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职业化到底有没有害了足球 -- Swell

共:💬66 🌺22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完全赞同

终于有说到一个频道的了。

专业体育对国家来说是一个门面工程,说是大号文工团也不为过。投入是钱,产出是成绩。既然这样,用更少的钱产出更多的成绩就应该是主政的追求。后来呢,咱们加上一个影响力。也就是不能都是冷门项目,田径游泳这种热门项目的加权更大一些。当然足球加权咱们算它最大,但是即便如此,投入产出比也是低的惊人啊。游泳几十块金牌,奥运会弄好了拿个7,8块金牌都不止。但你把游泳的钱全给足球,还不够一个角呢。所以投入产出比永远不划算。

即使说我就要足球成绩了,我不和别的项目比了,专款专用。那也是专业划算。因为专业体育,运动员的唯一kpi就是世界大赛成绩,唯一上升通道就是国家队,国家队主力这个顺序。看看排球,特别是女排就很明显。职业足球,那职业球员唯一的kpi就是在职业联赛上有更好的发挥,获得更大的合同,延长自己的职业生涯。一切向钱看。国家队比赛是属于义务劳动(当然,也是为了取悦自己的球迷的一个自己给自己做广告的行为)。 极端的就是美国nba,大腕根本不来,我有我上亿的大合同,你一个奥运破牌子值几个钱。

但是职业体育,就变成另一个纬度的问题了。你专业体育属于国家掏钱,掏多了别的地方就少了,大家就抱怨了:我还在吃草,你居然。。。但是职业体育正相反,它本身还创造价值,属于服务业一部分。那就摆脱了资源的限制,自然在水平上就不断突破人的极限。 但是它同样要求有群众基础,有合格的青年运动员可供挑选。它不花钱,这些东西可不免费。 于是这就要求有群众自发的运动作为基础,校园运动作为土壤。而这些,可以说同样是国家的资源,只不过以一种比较隐性的方式投入出去:为群众体育提供场地你能挑毛病吗?增加教育经费,用于校园体育你能挑毛病吗?但是钱就是钱。职业体育不一定非要在发达国家搞,但是一般发达国家搞的比较成功。

家园 真按张居正绩效考核,俱乐部老板们被抄家算便宜的

“中国式“职业化”改革=张居正的改革,最终大明朝在张居正的改革下亡国亡天下,中国体育的集体项目则将在“职业化”大道上,彻底覆灭。”

根本不是一码事,真按张居正绩效考核,俱乐部老板们被抄家算便宜的

哪怕按腐败北宋考核,球星也得先拿出水平和成绩再拿高薪

张居正执政期大明富国强兵,他死了被清算,大明亡国轮得到人家背锅?

家园 【原创】最后一帖,职业化,该来的就会来的

最后写一个吧。

首先,看到很多批判职业化的,我想你们主要是批判目前的中超联赛吧。但是这是中国唯一的足球联赛吗?很遗憾,别唯一了,唯一百都说少了。

足球的联赛是怎么来的? 极简版的历史:类似于足球的运动在英国已经有400多年历史了。但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开始越来越普及。被公认为是一个“真正劳工阶层的运动”。那是啊,马球啥的玩不起啊。 爱好者越来越多,开始成立俱乐部:喜欢的往一起聚的一个地方。最后俱乐部之间开始交流比赛。慢慢的固定化,成为了联赛。这在当时和挣钱毫无关系,甚至会员还要定期交会费(如今的比如说巴萨,也是要交会费的)。

所以啊,中国发展到今天,自然有如雨后春笋般的各种业余联赛,业余球队,业余俱乐部到处都是。 会员要交钱,踢球要交钱,但是组织这些联赛基本是挣钱的。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所以也是一个正反馈,多少挣点。这也进一步促进了很多场地的盈利,以及业余裁判,业余教练之类的。甚至出现一批帮人踢球的枪手。当然,不好的地方也有:打架打的住院啊,重伤啊之类的。

这东西基本都不上新闻,也没说有什么球星。但是,这和当年英国足球走上职业化的道路是一模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从群众中来,最后必然到群众中去。影响越来越大之后,或者被现有的体制所接纳(已经接纳了,业余球队可以参加中国的第三级联赛:中冠联赛),或者自己另搞一套体制。

类似的,篮球联赛,大家心目中的就是CBA。但是其实有一个非常草根的联赛:三对三。民间的野球帝,在各大城市,商场公园,打类似于半表演半竞技的比赛。这种东西有多少个队伍参加呢?几十个,几百个?呵呵,3万个。对,单位是万。 体育就是玩,喜欢玩的东西你不用动员,拦都拦不住。 现在连国际篮联也不能轻视了,你再不去争取年轻人,年轻人就直接抛弃你了。 现在这个运动算是登堂入室了。同样的例子,排球没人玩,沙滩排球火的比赛比不完。 斯诺克越打人越少钱越少,美式黑八越打规模越大,弄的职业高手都来抢饭碗。体育本来没有高低贵贱,喜欢的人多的,就是好的。 未来要是大家都喜欢电子竞技,那未来就是电子竞技取代体育,没什么遗憾的。 毕竟,当年马球还有人打吗?

家园 感觉你可能不是老球迷啊

足球影响力可能没有国球乒乓球大,但范围更广,接受过专业半专业训练的人可能没有练乒乓球的人多,因为中国兵乓球水平太高了,但当年常年踢足球的人应该比打乒乓球的人还多。

我也是70末,记得你说过是吉林的,我是长春的,我小时候足球受欢迎程度远超篮球,冰球,在房地产大量侵占了城市空地之前,足球对场地的要求远低于冰球和篮球,甚至兵乓球,羽毛球。不需要任何器械,找块空地,四个书包,四支鞋,四瓶水就可以摆两个门,就可以开踢了。当然,也没老师教过。不过我们小学就有校队,要去区里,市里打比赛的。中学里每年各年级也要打比赛的,但是初三高三没有。不但男生比,女生也比,想想一堆小美女跑的一身土,滚的一身泥。

欧洲二三流国家的足球水平从欧盟得益是有的,但那都是啥时候的事了,博斯曼法案95年才通过的,这之前各国欧洲联赛的外援数量是受到严格限制的,而且当年东欧国家在欧洲杯上就实力不俗了。94年世界杯保加利亚四强,瑞典四强,罗马尼亚八强,他们三个可都不是欧盟成员呢。要说国家队水平从欧洲联赛得益的大概就英格兰,当今世界第一联赛嘛,克罗地亚,国家队员很多都是难民在欧洲国家踢球,摩洛哥,法国二队,而且都是近十年的事。

至于日韩是亚洲级球队,韩国我认,日本?日本足球真正崛起要到02年本土世界杯了,这之前我记得98年才第一次打进决赛圈,避免了世界杯主办国没进过决赛圈的尴尬。98之前中国可是是吊打日本的。

最后歪个楼,提一嘴德国足球,德国足球在90年世界杯冠军之后曾经有很长一段低谷,除了96年奇兵比埃尔霍夫带来了欧洲杯冠军,02年签位好拿了世界杯亚军,一直到穆勒,厄齐尔,托尼克罗斯这一代人才重新崛起,而这期间德国联赛和职业化是没有沙恩美变化的。德国足球重新崛起的真正原因是青训,当时德国足球界痛定思痛之后狠抓青训,才在蛰伏了十余年之后重新崛起。最近德国足球又有点萎了,是因为职业化不行了?不是,是因为碰到了类似法国的问题,外国裔球员越来越多,派系问题和打法问题越来越严重。

家园 这个。。。

沈阳和大连那是中国足球80%的家底。另外那20%基本在北京和上海。

延边表示不同意,青岛表示不同意,梅县表示不同意,八一队都要站出来说道说道。

姚明当年掩盖的恰恰是"职业化"的缺陷,体工队的时代男篮靠的是各路球星集体的力量,职业化之后就剩一个异类姚明了,姚明之后啥都不剩了。

通宝推:潜望镜,
家园 大概是上初中开始踢球吧

小学踢球是要被老师没收的。 踢球会砸坏学校的玻璃。。

我一个表哥在我小时候踢球。他们去和别的学校踢,常常被老大爷拦下来。十来个小伙子,怎么看都是去打架的。

我到了高中,学校终于试图组织踢比赛了。但是还是半官方的。踢球容易受伤,高中老师不喜欢。 但是篮球排球我们学校的联赛那都是几十年了。

长春还是省会,就是领先一点。当然吉林足球的圣地是延边。我们参加全国竞赛去吉大住了一个夏天。期间和延边一中的同学约了一场比赛。我们靠着本班几名朝鲜族同学的神勇发挥最终踢了一个4比4 。 我们累的回去躺了一个下午,晚上吃饭的时候,听说延边的同学和我们踢完了之后,下午又踢了一场。这体力。。。

这几年看欧洲杯,主要的感觉就是那种90年代初强队对弱队那种碾压式的优势不在了。双方基本在一个水平线上。强队有一两个个人能力强的最后解决战斗。这我看就是得益于频繁的人员交流和比赛。法案是一个,我觉得欧冠扩充成联赛也是一个重要的地方。小国的联赛冠军也可以上去踢一踢了。相当于欧洲有了一个统一的联赛。

家园 是蒋兴权和宫鲁鸣

不小心写了两个刘玉栋。其实第一个是想写单涛的。那哥们现在不起眼,当年却是中国队最重要一块拼图。

当年中国队没有对抗(一年也见不到两次,见不到怎么练),但是有速度准度,属于早期的跑轰打法。但是问题是你也不能一年到头准,一旦不准篮板没了比赛就交了。所以中国队往往是开场5分钟热度,然后慢慢就完了。

好不容易有了单涛这种有一定对抗,又不是太笨的。前后场篮板起码能抢一抢了。最差也不至于让对手玩命抢了。这很多比赛就有的打了。当年他国内是篮下一霸。姚明第一次和他打,直接被挤到篮板后面,篮筐都看不见。当然后期的时候球风比较恶劣,这就不多说了。

94年蒋兴权得了前八,可能是分红不给力,老蒋回辽宁了。他的助手宫鲁鸣接手。当时大致已经起来了。96年那次,大致虽然是替补,但是后来基本上是当主力用的。又高又快还能抢板。

当年姚明出来的时候,好多人都说这是20年一遇的天才。当时还觉得这么大国家,怎么就20年一遇了。还真是,都不止20年了,下一个姚明还没出现。

通宝推:桥上,
家园 人家辽宁是真的强啊

人家那是以厂矿为单位的。一个城市搞联赛报名太多要分组的。

大连是专业队到厂矿去看看,有没有好苗子,一看还能有不少。迟尚斌就是这么给挖掘的。

足球是和工业发展,工人数量成正比发展的。当年辽小虎其实就是大院子弟组织起来踢球。感觉其实要是沈阳大连没废,亚洲杯出个线其实问题不大。

你说的那几个地方,算你们个百分之十吧。梅县不知道,感觉其实就是延边人太少了。一共好像20多万。抛掉女,老,等不适龄的,也就一两万人,出了一帮国脚。

家园 我记得得前八时不是蒋兴权

那时候中国队已经起来了,后来除了有姚明那一小段,都远不如那时,也是越职业化越糟糕。

家园 我有个奇想

很久以前我写过一个帖子,我表侄说了为何国足不行的缘故:春节无聊瞎聊之国足

很明显的是上场球员的筛选制度出了问题。看了你这贴,我不禁在想:要怎样的制度安排才能避免靠行贿才能上场这种事情发生呢?

理工直男的思维是,必定是收入高于行贿,才有人干这种事情。我的猜想是球员的工资是小头,大头是知名度的变现。中超就是一个较容易拓展知名度的地方,因此有人愿意行贿上场。

我的奇想是:中超的全部俱乐部,统一薪酬,前锋多少工资,守门员多少工资,教练多少工资,全国硬性统一。俱乐部的老板再掏一笔钱出来压在足协,每一场比赛,奖金给胜利者,输者没有奖金,打平不分钱。打赢马上分钱不过夜,越到后面,金额越大,而最大的一笔奖金,放在总决赛。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受贿者压力会很大,输了球没有奖金,选人上场不得不慎重。

家园 和NBA这种联盟很类似

我认为职业体育的最高级就是美国这种NBA,NFL这种联盟类。属于垄断资本主义,不给个人投机者机会。你要签合同就和联盟签,大家都有工资帽,不许超,确保资本家能赚钱。同时也给个人上升空间,有本事合同就越来越大。对于扰乱联盟的行为,直接杀无赦。

欧洲很排斥美国的文化入侵,所以足球一直拒绝这种形式。但是这些年几大豪门不是一直要搞欧洲超级联赛吗?现在是被足协加各国公权力给压下去了。但是资本想赚钱的眼光是不会错的。

我认为中国的问题其实就是:没有市场。换句话就是球迷不行,没有足够多肯掏钱的球迷还要强搞职业足球。不能从球迷身上赚到足够多的钱,自然就不需要对球迷负责。既然不用对球迷负责,那踢假球,收钱上场之类的,只要抓不到就会存在。老板用它来洗钱,打广告;教练球员想办法把自己利益最大化。球迷你们不掏钱看个热闹还BB什么? 真有钱的时候,这事情就不存在了。恒大足球缺点是烧钱,优点是真按足球规律办事。恒大目前没听过打假球,没听过球员掏钱上场,买来的队员都是有真本事的,甚至淘汰下来卖走的都是有真本事的。 真有市场的时候,市场规律是会起作用的。

家园 我百度一下

1994年FIBA世锦赛 第8名

4 吴庆龙 5 阿的江 6 刘大庆 7 单涛 8 胡卫东 9 张劲松 10 刘玉栋 11 郑武 12 孙军 13 吴乃群 14 纪敏尚 15 巩晓彬 总教练:蒋兴权

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男篮主教练为宫鲁鸣,队员有单涛、巴特尔、王冶郅、巩晓彬、吴乃群、刘玉栋、孙军、胡卫东、郑武、李楠、吴庆龙、李晓勇。

所以看起来两次都有的: 单涛,胡卫东,孙军,刘玉栋,巩晓彬,郑武

姚明在的时候复制了这两个成绩。 跟姚明接上的当然有两大中锋,同时也有李楠。

国际篮联后来有一个规定:每个国家可以引进一名美国球员。这个坑了中国不少,相当于中国一出去打直接对手上一个外援。 有姚还好,没姚那就惨了。

家园 单涛当年是第一中锋吧

姚明还没起来的时候,巴特尔是单涛的替补(虽然俩人都在首钢),单涛的地位不可动摇。

孙军胡卫东都是投手,刘玉栋中距离,但是他们都不是不可替代,辽宁的吴庆龙、吴乃群也很能打,当年辽宁是仅次于八一队的次强。还有山东的鞠维松,强队总有一两个当家球员。

倒是阿的江是控卫核心。个人观点,他跟单涛两个是难以替代的。

姚明吧,说实话我觉得还是因为他长得高,比奥尼尔还高大半个头呢。这优势很明显。

家园 单涛太笨重了,也只能抢一抢篮板

还是姚明这种有吨位有转身的才有威胁

家园 日本也是92年开始的足球改革,同样是职业化,人家为何成功?

98年我记得国足还三球完胜日本呢,2000年以后差距越来越大。

还是领导不行啊,一个是合理的政策要靠人来制订,二一个就是政策再怎么好,也要合适的人来落实执行。

以前河里有人提过,日本足球改革的成功就是因为有牛掰的领导人物。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