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推介德国和波兰的共同美食传统 -- 燕人

共:💬45 🌺159 🌵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罗斯托克是HRO?难道HR都被占了

可怜。这还是个比较出名的城市吧,除了港口,印象中二战期间和潜艇、飞机的工业相关。

家园 午餐肉,以前不知道,现在添加太多了,吃的是情怀和

口感,糟糕的是口感是制造出来的,唉。

看吧。

家园 他很老了

老小孩😂随他开心吧。

家园 波兰字Kielbasa

是波兰人对香肠的通称。德国的对等字是wurst,就是英语的sausage.

美国人借用波兰这个字搞啥创新也不惊讶。

家园 丹麦的品牌,港人叫三花牌

罐头和炼乳大户。

通宝推:学菩提,
家园 是的,三花牌。不过我可能有点误会了

我记得以前在哪个网站看到,说我们小时候供销社卖的就是三花牌。但是最近搜索,说中国市场上当时是梅林牌(上海的)。不过不当事,吃得很顺口。略微有点腻,特别咸,所以我加了很多蔬菜,来保护我的中国肠胃,而且对大便很友好。

刚到国外有阵子贪吃牛肉,晚上常常睡觉反酸水搞醒,据胃镜医生说食道已经有腐蚀的红肿。所以慢慢改回中国式烹饪,多吃熟的蔬菜,减少肉的摄入。涮肉片、午餐肉相对比较好消化,而且看着多其实不多(和整块牛排比),正好适合配菜。

还有一个就是亚超的油豆皮,我很爱吃。但是洗的时候总有股刺鼻的气味,不知道是用的油不好还是防腐剂的味道。想多了有些怕,但是又馋,偶尔会纠结。

通宝推:学菩提,
家园 只要合规定,添加不怕

其实防腐剂还是比腐烂了好。自己做饭发现经常试图一次买一周的菜,但是会大量腐烂,浪费很多。西方可能防腐剂用的少,特别容易烂。但是我也不爱天天去超市,穷家出来的扔掉食物很心疼。我小时候爹妈的教育就是吃上多花钱没关系,但是不要浪费,食物不仅仅是钱。他们那代人挨过饿,对食物感情不一般。午餐肉可以囤积,不仅好吃也很方便。

另外国内巴氏奶要比高温奶贵一些,到了这里价格一样,但是我还是爱买高温奶,因为方便储存。

我现在都是尽量临近周末买,宁缺毋滥。平时少自己做饭多吃食堂。我们小孩的学校食堂有个亚洲师傅,技术水平据说很高,他都嫌我做的难吃。

家园 我儿子给我买过这个

据说是外国代购的高级货。吃着还可以。楼下 @卡路里 说的对,有点咸。不过我倒不嫌腻。最大的亮点是那种开罐的钥匙,特别怀旧。现在大多数超市货都是跟易拉罐一样一拉就开的,没那种卷开中的期待感觉了。

家园 还是常买好,标准只有不断降低吧

我是希望不要放那么久,也是矛盾吧。

家园 油豆皮是哪样东西

国内有两种。一是高档货,北方叫油皮,上海浙江叫豆腐衣。南方也有叫豆腐皮的,是豆浆煮沸后形成一层蛋白质薄膜。这个薄膜干燥后就卷起来就是北方人所说的腐竹。两广不卷的话叫圆竹,卷的话叫枝竹。

传统的腐竹生产被奸商们用科技打败了。蛋白质中混杂了许多添加剂和赋形剂以便增加腐竹成品的重量。我很久前就不敢吃河南出的腐竹了。其他产地的腐竹在出国前也未曾在大连见过。

另一种油豆皮是现代工业产物。大豆蛋白成形做薄膜状。蛋白质含量肯定不低( 我未查过),但是口感远远不能与传统的产品相比。大豆蛋白产品有个毛病,泡发后产生的黄色水难于排净,我想这个颜色是不是大豆本身存在的。

通宝推:卡路里,
家园 腐竹好吃,我的最爱,鲜嫩无比。
家园 我猜是后者吧

我同时也买腐竹。

腐竹感觉是没有油炸过的豆皮,我做饭怕生烹饪时间长。一旦煮过,很容易搞成糊糊状,很难吃。

这个豆皮看起来是油炸过,煮过也不那么烂的。

家园 做好了很好吃

我小时候也爱吃。

可惜我比较手潮,自己做总是过熟,做成了糊糊。

下次拿着手机定时数秒去煮。

家园 你那个腐竹能做成糊糊

是真腐竹的可能性较大。

我以前总是听一个广东人说腐竹糖水,就问她怎末煮。她说用腐竹在水里煮就行。

我的生活经验中,腐竹是永远煮不烂的。我买的腐竹应该都是加了私货的😁。

家园 海外华人食品只能自求多福

经常买东西回来发现是个三无产品,找不到产地,厂名和地址这些。有时候酱料、方便面上那种不干胶贴纸上的保质期,比下面中国原厂印的保质期晚一年之久。我都怀疑当地食品部门不查亚超。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