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求助】中国生产已经到达上限了吗? -- 审度
举个简化的例子,有一台做包子的机器,要是我来操作,大概每小时能生产10个包子,每天能挣100块钱,换你来操作,每小时能生产15个包子,每天能挣150块钱, @普鲁托 老厉害了,同一台机器,他能做20个包子,每天能挣200块钱。再假设,这里是一个小市场,其容量一个人做面包供应就够。
资源配置的效率,意思就是,这台机器落在谁的手里,谁生产的东西越多,配置的效率就越高。
在这个例子,很明显,最高效率的资源配置,就是让普鲁托拥有这台机器。
先说市场经济的安排,方法是由各人出价,我们三个人都会算账,由于我每天能挣100块钱,我要求一个月回本的话,我出价3000,同理,你会出价4500,普鲁托会出价6000,这样,这套机器就落到普鲁托手里。结果就是这台机器落在效率最高的人的手里。
真实的世界不会这么简单,面包机不止一个供应商,你我可能会算错账,出了更高价格购买,三人同场竞争(留意上面的假设,市场容量只需一个人做面包就够),你我斗不过普鲁托,还是会被淘汰出局,虽然有各种波折,但是,结果依然是机器落在最有效率的普鲁托的手中。
更加真实的世界,我们压根就不知道那个市场容量有多大(当然可以估算,但无人敢担保不会算错),而且情形是动态的,也可能做出了名气,市场容量增大了,三人竞争的话,你跟普鲁托留下,我被淘汰出局,这种局面,依旧是最有效率的安排。
计划经济就麻烦了,从生产端来说,政府不知道我们三个人谁的效率最高,安排就很有可能出错,让这台机器落到我手里。从需求端来说,政府也不知道市场需要多少包子,因此也不知道要安排多少面包机,这样资源配置的效率就低了。
这里效率高低,是对比出来了,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数学。
例如除以时间就是时间效率
除以资源投入就是资源利用效率
1. 经济学研究的是交易,不是货币,你说的流动性,更多的是指政府的货币政策导致的结果,不是原文所说的经济学理论,最多算是经济学里的货币理论这个分支。
2. 你说的征地由政府负责,那是因为在中国,由政府出面,成本最低,换了印度,美国,政府出面也不好使。详情见两国的高铁建设故事。
3. 再说一次,补贴跟计划经济不是一回事,原文压根就没谈补贴,产业政策的事情,请不要跑题。
经济学当然要研究货币。
货币是交易进行的中介。
经济学研究的就是货币政策的不同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因此也产生了不同的货币理论流派
一个流派是在中国流行的,中国大众认可的理论主张货币一多就会涨价,这个是弗里德曼货币经济学
另一个流派是世界除了中国以外的主要工业化国家实行的货币理论主张央行要充分保证市场上的货币供应,认为货币供应增多不会导致通胀(通胀由供给和需求决定,货币增多带来供给的增多,因此并不一定带来通胀,相反长期宽松零利率的日本经历了大约三十年的严重通缩,宽松货币不带来通胀并不是昧国因为有霸权带来的专利,而是所有的工业化国家都这样)。
许小年的言论其实就是要让人们相信第一种理论而放弃第二种理论,从而让中国经济继续受困于货币不足的泥沼中。
2,确实征地在其他土地私有化国家不太好使,但是也只有政府能够做,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法令,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让土地所有者感到搬迁有利可图。
3许小年抨击计划经济本来就是醉翁之意,中国本来就是在搞市场经济,摒弃了计划经济还需要他抨击计划经济吗?他实际上是接着抨击计划经济来鼓吹小政府大社会,鼓吹政府不要搞产业政策,鼓吹产业政策是计划经济残余
总之,人家很坏的,你要搞清楚人家的道道
一、印钞本身固然不能产生价值,但在一定条件下,印钞会对经济产生正面作用。
二、财政部门本身固然不创造价值,但在一定条件下,财政政策会对经济产生正面作用。
三、计划配置资源的效率不可能比市场高,这是神化市场了,市场配置资源也是在试错中实现的,各个市场主体的选择大都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遑论是基本正确的,他在这里批评计划的理由完全适用于市场。
四、由于前两项他的常识是错误的,第四条所谓常识也是错误的,在一定条件下,印钞或不印钞以及财政部门的各种政策是可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当然这种政策产生的效果有时会出人意料,例如互联网的出现,显然只能是政府某种政策的意料之外的结果,不过政府印钱鼓励科学技术研究的大方向却是不错的,虽然大部分会失败,但是极端的说,只要有互联网这一项,就值回票价了。
此人气势汹汹拿常识出来压人,只说明他对基本事实掌握得不够。
货币理论只是经济学的其中一个分支而已。
一、印钞本身固然不能产生价值,但在一定条件下,印钞会对经济产生正面作用。
原文说的就是前半句,跟后半句无关。而后半句我也同意你的说法,例如银根的放松收紧。
二、财政部门本身固然不创造价值,但在一定条件下,财政政策会对经济产生正面作用。
原文说的就是前半句,跟后半句无关。而后半句我也同意你的说法,例如加税减税。
三、计划配置资源的效率不可能比市场高,这是神化市场了,
第三点,原文讲的“计划配置资源的效率不可能比市场高”,是因为“基于市场的分散决策在大多数情况下,比计划的效果会更好。”,注意“大多数”三个字,按照我的理解,大多数市场决策比计划决策好,所以整体的计划经济配置资源就不可能比市场经济配置资源高。
四、由于前两项他的常识是错误的,第四条所谓常识也是错误的,
第四点,按照我的理解,原文说的是经济增长要么靠投资,要么靠提高效率,你说的互联网例子,完全可以视作政府投资科研,成果拿来推广,跟原文没有本质的矛盾。
通俗的说法,是找到最合适的人来拥有资源的方法的效率。
这有点绕,继续用在我那个例子,要找到产出最大的人,就是普鲁托,来拥有这台面包机,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不同的方法,找人的效率不一样。
市场经济的方法就是让我们三人出价,价高者得(这里的价,是指市价),设备(资源)落到普鲁托手里的机会最大,错了也不要紧,市场竞争之下,产出效率低者会被淘汰。
计划经济的方法就不靠市价,由政府来安排,设备落到谁的手里不好说,由于少了市价的指引,如果不幸落到懒厨手里,也无法得知这是否最差劲的安排,这就导致很难调整了。
当然,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方法,例如排队,先到先得,例如抽签,运气好者拿到设备,更甚者,还可以三个人打一架,赢者拿走设备等等,但这些方法都不能确保最终是让最合适的普鲁托拿到这台面包机。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你可能会觉得市场经济的方法依然有可能出错,最终要靠试错才会让普鲁托拿到面包机,效率还是太低,假如你能提出更有效率的办法,你很有机会流芳百世哦。😄😄😄
怎么样判断谁是最合适的人?产量最大的(出价高低价可以理解为产量高低吧)最合适?如果不是,怎么样判断资源配置的效率高与低?
用什么理论来分析?
牛顿力学仅仅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然后研究汽车的运动不是用牛顿力学而是用物理学的别的分支量子力学吗?
我之前写的:
资源配置的效率,意思就是,这台机器落在谁的手里,谁生产的东西越多,配置的效率就越高。
这句话容易引起误解,实际上,落到谁的手里,是资源配置的结果,结果可以说明效率的高低。
效率就会最合适的人拥有资源。
你这句话不完全是我想表达的意思,最合适的人拥有资源,是配置的结果,不是配置方法本身,效率是指配置方法的效率,或者说,找到最合适的人的效率。
怎么样判断谁是最合适的人?
这个是很有意思的问题,我的答案是,这个由最终产品的消费者来决定。
还是继续那个例子,由于普鲁托的产量高,他的包子单位成本会更低,因此,在市场经济,会存在竞争的压力,他担心你跟我会入场跟他竞争者,因此有压低售价的动力。消费者用钞票决定了,普鲁托就是最合适的人。
在计划经济里面,凭票供应之余,价格是固定的,无论是你做,还是我做,包子都是一毛钱一个,这就没办法判断谁是最合适的人了。
第一个常识,中央银行印钞票不能创造价值。他们印钞票仅仅转移价值,仅仅是价值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转移,仅仅是价值在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的转移,如果印钞票能解决经济问题,这个世界上根本不会有经济问题,因为印钞票是最简单成本几乎等于零的一项政策措施。
原文有讲货币政策吗?请瞄准了再开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