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唐才子评传 -- klxn
罗隐是此书中所介绍的最后一位唐朝才子,公元907年,历史上辉煌灿烂的大唐王朝终于熄灭了她的火焰。此后过了两年,罗隐也就去世了。所以罗隐也算是唐朝最后一幕出场的才子了。
罗隐本来不叫罗隐,原名罗横,罗隐少时也是聪颖过人的神童,著名的文士沈淞评价他说是“龆年夙慧,稚齿能文”,《唐才子传》也说“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但唐末已腐败不堪,有才之士却都得不到重用,像罗隐这样的才子居然接连十次都没有考上进士,心下沮丧已极,后来罗隐在他那满是激愤之语的《谗书》自序中愤愤地说:“生少时,自道有言语,及来京师七年,寒饿相接,殆不似寻常人。”一怒之下,在第六次没有考中时,就改名为罗隐。
罗隐一直考不上,当然不是他的才华不行,一是当时科举已失去公正公平的原则,营私舞弊成风,使好多人才都纷纷落第。说起来这人才如果不被当时的朝廷所用,一方面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不说,这些人有时候还会反过来成为对该王朝具有极大杀伤力的武器。像黄巢,如果当时就及第了,说不定就成了唐王朝一个有作为的官员甚至是像初唐时李靖之类的可上凌烟阁的功臣。清时的洪秀全也是考试落第后,气得昏睡了好多天,醒来后就开始组织造反了。这社会选拔人才的渠道一旦失常,危害也是很大的。
当然罗隐的落第,还和他的性格有关,罗隐的为人在一般人眼中看来是十分狂妄的,写起文章来也是讽刺性极强,毫不留情地撕下伪善者的面具。《北梦琐言》记有一事说是:“某次罗隐乘船,兴发吟诗,舟人告云“此有朝官”。罗曰:“是何朝官!我脚夹笔可以敌得数辈。”意思说我用脚丫子拿笔都比那些官们写的强。像这样的性格,当然不为当权者所喜。要按照人家会来事的,还不赶快和朝廷大员套套近乎。所以有“隐恃才忽睨,众颇憎忌”之说。而且罗隐好像也生性疏懒,不修边幅,有点邋遢,据说当时的宰相郑畋的女儿非常喜欢罗隐的诗,发展到暗恋罗隐,有次就找机会偷看了一回罗隐,见罗隐长得其貌不扬,穿得又窝窝囊囊,顿时就讨厌了,以后再也不想罗隐了。唉,说起来这唐末的才子也越长越难看,要是罗隐也像王维一样“妙年洁白,风姿郁美”,或者就算能有元稹那样的模样和手段,也能把相爷女儿郑美眉泡到手。那以后仕途上可就青云直上了。但罗隐却也当不了这样的“偶像派”人士。
罗隐屡屡下第,对他的打击相当大。有这样一个故事,罗隐当年来赶考时,结识了一个叫云英的妓女。过了十二年,他又遇到了云英,见她还没有从良嫁人,云英就笑话他“罗秀才尚未脱白”(意思就是说他还是布衣没有功名,唐时一般人只能穿白衣,只有官宦才能穿其他颜色的),这话可能对罗隐刺激很大,罗隐当时就写了这样一首诗: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罗隐以拥有轻盈掌上身的云英(可能晚唐审美已改变了吧,不再推崇杨贵妃那样的胖美人了)未嫁,来巧妙地借喻自己怀才不遇的境地,诗中的冷嘲之情,溢于纸外。
当时唐朝已是藩镇割据的局面,罗隐考不上功名,于是就改投其他的藩镇。先到了淮南高骈那儿。但罗隐见高骈喜欢神仙道术,就比较反感,在土庙后面题诗讥讽后,连夜乘船跑了。高骈气得鼻子冒烟,派快船追赶,但已经晚了。后来高骈被杀,罗隐又提笔写了《妖乱志》以报当初被追之仇。要说罗隐不喜欢高骈,离开他也就是了,却还是忍不住写诗来讽刺他,这也是性格使然了。
罗隐最后倒是终于找到一个归宿,割据钱塘的钱镠赏识他的才华,将罗隐待为上宾,授钱塘县令,拜秘书著作郎。罗隐倒也不是完全迂腐无能只会玩文字的人,在政治上也很有见地。比如“钱镠授为镇海军节度使,命僚属沈崧谢表,语中曾夸耀浙西之繁富。罗隐以为朝廷执政,正热中于财贿,此表入奏,必将增加百姓负担,乃改为‘天寒而麋鹿常游,日暮而牛羊不下’,以见荒凉景象,竟免加征之患。”呵呵,罗隐怕报上去朝廷看到江南的经济状况好就加税收,所以就在递给朝廷的表章中做了一回假帐,倒是保全了江南百姓。
不过罗隐爱讽刺人的老毛病却没有因为混进官场而改变,时间一长,老毛病又犯了。钱鏐也能写诗,罗隐在以诗应答的时候竟毫不留情地将钱镠小时候拿着棍骑牛的事都抖出来了,好在钱镠度量很大,并不计较,一笑了之。钱镠曾令西湖渔民,按日上缴鲜鱼,供官府食用,名曰“使宅鱼”。罗隐作诗讽之,钱镠就下令免了鱼捐,罗隐此举让人民也受到好处。但也说明钱镠虚心下士,确实是个明主的材料。
但即便如此,罗隐也觉得受到了约束,对钱镠有所疑惧,像这首《鹦鹉》: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罗隐感叹“语得分明出转难”,觉得不能像以前那样痛快地指天笑骂了。说来罗隐的诗文里讽刺之作比比皆是,《唐才子传》说“诗文凡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所谓“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大概指这首诗吧:
衡阳泊木居士庙下作
乌噪残阳草满庭,此中枯木似人形。只应神物长为主,未必浮槎即有灵。
八月风波飘不去,四时黍稷荐惟馨。南朝庾信无因赋,牢落祠前水气腥。
诗中表面讽刺了似人形的枯木之偶,其实应该是讽刺那样形同木偶的庸官俗吏吧。罗隐还著有《谗书》五卷计小品文六十篇,一度成为禁书,纪大烟袋(纪昀)在修撰《四库全书》时竟不敢收。说起这个纪大烟袋撰的这个《四库全书》完全是个为清庭统治者服务的东西,据说借修书禁毁了好多书呢。而鲁迅先生是比较赞赏的,评为:“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看来鲁迅先生是喜欢罗隐的诗的,可能也是因为两人的性格都是棱角分明,文笔也都具有讽刺性吧。
我们来看一下罗隐的几篇讽刺之作: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首诗应该说流传极广,像《红楼梦》中“博得虚名在,谁人知苦甘”(脂批中诗),以及“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之类的话都和此诗同一机杼。《唐诗鉴赏词典》中评论说是“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两种解会似相龃龆,其实皆允。”但如按“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一说,那诗前两句“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这二句就不大好解释了,所以还是觉得是作讽刺贪婪之辈来理解更为合情理一些,而且唐末社会动荡,贪得无厌攒得金满箱银满箱的大户可能一晚上就变得一贫如洗,所以罗隐有感而发吧。
罗隐这首诗是写来讽刺当时的科举制度:
黄河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像什么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都是极深地讽刺了当时的情况,直来直去走正门的人是甭想高中的,只有到处钻营走后门的“曲线中举”才是有效实用的方法。“莫把阿胶向此倾”,是啊,当时的科举确实也像黄河一样混浊不清了,也不是一两个人就能改变的。
罗隐这首诗的讽刺意味也极强:
感弄猴人赐朱绂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著绯。
据《幕府燕闲录》载,黄巢起义爆发,唐昭宗逃难,随驾的伎艺人只有一个耍猴的。这猴子驯养得很好,居然能跟皇帝随朝站班。唐昭宗很高兴,便赏赐耍猴的五品官职,身穿红袍,就是诗题中所称的“赐朱绂”,并给以称号叫“孙供奉”。对罗隐来说他十年苦读,读书赴考却十试不中,依旧布衣。与之相比孙供奉仅是个会作秀的耍猴人,却得宠升官,讽刺之意可以说是极为辛辣。唉,其实事情往往这样呀,好多人辛苦钻研学问,也没有什么名利可言,还不如人家芙蓉姐姐啦,什么变性艺人啦摆上几个POSE就马上想出书就出书,要多风光有多风光。
罗隐虽然一生喜欢讽刺人,但说来最后还算不错,没有像弥衡一样遭遇横祸。钱镠进爵吴越王后,又表罗隐为司勋郎中,充镇海军节度判官、吴越给事中,最后卒于盐铁发运使任上,享年七十七岁。说起来在诗人中也算得享高寿的了。
罗隐、韦庄都是晚唐的有名的诗人,但韦庄的诗比较伤感惆怅,罗隐的诗却辛辣激愤,这可能和各人的身份经历不同有关吧,韦庄是唐朝贵族,而罗隐却是身份比较寒贱的书生。罗隐可以说首次开创了讽刺性诗这一流派,像后世的什么“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以及元时的“说英雄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等讽刺诗应该都不同程度受到罗隐的影响。
罗隐除了讽刺类的诗写得好外,其他的一些诗也写的很不错,而且他还有一首千载以来让无数文人书生们失意时共同自我排遣的一首诗:
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世事难料,命压人头,冰塞黄河川,雪满太行山。奈何?青春都一饷,举杯吟道:“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唐才子评传全文终
江湖夜雨从小就喜欢看唐诗宋词,所以直到现在闲着无聊或是心中郁闷时,还是忍不住拿起一本唐诗来静静地看。因为唐诗可以代我抒发心中的各种情感,唐才子们的经历可以引起我的共鸣,有时候真想回到千年以前,和唐才子们喝杯酒,谈谈诗。
不过在现代社会中,讲究效率的人们都太忙了,忙事业,忙经营,也许只有我这样碌碌无为的人才有所谓的闲情逸致来翻这些旧诗吧,正所谓“清时有味是无能”。不过我想作为万物之灵的人,需要的不应该仅仅是居广厦,出有车,食有鱼吧?精神和心灵上的享受是物质和金钱不能替代的。而唐诗,我觉得就是一杯上好的心灵香茗。
我本不是专业研究唐诗的,只是爱好而已。所以此文也是随意说说我--这么一个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普通爱好者对于读唐诗的一点体会和感触而已。如果有朋友觉得有所共鸣,那就很高兴了。虽然此文中对于唐才子们事迹的转述尽量做到严谨有据,并不敢乱编乱造,随意戏说,以误读者,但由于我是业余爱好者,文中观点评论,可能在专家们眼中粗陋浅薄之至,还望一哂置之。江湖夜雨,无名之辈,说些江湖野语,如同一个粗头乱服、荆钗布裙的村姑闯入唐诗这一庄严典雅的宝殿,虽有唐突之处,或可添些野趣。如读者能以我的文字做引玉之砖,从而更多地读些唐诗,更多地读些名家文章,也算是在下的一点功德吧。
唐才子灿若群星,人数众多,这里只是择我平时最喜欢也是最熟悉的写出来和大家共赏。当然不免有挂一漏万之嫌,但限于江湖夜雨的阅历和水平,也只能如此了,还请见谅。
这部书稿江湖夜雨是从冬天从最冷的时候开始写的,现在已是秋意正浓的时候。每次要写完一部书稿的时候,心中总不免有些惆怅,不过写完了唐才子这篇东西,我的心中也如同了却了一个心愿似的,因为读了这么多年的唐诗,终归没有什么用处,现在写了出来,也算是对过去的这许多时光的一个交代吧。
写到这里,江湖夜雨不禁想东施效颦,也写首诗作结。但是前面有唐代众才子的锦绣文章,江湖夜雨实在无胆下笔,只好将李贺、李商隐、温庭筠、王昌龄四位大诗人的诗中各摘一句集成一首,也没有细考声律,只是觉得顺口而已,以抒我此时此刻的心情:
谁看青简一编书,
茂陵秋雨病相如。
雁声远过潇湘去,
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的QQ:278443529
不过,本版不欢迎转贴,两日后,将转去“网摘”版。
龙虫呵手冷,斫脍送行客
岂必河之鲂,无为重如石
把文度敏思,问我沉孤夕
即此去悠悠,池塘春草迹
江湖兄文章写得好,可是诗还是不要妄改人家的好,呵呵
这句“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朝朝(zhaochao)一名一动,夜夜也是一名一动,句式一起一复,和下句配得很好,动静相宜,如果改为“朝朝夜夜阳台下,云云雨雨楚国亡”不仅哆嗦,而且少了内容和含蓄,似不如原诗吧。
《美人梳头歌》是外篇,可能是后人伪托。如果评李贺,最好不要选择这种有疑义的来评。
当然这首《美人梳头歌》我也觉得妙不可言,特别是最后那句画龙点睛之笔:
背人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樱桃花。
不过我觉得这么好的东西转到文摘区估计很容易沉掉的。要么请原作者下河用原创的名义发,不知道是否可以?
请他来呀,俺倒履相迎。
很久以前的帖子了,却依然受益匪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