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古诗词一字之差,哪个意境更好? -- 俺老孫

共:💬119 🌺56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有意思,远上为好。另,实地感受可能更深

我看了这个帖下面的之前回复,都很有意思,很开眼界,很感谢。

有一点可能需要强调一些:实地观感可能更容易理解为什么『远上』更好。

黄河怎么远上白云间我没见识过,但是天山脚下看天山远上白云间是见过的。西北和江南的最大不同,是西北人少,建筑少,除了部分高山地带以外,放眼过去辽阔无边,那么远方和天边交际,融为一体的视觉感就特别强烈。

『天似穹庐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

我非常喜欢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更是这样的观感和意境。

其实就我本人的印象,早上日出的时候,多有满天火红的朝霞和巨大的红日,晚上日落的时候,也经常有满天火红的晚霞和巨大的红日。

如果上面这个诗句可以有一子之差的话,我倒是喜欢 『长河红日圆』,只是可惜不能体现『落日』,而且可能过于直白。倒是『落日圆』,如果去过西北,见识过落日红的话,『落日圆』就能隐含火红的生动。

通宝推:桥上,凤城,俺老孫,
家园 又不是太空无人机,一览众山小就够了。

那是高原啊。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家园 远上更加立体,视线一直伸向远处

作者站在城头遥望前方,天高云低朵朵白云飘浮在城脚,左右都是高山丘陵,山脚下的黄河在远处没有被白云遮挡的地方波光浮动似乎流淌在白云之上。这样的景致野外徒步的时候似乎见过😄

家园 《穆天子传》都说是后人伪作,类似神话故事,不好当真吧。
家园 古诗词两字之差,哪个意境更好(二)

秦观,字少游,是北宋大诗人,创作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名篇,比如那个“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他的《好事近·梦中作》如下: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另据宋朝僧人惠洪的《冷斋夜话》载:

少游即谪归,尝于梦中作好事近,有云:“…醉卧古藤花下,杳不知南北…”

“了不知南北”和“杳不知南北”;

“醉卧古藤阴下”和“醉卧古藤花下”,哪个意境更好?

家园 黄河远上白云间是视觉的享受,

写出了西出阳关后的旅愁和故园无此声的悲凉。

黄沙直上白云间是视觉的震撼,写出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盛唐气魄和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壮。

从边塞诗的角度,我更认可后者。

家园 没有“都”吧

只是有部分人认为是伪作,当成神话故事的更少。

《穆天子传》有明显的"起居录"性质,几乎每一段都是以日期开始,然后是穆王去了哪儿,干了什么。有些段落还会有一些类似注释的东西,进行一些补充。比如:

己巳,至於文山,西膜之所謂□,觴天子于文山。西膜之人乃獻食馬三百,牛羊二千,穄米千車,天子使畢矩受之。曰:□天子三日游于文山,於是取採石。

壬寅,天子飲于文山之下,...

这里“曰:□天子三日游于文山,於是取採石。”应该就是一段注释,说的是从“己巳”开始穆王在文山游玩了三天,并且开采了一些玉石,到第四天“壬寅”则“飲于文山之下”。这个注释应该是写起居录的人后来问了其他人之后补上的(“於是取採石”,也可能不是注释的一部分,这样把“曰:□天子三日游于文山,”去掉后文意更连贯)。还有更具体的例子:

乙丑,天子東征,𣎕𩖿送天子至於長沙之山。□𨾏,天子使柏夭受之。柏夭曰:重𢀄氏之先,三苗氏之□處。□以黃木𢁎銀采,□乃膜拜而受。

这里“柏夭曰:重𢀄氏之先,三苗氏之□處。”应该是询问河宗柏夭之后加的,去掉这段也使文意更连贯。

还有更加具体的:

庚辰,天子大朝于宗周之廟。乃里西土之數。曰:自宗周瀍水以西。至於河宗之邦,陽紆之山三千有四百里。自陽紆西至於西夏氏,二千又五百里。自西夏至於珠餘氏及河首,千又五百里。自河首襄山以西南,至於舂山珠澤,昆侖之丘,七百里。自舂山以西,至於赤烏氏舂山三百里。東北還至於群玉之山,截舂山以北。自群玉之山以西,至於西王母之邦三千里。□自西王母之邦,北至於曠原之野,飛鳥之所解其羽,千有九百里。□宗周至於西北大曠原,萬四千里。乃還東南,複至於陽紆,七千里。還歸於周,三千里。各行兼數,三萬有五千里。

穆王回来后让人计算走了多远。史官询问相关人员后把结果记了下来。为什么不是他自己记的呢?因为这段数字根本对不上:前面从出发到“曠原之野”只有13300里,但后面写的是14000里。有可能“東北還至於群玉之山,截舂山以北。”隐含了700里但没记。但后面14000+7000+3000=24000,并不等于35000。所以这里应该不是自己算的,否则这么明显的错误不会自己记下来(当然也有可能文字有遗漏,但这段文字看起来又很连贯,不太像有遗漏的样子。当然也不太可能是造假,否则这水平也太低了一些)。

这段提到的“赤烏氏”,也很有意思。汉代之前并没有“赤乌”一词,到了汉朝才出现,指的是武王伐纣时出现的“祥瑞”,也就是“白鱼赤乌”。《史记·周本纪》说:

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

从以上描述来看,“赤乌”应该是天上掉下的火流星,最后落入王屋山。但东汉以后一般理解为赤色的鸟,并视为祥瑞(但其实武王这次东征实际上失败了,不知道为什么要理解成是祥瑞)。三国时东吴孙权有个年号就叫做“赤乌”,应该也是当做祥瑞理解的。西晋离三国不远,如果作假应该也不会把“赤乌”当成地名。

《史记》中《吴太伯世家》为“第一世家”,但《穆天子传》里竟然将两者联系在一起:

甲戌,至於赤烏。赤烏之人丌獻酒千斛于天子。食馬九百,羊牛三千,穄麥百載。天子使祭父受之,曰:赤烏氏先出自周宗,大王亶父之始作西土,封其元子吳太伯于東吳,詔以金刃之刑,賄用周室之璧,封丌璧臣長季綽於舂山之虱,妻以元女,詔以玉石之刑,以爲周室主。天子乃賜赤烏之人丌默乘四,黃金四十鎰,貝帶五十,朱三百裹。丌乃膜拜而受,曰:□山,是唯天下之良山也。珤玉之所在。嘉穀生之,草木碩美。天子於是取嘉禾,以歸樹于中國。曰:天子五日休於□山之下。乃奏廣樂,赤烏之人丌好獻二女于天子,女聽、女列,以爲嬖人。曰:赤烏氏,美人之地也,珤玉之所在也。

这段“曰”有点多,但“赤乌”和“东吴”竟然都和周王室是亲戚这个脑洞可有点大。后来的孙权“碧眼紫髯”,又用“赤乌”做年号,说不定这里面还有更深一层的关系。

唐僧去西天“取经”回来后,写过一本《大唐西域记》,里面提到在经过朅盘陀国,当地人自称“汉日天种”,说是古代波斯使臣到东方迎娶公主,到达这里遇到战乱因此停了下来,后人建立朅盘陀国,是高地塔吉克族的发源地。后来斯坦因认为唐僧说的就是喀什地区的“公主堡”,这里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个旅游区。

.

另外《穆天子传》有部分历日比较准确。

孟秋癸巳,天子命重𢀄氏共食天子之屬。

五日丁酉,天子升于採石之山,於是取採石焉。天子使重𢀄之民,鑄以成器于黑水之上。器服物佩好無疆,曰:天子一月休。

秋癸亥,天子觴重𢀄之人𣎕𩖿,乃賜之黃金之罌二九,銀烏一隻,貝帶五十,珠七百裹,𥭩箭桂薑百 𡸍,絲𦃥雕官。𣎕𩖿乃膜拜而受。

乙丑...

丙寅...

己巳,至於文山,西膜之所謂□,觴天子于文山。西膜之人乃獻食馬三百,牛羊二千,穄米千車,天子使畢矩受之,曰:□天子三日游于文山。於是取採石。

壬寅...

癸酉,天子命駕八駿之乘,右服𧃭騮而左綠耳,右驂赤蘎而左白𠌾。天子主車,造父為禦,𡇷𡇤為右。次車之乘,右服渠黃而左踰輪,右驂盜驪而左山子。柏夭主車,參百為禦,奔戎為右,天子乃遂東南翔行,馳驅千里,至於巨蒐氏,巨蒐之人𠮀奴,乃獻白鵠之血,以飲天子,且具牛馬之湩,以洗天子之足,及二乘之人。

甲戌...

癸丑,天子東征。柏夭送天子至於䣙人。䣙伯綮觴天子于澡澤之上,𣂿多之汭,河水之所南還。曰:天子五日休於澡澤之上。以待六師之人。

戊午...

孟冬壬戌,天子至於雷首,犬戎胡觴天子于雷首之阿,乃獻食馬四六。天子使孔牙受之,曰:雷水之幹,寒寡人,具犬馬羊牛。爰有黑牛白角,爰有黑羊白血。

癸亥...

丙寅...

癸酉...

庚辰...

乙酉...

丁亥...

仲冬壬辰,至𤃻山之上,乃奏廣樂,三日而終。

这段孟秋癸巳,(季)秋癸亥,孟冬壬戌,仲冬壬辰间隔都是30或60日左右(中间可能加了闰月),古代把一年分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月令,上面这几个带前缀的基本上是对的。而根据“曰”后面的注释可以判断出前面的“丙寅”和“壬寅”应该是“丙申”和“壬申”之误。但这个应该是解读之误,如果是造假这个又是个低级错误。

当然这段包含了一个非常像“神话”的内容:“天子乃遂東南翔行,馳驅千里”。也就是说一天就跑了“千里”。但有人认为这里的“里”是不是“三百步为一里”,而是“小里”,相当于现代的77米多。这样上面那段说的也就是跑了77公里多,也就不是那么不可接受,但放到时那个年代仍然很惊人,所以特别记录下来。(另《周髀算经》有“寸影千里”的说法,如果用这里的“小里”也可以更好地解释)

通宝推:桥上,
家园 杳,花

杳比了有画面感,思虚无缥缈,神龙见首不见尾。

雨过天晴,醉卧古藤花下,古藤鲜花,不单调。

家园 古诗词一字之差,哪个意境更好(四)

叶梦得,宋朝人,自号石林居士,其代表作《贺新郎》一词如下:

睡起流莺语,掩苍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问,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蘅皋渚,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苹花寄取?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

另据宋人刘昌诗《芦浦笔记》:

石林贺新郎词,有“谁采苹花寄与?但怅望、兰舟容与”,下与字去声。汉乐府志:“练时志,澹容与”。颜注:闲舒也。今歌者不辩音义,乃以其叠两“与”字,妄改上“与”作“寄取”,而不以为非,良可叹也。

两个“与”字重复真的不好吗?“寄取”和“寄与”,哪个意境更好?

另:《贺新郎》这个词牌也叫《金缕曲》,就是从这首词末句“谁为我,唱金缕”来的吧?

通宝推:桥上,铁手,
家园 国画中常用紫藤葡萄 寓意吉祥。紫藤花发仲春 花期近一个月

花盛时叶偏少,叶盛时花渐稀。山中偏凉,春雨、山花烂漫时,估计城中已是紫藤叶茂,也因为城中已暖才能醉卧室外,不然春风仍寒。选古藤荫下。

下句选“了”,了了然更忘我无我。

家园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 -- 有补充

原文是一日,白天的花有什么好看的,自然应该是晚上,就如同昨晚夜半忽闻马路上跑车的呼啸而过,便是现代版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了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联系上下文,日改成夜对应了两层意思 -- 补充帖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是前文的放荡,夜里更无涯;二是夜里存心让人听到马蹄疾更震撼,比较符合作者,还有那些半夜跑车轰鸣的家伙,昔日龌龊的人设

通宝推:审度,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按你这逻辑我觉得沁园春那句就应该改成“银妆素裹分外妖娆”😄

毕竟原作前面已经说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后面自然应该是“银妆素裹”。

家园 红很贴切的

主席说的红妆这个颜色,倘若不是满山红梅妆点雪山的话,那应该是日照雪山,白色映衬出来的红,如同寂静的晚上听到的跑车轰鸣或是马蹄飞奔,比起喧嚣的白天更加的动人心魄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通宝推:自由呼吸F0,审度,
家园 我又来捣乱了

孙河友,我觉得你被大家带坏了,明明想谈意境,结果都往实境细节上抠,真是一群不识风情的糙汉子。👿

“谁釆苹花寄取”,本身就不通,“寄”“取”是两反向动作,是故不通,自然就是“寄与”。后人大聪明,觉得两与重字,水平大次,就改为寄取或者认为笔误应为寄取。这种大聪明现在也是很多的,满口科学,实际上是不知哪里小报段子看来的知识观点。

家园 你说的很有道理,怎么能说是“捣乱”呢。

“取”和“与”确实是反方向,从末句“谁为我,唱金缕”,作者写此词似乎是有所“与”的,所以把花“寄与”某个对象,比“取”了自己把玩更合乎全词的意境。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