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有户口的马 -- 住在乡下
用硅胶铲贴边让水转起来,水宽些慢慢下 有六七十个都不怕,一直等大火煮到全浮起来再转中小火盖锅盖,浮得历害就加点凉水,5、6分钟后开锅煮3、4分钟薄皮大馅的饺子基本可以吃了。
不用水里加盐,就是个导热过程。馅里有水份,煮时蒸气会撑大饺子 加凉水降温或转小火,低温煮熟的道理。如96度左右煮白切鸡。
有西红柿炒鸡蛋 就有西红柿鸡蛋饺子,有炒土豆丝就有土豆(熟丁)馅饺子,茄子、葫瓜、盐喜菜(黄须菜)、茴香、芹菜、豆角、蘑菇、豆腐统统能切碎做成馅,火煺、叉烧、腊肉各种熟肉一样包成包子饺子。
天上龙肉地上驴肉,过去牛、马是主要劳动工具。驴肉比马肉要软嫩一点点,鹿肉狍子肉 野生的都比家畜肉老点儿 得多炖会儿,也看季节。过去还有野鸡野兔獾子。
一点都不柴:
在我老家河南的农村,扁食是素馅的饺子。包的时候,捏一下,扁扁的。我们称其为“扁食”,饺子以肉馅为主。
总是说包饺子包饺子,因为我确实是包的——把馅放皮中央,合拢,再一点一点把皮的边缘捏紧。
后来到北方后才发现,人家包饺子是“握”的——把馅放皮中央合拢后两手一“握”,出来的饺子馅大皮少、又快又好看,和老黄这个很像。
这法子我至今没掌握,每次就是拌拌馅,包的时候不好意思上手。
我约会过一个山东大妞。
第一次去她闺房,她包茴香饺子。我一直认为茴香是调味品不是菜。想想有人比如说用胡椒粉擀饺子皮您怎么想。
茴香含水少,她放了很多橄榄油。吃起来不干。
一开始我也是一点点捏着封口的,后来试了现在的包法,觉得更自然也更快,就一直这样包了。
然后的动作要领
两手伸直前后叠搭,其中一手食指完全在上 搭到另一手拇指窝,两大拇指均压在同一根食指上,屈手一握。注意用中指和无名指垫着点饺子底。
来点票票…
老黄这个饺子可以,是男性大手挤出来的。用双手的虎口夹住饺子两端,虎口和手掌下端同时往里一挤,肥壮饱满的饺子就挤出来了。女性的手小,饺子边缘上能看到挤出来一道褶。
一般人都是“包”,或者“捏”。这样制作的饺子是长扁形,叫“扁食” 很形象。“挤”不是普遍性的手法。我老婆奶奶是鲁北人,不会“挤” 。我母亲冀北人也不会。她姥姥是鲁南人,会用“挤”。同是饺子,“捏”派和“挤”派在审美上发生的冲突也都有趣的往事。
五花肉馅才有灵魂。
调馅和红烧肉、叉烧、回锅肉的区别就是馅是绞碎后混合的,可以分别购买肥瘦肉。做红绕肉就不行,肥肉瘦肉粘不到一块去(科技与狠活可以,但一般人不会用)。如果要直接买五花肉、梅肉,那得要相当的经验才能保证买来的肥瘦比例合适。
肥肉少了柴而不香。其实也有补救的方法,馅里可以多加油,香油、花生油、或者色拉油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