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双方都背叛了工农 -- 审度
我这种工人,奴人贱人而已,虽然托共产党的福,粗通点文墨,绝对不敢往知识分子边上靠。
没有共产党,怕倒还有可能是混成知识分子。
问题其实只有一个:到底农民是否欢迎包产到户?
我已经摆了很多数据出来,你自己视而不见而已,会不会存在一种可能性,其实是你在装傻?你要是有真本事,不妨摆一些统计证据出来,说明农民宁愿要公社也不要包产到户,这事不了结了?
都写了两个帖了,还不敢回应我的3个论点。
自己反驳不了又不甘心,就把我的帖子推给其他河友,让别人来替你反驳,结果人家也不上当。
呵呵,你这点小心思,够龌龊。
记得毒性最大的农药甲胺磷和乐果在80年代初还供应非常不足,80年代中期才比较容易买到。那时候,我们村里自杀的以家庭纠纷,尤其是夫妻纠纷为主,真想自杀的人就喝甲胺磷,再兑点白酒的话,几乎没法救活。其他早就流行的农药如敌敌畏的致死性没那么高。根据报道,中国政府在2007年把甲胺磷禁用了。
中国社会必须经历资本主义这一发展阶段,才会发展出普遍的人权观念。在普遍人权观念之上建立的民主制度才是真正的民主制度,才是马克思所设想的能够真正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未来社会。在这一个方向上,中国和西方必然是殊途同归。
毛主席是人杰,能够逆天。然而他不能推翻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
很多是激情自杀。
所以,还是很糟糕的。
开始说我的”小心思够龌龊“了。你就只会诛心这招?
有本事的,你可以论证一下,广大农民压根就不愿意包产到户,这样都不用论证杜润生是否蓄意了,从根子上就把他给推翻了。
如果没有证据,还有另外一招,就是论证一下,包产到户的管理成本,产出监督,要高过公社制度,这是从逻辑上推翻杜润生。
招数我都教给你了,就看你肯不肯下功夫了。
讲真,诛心情怀这些招数,除了骗一些小花,没啥好处。
六四无非是姓资姓社的大决战,学生们都只是炮灰而已;
大清也搞过守旧与维新的选择题,戊戌六君子成了炮灰;
四一二时,土共成了军阀的炮灰;
现在么,房奴接过下岗工人与打白条老农的炮灰大旗,正苦熬着......
手中没枪的群体什么时候不是炮灰?真以为18个血手印就能翻天不成?
如果让我来猜下一波炮灰群体,估计是花了六个钱包还不肯结婚生子的那批丁客,因为那批人被坑后连喊冤的人都没有......
>>.......这一长串望不到头的品牌原始性质就是集体企业。92年后全部被私有化。
村办企业也是集体所有,农民除了种地,还参与村办企业的运行,管理可能混乱,但只要给于一定的时间,肯定会涌现一些有想法,有能力的管理者,出现一批优秀的集体企业。
远不至于大决战,接解战而且,离大决战差远了。倒是十八大后更象要作决战的样子,也离决战差得远,算是开始反攻,互有胜负的相持阶段。
掏空六个钱包还丁的,炮灰怕都算不上,估计灰都不会有,特别是其中的女性。这一轮的炮灰,主力应该是加了杠杆的那群新市民,新中产。
你一直不回答一个问题:农民的呼声在那里?
你自己说的80年分田单干是中央响应农民的呼声进行的改革,还贴了一堆杜润生资料,结果资料里除了当官的开会,有农民的呼声吗?
还有脸说你提供了数据,你自己睁眼看看你自己提供的数,不是10%,就是20%的单干户,其余80%,90%的农民呢?你当他们不存在是吗?
你自己提供的数据就说明了在当时要单干的就是少数,还要别人提供的数据干嘛?你自己打自己的脸很爽吧,当然前提是你有脸。
你提供的资料,正好证明当年分田单干是邓小平,杜润生之类强推的,而什么中央响应农民的呼声,纯粹就是即要当婊子又又立牌坊。
这跟农业机械化又不矛盾。农业劳动很消耗体力,能减轻一分都是好的。更别提赶农时的时候要抢种抢收,机械化更是能大放光彩。日常的田间管理同样辛苦,打农药,除杂草都能累得人直不起腰来。收割完成后的粗加工,同样电动机械比传统的人力脱粒和石磨高效和方便得多。
如果说现在的农业机械化和当年的农业机械化相比有什么不同。我认为是现在的农机小型化专门化比当年强得多,更好地适应了中国除了东北新疆之外大多是小块田地的国情。而以前的大型农机耍不开。
苏联/俄罗斯农业如果有问题,那是他们不擅长/不愿意精耕细作,而不是农业机械化的问题。
可笑之极,唉。难以理解,啥大学培养出这种水货,就这还好意思天天吹牛逼。
无论文理,起码都需要逻辑的吧,杜润生文里文外的意思,傻子才看不懂的吧。
真实是难以理解改开的培养标准,都是这种烂货么。
所谓不说脏话有啥意义呢?太不要脸了。
你能不服吗?不可能的啊,当年新疆和东北都有模仿啊,但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
唯一的缺点是比较冷,主要是西伯利亚地区。
就是小型机械化也是比人工效率好得多。他们用所谓积极性基本就是吹牛的啦。
然后为了寻找借口,哈哈哈,把所谓个人积极性推导为有积极性搞化肥,也是乐死人了。
河北河南山东安徽都是可以大田作物的啊。
其实长三角也可以,这就是不合理工业化的悲哀,就当地而言,肯定是搞大小工业比搞种地强多了啊。
苏北不就是这个问题吗,苏北人不聪明吗?
10%,20%这些数据说明了两个问题:
1. 一开始并不是全部农民都接受包产到户,包产到户从出现到受欢迎会有一个过程。
2. 说明杜润生实事求是,并没有为包产到户涂脂抹粉,他如果想包装好看一点,完全可以把这个数据调高。
显然是你的偏见,导致你眼神不好,漏掉了更重要的是这段话:
我重复一下:“群众选择,放弃命令式的硬推或硬纠的政策”。
假如你有当年硬推或硬纠包产到户的政策,就可以推翻杜润生的说法了。
PS:我脸没那么大,你骂我也推翻不了杜润生的证据。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