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C-5 银河运输机“有趣”的绰号 -- fakeone
那不是禁止共产党用其最重要的法宝之一,批评与自我批评吗?中共历史上有那么多改正,难道不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结果?难道是上帝降旨的结果? 你要维护明知有问题的东西,背后的原因,也不难猜测。
顺便说一句,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收入分布数据,中国还有上亿人处于世界银行制定的贫困线标准之下。不知道你是看不到,还是装不知道。
最近,看了央视电视剧《问苍茫》,邓及其利益集团的角色不就是买办么?
这就是我们的现代历史。
其实南巡只不过又一次大放水,其结果是把中小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推向了死路,本来南巡之前,江是有一点要转向左,但是邓这么一搞,只能是靠着放水再搞一次,结果是中小国企和集体企业把这些贷款花完之后,很快又进入到了绝境,接下来大家都知道了,大下岗,共和国到了最困难的时期。96年准备收湾湾不成,抓大放小,租卖结合,只要有人往企业里填钱就行,当年很多改革开放赚了点钱的人,有一部分租赁、接手了一些贷款到了资不抵债的企业,这些人进去后,绝大多数人都把挣来的钱贴进去,企业依然没有起色,只能是认赔退出。再往后就是大下岗后很多企业基本上进入到了破产、买断的操作中,即使这样也很少有人能熬到房地产兴旺的时间大赚。
如果说仅仅说事实不讲原因,那你说的这个确实有道理,是湾湾和美国关键时刻配合着渡过那一段难忘的时空。除了末日情节,当时还流传黄祸一书,反正就是感觉明天就有可能土崩瓦解一样。
99年5月8号炸馆后情绪了一阵子,接着是千年虫闹腾一下,很快就是41撞机,吵吵闹闹迎来了911,当年加入了WTO后就是江胡交接班,2003年胡一上任SARAS就来了,封控措施一执行,我回老家看到村头还有未拆的值班用的棚子,一个念头:这动员能力和政府的信誉,即使美国打过来也是白给。5年下来,经济有了大的改观,07年开始轿车进入到了普通百姓家,这个划时代的,但是至今没有人提这个重要的节点。再就是当时很流行公司做的好,就奖励大家新马泰去旅游。
然后用这个事实来证明“总设计师”的说法,并非你说的那样颠倒黑白。
我并没有在任何地方宣称中央决议就是真理,如果有,请你复制黏贴,给个链接,我绝对会认错。如果你找不到,也请你告诉大伙一声。千万不要学坏了,捏造对手没说过的话哈。
有一点你倒是说的很对,批评与自我批评,确实是共产党最重要的法宝之一,但是,这种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有章可循的,我不是党员,不太可能推翻中央的决议,如果你是党员,请你循正规途径,去申请取消“总设计师”这个称号。
至于你这句话:
你要维护明知有问题的东西,背后的原因,也不难猜测。
你又说错了,是你觉得“明知有问题”,不是我“明知有问题”,我只是觉得,中央的决议,应该比小众网站的某位知名网友更靠谱一点吧?
我承认,这个只是我的直觉而已,也不一定正确,过几年再看看呗。
正是运十研制本就是一地鸡毛,无法兑现目标,才会被上级否掉。
至于是什么鸡毛,各种讨论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只要不是故意装的自然可以看到。
我对运十问题的了解大概也比这里的人要早得多。二十多年前,《战略与管理》上发表高梁的对运十研制的文章时我就开始了解。我可以告诉你,这方面所有的公开资料我都读过。
更何况,运十研制的荒谬绝伦,根本就是很容易看出的问题。以至于所有的辩护士,都只会用“自己的孩子”这种完全非理性的比喻来自欺欺人,根本不敢面对运十根本没有客户要,根本没有任何技术和经济上的竞争力这两个基本的问题。
非要我说得那么明白吗。
正好,既然不是凭空,那就请你好好说说邓公究竟是凭的什么让运10下马?
希望你能给出一些有力的材料。
运十一样用了进口配件吧?是不是也需要出国考察一番?😉😉😉
事后看这个因素没那么重要。
因为运十的产量很低,计划一年造5架,根本满足不了中国快速发展的大客机市场。那就还是得出国考察,买波音买空客。又不是决定买运十就从此不能买波音了。
你和你的家属别生孩子了,在肚子里有的也打掉。
当然,在有限的成本内你也可以生下来。
当然你的孩子还在肚子里或液体状,养着养着不知道令发生什,除了奶粉,尿布什么的,说不定最后成了小偷,強盗或者流氓,不到你孩子死,谁也不知道最后会发生什么。
如果你问我,你的孩子和马云比会怎么样啊?我会回答你:我也不知道啊。但如果不计成本,肯定能培养的比马云更好。
你的能力比我強多了,你一会装瞎,二会装傻,三会装死。这本事我就不会。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实际上所有的问题都来自于国家取消了运十的国家拨款。
而后续上海只愿意出资1500万供研发生产。只要持续下来,运十的产量自然就上来了,并没有所谓运十产量不高的的结论。
就算是手搓,运十产量也会提上来。
可以说,即便按照改开的节奏,被延迟的节奏,运十都可以赶上国内民航大发展时期,恰恰不会错过。
到2000年那时,中国的天空就可以飞翔六七百架运十了!!
这还是设想国内市场三分天下的情况下。
这对于国内压低空客和波音售价会更有利。国际市场,就买西方的也行。
我们打一个庸俗的比方吧。
中国是一个大家族,有个女儿叫航空工业。以前老邓当家,当时航空工业肚子里怀了一个男娃运十,七八个月了。在老邓的暗示之下,航空工业把娃引产了,然后跑去给麦道当保姆,是不是想小三上位就不知道了。过两三年保姆也不当了。家族里就很多人就可惜,运十要是生下来,现在已经能打酱油了啊。也有说风凉话的,说航空工业命中就是生不出娃儿来。老邓在的时候,航空工业不敢说话,等老邓走了,就自己也哭,我命怎么这么苦啊。
这时候是老江当家了。老江说,别哭啊,先去调养身体请大夫,看看能不能怀得上。过一阵子还真就怀上了,是个丫头,想好了名字叫ARJ21。又过了几年,胡哥当家了。胡哥就一个要求,生儿子,多少钱我来出。结果真就生了儿子C919,还又怀上了C929。航空工业这时候也是一副阔太太派头,甚至打算为C929找个俄罗斯保姆了。
到这一步,再讨论运十当初该不该引产,生下来是不是已经棒小伙子,其实意义也没多大了。
1,你要是知道运十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就不会有“2000年总产六七百架运十”这种幻想了。运十90年代的年产能不可能超过二十架。
2,运十的总产量应该不会超过200架。马凤山他们不会那么没进取心,早就会搞下一个型号了。
3,运十真生产六百架满天飞,就不会有什么人支持运十了。主流的声音会是:“这玩意技术水平低,乘坐不舒适,还费油。老邓不知道哪根筋错了,居然保留这玩意。钱省下来干啥不好。”
在这:你这个比喻真是不伦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