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西西河沉沦记 -- 给我打钱87405

共:💬206 🌺327 🌵1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真气场、伪气场和假气场

什么是气场?

“我知道,但不好描述,你懂的。”

是的,但你知道气场有三种基本类型吗?

“愿闻其详。”

如前文所述,这世上多数人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懒得不行,不饿到发晕他都不会下地做饭。比如你看如今很多人住上电梯房了,但他们是连扔垃圾都“尽力”不扔的,十家有八家门口堆满了垃圾。

“感觉一点没办法都没有,就算嘴说破了也不管用,反正就是懒癌上身,死活不干。”

如果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人类是怎么活到今天的?有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制度,继承人制度,但往往被说成是身份制度,说成是贵贱身份制度,其实说成官民身份(继承)制度更为准确。

“你要不说,我以前还真的认为权贵就是欺压百姓的阶层。”

说这种话的,不是蠢就是坏,蠢就是指不知道为什么会有继承人制度,继承人制度是怎么发展出来的;奸就不用我解释了,把别人架到火上去烤,自己“享用不尽”。真相恰好相反,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继承制度,我们人类才活到了今天,也许不完全是因为这个,但这一继承制度至今还在运转。于是,就出现了气场,但这是假气场。

“假?”

就是说,比如崔健、姜文给人一种气场很强大的感觉,其实正确的说法是他们身上有一种“贵气场”,然而这种是气场是“外挂”, 是自幼他们的长辈给他们灌输进去的,“你天生就是贵命”。因此,还有一种气场也极其常见,那就是“贱气场”,我只是借用这个词不是在侮辱人,可是被错误的描述成没有气场或者气场太小。

“你这么说我就明白了,就是打小让人灌输你天生就是贱命的普通人,比如你说的窦唯,大杂院出身。”

nice。可是,这种“贱气场”也是“外挂”。那你知道“外挂”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可以解除?”

nice。比如像外挂贵气场的这种人,看起来似乎是天不怕地不怕,其实真到关键时刻,他就会原形毕露,蒋介石一听说红军兵临城下,他就吓出屎了。

“那我就明白了,外挂贱气场的人,一旦到关键时候,他也原形毕露了。”

nice三连击。外挂“贱气场”的人,平时给人感觉胆小如鼠,可真到了生死关头他会有惊人的表现。所以说,不要欺负老实人,不要侮辱乡下人,给他逼急了,他的厉害是你不知道的。

“兔子也会咬人的!”

no,这是“外挂”,不是兔子。

“不好意思,我错了。”

不管是贵气场还是贱气场,只要是外挂型的,都在关键时刻被解除掉。认识清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你才能搞清楚谁是纸老虎,谁是假兔子。这是假气场,还有一种是真气场。

“真?让我猜猜,就是由内而外的气场。”

nice。比如陈胜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就是真气场。真气场的形成,简单说就是自己不给自己预设,特别是上不封顶,所以我会整天谈无限。并且,还不受继承人制度的影响。换言之,陈胜打小也有人给他灌输“你天生贱命”,你看他那几个农民兄弟就说咋可能大富大贵呢,但他并不受影响。因此,我们也可以说,认领了自主权的人就有真气场,而放弃了自主权的人就被继承人制度“安装”上了外挂型假气场。但这里我要多说一句,很难解释为什么在自主权这个问题上“人比人气死人”,我也只是知其然,只知道是这样,少数人打小就有自主权,而多数人打小就放弃了自主权。

“现在我知道了,真气场是无法解除的。那么第三种是什么呢?”

是伪气场。跟伪气场对应的是不服或者服,而并非不屈。可为什么会说伪呢?因为这跟某某人的处境有关,当他处境好的时候,他就目空一切,从外表看就给人感觉他出身 高贵,当他处境不佳的时候,他又觉得世界末日马上就来了,让人感觉他就是个乞丐。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吗?”

是这样的,然而但是,切不可随便的对号入座。因为在胜利的时候必然是要高兴一些的,而遇到挫折难免也会有一时的心灰意冷,这看起来跟胜骄败馁相似,但实际上有质的区别,前者是真正的人之常情,后者则已经固化成了某某人的特质了。但我仍然要强调一句,最好 不要去做相关的辨析,搞不好就弄错了。

“你有什么建议吗?”

还是本着解决问题的精神来处理比较好,自己也好别人也罢,有了收获很高兴,你就一边准备着万一高兴过头,遇到挫折,你就准备着万一需要的话,有个法子重拾信心。不要太乎这个伪气场,真正影响大的还是假气场。

“确实就是这样,认领了普通人就无论如何不敢迈步,认领了贵命就自觉没有他不会没有他不敢的,结果谁也拦不住他去送死。”

我的看法稍有不同。从国家或者民族这个范畴来看,继承人制度是在治标,与此同时也在教育所有人“人有无限潜力”,在治本,这是标本兼治——我们中国我们中华民族尤其注意标本兼治。然而但是,具体到每个人身上所“结出的果子”就不一样了,所以你刚刚说“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这是站在个人角度来说的,而我是从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出发,因此,有办法。我必须要反复强调这一点,有办法。也因此,即使从个人角度来看,并不是人人都是“无论如何没办法”,只能说,因人而异。

“你刚刚说的过程中,我突然明白了一点,笨人是怎么回事。”

怎么回事?

“笨人,就是并不懒惰,但因为他认领了普通人继承权,所以他给局限住了。”

哈哈,very nice。如果你当过师傅,或者跟师傅请教过,你就会明白往往有两种徒弟比较典型,一种是脑子似乎灵光,但只是小聪明,学啥都是浮于皮表,偷奸耍滑倒是一流的;另一种是笨得不行,可偏偏又相当勤快,所以当师傅的遇到这种笨徒弟往往不知道说什么,骂也不是教又教不会。我是怎么知道的呢?深入基层调查呗。实际上,子路就是个笨徒弟,可是孔子并不知道根源在哪,所以说,传说孔子是大教育家,我觉得吧……我觉得吧……

“太大了,高大上,一干具体的活就……”

哈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差点忘了一件事,就是如今市面上流行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又是典型的歪嘴的和尚念错了经。

“这你就不用再讲了,我现在全明白了。并不是夸出来的,而是要培养孩子的真气场,可是父母老师自己得有真气场才行,所以必然是东施效颦。”

nice!

家园 可以反推嘛

如果不能使交易双方获益,我们不会每时每刻见到无数笔交易,证毕。

但是,你这么说,必定有其他含义,我猜,你想说的是,交易能使双方获益,但是,有可能使第三方受损,举个微观的例子,某个新开的面包店,便宜好吃,附近的居民都去买,这些居民跟面包店的老板都受益,但是,老的面包店,客户流失,最终倒闭,受损的是他。

在宏观层面,原理也是一样的,在中国加入WTO之后,美国的人民,获得了价廉物美的日用品,但代价是美国的制造业,例如纺织业,例如铁锈地带,他们是受损了。

那么问题是:应该保护美国的纺织,钢铁等行业吗?别忘了,代价是美国人民无法享受廉价的日用品。或者换个角度来问:值得付出这个代价来保护美国的纺织钢铁行业吗?

如果说应该保护那些美国的产业,那么在微观层面,我们是不是也不应该允许新的面包店开业,从而保护老面包店呢?

家园 你跟所谓的左派是一路人,硬币的两个面

如果不能使交易双方获益,我们不会每时每刻见到无数笔交易,证毕。

就你这证明岂不 是笑死人?获益,小朋友吃糖他自觉获益,卖糖的自觉获益,所以真 的获益啦?脱离人谈人类活动,妥妥的物化。

其二,你跟所谓的左派之所以是一路人,还有一条,那就是你们压根就不明白,你天天挂嘴边的“经济学原理”跟他们不离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都是工具,而工具是广义手段中的一种。这事我已经告诉你不下三遍了,能背下来吗!结果 你们把工具当成了真理,难道不是笑死个人?

最后,你是所谓的右派,他们是所谓的左派,这是你们自封的,其实压根就不是,“左”和右指的是自己的同志,你是吗?

家园 各种理论当然是工具

工具只是拿来用的,哪个顺手用哪个,必须得承认,我还没有厉害到发明新的理论做专用工具。

问题是我也不知道我属于左派还是右派,一定要分的话,我应该属于事实验证派吧

家园 我只是在劝你不要跟着某些人学,瞎用乱用“左”右

我一说“经济学原理”是工具,你马上就说是工具,可是你在使用时,却当成了真理来用的啊。你自己意识不到,这就是长期使用工具失去了自己我的表现,也就是“被 工具所奴役”。

你说的交易 就是双方获益,你自己真的过过脑子吗?股票交易是不是你买我卖?我不卖你去哪买,你不买我卖给谁?我卖的时候是不是自觉我受益,与此同时你在买也是因为你自觉受益,可最后咱俩总有一个是亏的。这是不是很常见的事呢?可你为什么想不起来呢?所以说,你“被 工具所奴役”。

家园 这个杠起来好玩

一个人出手买股票的时候,必定是预期有得赚才出手,另一个人卖股票的时候,必定是认为不卖会吃亏才会出售,在交易那一刻,双方的动机都得到了满足。从这个层面上看,既然动机满足了,也可以视为双方都受益。

至于后面的盈亏,是属于预期出错的问题,人的预期是完全有可能出错的,例如面包店的例子,买面包的时候,未必知道淀粉过高,对糖尿病有影响,但吃面包的时候,确实填饱了肚子,所以,你不能说买面包这事,只对面包店老板有益,而对客户无益。

家园 你的思想极其混乱,我可没兴趣跟你玩

最开始你明明说的是最终收益是盈是亏,我指出你脱离了人,你又把概念偷换成”预期收益“,用此来重申你的”交易一定是双方都获益“这一立场。你在西西河天天玩这种游戏,乐此不疲,我没兴趣,还是找你的所谓左派朋友去玩,你们都会这一招,半斤八两,不分高下,棋逢对手。

家园 你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准确一点说,是交易,发生在交易的双方各自觉得自己是获利的。

之所以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就在于,各自有各自的底牌,需求,以及满足的条件。而这个,并不是双向完全透明的。

另外,交易的内容本身,也不是完全按照双方公开的说法。所以编号说鬼都不信。

不过,也的确可以简单一点说:双方都获利。只不过,这个获利的不能用单一的标准来评述。

家园 不简单化,就没办法做分析了

真实世界的交易,既可以是去面包店买个包子那么简单,也可以是跨国大宗产品期货交易那么复杂,如果希望理论一般化,不得不进行简单化处理,化繁为简。

你说的“底牌,需求,以及满足的条件”我能理解,通常的处理方法是把那些归到局限条件里面去。一旦开始调研局限条件,看似简单的买个包子的交易行为,也会复杂无比。

例如,要让一个顾客成功到面包店买到一个童叟无欺,合格的包子,我们需要政府,需要货币系统,需要市场监督局,需要面包店里每一样产品的供应商及其市场,我们还需要小麦期货市场等等,调研起来,没有十年八年,恐怕搞不清楚。

家园 新自由主义与马主义

新自由主义是一个工具,准确的说,新自由主义是一个工具包,其中包含了“西方经济学原理”这么个工具。

美国其实并不是满世界推销新自由主义,而是推销美式自由民主,但有一些不学无术的人,误认为新自由主义是某种真理,或者误认为西方经济学原理是某种真理——这种人是逢美必反或者是逢资必反,所以也被说成了美国向全世界推销新自由主义。

现在有些朋友清醒了,发现美式自由民主要么就是双标,他的自由恰好 就是你的不自由,他的民主恰好 就是你的不民主,要么就是假民主,没有集中的民主,假自由,没有约束的自由。

所以说,美国人向全世界推销美式自由民主,那不就是相当于向全世界推销外面包裹了一层蜜的砒霜吗?

美国人为什么能取得阶段性的“成功”呢?

一方面,美国人很会玩包装,比如所谓的“西方经济学原理”是典型的先有论点后有论据、先有动机后造工具,这是有史料佐证的;并且,“西方经济学原理”还是一个缝合产品,里面有各式各样的所谓理论,比如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比如市场背后有一只神秘的手,是N多互相不认识的人或者彼此熟悉的人共同拼凑出来一个大杂烩。而就是这么个大杂烩,在冠之以“原理”二字之后就立刻高大上起来了。

另一方面,N多人他愿意信呐,或猪油蒙了心,听说对面有40倍工资扛着炸药包就去了,没去了的也天天念叨彼岸有座天堂;或有奶便是娘、有钱就是爹,谁的腿粗就抱谁。

所以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美国人就是如此这般取得阶段性的“成功”的。可为什么说这叫阶段性“成功”呢?现如今,美国人自己都把新自由主义给否决了。沙利文,现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半个月前,也就是2023年4月27日,在布鲁金斯学院就对华经济议程的演讲中,“大放厥词”,全盘否定新自由主义,推翻华盛顿共识,“执意”要向中国学习,学习中国的产业政策。

据说,沙利文发表上述演讲后,中国某些自由经济学者、某些西方经济学原理的死忠粉,顿时面如土色,“啊这……啊这……”

马主义呢?还是个工具,当初俄国人拿来用,建立了苏联,后来我们中国人又拿来用,建立了新中国。我们是怎么用的呢?简单的说,就是两条,一个主要是面对城里人,“你看啊,这个马主义高大上的,从西方来的,且俄国革命成功了”,另一个主要是面对乡下人,“你看啊,我们是红军,给穷人找饭吃的队伍”,如此一来,共产党就初具了规模。接下来,就是讨论怎么打胜仗,怎么团结更多的人,这就基本不用马主义这个工具了。

所以,不难理解,为啥抱着马主义的跟抱着新自由主义或者是西方经济学的是死对头、老冤家。还不理解?其中一方,是硬币的一个面,另一方,是硬币的另一个面,是不是必然“谈不拢”、老死不相往来?

另外,悄悄告诉大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其实是个大杂烩,啥玩意都往里搁,但这个活,主要是马克思一个人干的,跟新自由主义、西方经济学由多人完成是不一样的。二者虽各有特色,但也可以说是平分“秋”色,就是说彼此彼此,半斤八两。新自由主义简单说就是老板骂员工、官骂民、富骂穷,马主义简单说就是员工骂老板、民骂官、穷骂富,自然就是棋逢对手咯。

家园 马克思的大缝合术

显而易见的是,马克思不光学了一点哲学,他对数学和物理也是略知一二的,比如他说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力,是不是觉得很眼熟?牛顿第三定律不就说的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吗?比如他鼓捣出的劳动时间,以及《资本论》里经常出现的各种公式,是不是觉得很眼熟?小学六年级数学试卷里就经常出现类似的数学题,对吗?其实,马克思还学了一点生物学,所以大家难道没有发现,马克思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是私有制社会,难道不相当于在说鱼、鸟、人都是脊椎动物吗?

马克思的缝合术,自然也是先有论点后有论据的,不论他是在所谓的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但是在所谓的深入剖析血汗工厂,最终,都要给描绘成平民百姓给剥削惨了,给剥削了几千年。有意思 的是,既然是这样,为啥人类还没有灭绝呢?更有意思的是,咋就没人向马克思提出过这个问题呢?哦,他已经离我们而去了,能问谁?

那么,为什么马克思有如此高超的缝合术呢?要知道,他可是一个人在缝合啊,不像新自由主义、西方经济学是一堆人缝合出来的。想知道答案,就得查查马克思的“老底”,看看他的工作履历表。

从 1842年4月开始,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1842年10月,《莱茵报》的股东们委任马克思为编辑,1843年3月,马克思被迫退出《莱茵报》编辑部。1843年10月底,马克思和燕妮一起来到巴黎,同比他们早两个月来到这里的卢格筹办并出版《德法年鉴》杂志。之后辗转各国,也基本以创办和参与报纸杂志的撰稿为生。

现在恍然大悟了吧,为啥陈独秀对马主义情有独钟,他也是个撰稿人、编辑、办报的呀,也就是今天说的媒体人,自媒体。巧合的是,我一度跟马克思是同行,所以嘛……

另外,大家有没有发现,美国N多畅销书,其作者往往也是编辑?须知编辑的“看家本领”不是别的,恰好就是缝合术。

家园 陶渊明真的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吗?

众所周知,陶渊明有个美名,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事情大致经过就是,有个叫刘远的,他是寻阳郡的督邮,要来彭泽县令视察工作。督邮就是太守的秘书,太守就是市长(省辖市)。而陶渊明当时是彭泽县县令,县令相当于今天的县长或者是县级市市长。有人告诉陶渊明,刘远这位市长秘书大人很是贪婪,不论去(辖区内)哪个地方视察工作,地方官就得准备好吃好喝的,还得备一些特土产。陶渊明听了之后很是生气,扔下一句狠话,辞职不干了。

这事记录在《晋书》当中,《晋书》其实是是唐朝人写的。准确的说,我们今天看到的《晋书》是唐朝人以南朝齐人臧荣绪所写的《晋书》为蓝本,又综合参考了其它诸家晋史编撰而成的。换言之,所谓的陶渊明自己说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不是真的是陶渊明自己说的,这事不好说。后人往往关心的是陶渊明一个月到底拿多少俸禄,有人说“五斗米”是日薪,有人说是月薪,可是这事目前并没有个结论,因为东晋官员到底一个月多少工资,目前无据可查,只知道,当时的制度是半钱半谷。

我关心的则是,陶渊明真的可以“外面的世界很大,我想出去走一走”这么轻易的辞官吗?今天的人往往以为古代跟现代一样“自由”,公务员不想干了交份辞职报告就OK,其实不然。在古代,辞官往往只有两种正当理由,其一是守制。就是父母去世了,要去守孝。守孝一般也就3年,但有些人辞了就不做官了。另一个理由叫乞骸骨,意思就是说,臣老了或者体弱多病,皇帝你可怜可怜我吧,给我放长假,让我得个全尸吧。没有正当理由,是不能随意辞官的,因为这是犯上欺君。东晋虽然很是混乱,但是从我所阅读的资料来看,也没有随意到想辞官就能辞官的程度。所以说,我有理由认为陶渊明辞官这件事跟“五斗米”关系不大。另外,陶渊明在他的《归去来兮辞》中说,他干了80多天,早就不想干了,赶上他的妹夫又去世了,他就干脆辞了官,遂了自己的心愿。妹夫去世能作为辞官的正当理由吗?这是一个疑点。总之,对于“不为五斗米折腰”这码子事,我的态度就是不知为不知。

咱就不提“五斗米”这码子事了吧,反正呢,从《归去来兮辞》来看,陶渊明没打算活多久,他看中精神享受,崇尚自由。大家看,他是这么写的:

……

我要跟凡尘俗世一刀两断,这世上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

拉倒吧,我还要在这副臭皮囊里呆多久,死就死了呗。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像不像今天一些率性的人?“我不干了,我穷死算了,我向往的是自由,我可以为自由而死”。这个人早就不想活了,死前跑到山林里去快活几天就很是满足了,这跟什么“五斗米”关系真的不大。

介绍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吧。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他的曾祖父是陶侃,横跨西晋和东晋两个时代,做的最大的官是大司马。大司马是什么官职?总司令,朱德就是总司令。不过陶侃这个大司马是他死了之后赠送的,这就好比你退休前是一个科长,退休之后给你一个到副处级待遇,他退休时的官职是太尉(相当于副总司令)。陶侃有一个美名,就是没事搬砖“玩”,从家里搬出去一百口砖,又给搬回来。

陶渊明的爷爷叫陶茂,曾任武昌太守。陶渊明的爸爸叫陶逸——你说这个谐音他不太好听,是吧——曾任安城太守,但死得早,死的时候陶渊明才8岁。

陶渊明有一篇自传叫《五柳先生传》,他在文中自称洒脱、率性,酷爱喝酒,但又因为家里穷老是没酒喝。陶渊明又说,“得亏有朋友请客,所以我每到一处必定要喝痛快了,不喝醉那是不走的,喝醉我就回家去了。”陶渊明还说,“我家里光光的,家徒四壁,穿的是粗布,吃的是粗粮,就这,还经常断炊,但我依旧坦然,不为所动。我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写文章,自娱自乐。”这就是《五柳先生传》的大致内容,当时的人说,陶公确实如此。

《晋书.陶潜传》中说,陶渊明后来因为家里穷就出来做官了,州祭酒。祭酒是个什么官呢?参谋长,是州牧的属官。州牧就不是小官了,相当于又是省长又是省委书记又是省军区司令员,省级党政军一把手。所以陶渊明的第一份工作,州祭酒,还是相当体面的,但后来没干了,回家去了。但是我比较怀疑这并不是辞了官,而是闹脾气,因为没多久州里又给他换了一份差事,主簿。主簿个什么官呢?秘书。可陶渊明并没有到任。后来他又当过镇军、建威参军,但这两种官职是个啥我就不清楚了。陶渊明跟朋友说,“我想弄份差事,聊欲弦歌,为我将来的隐居生活攒点积蓄”,这话传到上司耳朵里后,就让他去当彭泽县县令。“聊欲弦歌”是啥意思?字面的意思 是弹弹琴唱唱歌。啊?这也叫当官吗?所以依我看“聊欲弦歌”的真实内涵 就是活少钱多,跟直接问人要钱也差不太多了。

大家看到这,是不是开始感慨“祖上毕竟阔过”了?人家陶渊明的曾祖父那可是曾经的副总司令啊,不是一般人呐。

陶渊明在彭泽县当县令时,曾经下令公田全部种秫谷,秫谷是专门用来酿酒的作物。他说,(酿出来的酒)能让我经常喝醉就好了啦。在陶妻的坚决要求之下,才拨出来1/4的田种上了能吃饱肚子的(粳)稻米。我不知道女性朋友读到这是什么感受,另外,这里的“公田”到底是个啥概念,我也不清楚。

后来就发生了“五斗米”事件,陶渊明也就归隐山林了。再后来,有个叫王弘的(刺史)很是仰慕陶渊明,想找他聊聊天。一开始陶渊明说自己生病了,不见,王弘就命人准备好酒在半路上侯着他。这一看到酒,陶渊明还能把持得住?立马就找了座野亭子喝了起来,王弘这才转出身来。于是两人就成了酒友,经常在一块喝。王弘除了给陶渊明酒喝,还让人给他做鞋子,还命人抬着他到州里。陶渊明缺个啥短个啥的,王弘也时常派人馈赠。王弘是谁?他可是个牛逼人,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得力干将。王弘为啥给陶渊明送吃送喝的呢?你猜,我就不说话了。

大概齐,《陶潜传》就记录了这么多。哦,差点忘了,陶渊明素来不懂音乐,但他有一张古琴,上面既没有琴柱也没有琴弦,每每次喝高兴了,他就把古琴抱出来“弹奏”,还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我咋感觉这有点像皇帝新装里的两个骗子呢?或许是我过于粗鄙,无法领略人家这种高雅吧。

总的来说,陶渊明基本不干活,除了喝酒还是喝酒,就这样,到63岁的时候,他终于扔掉了那具令他厌烦的臭皮囊,驾鹤西去了。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我只能说,这世上啥样的人都有,别的就不多说了。

家园 硬吹尸挺

抱着一张古琴,上面既没有琴柱亦没有琴弦,并且自己完全不会音乐,但陶渊明就是要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其实这个可以有。我读到这一处时,立刻在脑海里浮现出了我经常见到的一幅画面,一小青年,闭着眼,摇头晃脑,嘴唇微动但不出声,同时做手持电吉它状,一手按弦,一手拨弦,其实全是空气,但就是特别陶醉的样子。这就不说了,没啥的。这位祖上阔过的姓陶的大爷,对社会那是相当不满意的,“世与我而相违”,从头至尾就在琢磨怎么实现财务自由,早日退休,然后可以天天喝酒了。可是,这也是他的事,人各有志。我想不通的是,“五斗米”事件就记录在《陶潜传》中,而《陶潜传》记录的就是陶渊明的生平,怎么就能够,硬把陶渊明吹成有骨气的人了?荒腔走板到如此程度,这究竟是什么人干出来的呢?又是怎么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的呢?

家园 陶渊明真正的问题是他在刘裕政权中的位置相当麻烦。 -- 有补充

我们看看他的公开简历。公元398年,陶渊明加入桓玄幕。公元404年,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公元405年三月,陶渊明为建威将军刘敬宣参军。公元405年八月,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

我们再来看看刘裕在这个阶段的记载。403年十二月,桓玄篡位。404年二月,刘裕在京口举兵起义,杀死桓修。404年三月,刘裕进驻石头城,刘裕则被推为使持节、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领军将军、徐州刺史。405年正月,刘毅等收复江陵,驱逐桓氏势力,并迎回安帝 。

刘敬宣为刘牢之子,刘牢之在402年被杀后,北逃到后秦和南燕间,和司马休之在淮河、泗水一带时知刘裕已举兵击败桓玄,于是重回东晋。405年和刘毅,何无忌一直在和桓振,桓亮作战。

注意,刘裕这个镇军将军在404年其实只当了两三个月,那陶渊明这个为镇军将军参军是怎么回事?其实他一直是荆州势力的人,是被桓玄派去监视刘裕的。结果刚到任刘裕就造反了。整个404年,405年政治大变动的时候他的政治态度作为全部被抹掉了。然后他就一直隐居了。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有点说错了,刘裕的镇军将军不是起义前的职务,是起义夺取南京后 -- 补充帖

获得的职务。这样一来,陶渊明就是刘裕半夺取政权后欣然投靠了刘裕放弃了桓玄。不过桓家的崛起首先是因为桓温接管了陶侃死后荆州的势力,对陶家也谈不上多友善。桓玄代晋他显然不支持。

家园 我认为你说对了一半,是陶家而不是陶渊明

王弘是刘裕的左膀右臂,他不会无缘无故的请陶渊明喝酒,陶渊明当然也不是笨蛋,估计从一开始就明白了王弘是什么来意,只是架不住肚子里的酒虫闹腾。我个人的看法,王弘是打算从陶渊明这儿找到陶家的突破口,而陶渊明的突破口则是酒。至于陶渊明到底跟王弘交往到哪个程度,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