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改变中国经济态势的运河 -- 审度

共:💬129 🌺58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还是刻舟求剑了

有几个技术问题孟河友能不能理清一下:

1,当年京杭大运河的河道通航能力?

2,当年京杭大运河的航运动力。

3,当年京杭大运河的运作模式。

3,当年京杭大运河的主要航运目的。

按我的印象,当年京杭大运河漕运是贪腐无能重灾区,河道浚通不力,通航能力恶化,甚至出现断流。

家园 水运便利需要用到才能体会 -- 有补充

上次在徽南听个熟人说,一个小厂产品不大不重,很多运输是通过托盘汽运码头船运装卸再接驳,灵活性明显。公路费用时效等有部分限制,铁路/桥梁要更多的使用条件。大概是产业链聚集在水网附近,没有太多关卡,因地制宜,投资小,建立一定优势,管理也比较精细。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物流行业因为在背景中 -- 补充帖

有无法替代的特殊性,想当然附加的东西极多,狭义运输成本很有限。

家园 这是有良知的说法,虽然死人不算太多,但是受伤、工伤可是不少了

还有内地富豪的追逐炒房等,好处都归了这些国家支持的地方,上海、深圳深受好处。

家园 如果一个掌握强权的单位

动不动就要靠牺牲的英雄形象而不是具体的工作素养和质量来立口碑,那才是很悲哀的事情。

你说”出钱的是大爷“,这种态度,恐怕连收钱的都不会同意,更别提掏钱的卑微和趋媚。那些在天的英灵倘若有知,我想也不愿意用自己英雄的光环去荫蔽这些同行的败类。

前阵子网上一个帖子,得到大量的点赞,原话就是”人生第一次对法律的失望,来自拨打110电话。“说明什么问题?从部长到厅长,前赴后继不断被拿下。中层隔三差五被网络举报。基层和稀泥、不作为,甚至乱作为,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

这么多年以来,以我个人的阅历来说,失望居多。过去不提。就说最近我自己的事情。

五月份,车门被不明车辆开门撞掉了一块漆,底漆也破了,已经露出铁板,并且旁边还有一个两三厘米的凹痕,可想当时撞击的力度相当不小。电话打了,不久来了一个辅警。听完看完情况后,口气明显不耐烦的对我说,这是我的车在高速上石头崩打的。我当时就反驳他:第一,这是我的车,我比你更了解车辆外观的情况。我每天路过都会查看一眼,昨天还没有这个撞痕。第二,我这辆车已经停在这里三四天没有动了。我上次跑高速更是二三十天以前,而这个露铁皮的撞击印记崭新,更别提锈痕。第三,这个位置的撞痕,我车上不止一处,周围的车也常见,但凡有点生活经验的,都知道这就是其他车辆开门撞的。请你调取附近的摄像头看看吧。他非常不屑的说“没有摄像头”。我实在压不住火,当他的面就给110再打电话,投诉出警的这个人不作为。附近都是商家的摄像头,以我个人的名义自己去调取?还是他们更有权限?关于摄像头调取的权限,也是多年前我在深圳亲身的经验,没有警察的授权,草民很难拿到社会监控的记录,何况很多商家和小区,压根就不愿意出具这种记录。110告知我一个电话,是专门受理投诉的。但是,根本就没有人接听。但过了不久,所属交警中队另一个辅警热情的打电话和我沟通。诚意满满的和我解释,并确定当事人做的不对。估计是有人转述了我的情况,老实说,我不太相信这是辅警本意,想必是有上级授意他赶紧联系我。但整个环节没有正编出现。我和那个辅警说,既然法律规定大家都有遵守规则的义务,比如系安全带,比如不喝酒开车,但是对群众的困难,你们也没有推诿、摆烂的权利。

第二个事情,是我岳母在深圳最近几天的亲历。之前老人家没事玩手机,被抖音主播煽动下,转了一千五百块买他的鸟。结果转头没有收到河南发来的快递,再联系被拉黑了。老太太去派出所报案,接警的正编惊讶对方居然如此白痴,并保证很快把钱追回来。让老太太回家等就好。一个星期过去,两个星期过去,没信。再打民警电话,被挂断不接。老太太八十多岁,再次顶着深圳的烈日走了一个小时去派出所,在大厅直接拨打墙上所长电话。所长说他会了解这件事,让老太太回家等。老太太回家不久,果然接到那个民警电话,先说那件事很麻烦,河南对方不接电话,无法联系。又说自己前阵出差,不方便接听电话。总之,笑呵呵的安抚老太太,还让耐心等待。又等了很多天,老太太再忍不住打电话问,民警非常客气的说,这笔钱很麻烦,应该是要不回来了。老太太再次拨打所长电话,客气的和所长说,可能这件事太麻烦你们了,派出所的资源有限,就不太浪费你们的时间和精力,老太太决定去市局信访想想办法。所长听罢,直接在电话里对老太太说“你别听他胡说八道。我现在就去找他”。神奇的事情来了,一个小时之内,骗子主动加微信并退款回来。一分钱都不差。我最感慨的是,这个人,笑呵呵的就不给你办事,他为什么胆子这么大?应付的这么丝滑?究竟在他的位置上,多年以来,还有多少让人恼火和失望的事情?我这几天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去12389举报他,又怕让所长为难。毕竟最后他出面解决了问题。

这还就是我最近两个月内的亲身经历,以我这种概率,难道真的不是整个行业的生态问题?隔壁微博的“老回”整天在报道广州的交通乱象。这些改开以来的窗口城市,这种乱,真的和他们管理单位没有关系么?老回那张著名的网图,动不动就被拿出来当表情包——一个交警背对着他,一边开门,一边悠悠的诘问“你为什么举报别人的违法”?

通宝推:amandadan,落木千山,青青的蓝,
家园 抖音户外抓鱼摸虾----喇蛄 -- 补充帖

长白山 # 大自然的馈赠 # 我的乡村生活 # 真实户外 # 户外抓鱼摸虾 https://v.douyin.com/i6VMFq9d/

家园 单论勤劳和努力

单论勤劳和努力,与外地人相比,发达地区本地人的优势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姑且不提亲友网络的人际交情和网络关系。本地人哪怕是开饭馆,密集的人流量就是经营优势。就生产经营而言, 外地人需要租房开厂、办公司,本地人自己家的房子,这成本相差就大不一样了。尤其是疫情期间或者市场低迷时,租房坚持的压力更是可想而知——解散员工,尤其是技术熟手,犹如水银泻地,就再无翻身机会。但继续煎熬,又不知盼头等多久。外地人的经营成本和抗风险能力还是有区别的。

相比工厂里加班,酷暑里,寒风中,甚至严重不利健康的生产环境下,外地来打工的付出和所得,其规模给发达地区本地人做出的经济贡献和代价真的不一样。如今还好,过去别提社保,很多断肢残腿的官司都熬不起,多少人被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留在发达地区,如今力衰留在老家。

前些日子,我难得有次早起出去走走。路过一个本地人给老人开的福利饭堂。一群老人拎着统一配发的不锈钢圆通多层饭盒,亲热的互相招呼着进门排队打饭菜。

我走到房后,赫然看见一对瘦削的夫妇,佝偻着躲在房檐下互相依靠着,展开一个皱皱巴巴的塑料袋在分吃什么东西。当时我心里不是滋味。不知道应该感慨国家对发达地区的老年人照顾得好,还是为那些漂泊的劳动力残值没有再多些保障而感到难过。老实说,这对老夫妻恩爱的样子又让我很安慰和感慨,怕打扰他们,我甚至都没有勇气掏出手机远远拍一张他们分食的照片。但和房前的幸福晚年相比,这俩场景的反差,挺激烈的。

通宝推:方恨少,闻弦歌,审度,
家园 这跟美国去工业化有关,

去工业后,就不需要运量大,运费低的河运了。并且美国以前运河航道等级不高。现代内河航道等级高多了,莱茵河运量就一直很大,主要是莱茵河渠道化,航道等级高。湘江航道永州通航1000吨级轮船,靠的是一连串梯级水利枢纽。

家园 参考

点看全图

家园 所以轮椅爹那个逻辑就是混蛋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只会膨胀和变质

带动后富?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家园 推荐一篇文章

水运差异的国运天注定

文章有的长,但值得稍微耐心些读下去。文章的论点有新意 - 至少我是第一次读到。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补充一个思路

水线北移,今年南方极端降水 未来十年是常态。但是,仅仅以平陆运河参考,主要河段是利用河道的五倍宽,深九到十五米。然后以这个标准参考,各个水系贯通整个长江珠江乃至黄河水系。(当然有些技术上可行,经济上阻力极大)哪怕三分之一实行,会改变很多人思路的。

点看全图

通宝推:真理,
家园 真要凯恩斯,中国肯定大修管道 -- 有补充

中美管道运输长度差距,才叫巨大,不是一个级别。油气管道投资大,市场大。别想当然,会个名词,就到处用,中国现在离凯恩斯远着呢,为电力配套的大型抽蓄电站,每个120万千瓦,中国现在同时在建200个。几个投资几百亿的运河算啥,就凯恩斯。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啥是凯恩斯的标志? -- 补充帖

中国哪天,开始大建管廊,才真正说明中国其他基建都饱和了。下面要么大办军工,向外扩展消耗掉。要么大建管廊。这管廊多大基建能力,都可消耗掉,管廊实际就是没有站台的小地铁,想想全国建个上百万公里地铁,是啥概念?

家园 没看到真先富带后富的,除非集体村子

集体企业归了村子。那是先富带后富了。

家园 也提供一下视角

其实大家都同情底层,但是经历多了,就会明白,同情没有卵用,事物有其发展的内在逻辑。

早年在温州创业时,就给了我极其深刻思想洗涤。温州的小老板们怎么来的?他们大多数都是极其困苦的底层熬上来的,其中不乏外地来温的“新温州人”。一种常见的模式就是,在温州各级市场里的小摊小贩,苦熬10-15年,一点点积攒原始资本,然后在某次温州人集体出走的某开放区项目中赌上所有,成,跨越阶层,败,回温州继续苦熬等下一次。所以当年全国乃至全世界到处温州城、温州村。而温州本地营商竞争的严酷层度,让我这个杭州来的“省城人”完全瞠目结舌,形成灵魂深处的震撼,那种勤奋度,对于商业利润的敏感度,时至今日我都仍然肃然起敬,可以说,经历过温州那种商业底层洗礼的环境,跑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根本无惧竞争。也因此,温州人确实也攻下了全球大大小小的市场,成为一种世界级现象。

不过,由于幸存者偏差,世人看到的,都是温州人成功的一面,没人去注意,当年温州城温州村失败的角落。其实温州城失败的案例,那也是比比皆是,即便在浙江,我所知失败的温州村就不下3个,而临省乃至东北那更是前仆后继多如牛毛。就我所熟知的浙北某地和江西某地温州村,其失败原因就如出一辙:政府换届,对温州城开发市场免税承诺变更,同时各种敲骨吸髓、巧取豪夺(以本地官僚亲属低价收购乃至强占),导致大批商户倒闭,温州人集体撤出止损。而道听途说的关于东北如何坑温州人的故事,那更是汗牛充栋,所以当年投资不过山海关这句话,我认为就是温州作为先驱趟出来的。只是这些坑温州人的地域,大多事后确实也少有落得好,不提。

所以从我的角度,一个地方的发展底蕴,和勤不勤奋关系是其次,和政商环境关系极其巨大,一个没有信誉的地方政府,其经济是没有未来的,而政商环境才是浙江的核心竞争优势。

通宝推:青青的蓝,审度,ccceee,freesong,史料推理,GWA,心有戚戚,
见前补充 499613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