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0到1和从1到1万 -- 友来有趣
当初华为手机卫星直连的时候,我从链路预算上解释了很多,人家就是不信,还说华为骗人,割韭菜。多少大V都异口同声说不行,事实是可行。
我参与过某司若干年前的subG短距离无线电的载波相位定位的芯片开发,有难度,室内应用尤其难,因为发射波的场景太复杂,但室外基本没有问题。这么多年过去了,搞成的可能性非常高。
华为出手处理室外的载波定位,做到亚厘米主动定位没有任何问题。就看社会有没有这个需求。
高精定位什么的对稳定的电磁环境要求很高,感觉基本搞不成,除非密闭空间、严格管控的电磁环境里,才谈得上商用
对国家要求自研专利之鄙视,大概可以看出这个公司的气质了。现在虽然买了一堆专利,也就这样吧。汽车也如此,有坊间传闻是联想背后一路人的壳,真假不知。
信号比基站小得多,低30-40dB,人家不是一样用得欢。
北斗是位置定位
那位老兄说的是控制机械臂的那种工业级的定位,完全不是一个维度的事
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有高科技创新失败的承受能力,究其原因,还在于创新的汇报不够,美国强大的金融能力是钱的来源,定价权产生的超高回报率才是敢于创新的基础。
中国把高科技产品白菜化,严重威胁他们的回报率;知识产权这招不好使了,那就直接贸易战和高科技封锁战。
最终还是不好使。
无论是基站作为雷达的作用,发射后采集反射波,做发射波的载波相位;或者在机器臂上装6G模组,进行主动位置定位。
当然这很难。过去射频信号的ADC都是做欠采样转换,要排除多径干扰和其他同频干扰,算法举步维艰。未来不排除对载波信号做超采样,能拿到的有效数据多得多,很多不敢想象的事情都有可能。
我一个同学从美帝回来当老师,学院里硬塞给他一门课,让他去教螺旋桨。
我就跟他调侃:你踏马还教螺旋桨?我就不问,你有没有设计过螺旋桨。你踏马在现实中见过真实的螺旋桨吗?
我同学回答:没有,无所谓啦, 随便糊弄糊弄得了。
我还见过讲了几十年工程材料热处理的老师,教学奖拿了一大堆,实际上一天车间也没下过,毛坯料怎么退火、怎么淬火怎么回火,他压根就只在书本上和图片里见过。
现在工科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教师与真正的工程脱离。教师就是从学生一路读书,读到博士毕业,当老师,一天工程也没有接触过。当了教师之后也不主动去接触现实的工程世界(现实也不允许教师去真的走进工程、了解工程、融入实践),而是根据惯性继续水论文;如果投身到大学阀门下,要写各种申请书申报书向郭嘉要钱的时候,往往没有点子,只能在家里闭门造车,瞎写一气。
或者,有一类躺平的教师,倒是跟工程结合得很紧密,但却是那种歪门邪道的紧密。他们利用高校近乎免费的研究生资源,在外面狂接横向,接了让学生做,钱自己挣。
说白了,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技术多先进,并不是靠智力取胜,而是靠廉价牛马取胜。
希望中国这方面有突破,尤其标准方面,得拿到话语权
从国内最近几十年企业界发展来看,华为任总之后,新生代的企业家从发展战略的视角来看,似乎只有雷军的眼界和格局能排在前列!
看看现在小米SU7的火爆程度来看,也验证了这些论证!
对于小米手机,小米汽车的发展战略的规划而言;
小米手机远期战略目标是位居全球第一大手机厂商;
同样,小米汽车的远期战略目标是进入全球汽车五大汽车厂商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