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美国史料中的长津湖战役 -- woyan

共:💬43 🌺216 🌵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美国史料中的长津湖战役

说点美国文献中关于长津湖的内容吧,为了防止有人说“美国的记录不能信,都是灭中国人威风,长美国人志气的。”所以在写的时候又相对应的查了下国内官方的资料。

先要说下,长津湖战役在美国也是被大肆宣传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纪念馆有长津湖战役纪念碑,几乎是韩国总统访美的固定打卡点。

而美国电影界更是在朝鲜战争还没结束的1952年,就拍摄了描写美军陆战一师在长津湖的电影:“从地狱撤退”。

为什么美国会大肆宣扬这次战役,因为美国人认为这是一场伟大胜利。

原因是当时东线陆战1师在长津湖一带被志愿军9兵团分割包围,陆路后撤已经不可能了,而短时间内没有任何有能力的部队能赶过去援救该师,包括日本和美国本土,所以形势万分危急,美国的新闻媒体都认为该师可能要完蛋了。

杜鲁门总统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甚至情急之下口不择言说出了不排除使用核武器的狠话。那时候全美国人每天看听广播、看报纸,关注着遥远东方冰天雪地中深陷重围的陆战1师的命运。

当陆战1师成建制地突破志愿军9兵团16万人的围追堵截,成功抵达东海岸的兴南港,接着又顺手撤走了近10万朝鲜难民时,对美国人来讲算是松了一口气,对美军特别是陆战队来说,认为这是其历史上的高光时刻;是一个值得铭记的伟大胜利。

所以美军方为长津湖战役共颁发了17枚荣誉勋章,70枚海军十字勋章,是美国战史上为一次战役颁发勋章最多的一次。

相对于朝鲜战场二次战役时美国第八集团军在朝鲜西部的溃退,美国人在提及的二次战役时反而更多地宣传长津湖的战斗,认为陆战一师在已经被分割包围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最终成建制的突围成功,还带回了大部分重装备,是一场胜利。

在美国军史中是这么评价长津湖战役的:“陆战1师从包围圈中后退,带着可以使用的全部装备,后送了伤员,保持着建制突围出去了。⋯⋯而志愿军9兵团的3个军都因参加长津湖作战受到损失而失去了作战能力,为了补充装备和整顿组织,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避免了中国军队的12个师增援到第8集团军正面。”,美军司令李奇微在他的回忆录中也提到:他们是在绝对优势之敌的不断进攻之下实施了一次了不起的撤退。”

接下来再说说九兵团和美陆战一师的实力对比和最关注的第九兵团入朝时的装备和补给问题。

第九兵团当年是计划用来解放台湾的,所以其兵力配置和装备在当时的志愿军乃至整个解放军中都算最强的。

下属的3个军均为4师制。其中20军50569人,装备步枪13285支,冲锋枪3227支、轻机枪1021挺、重机枪152挺、迫击炮311门、火箭筒47具;26军48894人,装备步枪13504支、冲锋枪4353支、轻机枪932挺、重机枪209挺、迫击炮435门、火箭筒42具;27军50501人,装备步枪13448支,冲锋枪4413支、轻机枪1210挺、重机枪212挺、迫击炮494门、火箭筒68具;全兵团总兵力约15万人。

九兵团的主力27军那会儿更是傲的不行,入朝前的口号是:

“一条干粮带,从北打到南,一双解放鞋,解放全朝鲜”

但由于该军团是华东调来紧急赴朝,装备在军、师两级的野炮和榴弹炮运输不及,大多未能随同部队一块入朝,这让该兵团与美军在重火力上差距很大。

关于服装问题,国内电影里的宣传是因为紧急开赴朝鲜,还未换冬装,所以火车站的士兵把身上的棉大衣脱下来扔到军列上,实际上如果一个军队的后勤搞成这样是不可能也是不负责的。

真实情况是第9兵团北上时,全军已经按华东地区御寒标准换装了新棉衣。兵团司令员宋时轮率一些将领先行北上,途经北京时曾向在东北战斗过3年的萧华请教严寒情况下的保暖问题,并就冬装问题多次与上级电报沟通。

按原先计划,第9兵团应该在沈阳、梅河口作短暂停留,以补给东北标准的御寒衣物。但朝鲜东线战场形势变化,迫使该兵团不得不提前从辑安、临江入朝,致使诸多物资转运不及。为解燃眉之急,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于11月5日紧急动员军区机关干部和直属队,捐出641件棉大衣送给先期抵达的20军。11月8日,东北军区将准备发放给西线第13兵团的35090件棉大衣转交给第9兵团,后又紧急协调财政部,调来了10万件新旧棉大衣,各地也纷纷运来棉大衣应急。根据统计,到11月底,第9兵团后勤部签收的新旧棉大衣总计226661件。

因为对9兵团给予厚望,所以当时对九兵团的补给是毛泽东主席亲自抓的,从账面上看,总人数约15万人的第9兵团已经接收到了足够的冬季装备。

但是从客观上看,首先是朝鲜1950年冬天遭遇到最低可达零下40余度的极度严寒天气,根据美军的记录,在当时的气温条件下,仅有棉大衣远远不够,必须有绒衣绒裤、特别是手套、棉帽和棉鞋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在室外手脚和头部非常容易冻伤。

其次虽然棉大衣在11月底已经顺利交割给9兵团的后勤部门,但20军、27军、26军已分别于11月7日、12日、19日跨过鸭绿江,向前线开拨。而当时美空军的封锁让9兵团后勤部未能将领到的棉大衣全部及时下发到前线指战员们手中。

而从主观上讲,当时为了能迅速包围美军不影响行军速度,许多已经领到棉大衣的指战员为了多带弹药和干粮,竟将棉大衣留在了留守处。

如20军60师在跨过鸭绿江前,因为将全师的大衣、背包留在了辑安,结果出动第1天仅1个团就冻伤了700余人。

从临江入朝的27军基本人人发到了棉大衣、棉鞋、绒帽,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寒区标准的冬装。但该军过江前将其中的绝大部分留在临江留守处,结果出国首日就冻死2人,冻伤500余人。此后,部队白天黑夜均在野外行军、宿营,沿途几乎每晚都下雪,衣物经常透湿,难以烤干,冻伤者与日俱增。

更重要的是粮食和副食供应的严重不足,让前线将士无法摄入足够的热量御寒,加剧了冻伤所带来的伤害。

按战前后勤部门测算,仅仅保障1个军的粮食供给就至少需要150辆汽车。志愿军后勤第1、第2、第3分部入朝时的735辆汽车,至11月12日就有315辆被敌机炸毁,另有20余辆因车祸损毁。运力的严重不足,导致第9兵团各部队只能时断时续地收到不到需求量46%的给养,大部分时间只能靠随身携带的,以炒面、炒米、炒黄豆为主的干粮维持生命。在长津湖之战中,许多部队都出现过断粮现象,最长的完全断粮间隔长达3天之久。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不得不靠挖取路边田地里无人收获的土豆充饥,而不是电影里描述的后方送来的补给食物是土豆。

长津湖战役时受拉尼娜现象影响,朝鲜的那个冬天异常寒冷,特别朝鲜东部盖马高原长津湖一带的寒冷程度接近零下40度,美军事后曾总结说,二次战役西线第八集团军的美军在南撤路上,山脊上中国军队的重机枪迫击炮几乎就没有停止过射击,似乎完全不担心弹药的消耗。而东线从长津湖一路逃出来的美军在震惊于志愿军的英勇之外又回忆说只受到山脊上中国军队稀稀落落的重机枪迫击炮的射击,而且似乎很快就打光了弹药。 原因是因为极度严寒,9兵团志愿军的主要的重装备水冷重机枪大多被冻住打不响,迫击炮炮管冻到管径缩小,以至炮弹装不进去。

再回过来看9兵团的对手美国陆战一师的情况。

美陆战1师编制人数约2.5万。长津湖之战时,因其师属第1海岸营、第1水陆两栖车运输营、以及陆战第11炮团所属的1个114毫米多联装火箭炮连留在兴南港,以及在此前战斗中遭到的伤亡尚未得到补充,该师实际参战人数约1.8万人。

虽然从人数看,最开始交手的9兵团第20军、27军对美陆战1师就有将近5倍的人数优势,但美陆战1师的火力却强于整个第9兵团。

其师属陆战炮兵第11团下辖4个炮兵营。第1、2、3营各装备18门105毫米榴弹炮,第4营装备18门155毫米榴弹炮。师属第1坦克营装备63辆M26重型坦克,6辆M4中型坦克,2辆M24轻型坦克2辆,合计71辆。

每个陆战团下辖3个步兵营和1个重迫击炮连(装备12门107毫米迫击炮)、1个反坦克连(12门75毫米无后坐力炮和5辆 M4A3E8型坦克)。每个步兵营下辖3个步兵连和1个火力连(装备4门81毫米迫击炮、4门75毫米无后坐力炮、12挺12.7毫米M2HB重机枪)。每个步兵连下辖3个步兵排和1个火力排(装备4具89毫米火箭筒、2门81毫米迫击炮、6挺12.7毫米M2HB重机枪)。每个步兵排下辖3个步兵班和1个火力班(装备2具89毫米火箭筒、3挺BAR勃朗宁轻机枪和1挺12.7毫米M2HB重机枪)。每个步兵班配备10支M1“伽兰德”自动步枪和2挺BAR勃郎宁轻机枪。班、排长配备M1卡宾枪,连长以上军官配备M1911A1型自动手枪。

陆战1师还有一个和其他美军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们全部是志愿兵,没有一个征召兵,所以几乎全是参加过二战的老兵,战斗力比其他美军部队要高出一个档次。

更重要的是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少将在面临后勤补给不足,后勤运输官员请示是首先保证弹药运输还是保暖装备运输时,史密斯将军做了一个事后看无比英明的回复:“没有弹药可以拼刺刀,如果人都冻死了怎么还能打仗?”要求优先保障运输保暖装备。

而从9兵团当时的进攻部署看,显然是轻敌了。最初计划是一次出动第20军、27军2个军的兵力把美陆军第一师分割成三段加以围歼,第26军做为预备队在后方待命。当合围成功后,还曾想过围点打援,确实是低估了美军的战力。

12月3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邓华,朴一禹,宋时轮,陶勇,覃健并告高岗,贺晋年:“对于柳潭里地区之敌,除歼灭其一部外,暂时保留一大部,围而不歼,让其日夜呼援,这样便吸引援敌一定到来,使我有援可打。”

但真正交手后才发现,即使不考虑美军的空中支援,仅美陆战一师的地面火力强度就远超了整个9兵团的火力。

下面就是双方战史中关于长津湖之战的一些细节内容,因为和国内许多媒体宣传的不同,我特意花了很长时间去核对国内相对应的资料。

首先说整个长津湖之战,惨烈而艰苦,对战场上双方人员的精神压力都极大,出现了很多意料之外的情况。

根据美国记录,至少有两个战场上士兵精神失常的案例。

一例是美陆战一师7团1营当时曾在志愿军身后打了一次穿插,在穿插过程中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和被对手发现的压力,再加上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巨大的精神压力让其中一名士兵精神崩溃了,大家不得不把他绑在担架上,次日清晨大家发现在担架上悄无声息的死去。

陆战7团E连的一位军医则是在被58师围攻下竭隅里时,精神崩溃疯掉了,大喊大叫并把自己关在一个帐篷里,向任何靠近的人开枪,最后不得不将其击毙。

这里说下前面提及的那个在志愿军身后搞穿插的事情。

美国人认为陆战1师在长津湖战斗中最凶险的时刻当属长津湖畔的死鹰岭激战。

该战斗爆发于11月27日夜晚,也是志愿军九兵团在长津湖地区向美军发起全面进攻的时间。当时美陆7团F连(加强连)负责守卫德洞山口——美军后撤必经公路上的一个制高点。

德洞山口(Toktong Pass),当地朝鲜人称之为死鹰岭,据说因为高海拔和极度严寒,老鹰飞跃山岭时都会冻死,故得此名。志愿军59师11月27日当夜派175团占领死鹰岭以西公路沿线各高地,177团2营占领死鹰岭以东西兴里附近阵地,177团1营和3营占领公路以南死鹰岭1519和1563高地,但1营和3营的攻击却失利了。

把守关口的陆1师F连在这里硬怼志愿军两个营6倍于己兵力的强攻。从11月27日夜起,一直打到12月2日与陆7团1营汇合,F连寸土未丢。后来根据这五天五夜的战斗细节,美国人出了部专著 "The Last Stand of Fox Company" 讲述F连这五天五夜的战斗故事。

这一战志愿军虽兵力占优,但火力落后,仅有迫击炮的支援。而F连除了本身火力强大外,还有数公里外下竭隅里的一个105榴炮连提供重炮火力。此外,白天还有航空火力支援。美军弹药补给均通过空投进行。

经过此战,防守的F连伤亡180多人,其中阵亡32人,7名军官有6人负伤。

而美军为了支持坚守的F连,还兵行险着,安排陆7团1营用志愿军惯用的战术穿插打了志愿军进攻部队一个措手不及。虽然奔袭距离并不远仅十来公里,但却是雪夜酷寒中的山地越野,突入到志愿军阵地后方发动攻击打垮了志愿军的进攻,这一战不但打出了两枚代表美军最高荣誉的国会荣誉勋章,更是把志愿军的一名营级指挥官打得彻底崩溃,畏战逃离战场。

点看全图

这个战斗的结果是陆7团1营营长Davis中校表现耀眼,用志愿军拿手的战术击败对手,在战役还未结束的12月7日,就擢升为陆7团副团长,不久获得了代表美军最高荣誉的国会荣誉勋章。此后仕途畅通,一路做到了陆战队四星上将。

而进攻死鹰岭的失败,让美陆战一师军可以顺利从下竭隅里撤出。而宋时轮对此火冒三丈,在战后团以上干部战役总结会上当众把那个逃离的营长枪毙。

除了这个情况,27军243团3连也出了问题。

当时243团的任务是沿路阻击陆战1师的撤离,其中先赶到的243团1连在道路北侧打的不错,甚至摧毁了数门美军的门155榴弹炮,但自身伤亡也很大。而随后赶到道路南侧的3 连在这种情况下,连长指导员竟然消极畏战,在前线开起了民主生活会,经商议后竟然没有对撤退中的美军发起攻击。

点看全图

最悲惨的还是26军88师263团的遭遇,当263团按计划赶到预定的阻击地点后,发现公路积雪上有清晰的车辙印,263团团长误以为美军已经提前通过,于是团长决定下山沿公路追击。 就在部队下山过公路的时候,遇见了美军殿后冲出来的M26潘兴坦克。而在长途奔袭行军的情况下,263团的迫击炮和重机枪等重武器是拆开运输的,结果是轻装步兵遭到美军坦克的碾压和射击而没有反击的能力,部队伤亡惨重,一个主力团还未与美军实际接触就失去了战斗力,战后团长被撤职。

最严重的一个事件,是根据美国档案记录,在1950年12月6日美军开始撤出下竭隅里时,负责殿后的陆一师5团为了扫清后撤时的威胁,在空军的配合下集中火力攻击下竭隅里东山地区,而守卫东山的一只志愿军部队约一百多人竟然杀死了他们的军官后主动向陆5团2营投降。更为悲惨的是这些投降的志愿军战俘,并没能活着走出长津湖地区。根据美军记录,在12月6日夜里,后撤部队在行进中同另一只志愿军部队发生激烈交火,双方激战时,进攻的志愿军向公路上押送的战俘喊话。于是战俘们开始四散逃跑,接着两方的火力都射向了他们......

点看全图

关于美军提及的投降事件,未从我能找到的国内史料中查到直接佐证,但查到的资料中也有提到在五次战役时,出现过志愿军连长带部队主动投降事件。

点看全图

不管怎么说,长津湖战役后9兵团伤亡惨重,也未能完成原定的歼灭美陆军一师的任务,所以战后第9兵团向军委作出了检讨。

点看全图

至于双方的伤亡情况,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编撰的《抗美援朝战争卫生工作总结》中记载:20军牺牲2963人,战伤5539人,冻伤11468人;26军牺牲1674人,战伤4488人,冻伤7945人;27军牺牲2667人,战伤4035人,冻伤11319人。战前总计15万人的第9兵团减员52098人,减员率34.7%。其中有30732冻伤,占该兵团战前人数的20%,占第9兵团减员总数的59%。

美军承认陆战1师在长津湖战役期间共计阵亡604人,伤重而亡114人,失踪192人,战斗负伤3508人,另有7313人冻伤,共计减员了11731人。以该师实际1.8万余人的参战人数计算,减员率高达65.2%。其中冻伤占陆战1师参战人数的40.6%,占该师减员总数的62.4%。

除了陆战1师的伤亡,美军承认美7师中在新兴里伤亡超过了2670人,编入该师中的韩国兵战斗伤亡1602人,其中第31团战斗群基本被歼。美3师、美海军航空兵、英军以及在咸兴地区掩护美10军上船撤退的韩军第1军团共计伤亡、被俘1805人。

此战后两方的最高指挥官都退出一线,说明两国高层都认为高级指挥官的指挥上问题比较大。东线的美十军军长阿尔蒙德在长津湖后指挥权被剥夺,第四次战役后被安排去军校教书,然后就退役了。陆1师师长则认为表现出色在战后晋升为中将。

通宝推:薄荷糖家族,普鲁托,广阔天地,onlookor,桥上,本嘉明,
家园 开打后兵力占优势只有新兴里

新兴里,27军投入了4个团,美军是一个加强团,所以基本全歼;

柳潭里,27军只投入了3个团,与美军陆战1师,兵力相当,甚至略弱,火力就更不如了;

下碣隅里,20军只投入了2个团围攻,而下碣隅里作为美军的据点,虽然兵力不多,但有完整的防御阵地,就这样,我军还一度攻了进去,但由于后续没跟上,功亏一篑。

九兵团其余部队,26军既要作为预备队,又要防着长津湖东面惠山方向的美军,惠山紧挨着鸭绿江,在开打前已被美军占领;20军和27军其余部队,除了预备队外,主要承担保证侧翼安全,以及拦截美军增援任务。

家园 阿尔蒙德是参加了第五次战役的,老兄再查查看?

那时候他还是执掌第十军。

家园 好文

考据翔实,中外对比,有老西西河之风。

家园 宋时轮打仗不行

长津湖之后就退出了指挥序列。

家园 美国人认为的胜利,是敦刻尔克式的

这个我实在是理解不能,如果中国跟缅甸或者菲律宾交手,任何完胜以外的战果都不会被认为是胜利,不仅要赢,还要赢得漂亮。

正如国乒,3:0 轻取夺冠是默认正常,如果 3:2 险胜就要回去检讨,为什么优势减少。拿了银牌更是失败。

美国居然认为在长津湖被逼得死里逃生是胜利,这就好比战俘是英雄回国收到欢呼一样,文化差距太大。

家园 双方都在战争迷雾之中

长津湖一战,双方都在战争迷雾之中。

用今天的材料,拨开这迷雾,你会发现志愿军方面简直是狂妄无知。就凭轻装步兵,还是在极端恶劣条件下,机枪都冻得不能连发了,企图全歼火力和机动能力强大的敌人?这个计划目标显然是过高了。

而美军方面则是过于谨慎教条了。严格遵守条令,一旦侧后方发现敌人,就认为自己有被包围的危险,以摆脱被包围处境为第一要务。完全没有考虑到,可以凭借优势火力,依托防御工事,给对方以重大杀伤,然后从容交替掩护撤退。

但是,由于战争迷雾的存在,志愿军的狂妄成了勇气,而美军的谨慎则成了胆怯。最后美军在志愿军的零星枪炮声中被追击,靠着海军飞机的支援才得以逃脱,还付出了“北极熊团”旗帜被缴获的代价。其实是一场窝囊的失败。

但是,跟西线的崩溃相比,窝囊的失败立即变成了光辉的胜利。于是要坏事变好事,大张旗鼓地宣传。而在毛主席、彭总他们看来,长津湖的胜利其实成色存在不足,所以在毛泽东时代只是有限度地宣传。

分析长津湖之战,绕不过去的美方材料是《最寒冷的冬天》。而把长津湖之战和下面几段连起来看,就会认识到,长津湖之战其实是美军“学会同志愿军打仗”的一个开端,所以大张旗鼓地宣传又是有道理的了。

通宝推:黄锴爱李莹,孟词宗,西安笨老虎,桥上,
家园 不好说是文化差距,当时是为了宣传造假

美国也没那么不要脸,不要脸的是中国公知和汉奸。

正如你所说,被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人被轻步兵中国志愿军打到这种程度,当然是失败。

虽然九兵团不力,但是,打完了西线,四野42军返回东线,可就不会这样了。

所以兴南必须撤退。

当然了,如果下碣隅里打好了,哪怕就是牺牲这么多,现实发生的,也是巨大的胜利。

只可惜宋时轮不听毛主席的话,确实可惜。

家园 宋时轮打仗还行,适合做军长

不适合做兵团级领导,毛主席要求军队进前,要求以多打少。

地图和服装安排极其失败。就是一切条件最差,九兵团仍然有机会占领下碣隅里,但是,他完全忽视了毛主席的用兵原则,平均用兵了。

非常可惜。他完全没有听毛主席的安排。过于自大自己作主。

不能说打仗不行,只能说太不听话,就好比对于粟裕他不听话一样。

这个战役如果要陈士榘做就稳了。

长津湖战役一打起来,其他东线地区美军不足挂齿。

家园 美国的撤退是合理的

因为我军确实有西线军队过来的意图。

不用多,一个军就够了。

东线美军怕的不是九兵团的能力,是西线我兵团的能力。

而西线一个军,比九兵团能力要强很多。

四野表现不佳只是在砥平里。

而在砥平里,我军是不能发挥,而在东线山区,我军问题不大。

各种外在环境也不利于美军。

而我军的顽强意志将会极大的发挥。美军选择狂退是对的。

我军还真追不上。

西线成绩被改开大大压缩了,毛时代也是,要照顾其他野战军情绪。

家园 如果叶飞呢?岂不完胜!

穿插、野战、野战歼敌,还属叶飞强。

20军在整个抗美援朝是评功授奖最多的军,远比38军,但38军给打得差不多了。

要说老宋,就是个庄稼汉,军事一点不懂,一打仗便把自己赔进去了,把九兵团交给郭化若都比他强。关键是他有个好舅舅!

入朝前就闹,不要拨给兵团的旧军大衣;入朝后便飘,企图成建制消灭陆战一师;可从兵团到师都躲进乌龟壳里,对前沿不甚了解,还乱下命令,其中严令不准炸美军机场和堆在机场上的物资,如果不是这个傻命令,美军留下的人可不要太多。

长津湖是美军来了,走了;志愿军是埋伏了,没在好时候打,强大的军队被严寒消灭了。

家园 可能不只是入朝飘,没进就飘,他拒绝了东北棉衣是最大的错误,他

其实早到了东北,居然向导和棉衣都没想好。

而在长津湖,居然设计均衡打三个地方,这就是很奇怪和能力差了。这么全歼一个师显然不如掐断下碣隅里来消灭,历史给了他机会。

对前沿不甚了解,还乱下命令,其中严令不准炸美军机场和堆在机场上的物资,如果不是这个傻命令,美军留下的人可不要太多。

非常正确,自己守不住还不加以爆破,实在可惜,这就是能力和判断力啊。

最后一段也对,如果全拼死了,也比冻僵好啊,唉,组织确实散乱。不知道郭化若能不能做到啊。唉。

不知道叶飞穿插能力如何,金门叶飞打得也粗糙啊。

老老实实打就好了,不能均衡打三点啊。我还是相信陈士榘。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名    称长津湖战役

发生时间1950年11月27日 至 1950年12月24日

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东线战场在长津湖地区遂行的一次作战。

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在遭遇严寒、冻伤较多、兵力不足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领袖》影视片段“今朝不行,还有明天。总有一天会走进一片新的光景。”# 伟人故事 # 伟人气魄

https://v.douyin.com/ik2LqG31/

家园 宋时轮也是黄埔的,几期我忘了,不能说不懂军事。

只不过全军上下都没有和美军作战的经验。像网上说的,志愿军这面都拿蒋军美械师+1+2来估算美军的实力,美军也以蒋军+1+2来估算中国军队的实力!事后双方都大骂老蒋坑人 !😂

家园 换个角度看长津湖战役,很多事才能看得更明白

网上各种自媒体对长津湖的解读都是千篇一律,罗列一堆数据进行简单的对比,然后得出一个老生常谈的结论。不过都是人云亦云罢了,很少有人能够从多角度去分析,原因也很简单,根本不懂这些,所以只能做个文抄公了。

关于长津湖之战,十几年前我就曾分析过,用什么棉衣供应不到位,属于一种甩锅的说辞,完全回避了9兵团领导在此战中的责任。这样的总结起不到总结教训获取经验的作用。这里不展开说了,只简单从几个细节对比一下。关于部队伤亡情况,因为来源不同,数字都有区别的,比如楼主引用总后卫生部的统计

20军牺牲2963人,战伤5539人,冻伤11468人;26军牺牲1674人,战伤4488人,冻伤7945人;27军牺牲2667人,战伤4035人,冻伤11319人。战前总计15万人的第9兵团减员52098人,减员率34.7%。其中有30732冻伤,占该兵团战前人数的20%,占第9兵团减员总数的59%。

与各个军的军史记载数字都不一样

点看全图

所以选取权威性更强的军委作战部的统计数据。

第一,与西线作战部队的比较分析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

从1950年11月27日开始,到12月24日结束,为期27天的长津湖战役中,九兵团付出的战斗减员为18147人,冻伤为主非战斗减员为35383人,比主贴的数字30732冻伤要多4000多人。按参战15万人计算,冻伤率23.5%。平均每日非战斗减员为1310人左右。日减员率为0.87%

在为期8天的二次战役西线作战中,志愿军六个军战斗减员9766人,冻伤为主非战斗减员18663人。按参战30万人计算,平均每日非战斗减员为2329人。日减员率为0.78%。

东线的6个军13兵团都是四野的,50军也是在东北起义的,66军是华北的,兵员基本是北方甚至东北兵为主,耐寒能力要远高于从江南调过来的9兵团。考虑到东线作战时间是西线的3.4倍,东线温度要低于西线温度,相当于吉林跟辽宁的温度差,两者的冻伤比例是差不多的。

第二,与美军的比较分析

主贴称是美国史料,这里采用主贴的数据

美军承认陆战1师在长津湖战役期间共计阵亡604人,伤重而亡114人,失踪192人,战斗负伤3508人,另有7313人冻伤,共计减员了11731人。以该师实际1.8万余人的参战人数计算,减员率高达65.2%。其中冻伤占陆战1师参战人数的40.6%,占该师减员总数的62.4%。

冻伤占陆战1师参战人数的40.6%。

再看9兵团,冻伤率23.5%。

美陆战1师是1942年2月以第1、第5、第7陆战团为基础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勒热那基地组建,朝鲜战争爆发后参战的全是志愿兵。而其驻地北卡罗来纳州常年气温13℃到21.9℃之间。

9兵团驻地在江南,兵员结构为山东、苏北、江浙人为主。江浙地区的年平均气温17℃。

从以上数据可见,两支部队的驻地温度差不多,兵员的耐寒性也差不多,考虑到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条件,耐寒性要高于美军是正常的。即使这样,9兵团的冻伤减员率也没有比美军高。而主贴里也写了,

更重要的是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少将在面临后勤补给不足,后勤运输官员请示是首先保证弹药运输还是保暖装备运输时,史密斯将军做了一个事后看无比英明的回复:“没有弹药可以拼刺刀,如果人都冻死了怎么还能打仗?”要求优先保障运输保暖装备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军的冻伤减员率依然比9兵团高出这么多比例。

通过上面的数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9兵团的冻伤率并非高的离谱的。不但比专门进行了保暖准备的美军低,跟西线部队比也相差不多。把失利归咎于所谓的着急入朝没领棉衣或者因军委下达入朝命令连续变更导致没有大量换冬装,完全是说不通的。

根据东北军后勤部财务部《第九兵团冬装分发情况》来看,后勤部一共为战士们准备了棉帽21.69万顶,棉衣22.66万件,棉鞋26.78万,双棉手套18.68万双,棉背心18.58万件,绒裤18.66万条。从后勤部提供的冬装数量来看,九兵团的15万士兵绝对不可能存在严重的缺少冬衣的情况。

看一下第9兵团出国前的行程,第一批部队第27军是11月1日出发车运入朝,其余部队于11月7日开始从辑安、临江等地渡过鸭绿江。中朝两国并非一条鸭绿江气温就有天壤之别的,真要像某些自媒体说的9兵团穿单衣入朝,那是对志愿军智商的侮辱的,怎么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还进入朝鲜。长津湖的损失,事实上就是9兵团的领导包括军级领导轻敌冒进,对战场心理准备不足,包括个人能力不足所致,事后又推到后勤保障上。

比如在战场上26军的使用,就是一个大失误。一开始当成预备队放到100公里之外,后面又急匆匆调上前线,而且是下达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88师离战场最远,却不考虑战场实际情况,要求88师不但要超越各师,还要超越下碣隅里防线,爬冰过雪穿插到美军陆战队的前边,再掉过头来阻击陆战一师。为了赶路,无数人倒在路上或掉队,还被军里逼着白天急行军,让美机炸了一路。师长吴大林座车被炸,电台被炸,警卫员被炸死,炸成了光杆司令,主力团262团出发时有3500人,炸完后仅存750人,打头的1营780人被炸得只剩5人,营长和营指导员都牺牲了。战后,兵团把责任推给26军,军里再把责任甩给没后台的88师,结果吴大林和政委均被撤去职务,该师番号更被撤销。

二次战役结束以后,9兵团开总结会,26军因为以上各种问题,受到了兵团司令宋时轮的重点发难。宋说:"你们26军打的什么仗呀?你们不是解放战争的英雄吗?怎么现在不行了?我要撤销你们军的番号!"本就一肚子窝囊气的军长张仁初拍案而起,站起来走到地图前,拿起指挥棒在地图指点一番后,说道:"此战,我们26军是没有打好,但是兵团先把我们作为预备队放在100公里以外,然后又命令我们仓促上阵。敌人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大炮,他们坐着汽车跑,我们的两条腿能追上汽车轮子吗?26军的番号是主席定的,26军的番号不能说撤就撤!""你说了不算!"后来27军的同志也出来帮着打圆场,毕竟饥寒交迫的急行一百多公里去打敌人,再强的部队也难做得更好啊! 此事才算过去。

战后司令宋时轮回国后去了步校当校长,批斗后降为副团级待遇,之后任军事科学院院长、中央军委教育训练委员会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和军事卷编辑委员会主任、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委员会主任、中央军委战史军史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再未带过兵。他担任军科院长后,先后与8位政委搭档,被称为“送政委”。有个段子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他看地图问底下人,为啥部队行动这么慢,还不如抗美援朝,底下人回复他,越北全是山地,部队行动快了才有鬼。

另外,主贴说美国史料中的长津湖战役,里面除了一篇截图,基本没有什么美军史料。包括里面说的内容也是早被人引用过的。亚历山大贝文《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中就有这一内容,实际是引用的日方史料日本陆史普及会《朝战》中的内容。

司令部带着160名俘虏,对不能步行的俘虏给予食品、油料和药品留在下碣隅里,能步行的俘虏由宪兵连押护。。。。。。当中国军队突过来的时候,伏在道路上的俘虏大都站起来想逃跑,中国军队向这些人影射击(因视线问题误击),美军也以火力阻止其逃跑"。 “进攻的中国人似乎是把炮火集中在这些缩成一团的战俘身上,当他们中的一些人试图逃脱时,陆战队和中共军队一起向他们开火,共有137人被打死”。

家园 所以说,我军的基本军事原则一定要遵循:

1、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2、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不知道,歼灭美31团的缴获如何,西线志愿军就缴获了大量的食物和被服。如果把孤立部署的陆战一师各部,再歼灭一部,胜利的天平会向九兵团倾斜更多一些。如果确实存在补给困难的情况,更要注重打歼灭战以获得战场补充。

美军的防御阵地都是圆形,我军在火力不足的情况下,只有靠人多,多方向实施向心突击,才可能打破乌龟壳,形成全歼敌军的态势。

我这固然以上帝视角的纸上谈兵,但个人认为,对于分散部署的敌军,集中优势兵力,歼灭至少两坨,是最好的策略,如能歼灭两坨以上的敌人,结果会好看许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