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河北特色农家饭 - 苦累 (发音) -- 燕人
河北武安老乡这个帖子提到了”白面苦累“。外地人不明就里。我给同学们解释一下。
我小时候印象里父母常做“苦累”吃。而且他们显得很兴奋的样子。我吃着却一点儿也不带劲。我媳妇入门后,见到我父母兴高采烈地做这个吃,颇不以为然,把这个当作河北人的一个笑柄了。哈哈哈。
”苦累“,方言的发音如此,写法不知。我媳妇说可能是”苦力“,因为这东西据我们看了,营养和味道太差,只能给旧社会的穷哈哈苦力吃,或者穷人苦力只能吃得起这个。
武安老乡说的”白面苦累“,我家真没有吃过。我父母从来都吃”玉米面苦累“。我媳妇说”玉米面苦累“是鸡食。我们那个年代家家都能够养鸡,家里的孩子们负责准备鸡食。把老白菜帮子,萝卜缨子等人不愿意吃的蔬菜部分用刀剁碎了,拌上麦麸或者玉米面或者啥其他人不愿意吃的谷物,就是鸡食。(我这话可能有些矫情。毕竟是城里人有定量粮食吃,与农民相比真天上地下了。)
我父母做的”玉米面苦累“,真的和鸡食差不多。我印象里他们用萝卜的场合较多。萝卜切丝,与玉米面拌匀,上锅蒸烂了,就是他们的美食。吃得时候需要配蒜泥,加几滴香油。
武安是冀南靠近河南了。”白面苦累“可能是河南那面的吃法,我有印象河南人喜欢把各种蔬菜用白面拌了蒸着吃。以前河南的生活水平应该比河北高。
我近来健康饮食,把这”苦累“更新了。我用燕麦打成粉,拌大头菜丝,蒸烂后作正餐。不生糖的😄。
小时候家长是蒸馒头的,但是记得挺麻烦,有笼屉,还有笼布怎么缠绕,记不清楚了。
你是怎么在现代化厨房实现【蒸】这个操作的?用(电)高压锅的水里坐个碗,加热到上汽能行么?
我印象中发音是傀儡
你说得对。我小时候家里的蒸锅也是缠上一层纱布减少漏气。那时候的锅质量可能比较差。盖不严,或者太软,被家长摔走形了😄。
刚问的,后一个字大概二者之间。
怎么翻译到汉语普通话,我就不知道了。
我们这里在洋槐花开的时候会把洋槐花和面粉拌匀了加盐,抹油一起蒸,叫槐花麦饭。有时候也用芹菜叶和面粉一起蒸。没试过萝卜丝,不过感觉如果把萝卜丝晒干了做麦饭味道也不会差。
大连小孩子也吃洋槐花,用手撸着吃😄。后来市政建设在春夏之际给洋槐树洒药。被老师警告,才绝了这个童趣。亲身经历。
我同学是黑龙江伯力的,他说他们那儿麦粒脱壳不磨粉,叫麦子米,做的饭叫麦饭。
我想可能他们那儿不能种水稻,所以没有大米吧,毕竟是八十年代的。
关中这里把洋槐花和面粉一起蒸的叫麦饭。类似的还有很久之前的榆钱饭,听说过但没吃过。这些感觉应该是传统上在青黄不接的时候采来作饭的。小时候到了四月,我们每天放学回来就提着竹筐跑到果园周围的洋槐树下,爬树,用竹竿夹洋槐花,拿回家做麦饭。可以持续将近半个多月。
到底应该怎么说。
他们来自河北蠡县不同的地区,口音会有一点差别。
如你所说,指的是麦粒做的饭。因为相对于米,麦粒粗粝,算是不好的饭。某个记录三国人物给父亲吃麦饭,作为对父亲不孝的证据。
后来祖逖(字士稚)的庶子道重(又名羡)形容他,被当做痴呆。
道重时十岁,胡灭来奔,重名羡,小字休秃,既至京都,并以其士稚之子,缙绅互往视之。或问:「颇识其父不?」答曰:「识,惨惨麦饭色,历历狗髀髯。」既甚呆,于是婚宦失流,莫不叹恨。
不敢,也不会上树。指着人家NB的孩子的勾下来,捡个便宜。
初中女神班在会介绍自己的时候,就说从小爬墙上树无所不能,一下子就把我迷倒了,这要谈上对象,榆钱和槐花自由可期。可惜她虽然长得是个小胖墩,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我的颜值身材配她绰绰有余。可是人家学习极好,全年级都数得着,终于可望不可即也。
他那个是方言,很难讲清楚道理的。
发音类似,但主料是土豆。配合的面粉则有啥用啥,高粱面可以,白面也没问题。蒸熟以后还要下锅炒一下才能算完成。没有蒸完直接吃的。
山西的这个,更大众的名称被叫做“拨烂子”,可能是因为更容易打字和传播的原因吧。貌似山西、陕西、内蒙、河南、河北、甘肃都有。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蒸完可以直接吃,蘸蒜泥+山西老陈醋调的汁。 用猪油炒了更香更好吃😋。
我们那一带,内蒙伊盟一带,包括你们山西河曲,很多地方叫 阔蕾(音,楼里有人贴过),这些地方一般用荞麦面裹土豆丝,感觉比纯白面的更好吃
你前几天说的拌汤,我们那一带不是纯面疙瘩,是白面裹黄米(糜子脱壳)饭,拌疙瘩是纯面疙瘩。
哦哈哈,这些都需要葱花,蒜泥+山西老陈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