流畅。”伸手号起脉来。

感到老人是因为暑热天闷诱发了冠心病发作,动脉有堵塞。我轻轻把老人躺平,请旁边的女士用伞遮挡阳光,不要让阳光直射老人的脸。现在重要的是恢复心脏供血,不要诱发大面积的心肌坏死。

我顾不上暴露自己按摩的秘术,用急救的手法拍打老人身上的穴位,却被旁边的人阻止住。我对那些好心人说:“老人是心脏病发作,需要赶快抢救,否则有生命危险。”

“你不是医生,会出事的。”有人告诫我。

时间不容等了,我连掐带捏,推拿过血,刺激老人自己恢复供血机能。有那么几分钟后,看到病人脸色渐有红色,我才收手起身。我估计他马上会苏醒过来,对旁边的人说:“你们帮着看护一下,我得赶快考试去。”说完我赶快跑向校门。

这时人们才知我是高考学生。

此时已经开考了,校门的工作人员知道我刚才是为抢救病人,挺人性的,没有检查我的准考证,赶快放我进考场。在我坐在座位上拿起考卷时,考试已经开始约有15分钟。这是一段不短的时间足以影响到我的成绩。

当我考完出了考场,看见有人举着牌子,上面有“求见救人考生”的字眼,旁边还有闻讯而来的记者拿着采访工具。我怕再受到影响,就没从学校大门出去,越墙而走。

那一天回家,我因为数学考试进场晚了,对考的情况多有不能肯定的,就淡淡地对家中长辈说差不离,一切都得等最后分数下来。

家里没有发现不对,考完了,兴奋劲也就消失了,孩子情绪平静些不是问题啊。姥姥、姥爷也都没再意。我呢,事情就是那样了,暂时把数学考试时的一切都忘了,或是弃之不顾。

那日夜晚,我强压内心的烦恼,运功恢复神智的清明,一门出现了超预期的状况,细想后面的考试有无大的失误。那天下午的生物考试,是在那样一种精神下考的,思考力不足,全凭下意识地答题、做题,包括验算和检查。这时对考试情况把握不准了!

反思高考的结果,我明白成绩可能不够理想,尤其是数学和生物,其成绩只能凭底子,怕是不会有超预期的好成绩。痛苦啊!心都颤抖。

天亮后我没和姥姥打招呼便独自进山了,回到山中躲避,舔舐自己的伤口。

到了山上,先去看望老爷爷,跪在老爷爷的墓前,把自己的高考的表现和遭遇含着眼泪吐露。最后泪水终于流下,喃喃地说:“老爷爷怕是这次高考有违您的愿望,但我是按您的要求去做的啊!老爷爷您不要怪我。”

我的躲开,也是不好意思去见老师和同学,学校给我那么宽松的自主权,我却没有给学校争光,哪还有脸回校参加毕业典礼啊!

一想起在作文里写下的最后一句话“机遇带给一个曾经闭塞的乡下小子会是什么命运,真的很期待”,我就羞红了脸,那份自信已完全被打破,不是命运不再期待,而是命运失去了控制,偏离了我的预期,给了我不大不小的打击。

自己受到打击还不重要,是担心辜负学校的师长让我在深山深为不安。已然跑掉,向校长和老师认错便不能再躲避了。我深怕自己的分数到不了一本的录取线,提笔写了一封信寄给学校,表达自己对学校无比感谢与愧疚的心情,写下“惜年项羽愧怍,尚不肯过江东;今小子亦含羞,难于克服心里的愧疚去面见关怀我备至的师长。但此时此刻,校长和老师的音容相貌似在眼前,对我的谆谆教诲犹在耳边,让我感动着、感激着,心绪难以平息。”“不论我今后走到哪里,是否上了大学,我都是您们的学生,记住自己是您们寄予希望的学生,不知能不能再次向您们表达现在的心情和决心:做一个不会再让尊敬的师长失望的学生。”

惭愧的泪水滴落在信纸上!

在深山我满怀遗憾对着学校所在的方向,暗暗立志,以后一定做出成绩,把自己有可能的成功都归于信任我的高中,我的校长,我的老师们……

我没有对任何人告知便跑了,亦是让学校有所考虑,也进行了调查。校领导亦闻知晨旭所在考场出了个考生救老人的事,他们就有所怀疑是我所为。记者曾向那些见过我的考生家长求问救人考生的相貌、身高和身材,反馈到自己的学校领导处,更是觉得我就是那个考生了。但收到我的信后,因我只字未提救人的事,校领导也难以通过这样一封信替我找回公道,不免遗憾,都说:“这孩子挺聪明的,怎么在事关自己前途的大事这么糊涂,有原因或是委屈也不提提,干嘛自己吞在肚里。”

班主任郝老师更是希望我赶快回校,弄清楚这件事,还跑到我姥姥家,向我的长辈透露了此事。然而,我并没回上海,也没和家里联系。

那时,我就感到极度的没脸,也没有勇气回去面对。

家园 第113章 飞去伦敦散心

我踏上了飞去英国的旅行路程,坐在飞机里,还怀有微微郁闷的心情。

机舱里有很多白人,在一群异国人中,我便有了自己是外国人的感觉。仔细去听他/她们的英语,成为我在飞机上消磨时间的事了。用七、八个小时去熟悉他们那种腔调,使我的英语听力强了一点点。

在迪拜落地,飞机有一个小时的清洁打扫时间。这里是阿联酋最大的城市,那时就很富有了。机场修得比虹桥机场要有气质,来往的人很安静,不像国内机场那般嘈杂。阿拉伯这样的小国看上去也挺文明的么?不知不觉中对于这次出行有了更多的期待。

次日上午到了伦敦。在机场就看见有李家在伦敦的工作人员打了牌子接我,毕恭毕敬的。这可帮了我的大忙,虽然我有信心自己去闯,可初来咋到,还是有些不知所措。

我走到她面前,对她说:“你好,我就是晨旭。谢谢你来接我。”

“啊!是少爷。我叫Grace,见到你很高兴。”她笑着说。

“Me,too.”我才真是这样。

我坐到她的甲壳虫的小车上,虽然是双排座,可只有前排座才有门,要把前排车座前拉,再前伏椅背,人才能坐到后排。我挺新鲜的,也觉得这样便好。

在车上,我要求不要把我安排大宾馆,在市中心的小旅馆就行。Grace小姐也觉得这样好,就把我放到了特拉法加广场附近的一个挂着Bed and Breakfast招牌的小旅馆。

这个旅馆小,但内部装饰、设施却高出我的想象,蛮有一种厚重的味道,干净、舒适,虽不华丽,却规规矩矩。这是西方给我的第一印象。

Grace小姐在前台给我订好客房,又送我上到三层的房间。小旅馆没有电梯,要自己走上去,楼梯也不够宽,上面的人下来,见我带了个旅行箱,主动站在了转角的平台上,显得很有礼貌。走到平台前,在那人近处,我对他说了声:“Thanks.”

“OK.”那人用美音答应了声。我再见到他,还交谈了几句,知道他是来自加拿大的律师。

Grace小姐待我把行李放到了客房里,交给了我一张七天的伦敦交通卡和一张伦敦交通地图,还有几百英镑现金,都是小面额的钱。她见我精神不错,便邀我同去吃饭。我也愿意和当地人多打交道,知道在伦敦怎样生活。我说:“太好了,我正不知该去哪里吃饭呢。”

她带我去了一个当地人开的餐馆,不是中餐,而是英餐,这个英餐绝对不是在海城或是港岛的高档西餐厅里供应的那种。一个烤大土豆,上面刀割开口子夹进一块Butter提味,旁边摆了一小堆Red cabbage丝,这就是典型的英国餐,不够吃可以加点面包或是米饭,想吃肉的话,有烤猪排或牛排,烤熟的程度由你定,摆到盘子里挤上点烤肉酱。

不过第一餐,Grace小姐要什么,我就要什么,弄明白这里能吃什么。她还为我们各要了一杯橙汁。侍者小姐把餐摆上桌,我们相对着边吃边聊,向她请教在伦敦怎样生活如何出行。善解人意的Grace小姐请我吃饭,自然也是为了给我上这一节课,不过她做得很自然而已。很聪明的女士!她告诉了我很多,我一一记下,剩下的就是我的实践了。

吃罢饭,我们各自付了自己的餐钱,这是一个好习惯。然后我们在餐馆门前告别。

我自己按照地图走到了特拉法加广场。这个闻名的鸽子广场,晚上虽然看不到什么鸽子,但各地游人还是很多的,有坐在广场上的椅子乘凉的,有到这里如我观赏的,熙熙攘攘。

广场东边的一座建筑,上面有个钟楼。我知道每年的12月31日晚,无数的伦敦人和到伦敦旅游的人会到这里等待过年的钟声,但这个晚上却无钟声响起。

这里是热闹的旅游区,旁边一条街里有许多酒吧。我看到一个叫The Harp的酒吧,吧台上调酒的家伙挺齐全,那个调酒师相貌端正,正在准备晚上生意热闹时的一应用品。我走了进去,看见调酒师并不很忙,便提出用酒吧的用品为自己调一杯酒,我照付钱,就想家里的味道。

那个调酒师看我一脸跃跃欲试的渴望,也有心看看我是如何调酒,便答应了。旅游城市,旅游酒吧,什么事都会遇到,自然也常遇到在酒吧里一试身手的客人,弄出一些故事也有助于酒吧生意不是。

我熟练地往Shaker里注进不同的酒、调料,加入冰,夏天的酒加冰的口感更好。然后,我拿起Shaker以小幅度的花式动作晃动起来,为了高考好久不做了,生疏得很。待熟悉的感觉上来,便舞动着抛出了Shaker。酒吧的音响师见状主动播放了音乐,让我在一重金属音乐中边舞蹈着边把酒充分地混合。Shaker不断地抛出一道道弧线,闪闪着光亮,在我双手间抛起、接住,有那么一种专业调酒师的模样。酒吧里不多的客人和酒吧的工作人员为我鼓起掌,我收了Shaker微鞠躬向他们表示感谢。

我把Shaker里的酒放了两个杯子,其中一杯递给酒吧调酒师让他品尝。调酒师格林喝了一口,对我摇头,意指口味太平淡,不是男人喝的。他拿过新的Shaker,灌入了同样的几种酒,对我说着,可他的伦敦口音我还一时不能全懂,但我明白酒放入的顺序与我不同,比例更是改变挺大,用的调料也少。我明白他是要靠酒的味道取胜。

我依旧舞动起Shaker,力用在了混酒上。一会格林示意可以了,我停下把Shaker交给格林。他打开闻了一下壶中酒气,脸上一丝欣喜。他也倒了两杯,给我一杯让我尝。酒入嘴中,呛得我直皱眉头,说了句:“Too hot to drink.”

“You are not a man at all, boy.”格林嘲笑我。

他说我混酒混得好,问我愿不愿意帮他,晚上一起干。我当然说没问题了,就按照他的吩咐和指点成了他的助手。我主要是Shaking cocktails and mixed drinks as a mixologist, 善调制鸡尾酒的酒吧调酒生。这个是出力的活,也是技术活。在格林一晚的指导下,我学会的颇多,自然有些知道那些欧美人的口味了。

如果需要混酒的时间长,格林就让音响师把音乐放到为我伴奏的乐曲上,用花式调酒活跃酒吧的气氛。每当我欢快地魔术般地抛甩Shaker,就会引起客人们的围观、叫好,吹口哨的,献飞吻的,真是一个欢乐的晚上。

临回旅馆时酒吧老板还约我晚上到他的酒吧帮忙,塞给了50英镑。为了看我的花式调酒表演,客人可是没少点鸡尾酒。

回到旅馆,我睡了到伦敦的第一觉,睡前想着会不会有时差影响,但影响不大,早上如常醒来。我乘了早上的公共汽车到了离的近的圣詹姆斯公园进行晨练。试试在英国修炼是个什么感觉。

进了公园,满园都是绿意茵茵的剪得平齐的草地,很是漂亮。还有各种树木,自然不是在海城见到的,也不是在深山的那些。树形很好看,规整可赏。我看见有人在草地上走,便也学着走过一片草地来到了树下,在那里打坐。

在这边修炼没有什么特殊的,我安静地用心运行着内气在经脉中的流动,体验着在外国的第一次运功行气。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这里是市中心,虽然是很大一片绿化区,可灵气依然如海城很少。

我到伦敦旅行,自然有李家嘱咐了在伦敦的高级职员照顾我。当天晚上他在一家高档餐厅宴请我,竟遇到了李三哥也来伦敦公干。与三哥熟悉,一起吃饭才有意思,比光跟那个高管舒服多了。

席上那个高管看着我和三哥称兄道弟的熟得不行,对我又重视起来。吃罢饭,高管带三哥和我去了伦敦的高档赌场——Les Ambassadeurs。我知道三哥好赌,显然那个高管也摸到了三哥的爱好。

Les Ambassadeurs在伦敦富人区的梅费尔中心,是个豪华场所。史密斯先生,那个高管也拉我下水,给我换了一千镑的筹码。我一直拿着筹码,跟着三哥一起,他去哪我就在哪看。开始三哥还赢点,可是他不知不觉地输了。他输了,我却看懂了那些玩法,还进行了概率的计算,甚至调动自己的感知力去图破解。

这一局我感到有很大把握,又是三哥的庄,我索性把手中的全部筹码押在了三哥身上,还对他用英语说:“我们的运气来了。”揭开牌,赌赢了一个对,一下就赢了11000镑。一把三哥输的就捞回来了。三哥爱赌但绝不滥赌,所以没有输得太多,大概有8000镑。

赢完我说:“三哥罢手吧,要不又会输回去。不想走,去别的台子看几圈再回来。”三哥见我只赢一把就有了想法,自己也累了,但还不想走,就带我去喝咖啡。喝了一杯后,他带我去了德州扑克的台子。

德州扑克一起玩的人多,赌性更大,但技巧性也强,都有了世界大赛。我先是看了一会,算是知道了基本玩法。这时史密斯输完回来了,看到我的手上如许多的筹码,问道:“是三少赢的?”

“我。”

他瞪大了眼睛看我。我的注意力在牌局上,没有多说,继续看着发展。看到三哥赢的钱又要输干净了,我对他说:“三哥,我替你几手。”

我用我的筹码下注,和其他七个人玩起来。风水轮流转,今天到我家。几把后,我凑出个同花顺,而其他玩家也有两个牌挺大的,但最后翻开都小于我的牌。只不过我一直没有翻看牌,陪了他们几轮后,其他的玩家已经弃走。我才摸起上面的五张牌,不动声色地又放下了,然后下注。这以后可就大了,一哥们有些担心自己的牌不够强,要和我比大小,我不同意,他就和另一玩家比,小,扔掉了手上的牌。

我和还在坚持那人继续玩下去,逼得他扔掉手中所有筹码,翻开我的牌一看,同花顺。他也是同花顺,但小我两个数字,我是红桃K、Q、J、10、9,他是梅花J、10、9、8、7,让他难过半天。这一把我又赢了不少。然后,我是很谨慎地跟小注、弃牌,不硬跟,输少,赢多,但不大赢。

三哥手又痒痒了,找侍者去换筹码,我说:“不用了,用我的吧,省得再换回来。”我留了一万镑,站起身来。但三哥不干要一起玩,我又坐下,玩到好晚,我们才罢手,当然我赢了不少。

当晚在三哥的五星宾馆开房间睡的,次日上午才与三哥告别,又去游览伦敦各区的有名地方。分手时,三哥还约一起赌,可我到伦敦当然不是来赌的,便用到酒吧耍的借口,拒绝了他。

我不该去赌场的,可是在一种畸形心理的支配下,违背自幼树立的是非观,竟然去了。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不应该。如果能够重来,我是不会去的,对不起,老爷爷!

家园 第114章 伦敦淘宝

手中有了钱,两万镑呢,自然要花,带回去干嘛。花在什么地方,对于我来说自然是去收购古董和西洋的艺术品。

伦敦最有名的古董街在邦德街上,沿街有不少买卖古董、旧银器的店铺,我跑到那里逐家逛逛,了解一下行情。重要的不是了解行情,是上西方古董市场的第一课,弄清什么是西方人所认为的古董,在自己的脑子印下那样的概念。

邦德街坐落在伦敦的黄金地段,它北靠牛津街,南接皮克迪利,东邻摄政街,西近著名的梅费尔区,以欧洲最昂贵的商铺著称,每平方呎约在1500英镑,林立的店铺,不光有全球最名贵的珠宝首饰、手表店,更有不少售卖古董、油画、旧首饰和金银器的铺子,寥寥数间拍卖行及艺术品展销画廊夹杂其中,彰显该街的气派,其中有苏富比拍卖行、博咸斯拍卖行。如今人们提及邦德街,要么是专指古董,要么就是特指珠宝首饰等高档商品。

古董店有货,但我对西洋古董和艺术品并不熟悉,应该说是不了解,还是从大英博物馆和国家美术馆等处展示的西洋艺术品获得的最初的概念,算是知道了西洋类的古董和艺术品有哪些东西。接下来在古董店主要看的也是这些东西。看过我还是一门不门,区分不出什么,洋古董的门道深似海。

我敢于出手的还是国产古董什么的,在那些洋古董店,转了好长时间,最后花了不少的钱,买了块古玉和一个画轴,那幅古画是我不知的清代画家的作品,不知如何到了英国。价格实在是不低,可想着师父教的辨认方法,我能确认是古画真迹,咱出自鉴定古画大家,不得不买啊!否则咋有脸面去见师父呢?师父有过交代,让我多看古画,如果许可,也多收集古画,目的是为把古画保管起来。

在与同在商店的顾客聊的时候,得到了一个消息,周六上午在波特拜罗路的地摊上也是一个大的卖旧古董老物件的市场。正好第二天就是周六,我联系了Grace,问她第二天有空否,想让她带我过去。她听闻后表示有兴趣,于是定下同去。

古董市场大约都有一个传统,那就是开市很早,往往凌晨四、五点就开市了,那时天还是黑漆漆一片。之所以这样,据说是因为古董市场早期都是一些“来路不明”物品的交换场所,按照伦敦的旧法制,在天亮之前你是可以进行任何的“黑市”交易,偷来的、抢来的东西,都可以在黎明前的黑幕下交易。一旦天亮了,就必须“光明正大”地经营,否则按偷抢罪论处。这就是古董市场出现的由来,也是古董市场天亮前最活跃的原因。似乎这个有与中国类似传统的市场仍保持着既有传统。

次日,一大早Grace就到了旅馆门前,一看她还带了一个女伴叫Mary,上车一聊得知是新加坡人到伦敦打工的。她们都是二十四五岁的大姑娘,公司白领,所以两人合住在一起。现在是夏天,当然不担心要在天黑的时候到早市了。

在这个露天的古物件市场,东西还是挺多的。当年英军侵清时带回的东西,已经传了几代人,到了现代,很多年轻人喜欢电子产品,对这些古旧的东西不再重视。或许他们家里保持的这些东西值钱,但他们这些后代并不认为值钱,更何况家道中落,也让他们有了出手的打算,没事了就搬到地摊市场上换点钱花,是当时英国社会经济的一丝反映。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古董日益受到追捧,带回国去,都是好东西。

到了市场,这两个女孩叽叽喳喳,看着各式各样的老旧东西说个不停,我在她们旁边跟着,像是她们带我来这里闲逛的,但我把眼睛盯在了摊上东西,眼睛像是不够用。

一个白哥们,摊上有个白色的小碗,很是普通,但我直觉这是个古代的东西。我上去问这是什么国家出的瓷碗,那哥们说:“这应该是你们中国的吧。”

我说:“你能确认?”

他说:“反正在我家放了不少时间,我爷爷的爷爷估计就有了,也没啥好看的,搁在阁楼里可不短时间了,土都积了厚厚的。拿来卖我还专门洗了洗。”

他说的是在家里放的时间,而不是我问的问题。显然白人小伙子也啥不懂,于是我说:“能卖我么?便宜点,我就是个高中生,到伦敦旅游,跟着我的姐姐过来图个新鲜。”还指了指Grace她们。

他是一个说实话的人,到没在意我说的,开口说:“5个英镑。”

“3个,可以么?”我试着讨价。

他伸出手,又指了指那小白碗,我明白“成交”,于是掏出3个英镑给他,弯腰拿起那个小碗。连上手都没有便淘下了它。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北宋定窑1000多岁的古瓷,但能确认这不是出口的日用瓷。它的造型和明清以来的器形不大一样,但我不大会形容。

两个姑娘问我:“你干嘛买个小碗,也不精美,也没有花纹图案,那么普通,那么便宜,大老远的带回国,多麻烦啊!”

我笑笑说:“因为小我才买的,大的可不好带。”糊弄她们,也蛮有乐趣。

可没有过多久,我又买了一对“花瓶”,其实是一对梅瓶。底下没有款,估计主人不懂,认为没款的就不值钱,拿到地摊上出售。但这瓶子确实不错,有与我在归绥买的雍正八寿桃的梅瓶一比。当然,我又忽悠了那个卖瓶子的白大婶一回,说是我和两个漂亮的小姐来逛,这一对瓶子真是像我的两个姐姐那样漂亮,想买下以后看是否可以当礼物送给她们。

那个英国大妈当即就说:“给小姐送礼,要送首饰好,送个旧花瓶可不好。”白大婶把梅瓶当作花瓶了,于是推荐起她摊上的旧首饰。

我看了看,旧首饰尽管款式古老,做工也粗,因为镶了宝石,还算拿得出手,买下来也不贵。就对好为人师的英国大妈说:“那我买两件首饰,你得便宜卖我那两花瓶。”三说两说,花瓶很便宜就买到手,一个20镑;倒是三件旧首饰不算便宜,总共60镑。拿出100镑给了白大婶,还要了个纸盒子把花瓶装了起来。纸盒子也是白大婶用来装花瓶的,放进去正好合适,里面有原本的纸,垫着瓶子不会在盒子里乱晃。

刚把首饰给了俩姑娘,她们很高兴地收下了,还真不客气。我对她们介绍首饰时,一扭头发现了一幅画架在皮卡车帮旁边,快有轮子高了。那是一幅油画,画的是西洋女士,或曰仕女,金色的头发,精细的五官,慵懒地靠在沙发躺椅上,穿着的是薄的长衣衫,却哪哪都曝露着,丰腴的胸部和胳膊、大腿,白白的,画得非常细腻,吸引了我的目光。

走近,我蹲下仔细观察,画是旧了一点,却看着很舒服,画法技艺显然不是庸手。没有在画上看到个名字,所以是否名家之作不知道。谁画的,以后也没弄明白,也没法弄明白,西方此种贵妇坐卧图很多,大概是那时流行的构图方式。反正是自己欣赏,认可了,管他谁画的呢?能买得起就好。

在我和画主商量价格时,新加坡的那位有些鄙视我,大概觉得我一个男孩子的欣赏观不好。这真是委屈我了,我在意的是画技,而不是人物!

那幅画的尺幅不算大,虽然旧了些,说不出创作时间,所以算作是流行画,价钱就开不高了,讨价也没压下多少,便让画主把油画大致包好,掏钱买下。

Grace她俩随我转半天,并没看上了几样东西,买下的她们看我的架势不像懂行的人,便没问我,我也没有主动为她们鉴定,看她们也没吃亏,就一直看着,像是向她们学习。新加坡姑娘还表现得像是老手,在我面前显摆。

逛完集市,就快到中午了,我提出为了感谢她们陪我逛了半天,肯定累了、饿了,我来请客一起吃中午饭。Grace欣然接受了邀请,那个新加坡的Mary还有些不好意思。是她们带着我,到了一个算是英国家庭聚会去的好点的餐馆,我们大吃了一顿,确实是比Fish and Chips好吃。

几天来,我在伦敦街头吃过麦当劳、汉堡王,也吃过英国人的特产Fish and Chips,唯独没有去过China Town的中餐馆。

让我不可思议的是,在伦敦中国的古董真是不少,尤其是瓷器,后来我才知原因,中国的瓷器外销历史过千年,欧洲进口中国古玩的一个高峰期是明末清初,而当时正值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是那时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国力最充裕的国家,英国贵族阶层都以收藏精美绝伦的中国古董作为身份和家族的象征。是以,即使现在,在英国几乎所有的大宅子里特别是各式城堡中仍可以见到大量的中国古董、瓷器、漆器、玉器、铜器、绣品以及各种木质艺术品及家私,数量惊人;英国两次打到京城,掠夺的中国皇室、王族府邸的珍贵古董什么的也有不少,那些士兵和中下级军官的后代没文化,自然也不在意保存,所以很多的古董文物流到市面上就不足为奇了。

伦敦的古董市场非常火红,世界各地的“淘宝者”都蜂拥而至,在伦敦可以淘到很多的宝贝,这大概同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的辉煌过去有些关系,在之前的一、两百年的时间里,英国人似乎把世界各地能搬能抢的值钱的玩意儿都搬回伦敦了,其中有埃及的木乃伊、方尖塔、中国的半座圆明园、古希腊神庙里的雕塑、石柱,很多国家的书画、珠宝等。

那么我为什么不深度游一下伦敦的旧古董集市呢?索性我放弃去巴黎,就在伦敦好好踅摸当年从清宫里流出的古董,下次来还不知什么时候呢。崇尚古典的英国,有着为数众多的二手市集,其中隐藏着不少惊人的古董和艺术品。

家园 第115章 古董集市

Covent Garden是伦敦市中心最传统的集市之一,以三大市集组成──Apple Market,Jubilee Market,East Colonnade Market。比较为人所知的苹果市集多卖些手工艺品与纪念品,在它后方的Jubilee Market是有悠久历史的英国传统露天市集,主打古董珠宝首饰,主办方特别将每周一设定为古董市集日,所以如果特地为古董而来,必须选在周一。

周六刚过去,周一的早上就又有可去的地方,真是乐死人。哈,小小年纪贪心至极!

那天一早我就走去Jubilee Market,早去运气会更好,机会多嘛。我仔细地逛了一个上午,看到不少好的东西,让我迫切地拿下。可那里是集市,小店主或摊主个个懂行,尤其是对自己国家的老东西了解更清楚,显然不能像在Car boot露天市场那样与不懂行的人讨价还价了。所以“迫切”是不行滴,兜里的钱还得捂住,你说我容易吗!

看着那些让我的目光移不开的好东西,二万英镑买不了几件,我只好望洋兴叹,一个高中生心不能太大了,买些能够负担的玩玩罢了,似乎那刚烧旺的心火渐渐息了,转为无奈地关注重点咯,有目的地发掘,特别是欧美人不太重视的物件。

这不我发现了一个浮雕纯银红茶壶,制造大方精美,四个敦实的兽足,环形浮雕卷纹花把手,松塔形盖扭,壶身一侧刻有族徽,壶盖和壶身都刻有浮雕卷纹花饰,壶嘴根部雕刻一兽头,整把壶线条粗狂,造型厚重。

我捧着那把壶,听老板介绍,他指着壶身上的标记说:“这把壶是在伦敦制作的,制作时间很清楚,1872年。”一个錾刻的r及后面的数字指示年代。 “你瞧这些显示:狮子标表示材质是纯银,美洲豹头代表产地是伦敦。”然后转动了茶壶,让我看,“嗯,这是工匠标,Goldsmiths Alliance Limited Cornhill London。”我看了,心说:“这该是制造公司的名称吧?为什么说是工匠标呢。”

英国老头说得很详细,壶的重量:963克,尺寸:高21厘米,宽27厘米;从使用程度上看应该是一把英国上流家庭中的红茶壶,使用精细,品相完好,尤其是银标齐全,可以算是一把古董壶,尽管不是太古董。

220镑拿下,自然是和那个老板好一通bargain后的价,委实不易,要不是那个英国老头有耐心,怕是个中年人早把轰我走了。英国人能容忍适度的讨价还价,逼着自己降价的bargain就不大乐意了,可我乐意嘛。

这个价,其实也不便宜,但我觉得那把壶是个物件,带回去送给父亲,或许他会喜欢。我还没送什么给他呢。他们蒙古族(咋这么想呢?)有用银器的习惯和传统,我在达来乎布就看到蒙古包中没啥贵重的东西,只是银制的茶壶能见到。

在这个摊上还买到一条银怀表链,是925银的,过去在英国是最高标准的纯银了;重量有73.3克;总长38.5厘米。这条旧银表链上的银戳太多了,但各个标却比较分散,有代表英国925纯银器标记“走狮”,有英国生产商的标记,有代表年份标记的“A”,虽有年份标但无法读出具体年份,特别是每一个环上都有走狮标。由于一个扣环上的标记磨损,生产的具体地方看不清了,但无疑这是条英国产的银链,只不过这款英国纯银怀表链,因为怀表不值钱了,所以才单卖。

据说,好的怀表链存世量不多,因此一直是西洋银器中的“贵族”,我是通过买这条表链才知道的。这个表链基本上每一个扣环都有“走狮”的标记,厚重有质感,并都有使用痕迹,应该是原链且没置换过,极其完整,保存下来实属不易。像表链这样长时间用的系链很容易坏的,这条却是没坏,可见当时制作得是多么精致,工艺又是多么高超。

给舅爷买过一个古董怀表,这次配一条表链比较合适啦,能够买到是运气好啦。

Covent Garden附近有许多小店、食肆。买完几件英国老旧物什后正好是午饭点,按照Grace向我推荐的,在超人气的Hola Paella吃西班牙海鲜饭(Paella)。进去一看,里面在制作食品的推车前排队的人特别特别多,可见其口碑!因为销量大,老板用两个大炒盘交替制作,而饭本身和料是混合好的,现场加热,保证不间断供应。

海鲜饭总共有3种size,small,regular和large,排队轮到我时早就饿得前心贴后心了,来的早不说,还又站又走了五个小时,不多吃才怪!所以要的是大号的,同时买了肉丸串,一串三个,两串为单位售卖。买完饭,懒得排队等位子,像很多人一样到一边站着开吃,有人作了表率,我才安心地用餐,要不我得守“规矩”。

海鲜饭的味道真不错,名不虚传!料很足,虾仁、蛤蜊、彩椒、洋葱特别多,炒蒜的香气,胡椒的辛香,葡萄酒去腥,黑橄榄提味,使每一口进食在嘴中都有不同的感觉。肉丸味道稍重一些,也挺好吃,配饭正好。我大口大口地吃得很过瘾,嗯,有空您去伦敦,建议也来这家快餐店尝尝Paella,绝不会后悔听了我的话。

匆匆用完餐,得给别的客人让地儿,唉,慕名而来的食客有些多。出来玩,不需要讲究,吃些当地的餐食,换换口味,也不虚来此一趟。西班牙海鲜炒饭,不该属当地餐食咯,上海也有嘛!不过这里的味道比海城的更有外国味!啥外国味,英国的,还是西班牙的,就说不清楚了。

吃过饭,口有些渴,可附近卖水、饮料的不多。我看到有一家巧克力店,有热巧克力外带,于是进去买一杯喝。现场制作的饮品,员工要先尝过,确定是否合格再售卖,真是一家特别用心的巧克力店。卖的热巧克力,是我喝过的最浓的hot chocolate,浓度直逼巧克力酱,原来这家品牌为“Venchi”的巧克力是来自意大利的顶级巧克力,是名店呐。

然后,我又在各个小摊位上乱转,看到的饰品不便宜,上百镑的不占少数。可这样的饰品不适合收藏,佩戴又不够时尚,买了怕姐姐们不喜。有些拿不定主意,犹豫后放弃。

不过可去的地方还有,东方不亮西方亮嘛,下一天我跑去了伦敦上流社区边上的Alfies Antique Market。作为英国最大的室内古董集市之一的Alfies Antique Market,据说一直是时装人士与明星们秘而不宣的寻宝地,影视圈的人士都常常到此寻找灵感,潮流指标Kate Moss和Keira Knightley都曾在此血拼,可这俩是谁我从来也没弄清,从名字看估计是女士。

到这里后,我发现旧的物什种类多不胜数,古时服装、家具、珠宝、二手书籍、玩具、海报等等,应有尽有。

转了一圈,能让我占便宜的是,英国人对自己本国的实用器不大感兴趣,因为是属于各种新材料替换旧东西的时代呢,很多用料品相不错的家具都被英国人家淘汰了。让我发现并欣喜的新鲜事是,一个卖二手家具的,收了件四屉橱,最下面的抽屉里竟然还放有卖家遗下的一些金银饰品、上百枚硬币之类的小件物。摊主当作家具的附赠物也没清出来。

我查看了那些小饰品,大多带有包装的盒子呢,其中不乏有真金白银所制成,估计是卖主和收购主都没仔细查看。凭着两三件真实材料的首饰,我就决定买了下来。花买家具的钱,买下四屉橱,并带上一堆小饰品、一堆过往的硬币和旧纸币等,遑论那些钱币还是真的,拿到海城的钱币市场多少能卖个好价钱。

据卖家说的,衣橱是橡木的,这种木质较硬,稳定性好,做出来的家具经久耐用,从风格上看四屉橱打造出来已有近百年了。仔细看过柜子,外观除了旧以外还是非常完整的,没有损坏的地方,使用或曰保存成这样可不容易。算是我淘到了既便宜又古老且完整的好东西,我花了些钱,把这件老旧的家具海运回中国,被家里一阵数落。

这一天,最值得记载下的是,我在一处卖老旧画和招贴画、海报的古董街上逛的时候,发现一幅老旧残破的和尚画,上面有竖写的第十六注荼半托嘎尊者,画面上有几个我说不上来朝代的人物画像,是设色的绢画,但绢已变得深黄,看样很快就会碎掉,我估计照这个样子,这幅画存世的时间怕是不短了,而且画上有几个红印,已经因为破损分辨不出上面的字迹,不过有这红色收藏章倒是为画作增值不少。

我守着这幅画看了不少时间,想买,并不怕假,是因为和尚画太近坏掉的程度,买下来怕带不到国内就会碎成齑粉。而且卖主出的价不低,花这么多钱让我心痛。终归头一次看到如此古老的画作,错过了怕是再也难以遇到,为了能让师父看上一眼,最后我咬牙买下的,更是百般小心包好保护起来。

当然,这幅画拿回国内,却另有故事。

购得这幅和尚图,对我来说,是发现伦敦的二手市集真有种另类魅力,好似怎么努力挖掘都会有被遗漏的宝物,让人不得不再三地重新探索;各种新奇的老旧物什仿佛在诉说着不同时代的故事,随着视线从一个摊位转移到下一个摊位,那些散发着艺术气息或贵族印记的久远以前的玩物,让人像是搭上了一台能随手翻转时空的时光机,看往事重现。

家园 第116章 布莱顿之行

淘老物什,让我生出不该这个年龄的人该发出的感慨,“为什么我会喜欢老东西呢?”特么的是“老”跟我的缘分,不论老人或是老的物件。

当然,我来伦敦游玩不会总沉浸在“找老”、“品老”、“买老”的状态里,这时可是夏天呐!夏天是灿烂的季节,是张扬的季节,是关不住自己的时光。

伦敦人都到海边游玩兼避暑,有不少的人去英国东南边的海滨城市布莱顿(Brighton),我现在喜水,也跟着去了,用我的话说:“去趟英吉利海峡的海水,迎大西洋的海浪”,好不潇洒吧。

布莱顿,伦敦正南部的海滨城市,有一个特殊的标志性建筑,那就是英皇阁(Royal Pavilion),是1815年为方便当时的里根特王子与他的情妇Fitzherbert幽会而建造的。这个受莫卧儿王朝的印度伊斯兰建筑风格强烈影响所建成的皇家宫殿,从一开始就为城市和海滨装饰上了纵情和奢华的外观。

英皇阁,这个皇家行宫堪称英国最有异国情调的建筑,外观是印度的,而内部装潢布置颇有一些中国风格,如莲花灯,火龙巨型水晶吊灯,仕女壁画,竹藤扶梯,大面挂毯。徜徉在宫内,对于英国皇家情调有了实际的体会。

旧时布莱顿作为度假地,引来贵族纷纷向往,在当地留下了很多乔治风格的建筑,形成城市景观,很有特色。

漫步布莱顿城的街道,来这里的游人真多啊,就像是在中国,不过是人的面孔不一样罢了,却都是轻松自如,闲暇自在,看不到伦敦白领来去匆匆的景象。

布莱顿小城名声在外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其有“Gay City”的外号,欧洲及至世界有名的男同性恋者的天堂,每年8月初开始有同性恋大游行造声势争同情。我来早了一点,赶不上这个西洋镜。唉,这是我能接触的活动么?不过是做些介绍而已。

似乎是出来旅游,人们会容易相交,我在这里遇到几个大学生,其中还有一个中国的女学生,索性就和他/她们一起活动了。

我们先去的海滨游泳,舒服了一把。哦,我们可是走到了著名的天体海滩(Brighton Nudist Beach),官方认可的。

进去时,我看了眼旁边的中国女学生,她害羞,还著有小小的三点遮挡,已经无法再小;我不是一样,也穿了个极小的泳裤。英国的男大学生笑话我:“你还在襁褓中么?脱了吧,难道你那个小的如蚯蚓?”

妹的,一时没理解,理解后我老实地回应:“不啊!我怕控制不住膨胀起来,那该怎么办?”

我把他逗得哈哈大笑,“You could be on heat, can’t you?”

“那你晚上就陪我吧。”一个白姑娘笑着说。

“可以么?”我故意顺着她说,怕她更露骨地调戏我。因为这时她已经脱光,黄黄的体毛,有点刺眼,但别说体型绝对“魔鬼”,按我看到的样子描述下:前凸后翘,细腰大长腿,身体晃动起来扥(den)扥滴,就是肌肉弹性十足。

这里虽说是clothing optional,一般进去的各式男女都会脱个精光,而里面女性及“全家福”的比例较高。

当我穿着泳裤漫步海滩,看到很多人尤其年龄大的一进到海滩,很自然地脱掉了本来就不大的泳衣,女士都是三点装,脱掉了所增加露出的身体面积也不大,或许读客会笑话,那都是身体最隐秘的位置啊!可在这里真的就不能如此说了,大家都一样,反而很正常,自自然然的。可不是嘛,走在天体海滩上,人与人是在很近的距离上,说摩肩接踵也罢,没有人有控制不住自己的表现,都是“垂”着的,男女概不例外。或许,有人在这里会问个问题,不答,自己想去。

跟着nude的老外大学生们在天体海滩溜达,渐渐地不难为情了,但让我脱光还是不行,在里面真是另类。反正走了一圈,看了西洋景,经历了一回,最后也没觉有什么!

夜晚,海滨城市,布满大大小小的俱乐部、酒吧,有著名的Fatboy Slim、Zap的古堡,以及伴随着令人毛骨悚然的音乐以及轻松的气氛的“再生颤栗佛”等等,哪里都是熙熙攘攘,人满为患。嗯,该是人满为乐,老板肯定乐!

几个大学生逐家进去出来,寻找最适合他们的酒吧。他们在布莱顿滚石(Brighton Rock)酒吧停留下来,这里供应新式的英格兰美食和时髦的鸡尾酒,而“Brighton Rock”,一种特别混合了香槟酒、香草伏特加,以及钱伯德(Chambord)的鸡尾酒,是他们慕名过来要品尝的。我被他们的好奇打动了,也要了一杯,喝了感到与平常的鸡尾酒相比,泡沫让辣味的感觉扩大了,却又减少辣味在口中的停留,犹如一阵风刮过。这个调酒法或许值得一学,便跑去吧台先露了一手。

我自然又是一显身手了,先是为中国女孩同伴调制她能接受的鸡尾酒,中国女孩的口味我了解,但三个英国小伙子大姑娘也要,我则实习了一把格林教的,拿给他们喝过后,看样他们很适应。然后,就是老板过来说:“客人太多,调酒师太忙,来帮一把吧。”既然有请,何不应允,遂客串了把混酒师的勾当,在重金属音乐之下,大耍起来滚石节奏的舞步。

从开始时的那么一耍,一个东方小子玩这个,西方白人们都新鲜得紧,随着欢呼声起,我越跳越暴烈,有些忘乎所以,那份激情为我赢得了一大群西方各地的白小子的青睐和白大姑娘的飞吻,我的同伴眼睛都看直了。凭着这份调酒的花式表演,我终打动了酒吧调酒师并得到他的传授,让我学会了“辣味在口中像一阵风刮过”的调酒法。

技不压身嘛!

我终于被同伴拉进舞池,跳起了摇摆舞和拉手舞,头一次和洋舞伴玩,架不住我跳得火爆,翻滚、斤头都上了,和女舞伴扭起来,很狂放的!拉着女舞伴旋转,我的手使了劲不让调戏我的女孩停下,而她转不动后就倒在了我的怀中,口喷着热气,愉快地喊着。再跳她就时常地用搂抱的动作和我贴到一起,很暧昧,也很刺激!

我发现只要舞姿放得开,任何舞伴都能轻松驾驭!

我们跳到很晚,那几个男女白大学生也喝得迷糊了,才回到住处,那个白姐姐还没忘要陪我,拉着我去上她的床,我稍使劲就让她彻底地迷糊了,倒在床上拉不住我,让我脱身离开。他们都迷迷糊糊地,谁也没发觉我的离去。

第二天一早,我不因狂欢而睡懒觉,起床步出旅社的大门,眼前便是大海,原来住的地方和海边的距离只有一街之隔!难怪整夜听闻海鸥鸣叫。

晨风很猛,我沿着海边道路,荡衣而行。天边灰朦朦就像未睡醒般,海上雾蒙蒙迷茫一片,犹若我的心境一般。

虽然高考失利的痛苦降低了,对前途的迷茫却加深了,今后该怎么办呢?时时自己在内心中问起。老爷爷的嘱托,光大门楣的使命,学不成医该怎样实现呢?一想到这些,内心的焦虑便急剧地升起,浑身不自在。

在海风的吹拂下,我漫步前行,脸对着东方,英吉利海峡若隐若现。我站在海岸边,期待海雾消散,呆在那里,静静站立,目光向前探寻。未几,风似乎弱了,海面渐渐开阔,太阳从雾后面探出头来,眨眨眼,投射出万道光芒,照得水面波光粼粼。

阳光也照到我的脸上,暖洋洋的,我忽然想起怡娴给我讲过的海明威作品《太阳照常升起》,那迷惘的一代在失落和绝望中放浪形骸,向醉生梦死、浮躁喧闹的生活方式寻求刺激和慰藉的精神状态,及他们在困境中为寻找新的出路所做出的努力。我有些警醒,妹的,我是不是也成了他们那样的人么?“迷惘”难道成为我的新标记?

小说中所凝结、汇聚的海明威自己的思想、情感、理智、痛苦和他对未来的窥望,启迪着我,让我也要像他那样坚忍不拔地追求尚不能理解的种种,即使那些概念仍使我迷茫。

想了半天,我恍然大悟,就像海明威说的“太阳照常升起”,所以生活还得继续,心中有阳光,前途必灿烂。我的脸被晨光照亮,心中一个声音响起:“继续努力吧!你还有机会。”在那一刻,我接受了现实,明确“先看命运把我扔到哪个角落吧,然后再做徐图。”

我步到福林芝(Fringe)咖啡屋小坐,再到金斯顿(Kensington)花园静赏,惬意和浪漫。嗯?说顺嘴了,惬意是惬意,浪漫谈不上了,安宁有之,不过是我独自一人乱走,如果借条小犬相陪,可以说是孤独的牧羊人咯。

狭小的街道布满了布莱顿的特色小店,走进去看看,发现大多还是类古董店的铺子,出售各种银器以及珠宝,而我已经兴趣缺缺。虽不是满怀心事,注意力已放在回国如何面对该来的一切,尤其是那些埋怨上,那会让我头痛。

告别了几个大学生,他们对我有些不舍,很好玩的伴,也是很会玩的伴嘛,只是那个白姑娘鄙视于我,就因为我没在她床上相陪。临别时漂亮的金发碧眼姐偏要和我亲嘴吻别,我没客气了,湿吻,上下其手……或许读者会更加鄙视我!

离开伦敦前,我又去了The Harp,和格林及他的老板玩了一晚上的鸡尾酒,也耍了回“辣味在口中像一阵风刮过”的调酒法,让他们品评。这次我的英语似乎好了些,能听懂他们很多关于酒和鸡尾酒的说法,算是学到了一些精髓的酒吧经营之道吧。没想到老板说:“你留下,可以再开个分店。”他倒看得上我。

临分别时,我们互致祝福,他们还要我下次来伦敦再到The Harp大家聚聚,我很肯定地答应了,这份情谊我还想保留呢。

别了伦敦,我还没呆够的地方。

家园 第117章 归家

我带回了十数件中外古董、艺术品,满载而归,直飞京城。

在飞机上,我的心情开始转坏,再也没有了在伦敦和布莱顿的自在和潇洒。该回家见父母了,可是怎么面对双亲呢?有些愁死,肯定考不上京城的大学,不得让妈妈难过死?想到这我不自觉地挠头,陷入万般的无奈。

因是先到的京城,便让舅爷看过我带回的部分古董,东西摆在桌上,他只瞄了一眼,便说里面不乏珍品。

舅爷看得细的是几件中国的瓷器、古玉、画轴和珐琅器,而第一个拿起看的是那个不起眼的小白瓷碗。

上手后,他花了会功夫,看看,摸摸,琢磨,透过那个小瓷碗莹润的釉水,独特的玉质感,辨认出是北宋定窑瓷,舅爷说:“宋代制瓷追求瓷的玉质效果,特别为宫廷制造的瓷必须得有玉质感,富有灵动之气,如白玉一般。”又说:“这个小碗虽然朴素,细看却有如此的效果,必是宫廷所出。想想,千年前是宋朝皇帝所用,后为清帝所藏,英法联军或八国联军打进京城时被抢走,现在回归,多么富有传奇色彩!如果到市场上拍卖,可得天价。”

“舅爷,好不容易弄到手,就没得去拍卖的道理。我得留着,传至后代。”

“哈,说得也是。”然后,舅爷指着那套珐琅器说:“这该是咱家的!”

说得我一愣,忙问:“怎么回事啊,舅爷?”

“清朝的物件嘛”,说罢哈哈一笑。

珐琅器形状看上去简单,是个圆筒的盒子,但装饰华丽,两端是蓝色、中间是黄色的珐琅彩,绘有各种花的图案,勾的是卷草文,边上为金彩的描金线,亦被肯定出自宫里,“这是一对掐丝珐琅书卷式盒,肯定是乾隆朝的。”舅爷明白无误地确认道:“就是不知道外国鬼子抢走时里面装的是什么物什。”语气里满是遗憾。

而那对无底款的黄底粉彩花卉梅瓶,舅爷认为出自嘉庆朝的官窑,弄到也属不易,自己收藏不错。终归是一对官窑器的真瓷器,也不能什么都求雍正、乾隆的精品。舅爷向我灌输正确的收藏观,我挺认可的。

他问过我当时买的时候花了多少钱,我告诉舅爷:“小白碗,人民币40块;一对梅瓶,大概不到600元。珐琅器,也就1500元吧。”

“小子,你可够有运气的,最值钱的,你花的钱最少。我看这才叫收藏吧。”得到像舅爷这样鉴定古董内行人的称赞,我很有些飘飘然了。

把那条银怀表链拿给舅爷,看着舅爷把表链装在了那块旧怀表上,倒是装上了。舅爷说:“装不上也没关系,各有各的收藏价值。”

和舅爷聊起在伦敦淘宝的事,也让舅爷来了兴致,大热天的带我到荣宝斋观摩名店的藏品、展品。舅爷是荣宝斋的老人,现在也常请他回店帮助鉴定,所以店里挺给面,一个副主任陪着舅爷和我转了陈列室,把一些近来新收入的古董、书画和老物件逐一介绍、讲解。

舅爷也重又鉴定了一番,但什么也没说。我旁观,舅爷是心里有数了。在离开荣宝斋后,舅爷又重新给我讲解一番,订正了那个先生讲错的地方,告诉我是如何看出的。跟着舅爷就是长见识,涨知识,难得的受教育的机会。我上次自己来看过的还有印象,加上二位专家的评述和鉴定,就更明白了,大有收获,有了舅爷的这番指点,以后我在上大学时才敢于出手。

该回家了,不能不回了,高考完半个多月,知道父母都等待着见到我,只是近乡情怯,“无颜见江东父老!”

一咬牙,一跺脚,打个“飞的”回到归绥,在新家见到了父母。不待他们说什么问什么,我先把在英国为他们买的礼品拿出,让他们高兴下,明白自己儿子在那么老远的地方都想着父母,还特意买了让他们趁心意的东西孝敬。

拿出了那把银茶壶,对爸爸说:“这是我特地给您买的,以前在达来乎布看您的朋友家都有银茶壶,可咱家没有,哪像个蒙族传统的家庭?这不买了个,下回你的蒙族朋友来家,就用这把银壶沏茶,保管显得咱家厚重。”

父亲其实不管壶是否传统款式还是西洋款式,有一把就行,喜滋滋地抱着壶到一边欣赏去了,然后仔细清洗,试着沏茶。

给妈妈买的博柏礼的格子手包,对她说:“博柏利创办于1856年,是英国皇室御用品,具有浓厚英伦风情的著名品牌,嘿,据说,英国人说的啊,这个品牌可是奢华、品质、创新以及永恒经典的代名词。”指着格子图案说,“博柏利经典的图案,是其最具特色的外在标识。”

“儿啊,不用你说,妈还不知道博柏利!”

“嘿嘿,怕你久居塞外,眼光闭塞嘛。”

“臭小子,你的心思妈知道。”

不和妈贫了,拿出一打色彩各异图案各异的羊绒格子围巾,“妈,喜欢的留下,其它的你和父亲可以送人,儿子想得周到吧?”

从英国也就是买这个品牌的东西拿回来令人喜爱,而且在塞外围巾用的时候多,一块名贵的围巾不亚于一件时装。

妈妈挺赞我带回的东西,对爸爸说:“咱们刚到军区,你看哪些朋友和上级需要送的,可以分一下。”

重头戏来了,我很正式地示意爸妈小心了,在他们诧异的眼神下,轻轻地把在伦敦所得带回归绥家里的古董、瓷器,一件一件摆到餐桌上,让父母欣赏;并指着每件精品,把舅爷说的转告诉他们,就其价值,可把他们惊得不知说什么好了。

我郑重交代父母,“不要给别人看,替我保存好。”

爸爸说:“那你就收好了,不要摆出来。”

妈妈忽然问道:“儿子,你哪来那么多钱买这些东西的?”

大概也是爸爸想问的,他凑了句:“是啊。”

“哦,遇到了李家三哥,跟他去了梅费尔的赌场,赢了不少钱,说我给他带了运气,分了我些。那些钱带回来也没用,就都买东西了。”

“你没赌吧?”

没敢说实话!

看到我几年搞到的古董,让家里所值不少,把妈妈喜得更是看重了自己的儿子,此刻她只是细细端详那些价值连城的古董瓷器,连上手都不敢,脑子空了。

小小的障眼法,暂时让我摆脱了如何解释高考失利的困局。

家安到了归绥,住进宽大亮堂的三居室,还有我一间呢。不过总共在这间房也没住几晚,真是遗憾。我怎么老不能在家和父母生活呢!

嗯,就是小妹先到,“霸占”了一个稍大的房间,我回来后对妹妹说:“妹妹啊,你可过分了,家里你最小,睡那么大的房间干嘛,该让给哥哥。”

“哥,你老想到外面去住,干嘛要大房间,空着就好?你不还能到医院奶奶的房子住去,就别和我争了,我可是要和爸爸、妈妈一起住的。”

妹妹,一个小小孩子,比我想的还多,够“精”的。“嘚,哥让着你行了吧,好像你能和爸妈住多久似的。”

可是,这几天是我们一家四口又一次团聚在自己家里的宝贵时间,爸爸、妈妈下班回到家里就能看到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哪能不乐呢?

我嘛,白天肯定是到处踅摸,伦都淘宝的热情尚未消退,加之前一次在此地的得宝经历记忆犹新,咋会不期望有意外之收获呢?哈,坦白一句,哪能好事回回找我呢,竟是一无所获,到是对归绥更熟悉了,甚至跑去奶奶的住房,把那些老物件翻出,做了个鉴定练习。无不无聊呢?

回来后,我悄悄问了父亲,“奶奶没给你留下个传家宝?”“我在奶奶哪啥也没翻出来。”

“啥是传家宝?你去当兵才是家传的传统!你太爷爷当了八路军,你爷爷是志愿军,你爸我是解放军,你呢?”

我大囧,传家宝和我当兵被父亲牵强附会了。

妹妹倒是不在归绥乱跑,整天在家练琴忙,那琴声飘荡在部队家属院中,蛮新鲜的,都说老马家出了个音乐人,还打听在哪学的。

我也凑个热闹,用妹妹的大提琴拉了回,那悠扬浑厚的琴声传出,有人说:“哟,这回的琴声好响!”当兵的都外行!

我们一家人的其乐融融,那份难得,让妈妈的感触犹深,“孩子大了,家更热闹了,家有家味了。”三年前,家在达来乎布时,我们还小,总要父母操心;现在我们大了,能和家长呼应了,还不时带给他们些惊喜的事,能显摆的事,父母获得了满足。所以,女人嘛,既有丈夫陪,也有子女在膝下,日子才过得红火不是?

小妹好玩,这次回家把我给的那块翡翠原石带来,放在了她的房间里,当个事似的,对妈妈说:“这是哥哥给我做首饰的,到时打开,没有翡翠的话,让哥哥赔我。”

妈妈和爸爸都没当回事,当我们兄妹闹着玩。可妹妹对我的认识,有她的坚持,既相信里面有翡翠,但看不到也就不确定。打开还是多少年以后在港岛的事,是由她的港岛未婚夫为她解开的。

该来的终究得来,妈妈憋不住终于问起了我高考的情况。我用非常难过的声音对她说:“对不起,妈,这次我没考好,应该去不了北京上学。”

“能有学上么?”

“嗯,把握是有的,就是不知能不能进一本院校。”我叹口气说。

……

家园 第118章 随太爷爷回老家

在家里,赶上太爷爷到塞外避暑。

打自己的大孙子及大孙子一家重归膝下,老人好像身体更好了,有闲情回家乡,在有生之年再看一次出生的地方。

太爷爷先到的归绥,爸爸和我都去了宾馆陪着。太爷爷是从内蒙出去的老革命干部,自治区的领导出面宴请了一次,我和父亲都有幸得到邀请,其他到场的家属还有三爷爷和一个父亲的堂弟。

自治区领导在宴会上拿出了全套的蒙族祝酒仪式,乖乖,吓着我了。

蒙古人把酒视为饮食之最,对喝酒时的敬酒、献酹、请曲等方面,都有一套礼节安排,创立了蒙古族独特的酒文化。

敬酒是蒙古人提升宴会、招待仪式上的气氛所常用的恭敬礼节,自治区领导很懂敬酒的诸般规矩,把个宴请搞得气氛热烈、快乐。他自然是宴会的主持人,所以上来还选劝酒员、敬酒员,父亲就是其中一位,在首轮敬酒。

主持人先说了一套祝酒词,长篇大论,我很难记得,大意就是尊太爷爷为从塞外走出到首都的革命前辈,也是自己的前辈,今日回来是自治区的光彩,让他有幸用蒙族的最高礼节款待尊贵的客人等等。然后,从主持人开始按次序每人敬三次“策格”,以前是酸马奶,现在改成了白酒。太爷爷显然喝不了那么多,就由父亲代喝,杯到酒尽,赢得席上自治区干部们一阵叫好。

之后,旁边的乐队奏乐,歌手起头大家齐唱耐日之歌,伴唱三段曲子。一大桌子人围着,开始大吃大喝起来,边喝边唱歌。耐日之歌——祝酒之歌?娘的,我现在也没弄懂。

太爷爷示意,父亲站起作答谢祝酒,是用蒙语说的,以为极敬,也是一大堆啰嗦话,不管在座的人们有多少听得懂的,嘿嘿,蒙族干部都不大会说和听懂蒙语了。这就是汉化!

父亲穿了军装也难掩蒙族大汉的本色,原本魁梧的身躯,白净的脸色,喝了酒就愈发昂扬,脸上放光,照旧杯举酒干,势不可挡。这是我难得参加的一次由政府领导出面的饭局,我是小萝卜头,但发现父亲挺厉害,与大官交谈游刃有余。

父亲作为军区的一位较高级别的军官比身为白丁的三爷爷受到了自治区方面的重视,多有和父亲拉扯的,而三爷爷这个儿子,反到不如孙子,只有汉族官员与三爷爷交谈甚多,这让在京城接触各方面有权人并得到善待礼遇的富商三爷爷面子上不大好过,没有衣锦还乡那般感觉,一脸很无味的神色。我在旁边暗乐,小孩子就喜欢看热闹和幸灾乐祸。

三爷爷吃完饭后,在他眼中就是吃顿饭,马上借故离开,在太爷爷要回京城才又回来,大撒了把钱,以显身份,让自治区方面知道这位才是“真佛”,才有心拉拢,求他回乡投资。

太爷爷离开归绥,由大孙子、重孙子陪着回到古尔——我们的老家,太爷爷心里就更愉快了,而且精神好,身体的表现也跟劲。

来到了残留的蒙古王爷府,站在门口,太爷爷老涕纵横,当年愤怒一别,多少年了,才又故地故乡重回,太不容易!

太爷爷兴致勃勃地带着我们逛王爷府,滔滔不绝地给我们介绍当年府中的情况和各种蒙古王爷府的规矩,那么久远的事物记得清清楚楚。作为政府层面上的蒙族干部罕有知道这些的,遑论汉族干部了,陪同干部直呼应该把太爷爷所说详细记述下来,作保护性挖掘,以后都是自治区文化的宝贵资料。

太爷爷指着王府外院的一处房子,对父亲说:“你阿布小时住过,他五岁时就跟我学骑马,练咱家家传的刀法,可惜哦伯各(爷爷)没有教他多久,就去投奔革命了。”

在太爷爷感慨没有带长子多久的时候,父亲突然问:“哦伯各,我阿布长什么样啊?”

父亲是遗腹子,自然从未见过自己父亲。虽然那时解放了,可塞外实在落后,爷爷离家前从未照过相,所以父亲对爷爷长什么样没个认识,只听额吉说过:“你父亲脸白净净的,大眼,长方脸,身材魁梧,人厚道。嗯,马骑得好,马刀耍得棒。”这个介绍与没介绍有何区别!

“你阿布小的时候,脸盘有些像你啊,挺漂亮的小子。”太爷爷只记得爷爷五岁时的模样,小孩子的样子,太爷爷那么老了,也说不清。爸叹了口气没再问,问了爷爷仍是说不清楚。

想必几十年了,父亲在梦中梦到父亲时都是模模糊糊的,会是心病么?

太爷爷回老家的事被古尔当地的一些老人得知,还有认识太爷爷的,也都过来和太爷爷叙旧,告诉他我太奶奶在他走后的遭遇,把太爷爷说得直掉眼泪。

回到老家,太爷爷自然也少说不了家族的事情,对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充满了骄傲,挨着个地数着自己上代的祖先。太爷爷脑子很好,竟一个个数得清楚,那些人名我倒是记得住,可没个史料的,真假无法确定。所以,太爷爷姑妄说之,我们作孙子、曾孙子的姑妄听之。

在塞外并没有多少人能如此清楚地讲述黄金家族的家族史,也没什么人清楚地知道自己是黄金家族的后裔,但这个家族的人很是自豪于自己的祖先打下了西域印度、打下了西亚东欧,占了大片俄罗斯的土地……

这些话是当着自治区蒙族干部陪同说的,太爷爷一点也不顾忌场合。当然陪同的蒙族干部听这些话是没什么的,可要传到汉族干部中,父亲就该为难了。太爷爷的民族主义心态,让我感到他一点也不像是个老共产党员了。

我是把太爷爷说的那些当作家族轶事听的,听了,记住了,以后大概只会和自己的孩子念叨,没有想过去和不相干的人散播。我不太在意自己是否是蒙族人,在外面的世界里,改变了我很多的想法——我就是个中国人。

既然来到塞外,肯定要到草原看看,太爷爷虽然骑不动马了,可也愿意和马亲近亲近,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对马的感情我可不敢比。

太爷爷到草原的那天,天空晴朗,万里无云,清风吹来,也不觉阳光灼热了。当地牧场的领导牵来几匹好马,把一匹温和的枣红马牵到了太爷爷身前。他老人家缓缓地把手抚摸在了马的鬃毛上,顺着鬃毛往下轻抚,马匹老实地享受着高龄老人把他的爱通过手传递给它,还转过头来,鼻子“哼哧”作响,嗅嗅太爷爷。

太爷爷兴奋地说:“当年我在王府当侍卫骑的就是枣红马,那匹马比这一匹要神骏;到了八路军,缴获的日本东洋马不错,可我不喜欢(?当时老人家可不是这样说的)。到了西疆,在骑兵师,我挑了匹伊犁马,也是枣红色的。这种皮色的马常见,好的马多。那匹马比蒙古马的种还好。”

他深情地回忆到:“我带了两个警卫员骑马跑到塔城去找叶迷立,也就是俗称的‘方城’,那是成吉思汗爷爷给咱家的世袭领地。可咱家的土地大部分被哈萨克斯坦占去了。在那边跑来跑去,没看出什么名堂,荒得很少有人烟。”

太爷爷兴趣所致,考较起我和父亲,“小子,你们是咱家的后代,会不会骑马?”这句话显然是问我了,爸爸从小就在塞外长大,骑马肯定是会的;但我只在兵营里生活不到两年,在太爷爷眼里该是不会骑马。

自然爸爸和我都去挑马,这时妹妹也跟过来了,让太爷爷惊得快掉下眼球,自己在塞外生活的后代,都敢在自己眼前献艺!能骑马可都该算是蒙古人的后代啊,太爷爷脸上满是开心的笑容。

一开始我和爸爸都看上了同一匹白马,我对白马情有独钟,倒不一定只骑白皮色的马。当然爸爸把白马让给我了。太爷爷看在眼里,心中明白:自己的孙子、重孙子对马的了解不是小白。太爷爷说:“孙子啊,我这匹马不错,你骑了去。”

爸爸嫌马的性子温和,不喜,另挑一马,看着比白马还好。“当时我咋就没看见呢?”我心里颇有些遗憾地想。

我和爸爸纵马驰骋,爸爸的马总比我的马快点,看追不上,我就玩起了马上的花活,不时地探身从草地上采朵花,再不就是身伏马侧奔驰,让远处的人看不见着急;最险的就是在马上倒立。刚刚太爷爷他们还看不到马上的人呢,这一下马上竖起了一个直直的身影,让看到的人大为惊叹。

妹妹骑了匹小马,小马的性子并不那么温和,妹妹不知,也没多和小马交流,贸然骑了上去,好在旁边有马场的人拉着马,看小马要尥蹶子,赶快拉住和叱责。妹妹挺勇敢,并未因小马甩性子,仍然骑在马上,但没敢快跑,噘着嘴骑到太爷爷身旁发牢骚,“这匹小马不听话,不如我在达来乎布的小白马。”

太爷爷安慰这个小曾孙女,“你是个漂亮的蒙族小骑手,太爷爷很高兴。”

妹妹受到了鼓励,调转马头,单独驭马慢跑起来,这时小马到乖了。妹妹在马上一颠一颠的倩影,是跑马场上受人关注点。她回过身向太爷爷招手,那个飒爽英姿,把从京城来的小孙子羡慕得不行,也骑上马,学着骑行,还不让别人拉着马,挺男子汉的。虽说掉落马下,太爷爷也是开心地笑着,并不担心。

我和爸爸骑回太爷爷处,看到太爷爷满脸的笑容,对自己的孙子、曾孙子的骑术深为满意,开口就用蒙语说:“不错,你们是我们黄金家族的真正后裔。”太爷爷的话,我和爸爸自然是听懂了。

爸爸也用蒙语答道:“哦伯各,孩子没忘。”

我要过了爸爸所乘那匹,对太爷爷和爸爸说:“这马我也骑一次,请您们等我一会好吗?”太爷爷和爸爸自然溺爱于我,摆摆手,让我骑去了。

我对这匹漂亮且精神的花斑马摆出亲近的姿势,学着太爷爷的动作,为它捋顺鬃毛,抚摸马皮肤,一遍下来,那马就对我亲了。我骑上马,开始遛了几步,再是小跑,让马活跃起来,然后才是纵马狂驰,跑到好远。

马跑的速度快,可在高速中我还是看见了一株黄玄葵。我赶忙打马回去,寻找了一会,才再找见,小心地采下。值得高兴的是在不远处还长了一株,一并采下。我好高兴,能在草原上遇到黄玄葵,这次可让我发了。

小心收好,我赶紧驰马返回,爸爸有些着急了,怕爷爷累着,想要回到可以休息的地方。回到住的地方,我好生地处理好那两株黄玄葵。

太爷爷问我:“小旭,你采到的是什么草药啊?”

“黄玄葵,专门为您们老人采的。回京城我就为您炮制。”

家园 第119章 京城小住

三爷爷回来接太爷爷,闹了个大阵仗,搞个大的篝火晚会,还请乌兰牧骑来演出,老人观看,青年人唱歌跳舞,好不热闹。

太爷爷看了会,累了,就回王府休息,可是我们年轻人正是要玩耍的时候,以前在达来乎布时就羡慕蒙族青年跳舞唱歌,这次能和他/她们一起嘉年华,自然很是兴奋。但我和他们都不认识,还是客人,年龄也不大,有人请堂叔,但没人理我和妹妹。我就拉了妹妹到场子里跳。

妹妹从来没有当众跳舞,但有我拉着亦是高高兴兴地下场了。我们兄妹学着那些青年人的跳舞动作,自娱自乐地舞动起来。我当然是有基础的,跳这样的舞很快就跳得不错了;妹妹在我的带动下也跳得不错,舞姿很漂亮的。女孩善跳舞,大概是天生的,学的快,跳得好,我和妹妹玩得特别高兴!

听了会儿他/她们唱的蒙族歌曲,我也差不多会唱了,随后和那些乌兰牧骑及当地青年一起引吭高歌,唱起蒙族著名的长调,非常的陶醉,忘掉了高考的失利,心绪随着长调的悠远飘了起来。唉,还是摆脱不掉高考失利的阴影。

我是陪着太爷爷回的京城,怕他老人家因回家过于兴奋、过于疲劳,在路上保驾。到了京城,把从塞外带回的其它催发生机的药物一同拿出,分别配上黄玄葵,做了三种,一种较为温和,是给姥爷、舅爷和干爷爷他们的;一种相当温和,是给太爷爷、太姥爷和李府老爷子的;一种是给女性老人的。这个配方黄玄葵量最少,主要是妇科扶正的药,只是这次黄玄葵药量大些,才配到药里,我觉得药性会更好。

去上大学前,自然要给家中的老人调养一番,当然也包括了师父,才算老人们没有白疼爱我一场。所以回到京城,安顿好太爷爷,便去看了太姥姥和舅爷。太姥姥身体虚弱多了,这是没办法的事,也就是用从塞外带回的妇科良药,给她老人家调理维持;再就是给老人家扎针灸,增阳气,强心力。经过我的调理,太姥姥身体算是有些稳定。

我的心大安,而且知道父亲听到这个消息会更高兴。

不敢面对海城的老师、亲人,躲在京城正好,上不了京城的大学,就多熟悉熟悉这个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吧。

大曾孙住到膝下,太爷爷可是高兴了。他老人家并不管我,但一早一晚能够看上一面,说几句话,关心到我,心里便分外踏实。我也懂事,帮助京城的爷爷照顾老人家,为太爷爷洗个澡、做个饭、沏个茶,进出搀扶,我做得很好,像个小护工,一家人都满意,耳朵里听够了“这孩子真是懂事、勤快,现在的孩子哪会干这些伺候人的活啊!”

可要知道这是我自小就干熟悉的事,没啥的。

看着太爷爷望着我的慈祥目光,我对他老人家说:“太爷爷,曾孙我看您的身体挺不错的,有曾孙为您老人家保驾,您啥都别担心。”

“好,好,太爷爷就啥都不担心了。是不是你考的大学在京城啊?”

太爷爷问到这里,我不好回答了,只得说:“太爷爷,录取通知书还没发呢,等发了才知道录在哪个大学。”

住在太爷爷家里,肯定会和那些爷爷、奶奶各家来往,虽然当时还不知能被哪所学校录取,能上大学是肯定的了,所以这家给我钱,那家请我吃饭,庆祝我能考上大学,那种亲情让我愉快,心说:“躲在京城真是正确决策,否则在海城不知被埋怨到什么地步。”

既来之则安之,那就尽量地去逛逛京城各处吧。我想到北大和清华的校园看看,都说里面很大,各有特色,勾起了我的兴致。

一个人去,多没劲啊,想起了杨津京,按照上次他留的电话号码,给他家拨了个电话。他正好在家,听见我的声音,挺高兴的,还问我为什么没参加毕业典礼。他高考结束后旅游了几日,我正好从塞外到京城小住,我们才有了见面的机会。

我们俩约好时间跑去他家,因为他说北大、清华的校园很大,走着一时半会可看不完,要骑车去,去他家是他有自行车。

他住的地方在三里河一大片所谓部委的家属院里,里面没有高楼,都是二三层的老楼,有些像是连排别墅似的,据杨同学介绍每套房子都有四间,因为是老式设计,厅的面积较小,他现在是和奶奶一起住。

我看了,反正他住的地方就是这样。我不知道的是,这些房子都是老老干部的住房,那时候不是部委的干部根本住不进来,比之太爷爷的四合院一点不差。要不是四合院改造过和增加了各种设施,是不如这些宽大单元房的。以前那些进城的老土干部并不愿意挤在四合院,而是这样苏式的楼房。

在北大校园,我问过津京会上哪的大学,他笑曰已经与梦瑶约好报的是复旦大学。他的笑有些刺痛我的心,但我没表现出来,自己的事别影响弟兄间的感情。可是,可是我心里真有说不出的痛!路过北医校园,我连进都不敢进去,让津京笑话了我。

我说:“进去干吗?那不是找虐心麽!”

“上不了北医有什么,你各方面条件那么好,你还是会有好的前途,我相信你。”

哥们的话,让我心立刻定了,但我仍没有进北医校园看看的想法。潜意识里,是希望赶快忘掉高考的失利。

校园行回来,在他家又遇见了杨同学的母亲,这次她对我的态度挺好的,因为她知道我和津京一同参加了奥数竞赛,虽然又一同被淘汰,也是个好学生。

“晨旭,高考考得怎样啊?”遇到家长什么的,这时都会这么问。

“阿姨,高考考得不好,上不了理想的大学。”我很坦白地说。

“没关系,能上大学就好。”阿姨安慰起我了。

“你是到京城旅游么?”阿姨赶快转移了话题。

“不是,回我太爷爷家住几天,我是陪他老人家从归绥来的。”

“这么说,你家根上也是京城的?”

“如果我和妹妹的户口不是落在海城了,我太爷爷还想把我们安排到京城呢。”我也显摆一下。“他年岁老了,特别想我和妹妹能和他老人家一同生活。”

“你太爷爷身边没有子女吗?”

“我的几个爷爷、奶奶都在京城,就我亲爷爷亲奶奶走的早,所以我家在塞外。太爷爷想照顾照顾自己大儿子一家的后代,拉我们这些四代小辈一把。”“其实也不用,我父母现在都到了归绥工作,家也安在了那里。军队的事,我太爷爷也帮不上什么,父母说别麻烦他老人家了。”我补了一句。

“还是京城、海城这样的大城市发展好一些,大学毕业留到京城或是海城对你们这些年轻人机会多些。”

“阿姨,您说的对,谢谢您的指点。”

“你这孩子真有礼貌。”

我突然在陌生人面前冒出了这么一句:“我在哪都没关系,就是希望我妈妈能到京城,或是回海城生活,她这辈子太苦了。阿姨,您知道么,我妈妈是大资本家的大外孙女,我太姥爷知道妈妈在塞外边境上一个小镇生活,可是把我爸爸骂惨了。”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烙印,我和津京的父亲不是也在外地生活了很长时间,不是‘十年’那段乱的时候结束,也难回到京城,那时我们可是被打倒的走资派的子女,处境一样的难,上不了学,只能上山下乡,到农村插队。”

一个十七八的孩子和一个四十多岁的阿姨说了这么多的话,是不是挺好玩的?

我的话触动了那位阿姨,竟带了津京和我到外面的饭馆吃饭,她知道自己的孩子对我挺好,高中毕业,我们俩会去不同的大学上学,也希望我们能保持友谊,我们又何尝不是这么想呢。

在京城的时候,正赶上了亚运村啤酒节。一天晚上三爷爷带我和他的一帮朋友到五洲大酒店后身广场喝啤酒,解暑气。

在三爷的心目中,我是立了大功的。现在他在特殊部门的支持下,和俄罗斯的贸易搞得挺大的,触角伸到了那些颇为尖端的领域。这次三爷爷见到我后还念念不忘再带我去俄罗斯,那本护照他还为我保留着呢。我答应他,大一暑假就和他去,去莫斯科,去俄罗斯的西部地区和乌克兰,到时不怕那边的黑手党。

一个“不怕”说得三爷爷开心极了。

三爷和他的一帮朋友吃烧烤,大扎地喝啤酒,都是京城的大老爷们,个个京城大爷的样子,那个能侃,说话挺有意思的。我听了会儿,看见有人在场子里把客人留下的啤酒扎拿走退钱,自己也起身干起这个无本生意。三爷让我别干,说那样“跌份”。我说好玩,给自己挣点上大学的夜宵钱。

旁边的三爷朋友开我的玩笑,三爷吓唬他,说:“这小子厉害,小心打你黑枪,真枪啊!”三爷听了那个“内部人”和他讲在克格勃前特工家里看见的情况,两个训练有素的高大白人大汉,竟让我玩得胳膊腿的关节都被卸了,连颌骨关节也没放过,对三爷说我“手够狠,以后是当特工的料。”

我手快、脚快,退了不少钱,还和干同样事的人对上了。一个痞子模样的跟我炸刺,让我点了他一下,痛得他失去对身体的控制,呆在了那里,一分钟后才恢复了知觉。他心里害怕了,过去和自己的弟兄悄悄说别和我较劲。

这情景三爷和他朋友看见了,开始还要上来帮一把,看到我那手功夫,交流道:“这小子有鬼门道,简单一点,对手就连个屁都不敢放了。”看我的眼神变了,那些朋友看向三爷,三爷说:“我也不知道,这小子从来不提。”

干了会退瓶的活累了,渴了,又回到三爷桌上喝了一扎冰啤酒,这才感到啤酒这种饮料的好喝。而和三爷爷同来的人看我的神色已经变了,我却丝毫没有感觉,没发现自己在人家眼里已经有所“高大”。

家园 第120章 古画出世

到了京城,哪有不去侍奉师父的道理。

我带给徐大师的礼物是黄玄葵配的丸药和那幅快碎了的大和尚古画、不知作者是谁的古画轴。鉴定古画,是师父最拿手、也是最愿意做的事,买那幅古画时就有这个意思。

徐浮尹大师把书画视为一生的挚爱,把鉴定视为技术和品格的考验。他常言“鉴定是一门科学,要实事求是。”不少人曾用重金收买他,希望他指假为真,他皆断然拒绝。

我万分小心地先把那幅和尚画拿出,平放在师父的画案上,当师父看着我异常谨慎的动作,便怦然心动;第一眼看到大和尚古画的画面时,便震惊地说不出话来,身体有些摇晃。我赶快上前扶住他老人家,给他输气,让他平静。

徐大师审视久久,不惜弓下身,把眼睛靠到画的近处去看细部,当他费劲抬起身,长叹一声,才把目光从画上收回,眼中全是庆幸和惋惜。实际上他老人家只看了一眼,心中便有数了,不过是为了细细欣赏罢了。

师父扭过头,对我说:“徒儿啊,你可知道这幅画的来历?”

大师这话问的,我怎么可能知道画的来历呀,便老老实实地回答:“弟子不知,就是看是一幅很古的画,恰逢其会,遇到便买下,反正是咱们老祖宗的东西。”

老人家笑了,“你这孩子,懂的不多,运气不错,也忒敢出手了。你是越残的画越敢买啊!”

“师父,您要知道,我是按‘残’求真啊,不残的画,怎敢出手呢?”这话说的很快就打脸了。

徐大师一下正色说道:“徒儿啊,现在为师要和你说的是,”“是”音还加重了,“这幅残画是唐代画家卢椤枷所作,是著名画家吴道子的弟子。名头大吧!”

“啊!”我惊得大叫一声,然后算了算,唐代的画,画成已超过千年。我有些晕了,这么古老的画竟让我遇到还买到手,我是不是太了不起!都有自己佩服自己的心了。

“这幅画原为清宫旧藏,上面的红色印鉴,都是历代收藏者的鉴赏章,很多是帝王的,就这些章子已经不凡。”师父叹息道:“卢椤枷所画的尊者像,亦称十八罗汉像,而此套尊者像原有十八帧,现在仅存‘第三拔纳拔西尊者’、‘第八嘎纳嘎拔喇尊者’、‘第十一租巴纳塔嘎尊者’、‘第十五锅巴嘎尊者’、‘第十七嘎沙雅巴尊者’、‘第十八纳纳答密答喇尊者’六幅。算上你这幅第十六注荼半托嘎尊者,是面世的第七幅尊者像了。”师父如数家珍地讲出。

“上述六幅是太监偷盗藏匿的,所幸没有受到大的损坏,画作仍是完好。你这幅什么时候出宫,如何流落到英国,无法考证了。但是,万幸这幅古画终于回国了,即使因保存不善残了,你小子也是做了件大好事啊!”

“小子,你拿来让我鉴赏,真让为师高兴,没有白收你到门下。”

师父拿出一个密封的盒子,戴上手套,将画轻轻且仔细地收起,对我说:“这种质地已经快碎了的古画,千万不能用光手触摸,不能加重画的污染程度,哪怕是一丝一毫。保存时,要隔潮隔绝空气,保持画纸的干燥,放些防虫蛀的药物。”

古画收好后,徐大师又说:“那个画轴今天不看了,没得坏了好心情。”接着他老人家向我介绍起这套尊者画的艺术特色:作者采用游丝描勾画人物,是其鲜明的特色;线描流畅,具有较强的力度与柔韧性,动感较强烈;设色浓艳,为那个时代不可多见,艺术水平高。画中的人物气势恢宏、超凡脱尘,显示出早期佛教人物威严尊贵而又带有世俗化的特点。

我的欣赏能力不强,就从师父所作的艺术评判吧;我也不说什么“大和尚画”了,恁地没点文化的水准,平白糟蹋师父的名声。

听了我这个说法,大师呵呵一笑,“什么平白糟蹋师父的名声,小子你找回这幅和尚画,就是给师父长脸啊!小孩子叫叫和尚画无妨的。”

在大师口中,注荼半托迦尊者是第十罗汉的弟弟。他出家后化缘的办法是用拳头拍门叫屋里的人出来布施。佛认为不妥,赐他一根锡杖。以后他化缘时,用锡杖在人家门前摇动,人家听见这声音果然心生欢喜,开门布施,成道后世人就称他为看门罗汉。这锡杖,人们也叫禅杖,后来成为和尚出门随带的法器。

以前一直以为和尚的禅杖是打架用的家伙什,没想到开始的时候是作化缘用,一种希图得到布施的礼器。唉,这么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我哪里搞得明白!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出现过那么多的各种各样的物品,留存到今天,都是所谓的古董,我无论如何是不能全搞明白的,还是老老实实和师父学画、学画的鉴定有可能取得些成就。

第二天,徐大师终于拿起了那个画轴,打开前有些轻松地说:“希望这个画轴也能给我惊喜。”但话里的意思,听起来似乎是一点也没有那个希望。

然而,当大师打开画轴,脸色立刻变了,变得异常严肃,让我的感觉可好了,“这又会是什么了不得的收获?”我心里暗自得意地想。

在师父仔细观画时,我在旁边看着他老人家。落日的余晖从窗纱间筛过,岁月在他脸庞刻下的痕迹愈渐淡去,眼眸宛如孩童般清澈,那份专注认真,还是很少见到的。为什么呢?接下来师父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大师18岁那年,看上了一幅据说出自王原祁手笔的画。王原祁与王时敏、王鉴、王翚并称“四王”,位列清初六大家。师父一向偏好四王的画,他细细审辨良久,终以20两黄金的价格购下。可后经明眼人鉴别,他重金换回的竟是赝品!这是师父在鉴画、收藏上摔的第一个跟头。

当师父一见这画,立刻感觉这又是一幅王原祁的画,不由得谨慎起来,张开眼睛,集中精力,把这张画看透。许久,他俄然一声放下了画,对我说:“这幅是对的,画家就是王原祁。”

我把王原祁的画留给师父惠存,大师坚辞不收,反而赠我一幅他的新作。大师叹息地说:“徒儿啊,你能拿来王原祁的画让为师鉴定就属不易。不是你有幸让我鉴定,而是这古画可遇不可求也。”“鉴了这幅画也了却为师一桩心结……”

师父也请了一些专家来家同鉴此画,求得公认。那些大师、专家来师父家时我都是书童、茶童,然而也让他们知道我是徐大师的关门弟子,自是看重我一眼。后来再见他们时,我只要一提是徐大师的弟子,他们就想起了。

大师鉴定了这幅王原祁的画后说了一句话:“你小子不是看画残了才买么,怎么这幅保存很好的画你也敢买下了?”

“大师,小子就不能考较您一回?”我调皮地回答。

师父晚年鉴考之余,重拾画笔,创作山水,笔致秀润,意趣幽深。这次来他未考我什么,知道我这半年准备高考,应该不会有什么大进境。但我还是练了大字,否则有些不敢登门。师父看了我的字,自是欢喜,所以这次的教诲又多加了作画的指导,也给了我几部他的著作,关于中国书画的论述,让我回去好好阅看。

师父一生著述甚多,40年代受叶恭绰先生之托首先撰写《古书画提要目录》,后著有《古书画鉴定概论》、《古书画伪讹考辨》、《古书画过眼要录》、《重编清宫旧藏书画目录》等。这些他已为我准备好。他并没多说什么,先让我有些概念,然后再将经验什么的传我,在鉴定古画作上让我慢慢来。

鉴定这方面的事师父原没打算这么快让我知道,先踏实打下写字作画的功底,其它的以后再说,而不是让我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害人误己。可两次给师父深刻印象的都是古画弄的,所以师父认为我有鉴定古画的缘,提前让我接触了,怕我再遇到机会不至谨慎而漏过,也不因武断而打眼。

师父认为我是有慧眼的,而大师自己就是在这方面独具慧眼,从故纸堆中发掘出《高呼与可》、《出师颂》等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而这些绝代佳作,正是因为大师,才得以重见天日。“十年”期间,大师总结多年来从事古书画鉴定的经验体会,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论画”著作《古书画鉴定概论》的初稿。那个时期结束后,大师重返故宫博物院,想到的第一件事还是为国家鉴考征集古书画作品。1983年,国务院委托国家文物局甄别各地文博单位所收藏的历代书画,其中就有大师参与,历时数年完成这项重任。

在这一过程中,大师逐渐认识传承的问题,承担起培养后学之责,我就是受惠的一个。谁叫我是在海城,大师发祥之地被师父所遇到的呢?自是多了师父几分厚爱。

大师知道我能在京城待几天,特地留我在家,日夜可教我其绝学、可观我之努力。那几日,我不停地临摹大师的字和画,大师看到,谦虚计,要我多看些名家的字画,吸收并蓄,多长见识。

我笑了,说道:“师父,我能得天独厚地观摩您的字画,又能得到您的指导,比单摹死画死帖岂不更好?师父,我不傻吧?”

“那你是说师父傻咯?”大师故作板脸。

“弟子不敢,师父教导的对,弟子不敢不听。可是得到师父的亲传,对弟子的解惑知己之不足更加直接,更能促进弟子进步耳。”

师父笑了,“你倒半白半文地跩上了。”

他当然也知道有人教和自己悟有很大不同,教是基础,悟是发展。所以对我会抓机会的表现很是认可,称我有独立思辨。

那幅王原祁的画我终究是留在大师的手里,留下的理由就是:我在上大学前不再回家,那画放在师父这里就如同放在家里了。

有人大概会问:“那幅尊者画呢?”我只能说我回答不了。

那幅成画已上千年的绢画,无论如何破损,都不该是我这个小子可持有的,那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物。

家园 该发以前没发过的章节

有弟兄已看过网上《边防战士》,因军事小说被禁,后半部没能刊出,为飨他们的捧场,开始上传没发过的章节。

有想连续阅读的读者可在网上搜《边防战士》曾入伍,应该可以搜到,讲主人公上大学,作为大学生士兵入伍,新兵训练后被分配到云南边防团打仗,因严重的战争后遗症离开军队,回大学开始为成为工程师而奋斗。在做出成绩后因导师不在学校,又在毕业那年征召入伍,成为入缅重点工程护卫大队的副排长,因战斗出色,转成职业军人。

新上传的章节将是他在“影子”作战单位的经历,谢谢阅读。

家园 第363章 冷上校的郁闷

回到营区的次日上午,冷处长把我找去,开门见山地问:“对于这次任务,你有什么想法?”

话风不对啊!他不应该慰问一下小队,不应该问一下我们的疾苦?可他的问题该是关心哪里,该怎样回答?他的直截了当让我警觉了。

脑子转了转,上校并没催,最后想还是实话实说吧。

“这次任务,暴露了执行战略侦察的力量太小,无法保证任务的顺利执行。”我追加了一句有情绪的话:“总不能再让我们饿肚子在前方玩吧?”

此话一出,冷面上校浮出“蒙娜丽莎的微笑”!他是玩味我的话呢?是说中了他的心事?我无从判断。

“还有,说什么战略侦察,实际也是个战术侦察,有没有搞错哇?”

“对任务性质你还没搞清楚?”处长口气不豫。

“非也,是对战略侦察这个概念规定下的行动,应该分析清楚。战略侦察,绝不是单纯的人力所为,应该技术装备加入进来,至少是这样。”

“你怎么知道没有技术装备的介入?”

“至少是一线人员没能借助您所谓的技术装备介入有在前敌获得直接的配合。我个人认为,前敌指挥员手中的工具太少了。”

他楞了,有那么几分钟的时间,我们是沉默着,他又开口了,“也是,只有你会提出这个问题。”他面露苦笑地说:“我们生长型的侦察兵大概认识不到你理解的事。”最后,他感慨了声:“上级没看错你啊。”

上校布置了任务,“回去把你对此次任务的完成情况做个总结,并把你提出的问题进行剖析。快点给我。”然后他补了句:“上级正对你不认可的战略侦察做着各种改进,希望你的看法有助于未来定型。”

什么定型?让我费起思量。

任务总结当然很快就写出了,遇到的问题,林林总总罗列了若干,但我更突出的是把技术装备的侦察,比如借助卫星图像,有助于我们可以不总贴近盯住,减少暴露的危险。……

我真的有些厌烦光凭一支秃枪和一个望远镜的化装侦察,费劲!

几日后谭军伤未痊愈就被送回,次日一早,夏参谋通知:“带上你们的武器弹药和个人物品集合,转移到新的营地。”

我们以为新的营地条件会更好,赶快收拾好自己的东西,来这里才几天,上级也没发任何东西,几下就收拾好了。

回到最初的寝室,看见路毕邦正把墙上那面“能征善战”锦旗取下,对他说:“知道就这几天暂住,来时就不该挂。根本也没谁看过!”

“住一天也得挂上,别人看不到,就我们自己看,那心里也舒坦,起码也是个鞭策。”老路说的对!军人视荣誉远比其它行业的人为重。

小队集合后,一辆勇士和一个带蓬的军卡开来,上校和上尉坐进越野车,顶头上司似乎想让我过去,看罢一个小队的战士,他终是没开口。

军车把我们送到了一个秘密营地,车篷打开后,我一看是片野地,嘴角不由自主地撇了一撇。

“下车!”我喊了声,队员们依次利索地跳下车。

“集合!”我又发出口令,他们一闪身就排成了整齐的一排。

我转向从勇士吉普下来的冷处长,他大老远地亲自送我们来。我上前敬礼报告:“上校同志,我小队集合完毕,请指示。”

“我是最后一次给你下命令喽。”上校感慨一声。

“啊?我们又改变隶属关系了?难道战略侦察兵变成战术侦察兵?什么战略、战术,依我说冠个侦察兵足够!”

可是此刻,我不能问,不是提问的场合。处长没解释,简短地命令道“跟我来”。

我小跑跑到小队排头,来不及跟队员交代,自己立定站好,然后发出“向右转,齐步走”的口令,带着队员,跟着上校和上尉走向营地。

和前二十几日几乎一样,我的队员心中那份尴尬,一个“能征善战”的精锐小队,咋就被扔来仍去,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

我回头看了眼自己的部下,低声道:“打起精神。”

然后,小队队员挺着胸,摆着臂,目不斜视地跟着走进,好像自己这身莫名的迷彩也是光荣的符号似的。

与上次不一样,营地里呼啦出来了十几个身穿不同军装的军人,可全都是军官啊,最大的是少校,最小的是少尉,他们已先于我们到达。此时营地里的人把目光投向了我们的队员,队员们注意到更是精神抖擞,枪握得紧紧地。

他们看到我们穿的是非制式的迷彩服,没有军衔,没有标识,拿的还是外军的武器,有的还是不同制式的双枪。一下楞住了,目光都是火辣辣的,就听那个少尉嘟囔句:“他们是雇佣兵吗?”

“你开玩笑啦,他们估计是什么秘密单位的人。”一个上尉笑话了他。

“啊?!”有军官惊呼了。

有个中尉看见路毕邦手上的长杆式的锦旗套,有些疑问地说:“那个大个手上拿的是什么?看不出来呀。”

“对,那个是什么呢?”

没有答案!军官们也想不出。

听了他们的说法,我们有队员忍不住笑了,唉,他们的道行还是浅。

我们队员的笑,让那些军官感觉受到了蔑视,也让他们觉得自己有些“老外”,不好意思地回到自己的营帐里。

当时我们不知这伙人是干吗的,小队成立后才知道他们是从北京、沈阳、济南、南京各大军区和空降兵、武警等有名的特战部队选调来的人员。

他们是我们在“新单位”的战友!

冷处长直接走去队部的营帐,夏参谋把我们带到由我们使用的营帐,他说:“不好意思呀,条件有些差。”心虚的不成。

这个时候队员脸色暗了,刚直属总部睡了几天营房,就特么又住回了帐篷,是摘去了顶戴花翎不让直属了?心便有些沉了下来。

我向他们解释:“刚才冷处长说,我们会有新的领导。”

“哪的呀?”

“他咋不没清楚。”

“管他呢!”

说着我们进得营帐中,夏参谋讪讪地离开,这样子他不敢来当指导员。

营帐里,有放置好的床,床很窄,或许才有80多厘米宽;每张床边有个防潮储物柜,比在营房寝室配发的大些,知道是特殊的安排。后来知道这是按照军官标准配备的。我把住床位,卸下背囊,仰头看了看帐篷里的设施,发现又回到了曾经的施工区,电灯没了,“我擦,真的是又当回了战场侦察兵啊!”

队员们把自己的床铺好,路毕邦就招呼郭章帮他一起挂锦旗了,锦旗挂在营帐口正对的营帐壁上,让来的客人一眼就能看见。我们小队所有队员都为有这面锦旗而骄傲,特别是看到新单位的战友全是军官,就更加要摆这个谱了。别说我们有些小心眼,士兵其实也是有他们的胸怀和胸襟的。那些军官也是有他们的骄傲,很快读者就会知道。

我们正挂着锦旗呢,就有人来看我们,是个穿空军军装的中尉,他看了一眼,见我们忙,没打招呼又离开了,但他清楚地看到锦旗上的字,并记了下来。成立仪式后他对我说:“分到你们这个班,怕是会承担最艰巨的任务。”

在他心目中,我们是个成熟的小队,凝聚力一定强,各方面配合也已默契,自己要是加入的话,这个磨合大概会有个过程。但他下定决心,如果能进的话,坚决不能弱了名头!

我也观察了那些军官,个个坚定、自信、精干,绝对是特种兵的老鸟。他们说话的口音很杂,但好几个人普通话说得标准,当时我就觉得他们肯定受教育的程度很高。“有文化的军官就是能有发展前途的军官,新单位蛮厉害的嘛!”我产生了如此的念头。

这些军官中有一个是熟人,我们打刘明核心武装时带第二梯队跟我们后面进抵那个小院的指挥员,他见到我时,没说话,对我眨眨眼。

我对他笑了笑,算是打招呼了,可我对他眨眼的这个招呼觉得里面有什么含义。

当我们刚收拾完营帐,坐在各自的马扎上推测新单位的性质时,冷处长陪着一个大校进来。他是总部派来的,刚到秘密营地,他一下车就来到我们的营帐。

见到营帐帘子掀起,一个大校与冷上校说着话进来。帘子掀起时透进的光亮引得我看向了营帐口,见是一个陌生的大校站在那里,我赶快喊道:“全体起立。”

队员赶快站好,我站立到大校身前,立正,敬礼,报告说:“大校同志,总部直属战略侦察小队全体人员已经整理完毕内务,正在待命,小队长晨旭向您报告,请指示。”我想可能是最后一次念叨“总部直属战略侦察小队”的名号了,确实也是!

大校笑着与我握手,“晨旭,好你个晨旭,我就是想看看你和你的小队到底是什么怪物。现在看见了,我也满足了。你们解散吧,该干吗干吗,以后我们有的是机会熟悉。”大校说完,与我们小队每个人一一握手,小队队员向首长报告自己的名字,大校听了就说一个字“好”!或轻砸下队员的胸膛,或拍拍队员的肩头。

没有人介绍他来自总参,冷处长也只是在营帐口站着,默默看里面发生的新任首长与下属的见面。心说:“这些兵转隶他人我真特么的不愿意,难过啊!”

家园 第364章 组建FTG战斗小队

很快夏参谋又来招呼我们,那位大校和冷处长把那十几个军官和我们小队召集在一个营帐里,包括已经在营地的总部军官,举行了一个很短又简单的仪式,向我们宣布反特工秘密作战小队(FTG)成立。

因为是在元旦的前两天,以后“影子”就把1997年12月30日当作部队组建日。

在简短的成立仪式上,营帐里没有任何的装饰,没有鲜花,没有掌声,连军旗都没有授予。只让我们小队全体人员立正站好,在那些军官的见证下进行入队宣誓,“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国家和军队的荣誉,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严守机密,绝不投降和叛变。”

那种坚定无畏的声音,像是小锤般敲击在我们每个军人的心上!庄严、肃穆、朴实、骄傲!

虽然誓词很简单,也很简短,但我们27名队员在口诵誓词时都是热血沸腾,豪情满怀,感觉到自己使命的崇高、责任的重大,远不是一个普通军人所能承载的,甚至那些使用了远比我们装备的武器更强、所在队伍具有更大抱负的特战队员们,在这一刻,在FTG小队成立的一刻,深刻地感受到已经到了时刻准备默默地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那般壮怀激烈。

随后,大校向我们宣读了FTG作战小队任职名单:“队长徐楠少校,原猎鹰特战大队中队长;指导员沈景北少校,原东方神剑特战大队中队指导员;副队长晨旭中尉,直属战略侦察小队小队长;技术主任陈天冈上尉,原总参某部工程师;管理员詹凌睿上尉,原总参某处情报参谋;通信参谋吴远上尉,原总参直属通信团技师;……”

任职人员名单宣布完后,大校继续读道:“FTG作战小队,是一支承担秘密战斗任务的作战单位,目前暂定辖两个作战班,全小队27人,经批准确定为营级战斗队。

……

此次总部选调各特战单位的优秀军官,与驻缅一支组建不久却建立卓越功勋的侦察兵小队合编,组建秘密作战小队,是新的军事斗争形势下和出于我国国际关系需要而设立的。小队全体军人必须高度认识这一决定的意义,尽快从正规军的意识转变为秘密作战的角色,相互适应,团结一致,应对国际霸权势力对我国和我国海外利益的挑战,以能够忍受任何艰难困苦、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决心和气概,完成国家和军队赋予你们的光荣艰巨任务。”

说完这句话,大校扫视了我们27人一遍,语气诚恳地说:“我作为一个老军人,有幸宣读FTG作战小队组建的命令,在此衷心地预祝你们小队全体勇士,以最小的牺牲多打胜仗,为祖国和人民建立伟大的功绩。”说完,他端正地给我们敬礼,冷上校也一同敬礼。

看到首长们给我们行军礼,徐楠开始行使职权,朗声下令,“全体都有,敬礼!”小队全体成员“唰”地一起举起手,向二位首长回礼。

……

原来上级对我们重视、对我们小队刻意培养,目的是把我们编入这样一支秘密作战队伍!其实是以小队为基础扩大的,只不过我对原有名称持异议,才暂时用很专指任务的名号。特么的,起个队伍名有我的影响力?玩笑吧?

转眼间,我的队员更是兴奋无比,我们那么普通的士兵被赋予了如此重要的职责,古有的那种匹夫之慨沛然而生,那就是为了国家、军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可让我感到压力的是没想到上级会让我一下担任了营级作战单位的副队长,我仅仅担任副连级技术中尉、特战小队队长不足四个月的时间,转成正连指挥军官不足一个月,便任命为实职指挥员。太快了吧?但想想战争年代,一场战斗下来,就有班长担任了连长,而且并不罕见,自己也就释然了。

按照上级安排,1班由我兼班长,成员主要是我原小队的队员,补入了空降兵来的司时杉中尉任副班长和神剑来的刘圭中尉,共10人。(路毕邦在小队组建后即被安排军校拿学历去了)

司时杉是穿空军军装到我们小队营帐看的那位,难道他早就知道有如此的分配?那些军官在我眼里都是能人,徐楠向我眨眼的含义,此时也理解了……

2班班长是飞龙来的林剑上尉,他原是特战大队的分队长;副班长是东北虎来的严江上尉,以前亦是一名分队长;班里成员有雄鹰来的周杰上尉和任佑中尉、飞龙来的齐畅言中尉、东北虎来的姜世陆少尉、空降兵来的王涛中尉、雪狼来的郑书瑷上尉和薛波中尉、猎鹰来的野战特种军医郝建安上尉。

在组建命令中,我们每个FTG小队的队员都有简单介绍,让我们相互知悉谁是哪里来的,以前的职务和特长,以加深队员间的相互信任和了解。

他们都是出自最有名的特战大队,哪个单位不是名声赫赫!命令上自然也提到,我们小队是在战场建立的,不过才有三四个月,名不见经传,实际影响和他们认为的秘密部队是一个样的,“没啥名声呗”。他们2班队员此时看我们开始有些傲气了。

我的1班,吕丰是中尉军官,路毕邦是刚提升的少尉军官,其他战士是二级士官。与2班相比,他们光上尉就五个,四个中尉,最低的是一个少尉,完全是军官班。

当这些骄傲的军官班被命名2班时,惹得他们有些不满,竟有人追问上级“为什么?!”

总参的大校冷眼看了那位军官一眼,慢慢说道:“一班是功勋小队,颁布命令时你听过没有。同时,战地的都知道他们是王牌小队,没有他们,就没有这个作战小队。你估计还会在老部队坐井观天呢。”

然后,他又用强调的语气说:“他们出国作战不到一年时间每个人都屡立战功,记住是伟大的战功。他们都是预备役人员重新入伍的,打了不到一年仗,赢下了军委首长都没想到的胜仗。你们用了多少军费,受到多好的保障,你们自己清楚。他们呢,在老部队就是普通战士,最基层的战士。可军队号令一下,立刻返回部队,重回军队十天不到就入缅参战,到战地的第三天晚上便与敌人打了第一仗。而这一仗让他们中的几人消灭了三十多个久经战阵的老匪。几仗下来,他们缴获的武器、装备、金钱、宝石、贵重物品,甚至包括毒品,其价值往低了说也有六七千万,还不说获得的不能用金钱衡量的宝贵的情报和敌方高级特工俘虏。”

大校的话把那些少校、上尉说得面面相觑,也惊得他们难以置信。徐楠队长站出来说:“首长说的一点也没夸大,我们猎鹰和他们配合过作战,他们缴获的东西确实惊人。你们慢慢就会听说。”

这样的解释在2班队员的心中埋下了不甘心的种子,都有一种相较量的愿望,与1班比多打胜仗!

我们移师到很简陋的秘密营地,是为了教育和锻炼这个2班——军官班,让他们清楚自己这支新组建的作战小队就是从此艰苦条件成长起来的。可,可我们1班成了陪练,够倒霉。

上级还配属了一个不属于编制的支援小队,负责我们前进基地的保障、保卫和勤务等事务,FTG对他们有完全的统辖权。支援小队的军官也参加了这个仪式,和我们一同宣誓,同有荣誉感及树立牺牲精神。这也是大校所要求的。

FTG作战小队组建后,正式服装就是我们穿的那款迷彩服,非我军制式;每人还有一套果敢军的军装、两套缅式便装。上级要求小队成员要从各方面降低正规军的习惯和规矩,今后小队出国作战需要掩饰中国军人的印记。

那些内地来的军官都要脱下他们原来的军装,比如空军的或是武警的,换上莫名款式的迷彩服,还是山寨版,质地一般,色彩不正;就是他们脚上穿的野战靴也得换成缅甸山民通常穿的鞋子,功能和舒适度远远难比军用货。

可是,在我看来这样的色彩不正的迷彩服挺适合缅甸原始森林中活动的,能有效隐蔽自己。后来才知道这山寨版的迷彩服重在隐蔽效果,不在耐穿。被汗水浸被树枝刮的衣服,坏了就换新的,比衣服常洗更适合战地。

军官们难舍地把自己的军装交到保障分队的后勤军官,由他们负责清洗后保管。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他们是不会再穿能够代表自己军兵种身份的军装了,即使是回家探亲也不能穿,得穿队里轮流使用的便装。一是省去了个人保管,二是便于安全检查。

换上山寨迷彩服的军官们相互看看,不禁苦笑起来,哪还有原来的英姿和风采,简直是个内地的农民工了嘛。

“周‘农民工’,亏你是个上尉,回去不得被笑死!”严江打趣周杰。

“严‘建筑工’,你可没了‘东北虎’气度,堪堪一头西南熊。”周杰也不饶严江。

旁边的郝上尉乐着说:“不是‘雄’样,就是‘熊’样,反正都是xiong样。”那些中尉、少尉听到都哄笑起来。

“都别相互笑话了,看看我们的武器吧!”林剑招呼了班里的队员。

他们到为2班准备武器的营帐一看,里面摆放的是日本64式步枪和一挺62式轻机枪,还有M4、M16A1、SVD各一支,我曾用过的一支杰里科手枪也在里面。

“什么烂枪啊!”他们有懂货的。

“现代化搞了几十年,一夕回到抗战,还好不是三八大盖。”

“别说风凉话了,这可都是人家的战利品。”负责发放武器的军械官向1班营帐方向努努嘴,“要不以后你们自己缴获些更好的武器自己用。”军械官补了一句,还是让人搓火的话。

“这兵当的新鲜了,都靠缴获过日子,回去说谁信啊!”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我信了。”任佑拿了一支日64式步枪,边验枪边说。

沈指导员拿起那把杰里科手枪,仔细试了试,说道:“这枪不错,归我了。”接着向2班军官介绍:“以色列的杰里科手枪是一种真正的战斗手枪,携带方便容易操作,原型可是大名鼎鼎的捷克CZ75。”

在那些军官换衣看枪时,路毕邦带了戴精国去帮司时杉、刘圭拿他们的行李,他们二人则去领自己的服装。

路毕邦、戴精国他们回来了,我看了看司时杉、刘圭他们的行李包,比我们的东西多一些,有在这里完全用不上。他俩也发现班里其他人随身的东西比他们少,除了迷彩和样式古怪的便服,其它就没什么衣服了。

我苦笑地对他们说:“过原始的生活,东西少些好。”

“原始的生活?”他们有些不解。

说着,詹管理员过来叫我去队部开会。

家园 第365章 第一次队干部会

在我和班里新成员谈话时,大校正向徐队长、沈指导员等几个队部的军官交代FTG小队组建后的任务和行动方式,也向他们介绍了我的基本情况,让队部的干部明了我是新干部,却又是比较特殊的新干部,提拔很快,超乎想象的快。要他们不必在意我的资历,共同工作,共同完成好FTG小队的作战任务,并且嘱咐他们多依靠我的作战经验和意见,告诉他们:“晨旭同志根据自己带队执行的任务已向上级递交过报告,对小队的任务和活动样式提出过意见,上级都有采纳;而且他在这块土地上打了不少仗,有那么点‘作战能手’的味道。这点很重要,对于小队以后如何作战,他走在了你们前面。”

总部首长给我站台,真是我的荣幸,而大校对他们说的话,是以后陆续听来的。

到了队部营帐,冷处长已经不在会场了,是由大校主持给我们队干部开的第一次干部会,我是在会上认识的沈指导员、陈主任、詹管理员,在近处和他们打招呼。

并和总部下来的上校、中校见礼和打招呼,他们也是我们的直接上级,秘密前进基地就是他们搞起的。

大校已经向队长、指导员布置了具体任务,这时主要是向我们几个队干部介绍形势和FTG小队成立的背景,按照他的说法,根据我们小队所缴获的特工文件和被俘特工交待:岛国在邻国输出了大量以援助和志愿人员为掩护的特工,在其全境都建立起了情报与行动组织,以及特工网络。近来其武装特工也分组分队进入到东部特区外的政府控制和非政府控制地区,渗透到各种当地武装中,并有统一这些武装的迹象。

在走狗国情报支援下,某超级大国一改以往严格制裁缅甸军政府的政策,亦有限度地悄悄分化军政府,渗透其内部。大国特工人员和特工武装进入邻国后,正在开始悄悄资助和训练靠近特区的旧军阀武装、毒匪武装和马帮土匪,怂恿这些武装向特区进行骚扰和从事破坏行动。

如果这些以前散落甚至经常互相火并的武装一旦真的被大国势力收编在一起,并加以训练,就是一股让人不可小瞧的武装力量。特区政府已是坐卧不安。

FTG作战小队的组建,是中国军方针对这一严峻形势所采取的有针对性措施,试图通过还不为人知的小股作战人员的秘密活动,积极侦察和摸清外来武装特工渗透、活动的具体情况,并以秘密的特工战手段对付之。

用大校的话说:“兵,诡道也。某一国总是用兵,可以说用兵无度。我国也有军队,那么军队如何使用,总得有些说道吧。当下正是新军事变革时期,是搞些创新的时候,军队也需要‘改革’嘛。这次组建FTG作战小队,把它当作是改革的尝试,你们当当这个‘改革’的排头兵蛮不错的,怎么样?有没有点信心?”

很明显,中国在邻国与其它大国之间的斗争已经升级,FTG小队的任务就是……尽管过去了很多年,并未解密,不说了。

了解到大校说的,我们几个队干部顿觉肩头压力山大!

大校说:“你们都是上级精心挑选出的优秀军官,小队队员既有实战精英,也有各大特战单位的干将,总部对你们可是寄予了莫大希望。”

然后,他用眼扫视了我们在场的五人。我们知道这是让大家表态,徐楠第一个保证道:“担任这个队长职务前,我已做好准备,带着这支秘密小队,完成好上级交给的任务,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沈景北指导员当仁不让地在队长后面表达了自己的决心:“我一定做好两件事,一是保证小队保持高昂士气,二是做好保密、防谍、防叛变。”指导员说完,我看了他一眼,就像年初见副指导员那样。

我已隐隐感觉FTG小队属于总部直属的作战单位,任务、职责对我而言是太大了,这个表态多少考验了我,想再听听詹、陈二位的说法,便说:“我是中尉,请两个上尉说吧,我学习学习。”

听了我的话,大校和队中四人的目光齐刷刷盯向了我,对,就是盯着我看,估计他们心说:“这小子搞什么名堂,这么严肃的时候耍滑头?”旁听的上校、中校对视一眼后,脸上露出很浅的笑。

詹凌睿,是特工出身,比较善解人意,张嘴道:“我算是个老资格了,就先说说。”他很是有意思,“我对邻国熟悉,多向队里提供所掌握的情报,做好参谋工作;既然是管理员,也配合队长、指导员做好小队的事务工作,让两个队长安心打仗。”

陈天冈,是工程师,被安排在这样小的单位担任技术主任,有他的想法,上来就说:“我认为今后队里的技术保障任务会很重,我会努力的,也会在队长、副队长的指导下完成保障任务。希望能和副队长有共同语言。”

老詹和陈主任在表态中都提到我,让我不好意思呀,我现在怕人家把我当个人啦。

“陈主任的话提醒了我,小队要完成上级布置的作战任务,在这么小的兵力规模下,一定要依托高技术兵器和装备打仗,即使是秘密的、常规的作战也离不开卫星、雷达、各种战场传感器的辅助。谢谢陈主任,你的话启发了我。”

我抬起头看了大校一眼,“首长,我原来有台侦察探测仪,被独立大队留下了,能不能赶快给小队添两台?”

“是么?”大校随口一问。“是的。”我肯定了自己所述之言。

我就说了这几句,看大校听完表现出若有所思的神情,我也没在意。对我而言,就是懵懵懂懂地当了副队长,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听见什么,有了什么触动,就说什么吧,我也没有什么追求啊!

第一次队干部会开完了,很明显,大校带了某种思绪离开。

……

上级要我担任副队长的职务,对我的压力很大,新来的人员大部分比我职务高、担任军官的时间比我长,就连东北虎来的少尉都是两年半的,如何带领他们打胜仗,让我考虑很多。

会开完了,我不由自主地走到2班营帐口,听见里面有热烈的讨论声,我心想:“军官就是思想比士兵活跃。”打开帘子走进去。

“起立!”班长林剑发出口令。

2班队员很有素质地站起,然后林剑班长向我报告:“副队长同志,二班正在讨论,请指示。”

没受过这个啊!我先是一楞,这是干嘛么?再就明白了,咱是副队长,人家自然得按军队的规矩办嘛。我一时适应不了,摸了摸头,当真说了句:“咱没受过这个呀!”把自己内心想的无保留地捅了出来。

我的真性情让那些上尉、中尉,包括少尉,都笑起来,没了那种上下级该有的气氛,我笑着说:“突然当了副队长,过来看看弟兄们,先打个招呼,以后大家多支持我啊!做的不对的,多指正,多包容。”

“副队长,看你刚下车的架势,不是这样啊!”东北虎来的严江上尉直捅捅地饶了一句。

“不好意思,作战时养成的,习惯了,就没什么意识。和你们还没到那个地步。”

我这都说的是什么啊!我感觉到应对得不好,再说了两句让他们安心在GFT小队干,别怕打仗,打多了就习惯什么的话,匆匆离开了他们的营帐。

“什么意思?吓唬我们吗?”我走后就有军官说出了疑问。

在2班有些应对不佳,但作为副队长和班长,我得找1班新来的战友谈个话,了解了解他们。从2班回来我立马着手此事,估计1班出动的时间会很快。

先是司时杉,他被任命为副班长,是我的副手,我们必须熟悉并在行动中达成一致。这个“一致”应该是他服从我的一致,当然我是通过介绍战斗情况和我理解的作战方式去统一我们思想的。

司时杉是空降兵特战分队出身,受到过严酷的敌后作战训练,其敌后作战素养是很高的,特战战术的掌握也非同小可,而且他比吕丰早授中尉一年,所以他成了副班长,把有过作战经历的吕丰耽误了。

我看着对面一个个头与我相差不多的相貌端正的中尉,问他:“你们是怎样选到我们这个新单位的?”

“组织上找我谈话,征求我的意见愿不愿意去一支前线的新部队,我能说什么,来呗。”

“知道是来打仗的么?”

“上级没有明说,但指出了会有流血牺牲。”他很实在地回答。

“有了思想准备就好。”然后我又说:“以前在热带、亚热带丛林训练得很多吧,毕竟空降兵的主要目标是海峡那边。我相信你会很快适应这边的环境和气候,就是我们的条件太差了,以后过境,条件会更差。死很容易,可坚持下来会很难。或许我对你们不了解,让我们在战斗中加深了解吧。”

“副队长,看你不像农村出身的军人啊!你怎么能坚持下来的呢?”司时杉很有些不信地问。

“我94年当兵就在这守边境,生活条件还没咱们营地好;最开始打仗也在这里,以前在边界上,现在越过边界去打,怎么着也是熬过来。熬不过来的就是个死呗,就这么简单。”我淡淡地回答,一下就想起了我那些牺牲的战友。

我没有继续他的话题,把问题转到班里的工作,“我们班,老成员除两个以前是特种兵外,其他战士都是普通步兵部队出来的,参加特战训练也是近几个月的事,所以在这方面你得多发挥作用。老实告诉你,我也是和他们一起参加的特战训练,知之不多,毕竟我们多些本事,对保证战斗胜利有大作用。”

“副队长,我们会打什么样的仗啊?”反正说到了打仗,司班副很直接地问。

“这是我正想对你介绍的,……”

我介绍了曾经参加过的一系列战斗,让他从中体会今后他会面临什么样的战斗、什么样的对手。

谈话时间不长,我把他介绍给班里的老成员,让副班长熟悉班里战士。我则又和新成员刘圭个别谈话。

在谈话中,我得知他是神剑的训练尖子,被指导员带来的,说是新部队让他有用武之地,最适合他的发展。我明白这个战士是有战斗力的,便对他说:“指导员厉害啊,他说的对,我相信你会在我们班大放异彩的,迎接战斗的考验吧。”

然后,我又说:“对于你,已经打开了从军的新的一页,适应今后的战场环境,你还有段路要走,要有思想准备,战地生活很艰苦。以前我没到过特战大队,来小队前,我们在特战大队训练了差不多一个月,特战大队的生活,我们是无法比的。在迎接战斗考验前,还得经受战地的恶劣生活环境的检验。”

“班长,我会做好思想和行动准备的。”

刘圭在班里表现让人舒心。

家园 第366章 不回避问题

FTG作战小队组建,任职的干部来自机关和部队各个单位,突然就成立了,总部人员并没有给我们什么特别的指导也离开了。

小队该怎么建设呢?是个问题,压在我们三个主要干部的心中,不过我们都有这样的认识,在遂行战斗任务的同时需要先把自身人员协调好,让大家思想统一,凝成一股劲,才能有战斗力。

队长、指导员首先把目光投向1班,这是一个成型的班,大部分的人员在战地生活战斗相当长的时间,能打,也能吃苦,一半是战士身份,这比2班更单纯。他们二人都想在1班队员里取得威信,便深入到1班中。队长摸队员的军事技能,指导员挨个找队员谈话,我们1班战士有些受宠若惊。

我呢,既然担任的是副队长,但也不是干副职的初哥,明白自己的职责有做好小队保障工作的内容,先到了保障中队,与那两位上尉熟悉和交流。

和他们谈话,知道他们猎鹰大队的,能感觉到陈彦恒同志已帮我说过话了,他俩都表示一定协助我把小队的后勤保障做好。

我对战地的情况比较熟悉,按照我的思路向他们提出了一些要求,我说:“按照以往我的经验,原先的补给基地就在邻国当地,出动后还感到补给供应有困难,不能保证侦察人员在外完成任务所需。现在小队要出国执行任务,可是现在前进基地受两国法律约束,只能安排在国内靠近边境的位置,这对保障出国行动很不利,需要想个妥当的办法解决,否则我们无法长时间在国外行动。”

“我们接到的命令是不允许出境的。”中队长解释。

“你们是从特战大队出来的,我想知道你们有没有潜出国境的能力?”

“我们是从特战大队出来,但并不都是特种兵,只有负责护卫基地的分队来之前是由抽调的特种兵组成。”

“那按照我的理解,你们应当有潜出国境的能力,我可不可这样理解?”

“副队长,你可以这样理解。”是指导员接过了话题,向我做出肯定。

“那么建立境外补给点的设想我去向队长指导员报告,希望你们能事先做些准备,挑选精干人员承担这样的任务。”

“副队长,你觉得这样做会不会超出了我们的权限?”

“出国建立补给点肯定需要上级批准,但不代表我们不能提出可行性建议。”

我离开二位上尉后,他们有过这样的议论:“这小子倒是有股子干劲,看他怎样撞南墙吧。”

“青年干部有干劲是好的,可我觉得他的想法更符合实际,而且与他们的任务、行动不矛盾,我们看吧。”这是指导员说的,他倒是理解我。

“一个小中尉竟敢提如此大胆的建议,让我怎么说呢,不佩服吧,还真有点佩服。我们知道侦察人员到目标地区行动,哪有去了就回来的事情,一呆就需要补给,自己又能带多少,境外补给点确实需要。可是,上级没指示,如何去做呢?”

指导员劝道:“老常,你死心眼,你没听他说会向上级报告,等候上级的批准嘛。”老常是保障中队中队长;指导员姓隋,特种兵转任的。他俩都曾是特种兵,不过是从战斗部门转到了保障部门,也是很特殊的保障单位,或许会面对战斗。

实际上级已考虑到这个问题,FTG作战小队到境外执行任务有特殊性,要有一定战斗力,也要有一定的持续力,小队两个战斗班的编制都是10人,比普通特战8人小队多二人,是因为在独立行动时,有可能不是短期任务,需要有自己的补给携带员。在1班,司时杉、刘圭二人就先充作补给携带员,他俩体力好,除了自己的武器装具还多携带10公斤的野战口粮和200发子弹、10枚爆炸物。

可这些多携行的补给,很难说是足够的,顶多多维持五六天,像我们曾经外出半个月,就得精打细算,有饿肚子的安排。

古代打仗还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呢,怎么到了我们这个时代,粮草先行还不能落实呢?对此,我是有意见的。原来我只能饿之忍之认之,现在不是能说句话了么,我先把这个憋了许久的意见表达出来。

告别保障中队的两位主官,我去找詹管理员,了解小队有关经费使用管理的权限、章程,也听听他对此问题有什么好的建议。

詹凌睿上尉,28岁了,以前做过情报收集研判工作,行动部门出身,就是从军伊始当的是侦察兵。他有些佩服我,所以在大校前表示支持我的工作。我把自己的想法一对他说出,他便立刻明白了我要突破现行的规定。

他沉吟片刻,开口说道:“小晨,你的想法很有道理,但你说上级没有想过吗?显而易见,领导不会没有考虑过。可为什么没有实行过,显然牵扯很多国家关系方面的事,一旦涉及到,那就不是小事,有损我国的国际形象,所以到了实际行动时需要我们军人自己解决,不给国家添麻烦。”

我笑了,“如果仅仅是麻烦,倒没什么了,实际问题很好解决,就当我们出去两次,先带补给出去,在境外秘密地点放下,然后回国再带一批补给直奔目标地区完成上级的任务。我们这样做没问题吧?”

“理论上没问题,可实际上级怎么能允许我们这样折腾呢!”

“所以,改变一下方式,比如一班带一批补给出去,二班带一批补给跟上,他们不去目标地区,在合适的地方放下补给回来。一班需要时过来取就行了。”

“这不也是折腾嘛。”

“我们固守原本的方式就不是折腾?”我挠挠头,“出动后忍饥挨饿,完不成任务,才是折腾,这是我的理解。在我们小队境外执行任务时,没有一次怕折腾,总的目标是以完成任务为标准。”

“好,小晨,我同意你的想法。我们一起向队长、指导员汇报吧。”

詹管理员都理解,我想多次出境执行任务的徐楠队长更该有切身的体会吧,所以我很有信心获得队长的支持。

当我和詹上尉向两位小队主官汇报了我们的想法后,他俩对视一笑,“小晨啊,我们小队还没完成什么任务呢,怎么好刚一组建就提条件,你说是不是。这个放一放,当我们做出了成绩,再提不迟。你的想法我理解,也知道是对的,可实行的,但现在不宜向上级报告。”队长直接就把我的要求否定了,却不是因为我提的解决办法不对。

“实际斗争,需要改变以往的行动方式,这没什么,但小队刚一组建我们就提出改变原有行动模式的举动,需要谨慎。队长提出的以成绩说话的方式,似乎也得好好商榷,你按传统方式都取得胜利了,还提出要求,是不是让上级觉得我们以提条件为由争保障水平呢?这会不会与上级规定的行动模式相矛盾?”

指导员说的足以否定我的想法,让我有些皱眉头,心说:“让实际情况来教育你吧。”

这事只好暂时放下。

次日,指导员找我,通知我说:“上级考虑了,决定路毕邦同志春节过后去军校学习,为了他能尽快适应军校的学习生活,现在就从一班调离,暂时在队部做些杂务,并利用一段时间补习文化,补习文化的事由队部的其他干部解决,你安心队里的作战任务。”

听到指导员的话,我很高兴地对他说:“上级的安排太好了,从战斗经验和小队指挥能力看,老路很厉害的,就是军校培训欠缺,当然我也欠缺,等他回来,一班的力量就更强了。”

“同志,考虑问题不能单从一班出发,要想到路毕邦那样的干部对队里的作用。而你的作用也不是在一班,是在全队。”

“领导说的是,我这不是没从小兵的心态转变过来呐麽。”

“你的问题不是从小兵心态转变,而是担任了领导职务后,想想怎么不总考虑个人作战的事,多琢磨带队作战的指挥问题。”

“指导员,您的话我明白,我会注意的。”

领导上来就给我嘞嚼子,看样上级把我的缺点告诉了两位队主官,而前一天我的新想法又让他们警惕起我,别让我的想法太出格,得限制我的业务范围,所以指导员用这个方式提醒我得自我约束。

FTG小队在两国边境的中国一侧建立了秘密基地,营地是简易的,也是可移动的,以此最大限度地隐蔽我们这个小队伍。可以说,FTG小队驻扎在这样的地方,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难比那些“名家”来的特战队员以前的营房和生活设施。

在这种环境下,包括小队编成,特种兵军官们需要个适应和转型的过程,在他们眼中,小队那么小的兵力能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呢!对于这样的疑问,我曾对司时杉说:“完成什么任务?就是要你们发挥出色的个人能力,到战场拼命!”说得直白了。“在目前则是学会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生存,在营帐里睡好,在露天吃好,忍受住热带雨林对外来人的种种煎熬。”

我们1班从独立大队到特别行动分队,又从特别行动分队到战略侦察兵与FTG小队,基本是老七班底子那几个老兵,虽然进进出出了不少人,但我们没有转到一个新单位的那份感觉,不管是任务或是行动方式与以往没什么大的不同。只是不时来自军官们的挑战目光让我的那些兵们有些不自在,兵当习惯了,遇到官总是要服从的,可是在小队军官士兵是同等待遇、同等地位,而那些军官又特别像是“兵”。

对于FTG小队偷偷摸摸的这种驻扎与编制如此小的兵力,是否为合适的隐蔽方式,我有些怀疑,呵呵,现在当了副队长可以思考事涉全队的问题了。还没有想明白,由于形势严重,FTG小队组建后数天,1班就被上级派回战地,留下2班在营地适应。

为了谁带队出动,两位队领导都坚持自己去,就连2班也按捺不住,有迫切要求参战参加执行任务的热情,鼓动着指导员带他们越境侦察。出动的计划报到直属上级,领导考虑再三,FTG小队初战事大,而且我军的传统就是“慎重初战”,所以FTG小队的首秀上级指定了徐楠队长带队由我配合,出动的兵力就是1班。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