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宿命难逃,命运玩笑 -- xx28

共:💬830 🌺2764 🌵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6
下页 末页
家园 有,在改

军校教育不好写,而且是国防大学的,可参考的实在太少。

家园 楼主

你这些东西是不是有点保密问题!

虽然看的人不多!

楼主
家园 说的是20多年以前的事

技术早已好得不知有多先进呢,那时估计是信息作战的小儿科。

家园 辛苦了,谢谢!

军队部分写的非常好,尽管我没有过从军经历,非常喜欢看。

家园 第631章 军事学研究生教育

军事学研究生教育,肯定是因改革出现的,算是引进的产物,在我军绝对是新事物。当然这是对解放军军事教育发展史而言,在我入学时已经不新鲜了。

为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军事学研究人才,我们这些研究生都听到老师讲过,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谈到我军未来发展时说的一句话:“面向二十一世纪搞现代化,我们的战士至少要普遍达到高中文化程度,干部要大学毕业,师级干部应具有硕士水平,军级干部要达到博士水平。”

听他老讲此观点的相当多的老军人想象不出如何才能实现,但从部队出来的对军队有所担忧的军官,对这句话的体会是极有同感的,都认同一点——毛大帅所提出的“有文化的军队”。在战争年代,军队就要求吸引大量文化人入伍,可在那时难以实现,故有老军人的感慨,“有文化的军人上升得快啊!”道尽无数没受过基本教育的八路军老兵的心中委屈。

在研究生入学教育课上,老师对我们介绍过:“八十年代初,军事领域和国内其他领域一样,受到了先进技术飞速发展的冲击,现代科技对军事组织结构和作战模式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使我军军事理论开始摆脱受原有武器装备水平制约的局面,转而为未来战争和武器装备、军事战略发展进行指导和预测,突破军事理论的哲学化表述,应用图标、数据构建精准化的军事理论范式。你们的研究生研究必须建立在这个范式上,大家应该朝此方向用力,不可夸夸其谈。”

听老师如此讲,我心里乐了,“咱在大学所接受的训练很适应这样的研究方法嘛。”对部里参谋的了解,我想那些军事学院毕业的同学得有个需要好好努力的接受过程。

没让我心里偷着乐呢,老师继续讲道:“军事理论变革与武器装备发展相互关系上的位移,使军事学研究变得日益重要,在不少先进国家,军事学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军事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层次,如美军院校研究生人数约占本科生人数的40~50%。

所以,培养具有我军特色的高层次军事学研究人才,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这种形势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军事学学科,军事学成为与哲学、史学、理学等并列的第11个门类。

同学们,面前我军军事学研究生教育开始不久,国防大学作为军事学研究生教育的先行院校,你们肩上的责任重大。哈,目前大学已经开办师团级军官的研究生班,是对你们的挑战啊!你们不可满足硕士毕业后只当个研究员或是教师,要有更大的抱负才行。在这个讲台上,先给你们大多数研究生个压力,在这个年级竟有一个在战略部研究作战理论的研究生,嗯,这个课题实在新颖,根本让人想不到,我很佩服!”

讲台上的老师是我们的区队长,自然知道每个同学的研究课题或是研究方向。他的话勾起了课堂上同学们的好奇,用渴望或新奇的目光催促他说下去,可我自然知道中校说的就是我……

可是我却新鲜与好奇区队长所介绍的,师团级军官的研究生班,那是军委一改以往的军事教育“短平快”的做法,对指挥军官开始进行系统性培养,不仅各军兵种中级指挥院校的不断设立,更是在国防大学研究生院率先面向作战部队招收师团职干部攻读硕士研究生,逐步实现从培养学术型研究人才向培养应用型指挥人才的跨越。

当了解到此培养目标,我心说:“这个研究生班该我上啊!可惜职级不够,没我的份。”这样培养出的团长——应该是最低职务的毕业生,对军队的改变可起的作用是太大了,我是如此认识的。当然,军事学应用型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能当个团长就不错了,既不能扩大研究生的作用,也无需用硕士学位去套师团级别。呵呵,这也是我的实际想法。

自设立军事学研究生培养以来,国防大学把研究生是当作理论骨干培养还是当作军事指挥骨干培养,观念正在转变,开始从培养上重视受训研究生的指挥作战能力,着重于在掌握联合作战理论和方法上的具有理论指导下的指挥能力。而我正是赶上了这样的培养模式,一开始上级就不是把我当成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更重视的是让我在作战理论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成为有发展前途的作战指挥人才。

所以入学后,我虽然是统考入学的研究生,作为一个统招研究生入学,未尝不是对我身份的又一重掩护,却也可享受那些应用型研究生的一些待遇,比如可以缩短学制,二年即可毕业,等等。这个不是我要求的,说句私心话,我愿意那个“两年半”的学制。

得知对我有此“开恩”,是在开学不久副部长找我的谈话,他提及国防大学已经开始培养两年制的指挥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并说:“部里已和大学说好,希望你能在两年内毕业,所以你自己要规划好,保证如期结束研究生的学习,回部队工作。”

听到这个指示,当时我楞了下,然后我赶快回应,“是,我一定做出合理规划,保证如期两年毕业。”

“两年虽然短了点,但你和人家三四十岁的军官不一样,这两年内你要做的事还很多,比如需要参加的境外作战你还得带队。记住:绝不能在大学高枕无忧。”

“是,职明白。”这个我是立刻回答的。

这是啥事啊?!我思想多少有些负担,因为军事学教育,包括军事学研究生训练对我来说仍是非常陌生的。我从基层部队到总部机关,不可谓接触面不大,但军事教育是怎么一回事,我却认识很浅,实是我的弱项。

初到国防大学,我曾对导师反映过我的缺陷,没有接受过初级军事指挥的正规教育训练,需要补很多的课程。但导师并不认为那是缺陷,但我要学习的积极性却让他接受了。他给我布置的第一个任务,是深刻认识中央军委所提出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以此促进我能提纲楔领地进行军事理论研究,以补军事教育不足的问题。

“先进的军事理论,历来是军队建设得以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战争的重要制胜因素……现在世界各国都重视军事理论的研究,军事理论领域出现了十分活跃的局面,关于未来军队和未来战争……的新学说、新观点层出不穷,酝酿着重大的理论突破。”军委主席的这段话,简明而深刻地论述了军事理论的指导作用。

这是导师嘱我格外重视的,他说:“你的研究课题很新颖,既是是事关军事战略,又与作战理论密切相连。我不清楚你这个在我眼里的新兵蛋子为什么会选此课题,总之在战略部还没列入选题的计划,倒让一个军事理论研究的新手占先了,所以你成是不成我还得观察。”

导师对我信心不大啊?可我怎么才能和导师想到一块去呢?一时还想不明白,但有导师给的要求,我至少有个立足的地方。

到国防大学,正是要掌握站在高科技战争前沿去进行理论研究、理论突破,对此我是明确的。这不仅是事关我个人思想理论的提高,还会演变成总部在指导境外作战这个新的斗争领域里的依据和原则,特么的是不是标准有些高啊?

甫一入学,让我为之兴奋的是学校也紧紧抓住研究解决军队发展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中心,从选题立项、成果评定和转化、成果奖励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对研究生在理论创新上做了明确、具体的规范,并极力推动之。

真乃天时、地利、人和也!

当然,国防大学对严格考试入学的军事学研究生的培养和那些成长型干部的训练标准不大一样,有更高的要求、更多的课程,却是实实在在地激励了我们这些新入学的研究生孜孜苦学。

对于我来说,就是境外作战的理论需要,牵引我去找教授、教师,就我的科研方向与他们进行广泛的讨论,听取专家们的思考和建议,开拓我的思维、思路和见识,以打开我的研究之路。 

“通过敢于境外作战,增强国防战略能力,”是国防战略教研部研究国家海洋战略的博士研究生给我提出的观点,建立了“境外作战”与“战略能力”之间的联系,仔细品位,我深有赞同。

特别是战略研究所所长杨将军,是海军出来的国防大学教授,他对远离大陆的军事行动有很多真知灼见,见我潜心境外作战理论研究,也对我的研究给予很多指导,比如“在处理好多国关系上,为我军境外作战创造实施条件”,是他从国际关系角度提示让我在研究中加以注意。作战绝非是单维度的,为达成国家出兵作战的目的,需要政治、外交、经济、社会诸方面的合力支持。

越深入研究,越觉我的军事理论素养欠缺很多,尤其是海空军和联合作战战役兵团作战理论我几乎是空白。

校首长根据我实战经验丰富,军事理论缺欠的实际情况,把我当作了特殊人才进行培养,允许我选大部分军事课程,把军兵种指挥、战役指挥等作战类的指挥课程都开放给我,让我能够在国防大学这个军事知识、军事理论的海洋里畅游、趟漾。原先那种“进宝山不见宝”的遗憾消失了,转为“宝山挖宝挖不完”的时间紧迫感。

在理论研究中,比较学的研究方法渐被重视,所以在掌握我军的战略方针的同时,亦须对外军的作战理论有所涉猎,甚至要及时掌握,才能使自己的研究不落后。

于是我利用了国防大学的巨量藏书和最新的资料,发起了又一轮苦读,扩充自己的知识,深化对现代军队与现代高技术装备起的军队所能达成的能力的认识。

引起我深深注意的是,美军的《联合作战设想》将远距离精确打击与信息战并列为“未来战争的决定性因素”,认为“传感器的扩散,尤其是在外层空间越来越多地使用传感器,意味着在远距离上发现目标几乎与近距离上一样容易”,加上先进的制导和高性能常规武器,可以有效地打击对手的各类军事和战略目标。

这就是现代高科技战争的深刻的表现方式和后果,一种新的作战模式演变成新的军事战略,不得不引人深思,不得不与我的科研相联系。

我掩卷静思,在东方微明中,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研究道路在向远方延伸……

通宝推:梓童,fuxd2002,大眼,
家园 第632章 研究生班

研究生入学教育结束,研究生班就开始上课了。

99级研究生编一个班,年龄最小的24岁,最大的34岁,来自全军各种各样的部队和单位,有来自高等军事学府的教员、基层部队的指挥员、指挥机关的参谋、各类政工军官,都是军队和地方大学军事、哲学、政治、理工、经济、外语等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已经没有以同等学历入学的军官了,军队研究生入学的正规化标准已到新的程度。

同样,这种多元构成,是研究生班的特色,也是学力突出的标志。正因于此,班里会有很多思想碰撞,闪现出的火花甚为灿烂,拿美国的全球进攻战略与混乱中的大国俄罗斯的防御战略相比,是对独霸咄咄逼人的态度而担心,是对衰落大国单凭巨量核武库立国而悲惨,不一而足;对我军的发展,是以海外战争中美军所展现的各类先进技术标准作为模式,还是依照传统在提高军事技术水平的同时按照积极防御的战略建设强大而有特色的军队,相互取舍;开学伊始我们大多同学就讨论热烈,并发现了这个极富意义的现象,为之兴奋,思想火花的闪亮会开启研究生的思路嘛。

第一学期我们要学习军内外专家教授的课程,有国际军事、军事辩证法、外国军事思想、美俄概况、现代管理学、军事运筹学、心理学、军事气象学等等。

这些是硕士研究生的公共课,几个研究部的硕士生会一起上大课,每天都要集合,然后列队走到教室,在值班员的口令下按秩序进入,按高矮依次坐在每人固定的座位上。这和地方大学截然不同。军人嘛,即使是研究生也该做到如此的整齐和有秩序。

好处也有,在授课教室的讲台上,老师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哪一个学员未到堂,也就不用点名了。嘿嘿,我这样想有错么?

不过,数个军种的军装混在队列里,加上文职装,当然着装就不能整齐划一了。我恶作剧地去设想,这是不是队列条令所不允许的?但各军种的军人都有自己的骄傲,肯定不愿换装。所以,走在队列里,我会冒出恶趣味,如果穿上“影子”的非制式迷彩,是不是队列里的味道更变了?一个民工混进了国防大学的研究生队列!嘻嘻,那个“民工”就是我。我还想哪天让大队给我邮寄一件,就当是我的体育运动装了!

离开战场,重回课堂,我没有不适,为我能够回到文明社会而高兴。说句牢骚话,谁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中呆久了,都会有离开的想法,我也不能例外。

我不会为课程多每日上课的时间长而沮丧,而是觉得每天能看书的时间不够长。嗯,我们每天平均学习超过10个小时,要想看完规定的书,仍然紧紧张张。每天晚上,各宿舍的灯光很少有在12点以前熄灭的。对我来说,这个正常,可是对其他的同学,其中一些人如果没有军人训练有素的顽强意志,很难承受学习的压力。

可是,一段时间过后,我发现没有受过正规军事院校的培养,很多基本的军事基础知识获得的不完整,这还不是关键的,而提高指挥能力,对于参谋业务技能的欠缺才是最重要的,必须在国防大学补上这一课。所以,我又去旁听了军事地形学、战术标图、作战指挥、司令部工作综合演练等课程,回到寝室便是做标图练习。

舍友问:“你练这个干吗?这个是作战参谋的技能,嗯,说是吃饭的本事也没错,与你现在搞理论研究关系不大吧?”

“你忘了我来自哪里?不会这个在单位不行啊!”我接着说:“对这个事你应该是科班,给我作辅导老师吧,还得给我的作业评分,严格点哈。”

老黎干标图很有道行,既讲得清清楚楚,还手把手地教我,让我很快掌握,嗯,没他的指导我肯定弄不清其中的门道,在“影子”都是由彭涛等参谋作业,我就看看,自己做过方知光看是不行滴!

显然我得向班上的同学讨教,人家毕竟过去在自己的领域里干得不错,远比我行。那就“现拜佛”吧,认识和熟悉他们,求得同学的帮助。

我是这个班的后来者,也是个另类,感兴趣的东西常让同学们不解,所以我刚加入这个集体时让同学们把目光都投向了我,那种目光说不出是友善,是戴上了“眼镜”,让我有些窘迫呢。

我是希望自己不是那么引人注目的,不料一个同学提出:“陈胥同学,报到时班上的同学都介绍过自己,你给我们说说自己的事呗。”

这个大概是应有之举,也不是单独为难我一个。可是怎么介绍自己,没法说真话,我硬着头皮说:“我毕业于地方大学,到部队工作两年,凭着在大学的基础,对总部的一个指挥系统的研发操作比较、比较那个干的好,受到上级的重视。因为我是文职,要转武职,没有军校培训经历,怕是不好办,所以单位让我考研究生的。”

“什么是武职吖?”同学觉得我说的新鲜。

“比如参谋是武职,技术员就是文职。”

“你不应该是技术员了吧?”

“是,还是。”

“那你怎么报考的,战略研究部的研究生至少也得是副营职,你的技术级够么?”

“我在大学搞的东西很尖端,我在作战部是两个项目的联系人,所以应该符合报考条件吧?”

“你个搞技术的,为什么做战略学的研究?不合理耶。”

“那英语专业的为什么做战略学的研究?况且我来学还是单位推荐的,否则我到哪知道考国防大学的研究生?要考也是该考国防科技大学的吧。”

“大家别乱问了,能混到作战部的会简单么?陈同学军事学上懂的不多,英语上却不错,同学们互学互帮吧。”管班长帮我说话了,而我要的就是这个。

一个女同学发话了,“陈胥,你在哪个大学毕业,专业是学什么的?我觉得你信息技术方面肯定不错,遇到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的课,你得多给大家辅导。”

“对,对,我是学遥感遥测的,信息技术是我的本行,我愿为大家服务,尤其是数字图像处理。”

“我们懂数字图像处理有什么用!”一个看上去担任过指挥员的男少校说。

“也对,技术装备的工程师该掌握这个。”我认同地应道。

“计算机系统的知识多传授些吧。”那个女同学仍坚持着。

我看向了她,盯她几眼,让她脸红了。我赶忙说:“没的说,我会帮助大家的,可能很多同学在这科需要我。”嗯,这个女同学见识挺超前的,有空该多和她交流。

不过这个介绍,留给同学们的印象就是个技术男+书呆子,在战略研究部非主流,或说有可能是“拉郎配”的例子。正好,乐得让大家如此看待我,所以第二天就到中关村买了个当年最高配置的手提,拿到班里吆喝,“有感兴趣的同学,我免费咨询,这可是科研工作的必备。”

“你够能显摆的啊,这台手提怎么也得有一万五,你不过了?”一个学理科的同学痛心疾首地说我。

“基本建设,基本建设,总不能把单位的手提拿到大学来吧。”

“写个论文,收集个材料,用得着这么高的配置么?”

“你有所不知,这玩艺发展太迅速,几年就落后了,用这个怎么也可以让落伍推迟段时间吧。”

“你可真够嘚瑟的,服了你,陈胥。”那个学理论物理的同学说,他该是来自二炮的大单位或是其研究机构,否则哪能用上他那样的大能?

实际我很想对我的同学灌输技术+军事=新军事方向的观点,搞战略也该不会从此基点偏离,可看同学们的反应,这个观点的贯彻不会那般容易。

军事学研究生,具有许多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特点,但涉军则需要从未来战争的实际出发搞研究,所以我还得往这个方面使力……

或许,我想的有偏差,学校在我们入学之初,强调抓的是学生们的理想、纪律教育,“你们首先是军人,其次才是研究生”是最早要记住的信条。这个对我来说,相比大多数同学并不是问题,战火已经把我从骨子里刻画成军人,即使我已经到了地处和平中心的大学仍改变不了。

可是这个原则,对我的意味则是,在大学要执行严格的作息制度,按时起床、出操、打扫校园;吃饭、上课要集合排队;就连床下放几双鞋,书桌、书柜、录音机怎么摆,吃饭时穿什么衣服,都必须按规定办事。

我对舍友老黎说:“这不就是重过新兵生活么,还说首先是军人。”

他是从基层来的,自然明白我的意思,“别发牢骚了,你当过兵,可其他同学,可能很多喔,早就没兵味了,重新回炉是有必要的。”

我不得不认可他的看法。

“哒哒嘀嗒~”校园里响起了起床号声,这便是研究生们“当兵”生活的开始。

号声即是命令,也是召唤,我“噌”地坐起身,套裤、穿衣、蹬鞋,三下两下便穿好衣服,然后叠被,快速地整理好床铺。

黎卫疆闻号声,很快地起床、穿衣、叠被,动作也很麻利,但毕竟落后我一步。

我顺手抓起腰带和军帽,还多了个无用的动作:取枪!抓了个空。但我丝毫没有停顿,只是苦笑了下,拉开房门,在楼道中戴帽、扎上皮带,像跑一样下楼,来到楼外等候集合。

我是第一人!

9月下旬的晨光,灿烂,温和,向是对我问好。

明媚的清晨,校园的空气格外清新,没有硝烟的味道,也没有子弹破空的响声,和平的生活向我召唤。

我立正站在集合点,一如在基地那样,等候部下跑来列队,有所变化的是现在我得站在队列里。

不容我多想,同学们一个个排好了队,区队长喊起了口令,大家立正、看齐、报数,如同普通连队。

“跑步走!”大家齐迈腿,跑向了大操场。

研究生的一日生活从早晨的出操开始。

通宝推:青青的蓝,夜郎国主,梓童,
家园 第633章 在研究生班二

同学们大多是老兵了,对于一日生活制度一旦重视,遵守起来并不困难,研一时都很自觉。而作风纪律的养成和表现是学校考察我们的一环,是要进最后评定的,也会影响到分配、任职和晋升,所以没人敢随意踩踏“红线”。

所以,出操后便是打扫寝室,擦地、擦桌、擦玻璃,我欢快地干着!

这种在普通部队全被士兵干腻了事,我做起来是那样的兴奋。然后,我再一次归置床铺,被子见棱见角,床单抻得无一褶皱,把挎包轻扫下,拉出个规整的模样,再把腰带挂好。

黎卫疆看了,在旁边说:“老陈,你的内务做得比战士还好!”

“我就是从士兵做起的啊!所以,搞内务那还不是专业。”我并没有夸大自己,还向他介绍了自己的过往。

周五的卫生检查,我们寝室被评为第一。

区队长还把同班的研究生叫来观赏、学习,有同学说:“压力大了!”“这么做,得用多少时间?”

管班长却问:“陈胥,你的新被子怎么给换了?”是说我搞不实的套路?

“不好意思,我换了一床旧的。”其实也不那么旧,在作战部集体宿舍的被子用的时间稍长,次数却少,拿过来就不用把新被子再整成一叠就见棱见角的样子,就像同学在乎的,不需要再花时间“整”了。

吃早饭时,同学问:“你们单位军官寝室也要求这样搞?”

“我们单位大多都是军官,都很自觉。”我回答。

“全都住在一起,住在兵房?按时检查评比?”

“这个倒没有,谁有闲心搞这样的形式主义,反正我是不搞。”我随口答道。

“你不搞?我看你比谁搞得都好。”他把我的“不搞”理解错了。

“你们有所不知,老陈是发端于卒伍,从当列兵开始的。”老黎替我解释。

“我就是新兵训练的底子。”我谦虚地说。

“你哪年入伍的?”一个同学好奇地问。

“九三年。”

“然后上的大学?”

“然后回的学校。”

“你好时髦,还是个大学生士兵!那时大学生士兵在部队算是新鲜事物。”管班长点头说道。

“基层部队挺重视的,学校武装部的老师也鼓励。”我有些自豪地表示。

“那就不奇怪了。”有同学了然地说,我还叫不上他的名字。可他的“不奇怪”是指什么不奇怪我理解不了。

这时管班长拽上了,“发起于卒伍,功成为将军!仅六年就成为了作战部的参谋,陈胥同学前程远大啊!”

“这……”我无语了。

军官之间,有时常提此话题。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现在已经过时,按照军官服役条例,从士兵爬到将军太不容易。那么,“不想当将军的军官呢?”我说不好喽。

“我当兵这些年,真没看到哪个军官有成为将军的前景。”我又说道。

“你看到过几个有前途的军官?”

“我老部队的部队长,不到四十岁就是上校了,大概算是副团吧。还有省军区的处长什么的,好像都是上校,可他们再往上升,会担任什么职位呢?我想象不出。”这是我由衷的话,其实也想过多次了。

我一说出口,发现同学们都在分析我透露的信息。

“你原来是特种部队的?”

“那到不是,是一支独立的队伍。”

“独立的单位,即使是副团级别,那也直属于较高级的司令部,相比普通野战部队,或是集团军,应该有比较好的上升通道。”管班长解释道。

“陆军部队,比较好的上升通道,哪个能比集团军?”黎卫疆质疑。

“这个谁说得准,你看陈胥不就是个例子,来读个研究生,就安排到了作战部。毕业都不发愁咯。”大家听了哈哈笑起来。

说了半天,没有人提及我为什么仅六年就能够从士兵进到作战部,显然他们已经意识到我有超常的机遇。

很快,我便发现全班几十个同学组成了一个活跃、温暖、充满荣誉感的集体,无论年龄大小,以前是机关的或是部队的,都很主动、自觉地在班集体里发挥作用、维护团结、互相帮助。

这样的班集体为我打开了与军人接触的又一扇窗户,让我珍视。

和同学们熟悉后,我很喜欢研究生班的同学和班中氛围,大家类同,用黎某人的话说:“都是军中小资。”嘻,宿舍中的话。老黎虽有这个独特的认识,他却难以归入此类,究其原因,大家后面将会知道。

研究生嘛,表现得朝气蓬勃,才华熠熠,用老黎的话,“这是本质特征。”蛮有见地的认识!经常可见同学们的滔滔议论,可谓:无拘无束,畅所欲言。

第二次《国际军事》课后没有什么安排,同学们聚在教室议论起刚才课上的内容,渐渐谈论的范围扩大了。从美国的高边疆战略,谈到俄罗斯在极度困难条件下还坚持太空演习;从孙子说到拿破仑,从隆美尔议到约米尼,讨论起他们的战略观及奠定的战略理论。

我在旁听着,难有发言的余地,可看到的是学生们都恣意纵论,无所禁言。给我的感受,他们对在战略上有独特表现的人和事都很熟悉,和他们比我就孤陋寡闻多了。所以,有这样一批同学,让我感受到其中奔涌的热诚和闪射的才华,我也愿从他们身上汲取那种思想和精神的能量。

但是在我看来,他/她们的热烈讨论似乎有些摸不到实际,于是我试着表达自己的认识:“个人认为应该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不是关注以往的精彩,而是真正地关心我军如何去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打赢高技术背景下的战争,包括冲突。”

我把这个问题提出,亦是要引起他/她们的积极回应。

齐沛州,战略部的同学,听罢回复我说:“我们来读研究生不就是为了这个目的么?解决你所提出的问题,首先要有思想,让我们在头脑中形成符合军事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思想方法。务虚不影响求实。”嗯,他的话蛮有哲理的,以后我和他多有接触。

当然,这个问题同学们与我一样重视,他们的研究工作就是这些内容,只不过大家此时相互讨论的不多,以后或许涉及的内容敏感,也难以公开交换观点。但我倒是愿意多和他们讨论,从他们那里学习更为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入学不久,我便和空军来的俞宁同学对美军的精确打击的作战方式如何应用到中国军队,进行了广泛探讨,而他对空军作战在专业和技术上对我的介绍,大大丰富了我在这一领域的认识和知识,再谈才有所针对和符合战术实际。

作为空军军官,他对我热衷的精确打击十分赞同,并向我介绍说:“精确打击,并非建立在单一技术、系统或能力的基础上,而是一系列关键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要素从战术、作战、战略层次提升精确打击能力。”“这些关键要素有:极度精确的导航能力,近乎完美的武器投射能力,压制敌方防空系统和隐身的能力,情报、监视和侦察能力,网络化。”娓娓道来,让我受教。

他重点提及了网络技术是如何在精确打击中应用的,说道:“网络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是精确打击能力发展的显著特点,特别是用网络手段解决精确打击中的战术、作战乃至战略问题。美军的指挥与控制平台通过网络与传感器与杀伤武器相连接,地面特种部队能够向正在空中实施目标定位的飞机传输数据,使海空军能够运用强大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实施近距离空中支援。”

他的这番话,令我顿开茅塞,想一想我在实战中是多么希望得到空中的支援,如果后方有一支时刻能够支援我们的远程对空打击兵力,我们的地面作战就安全多了;如果空中能够提供对地精确打击,我们在攻克那些自身携行的攻坚兵器不逮的目标时,作战就容易多了。

当然,这牵扯太多,并不易行,但终究是个方向不是?

我们通过课程所学的新知识,让眼光一新,本来思维就不保守,就更敢于思考,深入探讨与我们实际工作的联系和指导,研究生们常常也有那么一种勇于挑战的劲头,在班中形成热火朝天的学习与科研的气氛。

当和我同一个办公室的温同学谈及蓬勃发展的高技术,我说:“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很多以前想象不到的功能得以实现,改变了战争形态,如海湾战争、北约对前南联的大规模空袭,对军事战略势必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那么你是否准备把这个因素体现在自己的研究中呢?”

我仍是贩卖那套技术制胜观点。

她说:“这应该是盾与矛的关系吧?就拿你说的高技术改变了战争形态来讲,比如过去积极防御的战略提倡‘深挖洞,广积粮’,到现在就可通过罩张技术的保护网提升对人对装备的防护能力;打起仗来农业生产容易遭到对方大规模轰炸兵器的破坏,就可利用生物技术搞人工合成食品,以保证百姓的生存需要。所以,技术的因素不可不涉及,但要理性地看待,一方面国家和军队力争追赶西方先进的东西,一方面要有体现东方智慧的战略规划。我想为维护和平发展的方针,多搞合作,避免更多的对抗,是一种战略选择。嗯,合作也包括了军事合作,就像以前美苏搞的限制军备的那些‘防备核武器扩散条约’啊,‘中导条约’啊,都可以通过我们的研究寻求新的突破。”

这个认识反映了她的思想水平,小娘子挺厉害的!

通宝推:大眼,
家园 难得西西河里又有一个可以看 好长文啊
家园 第634章 在研究生班三

刚开学,还是年级公共大课,坐在教室里,举目望去,我发现班中女生比例不小,嘴角不禁翘了下,是不以为然。

我知道自己的队伍中有不少军官要求考取军队各类高校的研究生,不是研究生班哟,是要考带学位的,他们深具自信。

是不是这些女生占了他们的机会?有些郁闷了自己,我是当事人,批准他们报考挺难的。

但与温同学一席话后,晓得她的厉害,便让我格外注意到那些女生。

在主要由男子汉组成的军队方阵中,女军人秀美端丽的脸庞、英挺俏丽的身姿越来越多地凸现出,可是成为军中精英就令人惊奇了。女研究生在整个国防大学上千名学员中所占比例才百分之几,可作为全军最高学府里的女军人,无疑是这直线加方块的行列里一道光彩耀眼的风景线。

就我的班级来说,有几个来自不同军种的女生,她们所学的是国防战略专业、军队指挥自动化专业、国防经济专业、美军战略研究专业,遍布各个教研部。而在她们努力加天份的用功里,确有突出的人才,推出令人惊艳的科研成果,毕业后矗立三尺讲台赢得了各个军兵种基干军官的尊重。

在战略教研部,我所熟悉的三位才艳惊人的女军官同学:张欣,1973年生,中国军事战略专业;温海燕,1973年生,来自海军,专攻美军战略专业;巩晶,1974年生,文职,国际战略专业,哇,这个研究面挺大的。可瞧她们的年龄都不大!

开学后不久,这几个女孩子所学专业便成了男生的话题——这么宏观的研究课题,对于她们来说是否过于沉重了?反之,女生则认为男生为她们的担心是否早了?

她们是才女啊!不说她们的多才多艺,仅对军事理论底蕴而言,研究生刚入学,她们就露出了小荷尖角,都曾在各种媒体或杂志上发表过文章,阐述自己对各种军事或是战争现象的见解。

来自海军的温同学,曾作为中方正式代表,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美军控会议”。可以想象,才26岁的温海燕作为中美双方最年轻的代表坐到各位将军面前,用熟练的英语准确而又自信地阐述我方立场和对所涉及的学术观点发表见解,她的发言让来自大洋彼岸的异国军人刮目相看,中国军人已经能和他们一起坐而论道了。

巾帼不让须眉,女性也可建立军功。

其实,到了研二下学期,我和她们时有交流,让她们侃一通各自的专业和研究状况,便为她们精辟的见解,前瞻的论述,既宏观又易懂的讲解所折服。她们讲得那般深刻和富有理论逻辑,精彩的以至像是为我上了一课,触发我的研究灵感,把其观点嫁接过来,可以丰富我的论文内容与说服力。

这个时候,我对男同学说:“在上学之初曾对女生有的疑虑,现在让我感到有些羞愧,那时是多么没有见识。”

初与女生接触,还是在开始上大课时,因固定座位,轮到我坐的座位,旁边就有个穿文职装的女生,坐在隔了我的一个座位上。

我想都是穿文职服装的,坐在一起挺合适,相互交流应该容易。然而,她看到是我,没有任何表情,扭过头不理睬喽。我想和她打个招呼,也只得在人家冷淡的态度前把话咽下肚子。想想,也不能怪她,上课前就不该私自说话,问题在我,是我急于表现自己的存在。

几天后我看到她在啃一本信息技术类的书,这个叫巩晶的文职向我请教时才初次交谈。那个问题不特别的难,解释后我问她:“以前你学什么专业的?”才知道她也是地方大学毕业,是个管理专业的文学士。

和我一样,她也有先天不足,还是两个领域:军事学和技术知识。我对她说:“欢迎你多来请教。”

她听后笑了笑,“我也会自学的。”说得挺自信,可言外之意呢?

巩晶看上去文静静的,却是性格坚强犹若家传,大学毕业竟投身军旅,还在父辈的鼓励下考上了军队最高学府的研究生。

因为都是文职,我想她自然应该不会对我这个“文职”有所轻视吧。可一经接触,虽然她对文职干部并无轻视,却也不见得喜欢。她见惯了自己父亲那样强悍的指挥军官,还是希望未来的伴侣是个具有发展前途的青年指挥军官,而不是风吹不着、日晒不到的坐办公室的文职军人,是搞技术的也不行。

她的父亲是一个军中少壮派,其个人风格或多或少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巩晶,让我又吃了一个小“闭门羹”,虽然我并未真的对她追求。

这身文职保护色屡屡让我成为女生眼中的“软汉子”,在心里可真有些“恨”了,恨这一身文职绿军装。可又一想,如果以真面目示人,那身莫名其妙的迷彩让她们见了,怕不是冷淡于我,会是躲我到老远——多土的一个山娃,绝对是这样。

说起来,温女同学和我的交往算是顺利点的,因为我俩的英语都好,在阅读、理解原始资料上交流很多,也曾合作研究,或是向她请教,来往颇为密切,一度被认为我是在和她“交往”。这才是“冷暖自知”呢,人家在海军已有一个出色的男友,婚嫁的日子都定下了。

她的语言能力和专业出色,我都想把她带到“影子”,可是她的前途远大,在京已有接受单位,如何能去“影子”那个偏僻的地方?!

女兵,女军人,在部队都是备受瞩目的人群之一,男兵,男军官,总会不由自主地靠近她们。

大概我也有如此的毛病,时常把目光投向她们——军中绿花,还有蓝色的花,海蓝,天蓝。

比我高一级的徐赛璐同学,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齐耳短发,俊俏漂亮的瓜子脸,可以说是国防大学的校花。那一套合体的军装把她衬托得格外英姿飒爽,你却很难把她同国防大学“国防经济”专业的硕士生联系在一起,往往以为是文工团的女兵来到国防大学串门。

徐学姐是1998年考入国防大学,以前在部队是位翻译。在国防大学所从事的专业竟是“研究经济资源在国防领域最佳配置”的课题,是一个艰深的学科,以前在军内研究的不多,进入90年代后得到了上级的重视。

军队的翻译得多吃香啊!她却放弃了,选择了当个研究人员,好有个性,令人刮目相看。

徐同学性格开朗活泼,酷爱体育锻炼,每天下午总要抽出一个小时来锻炼身体。乒乓球、网球、篮球,她都是佼佼者。有时也去游泳、爬山,在学校后面满目碧绿的山林间,常看到她穿过林荫小道的身影。

她种种优秀的素质,让在读研究生未婚的男军官们极为仰慕,追求她的怕是不少。我自以为难以追上这么优秀的女性,对她抱有“只可远观,不可近亵”的态度,不过遇有和她在一起的时候,也兴奋不已。尤其一到周末,她会换上鲜艳的时装,化上淡妆找找“感觉”,仍脱不了女孩子爱美的天性。

哈,这时才是我们一群单身汉有眼福的时候。

一天,当我从厢红旗回学校,正好遇上了她,于是主动邀请她一起同走。两人边走边聊,得知她是营口人,母亲是个“军装控”,让她当兵以弥补自己的遗憾。从她嘴里得到的信息让我有些气短,大概“丈母娘”是不会喜欢看到一身文职军装的“女婿”的,而我却羡慕起那个能同她结成连理的军官。

和她并肩而行,我只觉路短,不知不觉间回到了校园,然后摆手说再见。我和她一起从山上回来,到是引起了不少爱慕她的军官羡慕的目光,察觉到后让我有些飘飘然呢。学姐也感到陡然间在我身上出现的变化,打趣道:“让人看见我和你一起走就这样神气?”

“那当然,这是‘艳遇’!你不懂。”

“你想多了吧?”

“我不敢想。”

“以为你没有那些花花肠子。”

“爱慕之心,单身军官皆有之。”

“你们啊,还是好好学习吧。”她的一句话,就把我的爱慕之意掐死在萌芽。

女研究生中确有精英!

最让人吃惊的,是学卫生的转行做起了军事战略的研究,还是海洋军事战略!那时海洋战略提及的多,那么海洋战略所体现的是什么,如何划分,有什么对策,需要研究得极为细致。作为研究者,需要前瞻性啊!我们部的一位学姐大体做到了。

我和她都忙,所以接触不多,交谈很少。入学时,我没有很多时间关注海洋战略问题,等我深刻认识了这个问题后,我还是没有时间,与这位同学就海洋战略的探讨便失之交臂,成为我读研究生时的遗憾。

说我没有时间,就是在读研期间多次外出执行任务。

对我在教研部里那种常来常往,作为把全身心投入到战略学研究的女军人,同学张欣颇不以为然,曾问我:“陈胥同学,你能专心上学么,别总是让人打电话说你有什么任务,却任务是什么都交代不清。”

“好,好,你的意见我会向为我请假的人说的,让他再请假时把任务内容说清楚,别给我制造不良影响好不好?”

“那是你的事,能不能毕业也是你自己的事。”

好个有原则性的女军官!

她是搞中国军事战略研究的,算是离我较近的同学了,她的一番话也是出自对我的关心,但话比较直接罢了。唉,我的保护色太多,对我也是“伤害”。

女研究生们能够在专业中做得最好,莫不是内心极为坚定清醒,有记者问及她们这些女军官们未来打算,出人意料的是她们竟都没有一句豪言壮语。我亲耳听到一位女同学用朴实的话语回答,也许正代表了全体女生的心声:“考研是为了更好充电。我学的是中国军事战略专业,潜心进入后给我震动很大:使我了解中国的过去,而面对现在和将来军队的使命。说到使命感,我要做的最起码是不能因为我学了这个专业而让人小瞧这个领域的专业水准……”

说得都让我汗颜。所以,女研究生成为女军事理论研究学者便是自然。

通宝推:梓童,林三,大眼,
家园 第635章 同舍友的谈话

大学,或是说军队,对这些女硕士生在校日常学习和生活很重视,嗯,就是照顾得好,好到让我们男生羡慕嫉妒恨了。

她们在食堂就餐,是按照师团职标准安排单独的餐桌。这可羡杀了我们一帮男研究生,弱弱地向上反应了一次,得到的回答是:她们即使是师团标准供给,又能吃多少?你们这帮秃小子去吃,真正的师团干部可就没的吃了。也对,在师团灶,如果有我们,那些师长、团长咋会与我们争食,即使不向上级提意见,管理部门也不会不去为他们考虑。

可一个多月前在基地我可是首长灶,伙食比大学的师团灶还好。在大学别的不图,就是这个伙食喽,妹的,看到人家有好的伙食我就馋,境界不高哟,却是艰苦磨练出的心理习惯,也不觉low。

班里有女研究生,我一般接触不那么多。

那晚为了处里的工作,查一份资料,没找到,记得同办公室的温同学有,仿佛记得还是她推荐让我读的。那时还不那么晚,于是我没多想,去了女生宿舍楼,当然被阻止在楼外。

可来都来了,让我回去,咋甘心!费了老大劲方才进去,一看她们都住单身宿舍。女生寝室当然是没有被允许进入的,但在门外瞟一眼,里面只一张床不就明白吗!这个又让我吃了一惊!在部队的集体宿舍怕也不成吧?

温同学把我带到楼内专用的小会议室,还没说正事,我便大吐苦水,“我本科上的大学也没如此严格,学校怕的是什么?”她根本没理我这句话,妹的,我说了一句过分的:“是不是怕读研的男女军官控制不住自己啊?”

这时她给了我一句:“少说有的没的,说,找我干吗?”

“我来向你借一份资料。”

“有那么急么?等到明天不行?别是你用心不良吧?”一句问话却是她反过来挤兑我了。别惹女孩子,她有的是话反击。

当我离开小会议室,走在楼道,发现人家连洗漱室的门都关上了。怕我看什么?咱有那么不自觉么?以后我再没去过女生宿舍楼。

研究生院对女研究生实行的是“双轨制”管理。在编制上,女生们因各自专业不同而和男同学们一样隶属各个班级。在生活中,她们则单独组成了“女生班”,拥有自己的会议室、活动室以及电视、电话和报纸。本来她们就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依我看,她们都到了象牙塔的塔尖上了……

虽然对女生所得到的待遇有羡慕,可大学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立足于“高、新、宽、深”的标准,女生与男生相比,培养标准并无差别。而现代战争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男女军人在作战中的性别差异,她们在经过两年半的系统学习后,大有可能成为能够引领未来高技术战争做出理论创新的懂作战、懂指挥、懂技术、会外语的高级“复合型”军事人才,将成为军队各个领域的尖子人才,前途不可限量。

国防大学的女研究生们,向着你们心中的崇高目标更加努力地辛勤耕耘、大胆探索吧!我不嫉妒你们。

大概我这样的想法,并不是男研究生中的主流意识,在我的舍友眼里女研究生搞军事战略理论研究,明明白白地抢男军人的饭碗。对,就是“抢饭碗论”。

他说:“军事战略,还有战略理论是要有力度的。必须有远见卓识,思想超前于实践。可老话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

这话说得,哪焊哪啊!俗语用在这也算?

我说:“老黎,你前一句说的实在是太对了,可你后面那句在逻辑上接不上啊!”

“那是你说!”

“老黎,莫不是你有大男子主义?抑或对女性有歧视?”

“你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孔夫子曾说,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他小子的话也刻薄!

“呸,你才是小人,对女研究生有歧视,我认定了。”我不得不“反击”。

“嘿,你再怎么说女研究生的好话,你也得不到人家的青睐,你省省吧。”黎哥发出“善意”的提醒。

老黎是不在意女研究生的众多男研究生之一,因为他已婚!

他是个传统的军人,已婚了嘛就要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对男女生都是一个态度,成熟、稳重,不温不火,不远不近,被誉为“夫子”,即使在我们俩夜聊时都没涉及到女人这个话题。

也不是绝对没有,但这个女人却是被严格限定了——“妻子”!

军人妻,尤其基层部队的军人妻,大家都知道,实在是太不容易,长期两地分居,不说对人的精神压抑,更要面对一家生活的压力。家中的上老下小,难得丈夫的帮助,全得妻子一力承担,所以诞生了一个伟大的词汇:军嫂!希望求得公认!

老黎和黎嫂本是高中同学,高中时就有意思了,因为他们是革命老区沂蒙山的孩子,穷,却学习刻苦努力,高考双双考入了大学,男的上军校,女的入了地方的二流大学,靠着书信交往,成就了他们婚姻。什么是千里姻缘一线牵,这个该是典型了吧?

黎嫂大学毕业后,在家乡找了个工作,就近照顾老黎的父母,特别是结婚后就更是操持了黎哥的家务,让老黎安心在部队奔事业。怎么形容他们的感情?是初恋的坚实,还是对爱情的忠贞,不去评说,了解了就是平常夫妻,普通的军婚,过着平淡却艰辛的日子,妻子最是辛劳。

我没见过黎嫂,却因舍友对妻子的称赞,像是对她熟识了,已在心里有了明晰的形象:贤惠,更兼知书达理。

我问:“老黎,你能考上研究生是不是有嫂子一份功劳?”

“也是,也不单是。”

“你不是废话嘛!我的意思是有嫂子操持家务,你是不是没有了后顾之忧,才能专心致志考研读研?”

听我如此说,他陷入了回忆,“其实,自己到部队后不久就萌生了考取国防大学研究生的想法。那时说干就干,我可是规划与执行并行的。在部队要考学要调职,必须与上级搞好关系,同时也得把工作做好,所以考研究生的事不能一蹴而就,得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那位确实默默地承担起家中重担,让我别无旁骛地工作和准备考研,时间很长的。”

老黎叹息一声,“我从担任排长、连长再到师军部参谋升至副营级,经历了漫长的备考生涯,对,就是备考生涯。由于是野战部队,在基层时白天训练量大,晚上还有管教士兵的责任,所以说在前期备考时用于读书的时间非常有限,基本都是从睡觉时间里挤出来的。后来到师部,情况稍微好转些,但也常加班,可在工作时间你看关于军事学的书,别人不会说什么,而且睡前也能再学习几个小时;尤其是周末不玩不外出,都是自己复习准备的时间。我就是这么过来的,除了探家,都在部队,替别人值班,利用值班的时间用功。你说我容易吗?”

他有些自满地说起来,“定级当年我就提出考研究生的申请,还挺得参谋长,嗯,我在军部的上级认可,政治部也大开绿灯,加之准备得充分,所以第二年年初的研究生考试很顺利,来面试也通过了,拿到录取通知书时,那可是胜利的喜悦。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给妻子打了电话,她在那头立刻哭了。”

“老黎,听了你说的,我佩服你,你能为自己立规划,通过努力一步一步实现,可我是被抛来甩去,难以规划自己的人生,不如你啊!”

“什么你不如我,”舍友不干了,“要我说你比我厉害得多!先一个,你才二十四岁,大学毕业仅两年多就至少是副营了。而我军校毕业,经过一年实习,第二年才定的副连,再熬正连、副营,五六年过去。”

“嘚,老黎我给你吹一下,在大学我搞的就是尖端科研,没毕业要我的航天二院就答应,过去不设见习期,直接定技术员,两年后晋工程师,那是什么待遇,比当个连长营长不好?可我没去成航天部门,被拉去当排长了。可我没读过军校,连上等兵都没混到,你说我哪里情愿。还好,上级没有把我埋没,让我搞了个大项目。”

“什么项目?”黎卫疆很有兴趣地问。

“涉及电子技术的指挥系统。如果干下去,我可以去国防科技大学,或是装备部门,在那边我才得心应手。可单位不放,这不让我来国防大学读研究生,把我拴死在基层。我走过的路,全都不是自己想走的,是被命运所左右,可当了兵,能不服从么?”

“瞧,你干什么的起点都比我高。”

老黎这么说,我们没法说下去了。

不过,通过我与其他研究生的谈话,发现每个人都有个人的实际问题,研究生班的同学很多都是结婚生子,有家庭负担的,尤其还在外地,准确说是在家乡原籍,又不得不说是和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相连的一环,没法不影响到那些同学。

我原先在部队,只觉是个探家夫妻生活的问题,还没如此深刻地意识到基层军官家庭的艰辛,而进一步认识这个事对军官的影响是发现老黎的家庭可能开始的。

那天是周末了,晚上可以回家,我向区队长请假,说是回机关宿舍。来自在京部队单位的研究生在原单位大多有自己的宿舍,队里倒没在意,知道回去会比在校自由,都理解。

我问舍友:“老黎,晚上去哪?”

“回家。”

“你家是京城的?”我有些吃惊。

“哪里,老婆暂时到京城来住的。”

“是吗,晚上你幸福喽。”

听了我的话,黎卫疆脸上露出的是苦笑。

……

家园 第636章 短暂的处里工作

研究生新生刚上正课没几天,下午来了个通信员,我被叫到区队办公室,见到部里的来人,他向我敬礼,并对我说:“陈参谋,境外处要求你明天早八点回去,具体情况处领导会对你面谈。”嘚,我被左处长召回了。

不过是通信员通知,该不是什么大事急事,我心里分析着。可刚到国防大学,还来晚了,部里就为我请假辍学,让我很是别扭,老师同学该怎样看我?研究生区队的主管又该怎样对我?我有些头痛,却不得不回去。

通信员离开办公室后,我对在场的区队长说:“领导,您看这事该不该准假?”

“你们部里的事我敢抗?还境外处,一听就极要害,去吧,我这边为你大开绿灯。”

“谢谢领导,境外处这个单位您就别再给其他人说了。我多透露一句,我所在的处是部直属处,很敏感的。”

区队长苦笑地说:“好,好,我不会去对别人说的,纪律条令、保密守则,我都清楚。”中校对我嘱咐他的话语嫌多余,人家也是老资格嘛。

回到处里得知,部长给处长一个涉密的任务,即对赴前南斯拉夫行动及作战的后续影响和适用对策的研究。处里只有左处长、奚副处长、中校参谋李均和我参与,吕部长专门给我们开了一个工作会议布置此任务,讲了相关的纪律。

李均中校是刚调到处里不久的副团级“高参”,显然部里仍在加强境外处的力量。初见他时,李参谋戴个眼镜,神情温和,中等个头,显不出军人的那种虎劲。

下来后我问处长:“李参谋是个文人吧?”

“他是不是文人我不知道,但处里需要他拿出有分量有影响的报告,以后你会知道他的厉害之处。”

“他应该给首长当秘书吖!”

“或许吧。”

做这项秘密研究任务的缘由也是因为我,带队到前南各国观战,回国后我曾沉下心仔细阅读了有关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的情报资料,并回忆了在原南斯拉夫战场所看到的各国武装之间莫名的关系,分析该事件发生后北约这个军事组织对国际关系与世界和平的影响,重要的是中国在面对国际间军事斗争时所受到的影响。花了几天时间,我写出了一份报告,觉得该反映上去。

我把这份《就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一事分析其在军事斗争中的意义》为题的工作报告交给了处长。

报告中提出:美国对中国用兵程度在提升;美国一家独大推升其无所顾忌地在世界各地的用兵,造成与中国小规模交兵的风险;中国必须积极应对和防范各种突发的与世界强国的武装对抗;通过加强境外可依靠的当地力量,形成国际统一战线之必要;境外作战处应该关注到新战场与应对领域,进行预判和建设。

报告只是粗线条的分析和简单的建议,但又对处里工作很有针对性和参考性。左处长读后,说他要改改。几天后,上校拿来他改过的报告,要我再誊一遍,建议由我俩署名报告递交到作战部。

这个报告所针对的,面上看是我使馆被美国军机轰炸后的影响评估,但实际是对待美国所习惯的直接用兵中国应该采取针锋相对的有策略的对抗对策的鼓动。这个被评为“怎么办”的文章,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引起了在作战部各局处中的讨论、议论,甚至有人说:“境外作战处在推着作战部的工作走,处长在领导部长等等……”

报告所引发的争议,让我着实紧张了,还专门找顶头上司左处长谈心,诉说自己的担心。

处长大度地对我说:“使馆我们失了一城,国内人民情绪都调动起来了。你们又夺回一城,你有什么可紧张的。你实际已经做到了针锋相对,说说有啥事。”

处长用这两件事一对比,让我明白多了,我们只是说出首长没有直接说的话,但以基层干部的认识把上层需要推动的工作摆在了明面。首长们认为有这样的动作,可以推动作战部众军官的思维改变,左处长已经预见到了这一步。

后来我还听说,这份报告从部长的案头很快就放到了总长们的案头,最后总长拿去了军委,供那边的首长一阅。首长们对这份工作报告评价甚好,他们知道的情报更多,站的层次也高,对我们所提出的问题自然能更快更深的理解。

应该说,我和处长联合署名的报告,更加重了他和我在首长心目中的份量,所谓参谋,就是要有这样的预见性和主动提出的胆量。这还是我刚到处里时了解到的为参谋之道。

现在,为了这项后续研究,处里布置给我的工作是阅读大量情报及相关资料,从情报和资料中提取相关的线索,推断美方可能会采取的立场、对策和行动,供处长、副处长和执笔参谋使用。有很多情报、资料是英文的,我还要把重点翻译给副处长和李均参谋,让他们明白我摘出的情报线索的出处。

每份情报资料读过去,我都在电脑上作记录,分出类别,以后好检索。提交给处长他们的文字线索也都注上来源。后来,李均参谋很是称赞了我提供的资料,说是好用,不愧是学理工科的。这样的工作算是搞科研养成的习惯,比较繁琐,但避免了找后账。

这样的工作也可以用课外时间和晚上做,其实并不影响我去上课,即使熬夜熬到很晚也值。于是,我征得处长同意,回到了学校,对区队长解释自己的情况。

“领导,处里的工作,我很多时候可以晚上做,所以先回来跟您商量商量,我能不能改全时脱离上课,选重要的课上?”

“嗯,小陈,你工作上课都要求兼顾到,不错,我支持!刚开学,落课多了确实不好。嗯,具体选哪些课,就由你自己定吧。定下后给我列个书面的课表,替你报到院里。”

“领导,我还得跟您请假,因为工作涉及的文件保密,晚上我得在办公室阅读,所以无法按时回校就寝,这段时间我请求批准在部里宿舍住。”

“为了工作,应该的。”

“谢谢区队长,我工作的成绩有您的一份功劳。”

“别光说好听的,倒是给我评个功啊!”区队长笑着打趣。

“如果您以后调到我的单位一起工作,我倒是能够运用我的影响力帮您申请个功。”

“那可太虚无缥缈了!”区队长泄气地说。

但区队长一直对我都不错。

我每天一早从作战部沿山路跑到国防大学,用跑步代替出早操,上课时出的汗都还未落。可跑了一回山路,倒让我头脑轻松了,可以有效率地听课。要不用功一晚,脑子昏沉沉,再来上课能学到什么呢。而且,一下课我又跑回去,再跑到大脑清醒,好到部里继续用脑,比上课用脑还狠。

这又是什么学习及体力恢复的方法,有生理学依据么?我说不清楚,但在两方面用功上只好用此土法调整。这样的军人生活真累!

来去匆匆,我是工作学习两不误,可同学看见我从校外跑来上课,下课又赶快跑走,形容我是“神龙不见首尾,好潇洒的研究生生活”。

我难为情地说:“不由自主,不由自主;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巩晶不满意地挤兑我,“你是教我们四字词汇么?”

什么跟什么嘛!

我那是说什么神龙不见首尾,是被逼无奈;听了同学们的话,就那个“好潇洒”只有替你们不好意思。

那几天,虽然很多时间在大学,可其余时间我都用于资料选读、翻译和形成自己的思考,及时为科研小组提供好基础材料、数据等。那些夜晚我只睡三四个小时,对于苦惯了的我不算什么,二位处长却对我的高效率印象蛮深,多有好评。处长还关心地说:“小晨,你看资料和翻译的速度挺快麽!注意别累坏了。”

我心说:“不累坏了,哪会那么快呢!”

李中校写出初稿后,我又根据自己对情报的理解,并对我国外交方面的实际应对措施,结合我在大学在学业上的收获,补充了一点自己的意见,是觉得有份量的意见,我的观点:从美“误炸”大使馆一事看,应该认为对方直接对中国用兵,是其加强了对中国的军事威胁的结果,故不应该看作是偶然事件,“偶然事件”是人家的借口!同时,也可看作是对手施以对中国的血淋淋的警告,而这个设计出的警告又是具有多方面的意味。

一、提出:“美国可以设计出一个远离中国本土的用兵及警告行动,中国如果不做出适当反应,有可能在下一次对方不满时,重现这种血淋淋的局面,不可不防。”

二、建议:“最好的防守是进攻!对手可以设计出一个直接用兵的行动,我方亦可以设计出一个相似的用兵行动,在对手在乎的或是正在兴风作浪的地区施以间接打击,让对手有对中国可以远程用兵跨洲际用兵的认识,从而动摇其继续对我用兵的决心。”(这个观点是有后续呼应的)

这个项目是很机密的研究,大可以放开了去设想的。这样的观点提出,在写作小组中也引起一番争论,最后大家都觉得我的建议有可取之处。

报告终于引用了我的观点,在落笔后,再由两位处长修改润色,算是定稿了。

阅读了这份凝结自己心血的报告,让我见识了李均参谋头脑之清楚、思维之条理、笔下如生花。

我又对处长说:“李参谋可是大能!”

“你以为!?”上校不哂我的认识,“可惜,他只能当个幕僚。”

这个,这个结论,老李是不是亏了?

通宝推:林三,梓童,青青的蓝,
家园 军校自由出入买手提?大队长不削你? -- 有补充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1999年最高配置的手提价格 品牌, -- 补充帖

国内能不预定现场有货的市场

手提几万块的

军校如军营没有那么方便,出入物品也是。

写报告的时间和人都有档案记录管理,很容易找。许三多抄了一晚保密条例。

见前补充 4913762
家园 第637章 同事之邀

报告如期交到部长手里。

这份报告,处里的写作指导思想,就是不仅以军方的观点阐述问题,而是用比较学的分析方式,从政治、军事、外交和外国、外军的各种角度,包括国际形势可能变化的趋势,分析和阐述问题,建立立论,提出观点,得出结论。

用几位老军人的说法,没有我提供的资料,无法如此地撰写,即使我们的报告超出军方的立场,也是应有之意。他们不愧是有真知灼见的高级参谋。

报告提交到吕部长的案头,当他读完感觉境外处的几位军官确实与众不同,写出的报告远超出自己的期许。他把左处长叫到自己的办公室,询问了报告成稿的过程,听到这个报告是四人讨论后确定的个人负责方向和写作方式,即由晨旭提供资料、数据,李均执笔,后经小组另外三人各自修改初稿,最后由左坤宫定稿。

“是吗?嗯,不错。”吕部长的反应。他又说了一句:“境外处的军事民主会搞得很成功嘛!”

左处长笑着对将军说:“部长,我是搞军情出身,老奚是基层作战出身,老李是机关参谋出身,小晨是搞技术出身,也可说是与外军作战出身,各有各的特点,但我们的优势是有两个会外语的,不用吃别人嚼过的馍。可以自己从海量情报资料中获得有价值的东西为用。”

“你们的搭配确实不凡,其它局处学不了。我都想让小晨给我当秘书,我也省心不少。”吕部长感慨地说。“去,让小晨过来,拉个条条的简稿,如果上级看上了眼,再详读这份报告吧。我个人觉得这份报告不错,有超越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那帮专家的地方。”

我被打发到了部长的办公室,按照部长的指点,将报告改写、简写,但对部长简略掉不提的观点,我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出发,与部长简单讨论,当部长理解了我的想法后,也有同意按我的想法添上的。我只把最关键的观点与部长讨论,大部分不去涉及。

在改写过程中,我发现部长的脑子既快又清楚,不由得赞叹道:“部长,你真厉害。是我见到的最厉害的领导。”对我如此直白地拍马屁,部长认为是我年轻纯真。不过却给他拍得很舒服。

吕部长趁机诱惑我:“小晨啊,给我当秘书吧。别去上学了,以后再去也不晚。”

“谢谢首长的厚爱,我服从您的安排,就怕我太年轻,对部里还不熟悉,会给您惹祸。”我也是先表示了愿意做这个工作,但提出自己的不足。

我的回答让部长很满意,当然他愿意让我给他当秘书,但不会是现在。有了这次直接接触,部长也把我当作了他的自己人。当下的局面,“重视秘书”,秘书已经成了升官的捷径,我是走不走呢?

肯定是不能走!

临时回到处里,我正好可以把在香港买的礼物说成是在上海买的,悄悄送给了左处长、奚副处长和与我相好的军官,当然不止他们了。送的东西,都是女人用的化妆品。他们收到礼物后都很高兴,那时外国香水还是蛮受国人喜欢,当然军人家属就更是喜欢了。

有对我说:“小晨,破费了啊!”

我虚伪地回应:“从基地回来,给我结算了小三年的工资和补贴,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钱,不免激动了些,有钱和花钱的感觉真好哇。”说得同事呵呵笑,一下拉近了同他们的关系。

奚副处长和李均中校都向我发出了邀请,让我到他们家去吃饭。我一一赴约,和他们的家人见面。

在奚上校家,见到他的妻子,她一开口就是西安口音。老奚是在西北长期服役的军官,这个很正常。

我笑着说:“俄也是西安人。”

奚妻听我的口音根本与西安无关,怀疑地说:“不像!”

丈夫出来解释了,“小晨是在西安上的大学,本来也是西北人。”

“那我们都是近邻咯。”奚妻会说话。

这种老乡关系在军中根深蒂固,后来我仍有凭此关系而获得的机遇。

奚妻做的就是西安人常吃的家常菜,还包了饺子。我吃得津津有味,尤其对奚嫂包的饺子赞不绝口。

她说:“小晨,有你说得那么夸张么?”奚嫂是实在人。

“嫂子,您不知道,在西安是我挺困难的时候,没钱,有病,吃点好的,得到些温暖,在心里就会留下深刻印象。我有个同学春节前给我带了盒饺子,觉得可真好吃啊。她家是西安人,包的饺子就是这个味道。”

我有些怅然地说:“西安的味道,我一尝就尝出来,难以忘怀,至今我还念那位同学的好。”

“是女同学吧?”奚嫂有经验地问。

我点点头,“是我的班长,现在都不知她去哪了,常想念她。”小莺,你在哪里呢?

“不是你的女朋友?”她又问。

“怎么说呢?其实我们是有那个意思的,可我搞项目回校时她人已不见了。”

奚嫂听我的语气有些伤感,话题转变,开始夸我会买东西。我借口说:“这些化妆品是我舅妈帮我买的,她们上海人好像懂这些东西,我不过是沾了光的。”

“我妈说沪上这东西比京城便宜,所以舅妈让我带这些香水,我就带了。我没有女朋友,北京也不认识什么人,带回的东西只能孝敬给我的领导了。”我更是瞎说。

“小晨,那谢谢你了。”奚嫂开心地说。

一说香水的价格,我是按香港的价格说,她果然认为便宜些。

在李均家做客,李妻是南方人,见礼后便说:“小晨啊,我们那口子说你很厉害,英语棒的不得了,跟我儿子聊聊吧,军人的孩子对外语学习不大重视呢。”给我出了个不大不小的题。

孩子是转学到京城的,已有四年,正在67中学上高中。我想他肯定有我当年转学去沪上的遭遇和内心的感受。

所以,与小李一见面,我笑着对他说:“看样我们是‘一丘之貉’!”

这话把小家伙逗乐了,还说:“我跟你不熟,也不可能与你是一丘之貉。”

“那你就容我多说两句吧。你是初一到京城的吧?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到大城市上学的么?高一。知道我从哪儿到大城市上学的么?达来乎布。这个地方知道么?”

“知道,是额济纳旗的首府。”额济纳旗太有名了,有个东风航天城。

“首府?太夸奖了,就是个小镇子,几十年几百年看不出变化的落后的小镇,‘东风’,如果说是时代的发展,一时可刮不到那里。”

我这样说,又把小李逗笑,是不信的笑,意思是哪有你说的那么不堪。

“在达来乎布的中学,两个班级在一个教室上课,不骗你的。是不是比你转学到京城前的学校还惨?”

“我在杭州的学校挺好的,比现在的学校不差。”

“听你的口音就像那的,小时候我还在杭州讨过饭呢。”

“有那么夸张么?”小李甚是怀疑地说。

“是真实的,那时我是个山娃,没有土地,靠在山中采草药和山货出售为生,没有浙江人做生意的精明,东西都是贱卖,得到的钱,买了粮食就买不了其它的东西,所以那时我总饿肚子。”

“那你怎么到的京城。”看来高中生被我吸引了。

“我在山中成了孤儿才回的家,回的家就在达来乎布,在那时我才吃饱了饭。这又是一个故事,今天不说了,就说说我从达来乎布到沪上上学是不是会有你来京城上学的感觉,同学嫌弃你,学习比人家差太多?”

“我不是,我学习成绩比京城的孩子还好,就是与同学有些格格不入。”

“我不如你啊,我可是玩命学习,成绩赶上来才融入了班级。为了学习,我几乎什么其它的事都不做,电视到现在都想不起看呢。”

“哎呀,你太惨了!”这时小李对我有些随意了,心理上也有了优势。

“是啊,到沪上前我都不知外国人是啥样,看到人家金发碧眼的模样才是惊奇。你不知道当时我有多好奇,所以立志长大到外国看看,有啥和中国不一样的,是不是很土包子?所以我在赶功课的时候,拼命学英语,不只英语,日语也学。反正我不认识什么人,也没啥爱好,有时间就埋头于看书、念书、背书,当成了学习好的学生,同学们才对我刮目相看。”

“你够另类。”小李的评价。

“你不想效法么?”

“效法我可不会,但你的精神嘛,应该吸取。”他还是有些受到触动了,尤其是小伙子也知道一个普通军官能到大机关有多么不容易。

这就够了,我不认为我有彻底扭转一个高中生的蛊惑力。

我是和小李在他自己房间聊的,这时李妻在厅里喊起:“你们二位出来吃饭吧。”

饭桌上,小李对他妈妈说:“晨叔叔说他小时候还在杭州讨过饭呢!”他又对我说:“那时你该到我家讨饭,我妈妈一定给你做好吃的。”

“现在我来‘讨饭’也行嘛,瞧,你妈妈做的饭多丰盛。”

……

奚副处长和李均中校是农村出来的,他们的妻子有城市人,但也是他们年轻时在小地方服役时结的婚,我一说自己小时在浙西大山中生活八九年,又在内蒙额济纳旗生活两年,这些老同志就好像我们站到了一条线上了,还感觉受的苦比我少,更是对我接受多一分,所以感到关系更近了。有他们罩着也不错。

事后,我想搞好同上级、同级的关系,走走夫人路线也是捷径,不就是花钱么,咱不缺。这比喝酒可少受罪多了。我看左处长也是不喜从部队出来的军官喝大酒那一套,所以我更愿意和他走得近些。

趁着在处里工作,我领了家属宿舍楼的钥匙,就是拿到了那套单元房,是五层的一室一厅,厅的面积20多平米,卧室面积16平米,卫生间、厨房、阳台还都挺大,让我好不高兴,这个可是我自己的家哟,还是在首都的大机关。这个预示了什么,想想就笑容浮在了脸上。

可是,那段时间搞研究和上课,根本没时间把集体宿舍的物品搬进新家,也顾不上收拾新房子。

来去匆匆,在境外作战处没干几天,我就在部里消失了身影……

家园 有段时间我常去国防大学

所以算是知道那里,有个周末在院内饭馆吃饭,旁边一桌是面试结束的几个营长,因为他们是什么“张营长、李营长”相互称呼,都是较瘦的高个,精干外向的表现。总部参谋的形象参照了他们给的印象。

对于你的疑问,请慢慢阅读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