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聊一下经济问题 -- 巴博萨船长
严格说,不是经济繁荣的指标。
我国对于经济繁荣现象的描述,传统时代(我小时候)还有一句“供销两旺”。这句话很重要。一定要有卖有买,生意才能继续下去。
否则大量库存无人购买。GDP同样很高。
GDP和审兄说的工农业生产是一个类别的数据。局限性很大。
经济指标不是单一的某个数据。
如果非要单一性,那我认为楼价比GDP更有明确指向意义。
对个人来说,如果以赚取更多的货币作为其经济活动的目标,本质上就是以自己的经济活动与政府交换货币符号,因为货币符号的源头是政府印出来,你无论是干苦力、投机倒把还是坑蒙拐骗偷,追根究底还是从政府手上获取货币符号。
理论上政府只要每年根据社会新增的产能印出相应的货币符号,那就不存在经济危机。问题就在理论上,实际上政府天然有超发货币的冲动;每年印出来的货币并不是根据产能分配;以及天灾人祸之下社会产能不增反减等等意外情况,导致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所以中国每年不是通缩就是通胀,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稳健”的年份很少。
不要说这些半成品,新世纪后的新产业,哪个不是在中国开始大规模产业化的?实验室做管蛋用。瑞士在70年代,就做出续航100多公里的电动汽车,到你随处可见都40年过去了。东西出来,到普通人见到,都是十年以上计。。
做梦也要做个现实梦。。
真是百害而无一利,最后恒大倒霉我看也是天意。
碧桂园不就是?
对世界一种存在状态的定义(无论是物质或是精神、无论是宏观或是微观等存在),中西文字语言以及文明逻辑有着不同方式。
中国的方式是把概括存在状态的明确精准指向性,放在首位。简单说就是一提这个概括出来的定义,就能够明确知道是什么,指什么,基本不会有另一个概括与其有不好区分的状况。
西方的方式是把对概括存在状态的详细解释性,放在首位。当然,西方绝对多数对概念的定义,也能够被知道是什么、指什么。
但是世界的发现探索是无穷尽的,起码现在我们不知道还需要多长时间,人类才能认清楚这个世界的所有存在状态,定义完成所有存在状态。需要一千年?是一万年?还是几万年?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文字相对数量比较固定,而西方文字会不停增加的原理。
每一次新发现的存在,你都去解释概括,而你的概括逻辑本身就是一个点状的发散思维,所有你发明的概括词汇只能越来越多。
以上,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思考生活中的实例来体会。你一定会发现,中西两种不同逻辑带给我们这个世界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你甚至可以思考下,中国的影响是从何时开始的。
好了,现在说一说劳动这个存在状态的定义。
我们用所有人类活动这个大范畴来框定的。现在我们画一个大圆圈。
然后我们画一条线把这个大圆圈一分为二,不一定面积相等啊。
一边写上劳动,另一边写上非劳动。那么所有人类活动可以这样分吗?
答案,可以。
好了,我们同样再画一个所有人类活动的大圆圈,还是一分为二,
然后一边写上交换,另一个边写上非交换。人类活动可以这么分吗?
答案,同样可以。
(这就是道德经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一个存在都可以分出正反两个存在。三生万物指的是一个存在一定可以找到另一个对应的相反存在,并且两个对应存在合并之后就能够生成一个新的存在。直观的,就是一个圆圈面积能够分出来两个相反的圆圈面积。而找到两个相对应的圆圈就一定能组合成一个大圆圈。那么最终逻辑就是只要找到一个圆圈的存在,就能够找到另一个与之对应的相反的圆圈,而这两个也一定会合体组成为第三个新圆圈。)
注意:
我们是在用一种世界观在定义一个存在,那么在概念定义的过程中就不能加入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比如,妓女卖身可以定义为劳动,但是卖身是合法劳动还是非法劳动就是另外一个定义问题了。再比如,孩子给老爸去买酒,可以定义为劳动,但是合法还是不合法同样是另外的定义。切记,存在状态是不能不定义清晰的。现在大众意识、价值观等混乱就是来源于各种存在定义的混乱。这都是这次中西文明融合所带来的不良情况。)
你提到市场交换,是把我写的内容直接进行了逻辑带入,是因为你潜意识中的思维惯性决定的。除非,你认可的交换这种存在的定义,是必须有市场的?
一个乞丐吹段口哨,你给他一个馒头,这是交换。
妓女出卖身体换一顿口粮这是交换
奴隶主强制奴隶劳动,这也是交换。(这时千万不要去思考什么合理性、道德存在感、公平,以及什么运行机制来完成交换的。交换首先是人类活动。)
再比如,一张床上面装满传感器,人的睡眠会被记录。这时,你只要睡一觉,就能得到补偿。这也是交换。(未来的数据社会,就是这种人类存在方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展开思考。这就是数据社会需要大量人口的原因。)
重新定义这个世界的各种存在,准确明晰的定义。然后才能推动新世界观的建立,包括价值观、道德观等新意识形态的形成。
最后,你既然想到了市场交换。那你不妨思考一下,如何准确的定义交换这个存在状态。
未来,世界就是依靠所有人去思考这些、概括定义这些。整个人类是一起主动行动的。
END
再说也得按占比大的国有资产出来代表市场。股市那蓝筹股还有进有出呢。不认GDP也不认深成指呗。
什么重要,什么分到的钱就多。中国制造,钱都让谁赚了,就能看出来谁重要。比如苹果手机,美国的苹果,台湾的富士康,郑州的工人,韩国的配件商,各自劳动小时数和利润摆在那里。
以前我在西西河还看到一个指标,中国最有选择能力的,清华北大毕业生,他们去哪里了,多少去了美国?而美国哈佛麻省毕业生,多少来了中国?
企业的负债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这个负债对应别人的资产,所以从整个社会来看是(接近)平衡的。
企业也不会没事儿就发债,毕竟债务是要付利息的,没事儿发债就相当于白送钱,所以是不会这样干的。那企业为什么要发债呢?通常是因为要买入某个”资产“需要钱,但如果通过股权融资则太贵,所以选择相对便宜的债权融资。但债权人为什么要买债券呢,股权不是收益更高吗?这是因为股权的风险也高,债权人不想承担这个风险,所以宁愿选择收益率低的债券。所以MM理论认为,在不考虑税收和其他隐形支出的情况下,企业的资本结构(股权/债权之比)和企业价值是无关的。
当然考虑到税收经典MM理论肯定是错误的,所以实际上企业都要保持适当的资本结构。而且税收还有一个特点:不像股权和债权,税收权不用出资就能从企业拿到收益。
再考虑到其他隐形支出,如破产成本等等,会发现通常某个行业会有差不多的资本结构。
另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等式并不是无条件成立的,如果资产带来的收益小于负债带来的支出,就叫”资不抵债“,就要破产,这个等式也就没意义了。而收益的常用衡量方法就是将未来所有现金流折现到现在,所以就像楼下说的,要看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
然而以上对企业负债的分析对国债都是不适用的。国债的发行和使用都和企业债不同,两者甚至存在某种竞争关系:国债安全性通常比企业高(和钞票基本一致),利率比银行定期存款还高,流动性通常也更好,所以偏好安全的债权人会选择国债而不是企业债,这样实际上相当于收缩了流动性。尤其在经济危机时,国债更加受到青睐,企业本来就筹不到钱,发国债多了就更加雪上加霜了。所以发国债通常不是为了解决经济问题,而是为了特定目的,比如铁路等基础设施。而解决经济问题还有很多其他手段:很多经济危机都表现为流动性短缺,2008年金融风暴也是这样,所以常规手段是降准、降息、逆回购等等放松银根的方法,非常规的比如直接给金融机构注资等等。
这种因疫情而发的(特别)国债更像是一种转移支付,从这点来看和税收很像,因为转移支付也是税收的重要功能之一。
所以各国的国债情况是很不相同的:日本国债大部分是内债(更奇特的是发行机构持有自己发的债),而欧元区则有严格的规定控制国债上限。而其他国家缺钱时想向IMF借钱也要答应控制国债。
美国更是个怪胎,美债是全球买单的,甚至理论上没有美债就没有美元,所以美债发行几乎是肆无忌惮。
比如你去看这本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经济学比你想象得复杂一些。
昧国次贷危机爆发可能引发的最大问题是引发流动性危机 即一家企业资金链断裂,进而引发它的客户资金链断裂,进而再引发下一家的客户资金链断裂,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企业资金链全部断裂。
反过来说1992年的俄罗斯和当今的中国则是相反,本来经济面良好,甚至非常好,却因为央行的严厉紧缩货币政策导致大量企业资金链断裂,进而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整体性的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到大型企业全部欠下巨额债务。
昧国能够用宽松货币政策把经济从流动性危机的泥塘中拉出来,就像一个病人可以用输血的方式进行急救,但是昧国经济本身存在的众多问题,产业空心化,资本赌博化投机化以及资本相互之间的矛盾加深等等不是宽松货币政策可以解决的。
反过来说,中国有远比昧国好的经济条件,民众勤劳实干,国企掌控命脉,土地国有,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执政党具有很强的执行力。
但中国远远落后于昧国的是中国的经济学,以致于昧国可以欺骗中国人民自己紧缩货币,自己人为的制造大面积的三角债而不能自拔。
中国经济学回到正常水准以后,中国再次腾飞是很容易的。
昧国的资产价格越来越稳定其实相当部分是昧国在中国股市上捞了太多,中国股民几乎都亏了 而亏的部分则是相当部分被昧国人像提款机一样取走了
自亚冠联赛改制以来,恒大为中国赢得两次亚冠。今年日本浦和红钻第三次夺冠,才打破这个纪录。金元足球没啥,国米、切尔西……都玩过,现在的曼城更是玩得风生水起。
许家印留给国人的是烂尾楼,别人倾家荡产,自己富甲海外。这才该死的地方。
一是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二是中央政府的资产负债表。
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就是资产=负债,没有所有者权益这项。人民银行、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都没所有者权益。
美联储比较特殊的是,在资产与负债的平衡中,它会有一些收益被注回美国财政部。除了2022年,这个收益都是正,但它不叫所有制权益。
大家念叨的缩表、缩表,就是美联储缩表,而不是美国联邦政府缩表。美国政府主观上从来都不愿意缩表,美债上限逐年打破。只有克林顿政府“不小心”出现了财政盈余。
另外,理论上/实际上,没有美债,美联储也可以印美元。美联储的客户不止联邦政府。
上港的奥斯卡,年薪说是三千万英镑,这是明面上的,这三千万有没有一部分暗地里返还给了上港的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