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说说辈分 -- 夏翁

共:💬37 🌺2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说说辈分

有一回在天津出差,坐公共汽车,旁边坐着一个老太太带着外孙子,听他们的对话太可乐了,不会说天津话,学不象多担待吧。

老太太:铁蛋儿啊,刀甲七(到家去)可得叫义(姨)啊

外孙:凭蚂(嘛)?笑牛害媚(小妞还没)我大呢

老太太:九(就)凭辈儿

外孙:劳劳(姥姥),蚂(嘛)叫辈儿?

老太太:他爸不是你马(妈)的小舅嘛,这九焦(就叫)辈儿!

外孙:……[很气愤地不吱声了]

辈分高,就理当受人敬仰,所以啊,那个时候中小学生们说起狠话来,都会把自己的辈分提高了来跟人斗嘴,好象做了别人的叔叔大爷就高人一等了一样。男孩子这样,女孩子也照样,小学同班的母夜叉(就是老二的马子,老票后来的同桌)跟人打起来,口口声声姑奶奶我怎么怎么着,哪象现在啊,女孩子是永远十八岁的MM,女士也绝不超过二十八,我夏翁在河里被叫成老公公老爷爷也不是一两次了,聊天室里解释了一回,好么,说是网上年龄五岁一个辈分,那当然做太祖爷爷也够了。再解释一把,我这夏翁的ID用了十几年了(就已经用了两三辈儿了),二十几岁就开用了,现在算是老顽童吧。

中国人知书达理,走到那儿也不忘了尊卑长幼,小孩子见了青年男女得叫叔叔阿姨,见了老年人就得喊爷爷奶奶,亲切大方,小孩子嘴甜不吃亏!中国话也是这么设计的,你看看这有关称呼的就不下好几十种,爷爷奶奶公公婆婆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舅妈哥哥嫂子姐姐姐夫,算了,没法数。忒多称呼,各司其职,学的时候是难点儿,用惯了就非常清楚,该谁谁,弄不错!这可是中华文化瑰宝的一部分哪!

到了国外,这洋鬼子文化没根基哪,没法跟泱泱中华五千年文化比啊,寥寥几个UNCLE,AUNT,BROTHER,SISTER,THAT'S ALL!如何能分辨出如此丰富的家谱序列呢?词汇贫乏啊!不过贫乏有贫乏的办法,就是干脆不叫,叫就叫名字。亲切?刚开始的时候可真是不习惯,以前被叫惯了叔叔,现在被三岁黄毛丫头直呼其名,辈分乱了!

广东人更有自己的一套,称老太太为阿姨,年轻点的为姐姐。我外婆的老师的女儿正好跟我现在一个城市,广东人,八十多了,论辈分我得叫奶奶,老太太也没客气,大概是知道我们的习惯,可我四岁的儿子也叫她奶奶,人家还不干了,说叫阿姨,阿姨给你好东西吃,辈分乱了!

早年读过丰子恺的一本书,好象叫缘缘堂SOMETHING,内中有一篇文章,说的是抗战期间有一对母女,母亲不到四十,女儿年方二八,两人在逃难的路上失散,于是女儿被抛在了贵阳,母亲辗转到了重庆。

母亲在重庆以做保姆为生,在一医生家服侍临产的太太,曲意奉承,颇得赏识,谁料太太难产一命呜呼,医生已经离不开这优秀保姆的照顾了,索性娶为填房。

再说女儿,小小年纪即骨肉失散流落街头,还算好,被一黔军大官收留当侍女,后来干脆收房做了小老婆。

抗战胜利之后,军官带了家小回老家重庆,岂料军官正是医生的亲生父亲!父子团圆之时也是母女重逢之日,沧桑巨变,人事难料,相见如何称呼,原来的一切都乱了套了!

父亲成了儿子的女婿;

母亲成了女儿的媳妇;

辈分更乱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辈分,何分长幼?

关键词(Tags): #辈分元宝推荐:履虎尾,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现在的独生子女也快没多少长辈称呼上的规矩了,堂兄、表兄

统统都叫哥哥,以后伯伯、叔叔、舅舅、表叔、姨妈、姑姑什么的也会全乱了套的。

花!

家园 中国人的辈分是挺让人郁闷的。

我有位比我大十几岁的亲戚,我得喊舅爷爷。这位舅爷爷的父亲是在70岁的时候生了这么个儿子,他同父异母的姐姐的孙子都比他大!

当然也不是全都要吃亏的,我还有位亲戚,也比我大十几岁,得喊我叔叔!

家园 挺又意思的问题。

小时候读《苦菜花》,里面的小娃娃问一即将结婚的妇女,“什么叫辈分”?

妇女回答说,“比如两人结婚,不同辈分的,就不好”。

小娃娃曰:“你同叔叔又不认识,怎么知道是同辈的?”

觉得挺有道理的。中国的婚姻,除了“同姓不婚”的规定外,一个重要的补充,就是按照辈分来进行吧?

前些日子,发生了“82:28”事件,大家的不满(或曰“酸溜溜”),不就是乱了“辈分”吗!

是不是如此啊?俺也拿不准,大家讨论一哈。

家园 不同姓不同宗还不同行,哪有什么辈分
家园 有,春秋时期的秦晋两国就是。

秦穆公的妻子是晋文公的姐姐,(穆姬);晋文公的一个妻子是秦穆公的女儿,(怀嬴)。怀嬴本来是晋文公的侄儿晋怀公的妻子,所以被称为怀嬴。晋怀公逃回晋国,把怀嬴抛在娘家不管了。后来,公子重耳流亡到秦国,秦穆公就把这个女儿嫁给了重耳(纳女五人,怀嬴与焉)。

《左传》特意强调出辈分来,明确地指出,按照当时的风俗习惯,这样的婚姻是不合适的。

家园 赶紧上来叫一声黎叔
家园 这,这,黎叔和我是称兄道弟啊...
家园 切,也有熟苹果的吧
家园 这个例子不说明问题

这秦、晋之间的婚姻关系不止一重,可杨跟翁之间没有这多重关系。

家园 台胞回长安,

后宰门的小学生歌曰:“连爷爷呀,你回来了——”引起轩然大波。

可是,学生若是唱道:

“鸡娃子叫来狗娃子咬,

当国军的连战哥哥回来了。”

哈哈,还不把连主席吓死啊!

家园 确实很有意思

有这么一件事:甲娘家辈分比乙高,碰巧夫家同姓同宗而夫家辈分却是乙高,怎么办?嗬嗬,在娘家夫家中间大致确定一条线,在哪边就按照哪边的辈分称呼;

既非同宗同姓也非同行的也有辈分的,一般是上溯多少代确定一个参照然后一辈一辈往下排,当然这适用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情况

家园 有趣

父亲是兄弟姐妹11人中的老大,丈母娘是13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小,所以我到领导家去也跟着充老大,领导到我家来,就屈居老小了。这可苦了女儿,从小在加拿大没有辈分的概念,到上海叫人那叫一个糊涂,有趣得紧。

家园 咱抱住夏翁哭一声

我有比我小的姨、叔诺干名,等这帮小子们结了婚,又会有婴儿辈的弟弟、妹妹诺干名。

只因我爷爷的叔叔和爷爷一般大,这是什么世道啊?

更有可气的,俺小姨和我一个大学,长得还挺漂亮的,当年我们班的混蛋们都说要去追她……

我彻底无语了。

家园 哈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